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豫剧著名文武小生-赵义庭和黄儒秀

赵义庭和黄儒秀都是山东人,两个老家相距不远,出生年份也很近,又都是唱文武小生的,又曾都在樊粹庭创建的豫声剧院受过教育效过力,又都以《南阳关》最拿手,所以将二人并论再合适不过。

(一)著名文武小生演员赵义庭

赵义庭,豫剧生角演员。山东曹县火神台集人。15岁在曹县火神台刘建才科班学习。1934年进开封,应约参加了由樊粹庭先生组建的豫声剧院(狮吼剧院)。早前给豫剧大王陈素真配戏,后和常香玉合作,同台演出,观众评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代表剧目有《南阳关》(饰伍云召)、《八郎探母》(饰杨八郎)、《提寇》(饰寇准)、《黄鹤楼》(饰周瑜)、《贩马记》(饰赵宠)《白蛇传》(饰许仙)等。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剧协理事。其艺术生涯长达60余年,为戏剧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豫剧历史上是一位重要人物。

两位豫剧著名文武小生-赵义庭和黄儒秀

1934年进开封,赵义庭将山东梆子和豫东调融合在一起,他专攻小生戏,唱做并举、文武兼备,独辟蹊径,在豫剧中自成一派。1935年初,他受樊粹庭先生邀请,与陈素真、刘朝福、张子林、黄儒秀等一批名演员,将原来的开封永乐戏院改建为豫声剧院,于2月初正式开演。樊粹庭借鉴了京剧、话剧的一些成功经验,对剧场管理、戏班管理和剧目的演出排练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废除了戏班中的一些陈规陋习,亲自进行编志,致力于豫剧的改革,很快就使长期以来被视为粗俗艺术的豫剧有了不错的口碑,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豫剧。

后辗转于洛阳、西安、宝鸡等地领班演出。1948、1949年又先后组建兰州新光、豫华剧团。1951年参加香玉剧社任主要演员、副社长。1956年转为河南豫剧院一团,任主要演员兼业务副团长。“文革”以后又担任了河南豫剧院一团团长,他学戏时师从李建才,擅长“豫东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是河南梆子著名文武小生,30年代中期就把《南阳关》这个拿手好戏灌成了唱片,也是豫剧小生灌制唱片的第一人。

在豫声剧院期间,赵义庭对戏曲的理解及演技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他回忆说:“我在此以前,只知道说戏,来到豫声后,才第一次听说“排戏”。通过排戏,我懂得了许多前所未闻的戏理,樊先生在排戏时,用启发和示范相结合的导演方法,小到每一个指法眼神、抬腿投足,樊先生都会把这些表演动作的目的给我们讲得一清二楚。”自此,赵义庭开始懂得了演戏不光要学会程式动作,还要注意角色的内心刻画,只有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出活生生的人物来。在樊先生的指导培养下,赵义庭的表演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赵义庭主演的《南阳关》等戏,经樊先生的加工排练,大大提高了表演艺术水平,在观众中有“拆了房子卖了砖,也要看赵义庭的《南阳关》”的顺口溜,可见观众是多么喜爱与欢迎他。

在此期间,他与陈素真经常配戏,联袂演出过《春秋配》、《义烈风》、《涤耻血》等戏,分别饰演李春发、庄鸿文及吴兴汉。

后来他与下面要介绍的黄儒秀发生了矛盾,两人都先后离开了豫声剧院,赵义庭辗转于洛阳、西安、宝鸡等地领班演出。1948年赵义庭在甘肃兰州组建了中州豫剧团,在中州剧院及文化馆剧场演出,主要演员有赵义庭、李兰菊、常香玲、马景桃、朱庆喜、聂良卿等名角,常演剧目有《南阳关》、《杨八郎探母》、《前后楚国》、《白水滩》、《凤仪亭》、《凌云志》、《麻风女》、《卖苗郎》等。

1951年参加香玉剧社担当主要演员、副社长,成为常香玉的搭档,与她合演了《花木兰》(饰演花弧)、《断桥》(饰演许仙)等戏。1956年转为河南豫剧院一团,担任主要演员兼业务副团长。“文革”以后又担任了河南豫剧院一团团长。1952年参加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曾获表演三等奖,1956年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会演获表演一等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剧协理事。其艺术生涯长达60余年,为戏剧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豫剧历史上是一位重要人物。

两位豫剧著名文武小生-赵义庭和黄儒秀

两位豫剧著名文武小生-赵义庭和黄儒秀

两位豫剧著名文武小生-赵义庭和黄儒秀

(二)著名文武小生黄儒秀

两位豫剧著名文武小生-赵义庭和黄儒秀

黄儒秀(1909——1967),男,著名山东梆子和豫剧文武小生演员。艺名黄娃,定陶县东王店乡观堂村人。他幼年随父在该县鹧鸪集村给地主种地,因家庭贫困,1923年入该县高调梆子科班东三义堂公艺班学艺,拜郑金玉为师。1925年出师搭班,在鲁西南、豫东一带演出。1932年进入樊粹庭组织的豫声剧院,与赵义庭、陈素真、王锡堂等合演于西安、洛阳、郑州、开封等地。后因与赵义庭的分歧被“三义堂”请回领班,在河南商丘车站“大舞台”演出近20年。1949年编入曹县大众剧社,并任第一分团团长。1954年参加山东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拜帅》中扮演韩信,荣获演出奖。1958年他带领演员们深入生活,编演《钢铁姑娘》一戏,荣获“菏泽专区先进集体奖”。1962年回河南参加了河南省豫剧名老艺人会演,被授予“优秀名老艺人”称号。他一生活动范围很广,除鲁西南以及豫东地区外,东至江苏徐州,西至陕西的西安,南到安徽的蚌埠,北至河北的石家庄、大名等地都有他的足迹,所到之处,他的演出受到观众热烈赞赏,“黄娃”的这个名字也随之响遍各地。

黄儒秀的天赋条件相当优越,他不仅体形匀称,扮相俊美,而且唱腔耐听,文武俱佳。在小生行当里,不论是文雅小生,还是扎大靠的武生、翎子生、短打生,以及娃娃生,无不得心应手。看过他的戏的人,都赞叹他的技艺高超,并为他的艺术魅力所倾倒,被群众誉为 “生中之冠”。

两位豫剧著名文武小生-赵义庭和黄儒秀

他的戏路和赵义庭相近,拿手戏也以《南阳关》为佳,入“五杆旗”,号“杏黄旗”,纵横一时。在各种角色的表演上不断探索与创新,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舞台人物形象,如《反昭关》、《探井》中的伍子胥;《长坂坡》、《截江》中的赵云;《黄鹤楼》中的周瑜;《提寇》中的寇准;《狮子楼》中的武松等。在现代戏《父子婚姻》、《李双双》中还分别饰演了于希同、孙喜旺等角色,受到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黄儒秀除了小生戏拿手外,演丑角戏也非常出彩。如在《能干闹房》中,他扮演康府马童能干,皇家千岁的后代陈宏要霸占康府小姐成亲,能干闻信后,抱打不平,男扮女装,替康小姐过府成亲。一登场就将头上戴的草帽圈摘下,边唱边舞,同时手中的草帽圈变换各种花样。在能干独唱及与康夫人的对唱过程中,竟变换了二十四种不同样式:有的像小船,有的像飞雁,有的像一对牛角,有的像一条滚龙——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充分表现了马童能干聪明机智、诙谐滑稽的性格,大大增强了喜剧色彩,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现在,由黄儒秀创造的变换草帽花样的技术已经成为了山东梆子的一个“绝活”,说这些可能不太形象直观,大家应该都看过王艺红老师的《讨饭国舅》吧,其中变换使用的草帽圈或许就和黄儒秀的草帽花样技术差不多吧!

黄儒秀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于1967年受迫害致死。生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戏曲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曹县政协第一、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