銀行為什麼要成立全資理財子公司,對老百姓理財有什麼影響?

鑫財經


繼11月26日晚間工行、農行相繼宣佈成立理財子公司後,國有四大行已經全部宣佈設立理財子公司,而在此之前,股份制銀行和一些中小銀行已經率先佈局,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光大、平安、民生、廣發、興業、浦發等一共13家銀行已經宣佈成立理財子公司。

銀行為什麼要大費周章設立全資理財子公司呢?

主要是因為理財新規、資管新規的一些監管要求調整,作為配套的制度要求,在今年的10月19日發佈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順勢發佈,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一方面是順應監管要求,一方面在本質上還是為了強化銀行理財業務風險隔離、推動銀行理財迴歸資管業務本源,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監管標準,打破剛兌,防範金融風險,拓寬民企融資渠道,提供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通道,解決民企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銀行設立全資理財子公司,對老百姓理財有什麼影響?

瞭解一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的內容,主要利好包含6個方面:

1.允許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投資股票

2.不設置理財產品銷售起點

3.放開承銷機構的渠道,可以通過銀行代銷,也可以通過其他銀保監會認可的機構代銷,實現銀行理財產品的線上銷售。

4.取消了銀行理財產品中非標債券投資不得超過銀行表內總資產4%的限制

5.允許理財子公司和私募基金合作

6.允許理財子公司發行分級理財

通過理財子公司的設立,以及相關要素調整,未來的理財市場將會更加專業、集中,理財子公司的設立門檻會成為銀行之間的分水嶺,將來的理財市場將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頭部城商行和農商行、部分外資銀行的天下,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產品更加有權威性,產品的合規性也會更好。


不立而立


目前包括中農建工四大國有銀行在內的18家銀行公告宣佈擬成立理財子公司。

其實,以獨立公司的形式將資管業務與銀行信貸、儲蓄等業務分離,既迴歸了資管業務的本源,也有助於投資者樹立風險自擔的理念,切實推動剛性兌付的打破,在此背景下,《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主營業務不包括資管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子公司開展資管業務,《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則進一步明確指出商業銀行應當通過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

基於合規的要求,商業銀行開始密集設立理財子公司。

互聯網資管新規發佈之後,互聯網平臺的理財產品發行的渠道被切斷,只能做一些持牌代銷業務。所以,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競爭者是信託、券商子公司、基金子公司等機構,而非互聯網平臺。與信託等機構相比,銀行理財子公司攜渠道、品牌、客戶等優勢,會首先在同質化程度較高的定期理財產品領域帶來洗牌效應,反過來也會倒逼信託等機構加大產品創新,強化產品的差異化和錯位競爭,從行業的角度看,有利於加速推動更加多元化理財產品體系的搭建和形成。

此外,理財子公司的入局,在加劇市場競爭的同時,也會凸顯第三方渠道的流量和入口價值,屆時,各理財產品發行機構與具備代銷資質的互聯網流量巨頭的合作,有望進一步深化。


薛洪言


梳理一下有關理財類產品十年來的發展變化。09年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產生。出發點打破壟斷提高資產配置效率。因風險控制能力較弱及監管的缺失,三年週期後全國範圍內集中爆雷。然後資本及投機行為轉戰互金及POP,熟悉的味道相同的問題與週期,17年起集中爆雷至今。這是一個大的環境背景。接下來是個資產出清的週期。市場投資保值需求更加強烈。同樣解決小微企業融資貴難問題也需要合適的工具。銀行理財業務開展是順應時代的產物,也是傳統銀行改革必經之路。傳統利差收益逐漸退出,投資能力,風控能力,及相關投行業務是未來主要的收入來源。這是趨勢,不然金融市場開放後怎麼面對競爭。主動比被動好。


Look天恩


對老百姓影響不大,對普通老百姓影響更不大,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影響的是相關行業內的人,比如:銀行內部員工,營業網點員工 部門關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