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主持人肖曉琳患癌離世,吃什麼最容易患腸癌?如何預防?


從飲食方面來講,“病從口入”無疑成為一些人害怕因素,的確是這樣,對於腸癌來說,特別是“結腸癌”,其患病因素和預防因素都和飲食有著比較密切的聯繫。

腸癌中主要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都是比較常見的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

不靠譜的飲食習慣、搭配很容易增加結腸癌的患病風險:

生活中,如果您長期喜歡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很容易增加結腸癌的發病風險。高脂肪、低纖維;脂肪在攝入人體之後很容易增加膽汁酸的排洩,這樣就會增加大腸表面的粘膜對於毒素、營養物質以及腫瘤促進劑等的接觸時間,停滯時間較長,很容易產生致癌物質。

腸癌有何早期症狀?

對於腸癌來說,早期並沒有什麼比較特別的症狀,到病情往後續發展時,腫瘤可能已經大到一定的程度,總是會給人體一種“便意”的感覺,排便時容易出血;這就會出現像腹痛、排便頻繁、便血等早期的一些外在表徵。

到了後期,如果沒有得到治療,腫瘤的體積會變得越來越大,身體還會由於堵塞腸腔形成腸梗阻,後期還可能出現貧血、營養不良等問題。

如何做能靠譜的預防腸癌的發生?

腸癌的具體病因至今為止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但是對於這種腫瘤疾病本身存在一些高危因素。

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過多、長時間久坐、肥胖人群越來越多、飲食過於精細等原因都會導致腸癌的發病率出現上升。

生活中,要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

高膳食纖維飲食可以降低27%的結腸癌的發生;飲食中要增加和保證新鮮蔬菜和粗糧的攝入,粗糧最好可以佔到每日主食的二分之一,蔬菜要保證每日最少有500克的攝入,綠色和深色蔬菜要佔到三分之一;增加膳食纖維,促進腸道健康。

戒掉不靠譜的生活習慣:

無論是抽菸還是飲酒,再或者久坐,這都屬於是腸癌的催化劑,所以,最好戒菸戒酒,實在不行也要“戒菸限酒”,減少腸癌的激發因素,從危險因素方面下手杜絕發生。

選擇靠譜的烹調方式,減少致癌物質的產生:

有些不靠譜的高溫烹調,比如說煎炸炒烤等高溫烹調,以冒煙為代表的高溫過程會導致產生一些致癌物質,或是苯並芘,或是丙烯酰胺。所以建議更多采用的是蒸煮燉等低溫烹調,減少高溫烹飪的頻率,從根本上降低風險。

吃動平衡,增加運動量:

保證每日的運動時間,運動時間不得少於30分鐘,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相結合,避免久坐,騎行、慢跑、快走、游泳等運動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天氣好的時候,建議多選擇去戶外運動,爬山、曬太陽都是最實惠的健身運動。

定期體檢,防患於未然:

建議存在家庭遺傳情況的人群,建議40歲開始就要進行腸鏡檢查,每五年檢查一次,定期體檢,合理預防。

對於不存在特殊風險的人群,建議從45歲開始進行直腸鏡檢查,將威脅降到最低。

腸癌的發病率在不斷上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各位要科學拒絕不良因素,做到最靠譜的預防,為了我們以後的健康,現在請您健康吃喝動睡。


王思露營養師


炎熱的7月,前央視美女主持肖曉琳因腸癌辭世的消息刷爆網絡,令人扼腕。一時間,健康這個話題再次被討論,尤其是如何防腸癌。縱觀中外,因腸癌去世的名人還真不少,有好萊塢巨星奧黛麗.赫本,中國著名演員李丁,香港政要馬力先生,有演藝大咖,也有商政精英。據相關數據統計,腸癌發病率呈連年上升且年輕化的趨勢。

腸癌為何如此可怕?

腸癌又被稱作大腸癌,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大腸癌的早期無症狀或者症狀不明顯,所以常常被忽視。隨著癌變的發展,症狀逐漸出現,往往這時候為時已晚。就是這種悄無聲息,給了忽視健康的人們致命一擊。

腸癌鍾愛哪些人?

長期吃肉多吃菜少。愛吃精細主糧不吃粗糧。非常愛吃醃製及加工食品,包括醃菜,蜜餞,火腿,香腸,臘肉等。抽菸喝酒,體重超重或肥胖。久坐不動。一週5天以上吃外賣。

如何預防腸癌?生病或健康不是靠吃或不吃一種或幾種食物能做到的,健康的身體依靠的是充足且均衡的營養。可能某種食物中含有抗癌物質,但僅僅靠幾種食物不能達到均衡全面的膳食營養。怎樣的膳食結構才能讓我們遠離腸癌呢?

1. 多吃菜少吃肉。保證每天一斤蔬菜,其中一半為深色綠葉菜。新鮮蔬菜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鈣,鎂,鉀等礦物質,還有大量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在大腸內吸水膨脹,刺激腸道蠕動,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腸道廢棄物及時排出,避免了因大量毒素被重吸收給身體帶來的危害。

2.主食中一半吃粗雜糧和薯類。一來全谷和薯類的營養素比精製主食豐富很多,二來全谷和薯類中的膳食纖維可作為腸道有益菌的食物,有利於維持腸道菌群平衡,維護腸道健康。

3.少吃盡量不吃醃製加工肉製品。加工肉製品中含有大量的鹽,長期吃鹽過多會增加高血壓和胃癌的發病風險,也會給腎臟增加負擔。另外加工肉食中含有的亞硝酸鹽會和蛋白質分解物胺類物質結合成一級致癌物,亞硝胺。

4.不抽菸,少喝酒。良好的生活方式是身體健康的有利助劑。煙霧中的有毒物質會透過血液給身體的解毒增加負擔。

5.吃動平衡,保持健康體重。每天有30分鐘左右的有氧運動,如果再有一點力量訓練就更好了。久坐的人腸道蠕動緩慢,時間長了,便秘來了,腸道也失去活力了。

6.如果體重超重或肥胖,需要減肥。美國癌症基金會的數據,腰圍每超出正常範圍1英寸(1英寸等於2.54釐米),患癌症的風險增加8倍。中國人的健康腰圍:男性不超過85釐米(約2尺6),女性不超過80(約2尺4)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理事,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致力於傳播營養相關科普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更多營養科普問答請關注頭條號:王秋霞營養師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異議,請聯繫作者刪除.)


王秋霞營養師


腸癌的發病率真是逐年增加,從最早我們熟悉的王均瑤開始。據說還有一個真實的段子,說王均瑤去世之後,其妻子嫁給了他生前的司機,司機說,原來我一直在給老闆打工,哪知道是老闆在給我打工!雖然是玩笑,但足以說明預防癌症的重要性。

腸癌是消化道癌症的一種,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先說說吃什麼容易得腸癌,看看那些癌症患者就知道了,他們的飲食特點通常是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質,低膳食纖維。這類人大部分是超重或肥胖的!他們喜歡吃油炸、過油食品,還有吃很多很多肉,包括肥肉;飲食吃的過於精細,比如全都吃精米精白麵粉,從來不吃粗糧,不喜歡吃蔬菜,尤其是綠葉菜,不愛吃水果…

是不是有人對號入座了,事實上,人群中的這一類並不佔少數。我在寫這篇的時候發現我身邊就有幾個。那對於有這樣飲食習慣的人,應該如何有效預防腸癌呢?

當然首先就是糾正不科學的飲食習慣,增加益生元和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比如大豆,新鮮蔬菜,粗糧,薯類等食物,可以促進腸道蠕動;

其次,多喝水,增加糞便的體積和重量,有助於糞便排出,而不至於汙染內環境;

第三,增加運動量,每天進行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30分鐘以上;

第四,定期做腸鏡,篩查。密切關注自身的感受及大便的顏色,如果發現腹痛、大便不成形、大便帶血等,都要馬上做檢查,尤其針對曾經患過息肉的人群。

作者:左曉晶,醫學學士,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心理諮詢師,中國營養學會會員,遼寧營養師事務所首席營養師。


營養百事通


丁香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結直腸癌也叫大腸癌,指的是來源於結腸和直腸黏膜的惡性腫瘤。目前,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50 歲以上的中年人,尤其高發。結直腸癌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確診時,已經是中晚期,治療的最佳時機已經錯過。

預防結直腸癌,早發現最重要!!!

通過腸鏡檢查及時發現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所以,丁香醫生建議: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和一般危險人群,都應該進行腸鏡檢查。


一、哪些人屬於高危人群和一般危險人群呢?

高危人群:

1. 年齡:50 ~ 75 歲;

2. 家族史:有一級親屬(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有結直腸癌;

3. 有腸道症狀(便血、腹痛、大便習慣改變等)者;

4. 有癌前病變(大腸腺瘤)者;

5. 以前患過腸癌者;

6.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

7. 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患者;

8. 盆腔接受過放療者;

9. 接受過輸尿管-乙狀結腸吻合術者;

10. 肥胖、吸菸、糖尿病、免疫缺陷者等。

建議及時進行腸鏡檢查。如無異常,每 3~5 年檢查一次結腸鏡;如發現異常,及時就診。

一般危險人群:

50 歲以上,但是無腸道症狀、腸癌家族史、炎症性腸病、腺瘤性息肉、腸癌病史者等。

建議進行腸鏡檢查。如無異常,每 10 年檢查一次結腸鏡;如發現異常,及時就診。


二、腸鏡檢查為什麼能發現癌症?

理想情況下,腸鏡可以看到整個大腸的粘膜表面,在檢查過程中如果發現異常,可以直接取異常部位的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判斷是否存在癌變。

大部分腸癌是從最初的腺瘤發展而來,這個過程可能要經歷數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如能在暫未癌變或者早期癌變的時候,通過腸鏡檢查發現患者的腺瘤,並實施經內鏡切除治療,可以有效地阻止大腸癌的發生。

大腸癌的發展過程:1. 癌症最開始可能只是一個腺瘤;2~4. 經過數年的發展,腺瘤發生癌變,並不斷生長,最終出現轉移


三、腸鏡檢查痛苦嗎?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腸鏡檢查的不適感已大大降低。檢查過程中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脹痛或牽拉的感覺,但只要能夠放鬆、並按照醫生的指示積極配合,絕大多數人都可以接受這種不適感,並完成檢查。

如果對疼痛十分敏感、不能耐受,也可以選擇在麻醉的狀態下接受無痛腸鏡檢查。


四、腸鏡前的準備

腸鏡檢查前準備工作的好壞,對於檢查的準確性影響巨大。進行檢查前,有以下注意事項:

1. 檢查前一天吃流質少渣食物;

2. 檢查前一天的晚上或者檢查前 6~8 小時開始服用瀉藥,經過數次腹瀉,一直拉到水樣便沒有食物殘渣;

3. 如果平時有便秘,瀉藥排不乾淨,那麼最好在檢查前 3 天開始吃少渣食物;

4. 非麻醉腸鏡檢查前可以喝水,但最好不要再進食流質或有渣食物。


五、檢查後應該注意什麼?

有些人檢查完畢後有腹痛、腹脹等感覺,不必過於緊張,可以輕揉腹部、輕微走動,待肛門排氣(也就是放屁)後,即可緩解。檢查完,休息半小時再離開醫院更穩妥。

做活組織病理檢查或息肉摘除治療的患者,術後可能有少量大便帶血的現象。這種情況,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假如出血較多,或出現持續腹痛,建議到醫院進一步處理。

只要能早發現、早治療,癌症並沒有那麼可怕。腸鏡就是早發現、早治療大腸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希望有患病危險因素的朋友,都能為了自己的健康,儘早去做一個腸鏡檢查。


內容參考丁香醫生科普文章:《人到中年怕腸癌?快去查個腸鏡吧!


丁香醫生


腸癌發病的主要原因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飲食因素等。飲食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下面我們看看吃什麼食物容易患上腸癌:1.燒烤油炸類食物,肉類在油炸和燒烤過程中可產生致癌物雜環胺類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會刺激腸道黏膜誘發結直腸癌。2.高脂肪類食物,長期超量的高脂肪飲食極易引發便秘,分解產生的有害物質在腸道停留時間過長,改變大便中膽酸濃度的作用,可誘發結直腸癌的發生。3.過食溫熱性食物,所謂的溫熱性食物,一是指直接感受到的溫度過高、過燙的食品;一是指屬於中醫藥性劃分中的溫熱之性食物。因為過於辛熱,容易損傷消化道黏膜上皮細胞,所以這類性質的食品最易誘發的是消化系統的腫瘤。過燙飲食是導致食道癌等消化道腫瘤發生的重要原因。飲食過熱、會損傷、刺激食道黏膜上皮,長期刺激下將誘導組織惡變。4.黴爛食物,黃麴黴毒素已被公認為是最強烈的致癌物,而黃麴黴菌富含於黴爛的穀物、玉米、花生中,該菌在溫暖、潮溼的環境下易於生長繁殖,研究發現其可誘發實驗動物的多種腫瘤。這種因素是導致亞洲、非洲某些地區癌腫高發的重要原因。

如何預防腸癌:歐洲癌症預防組織和國際營養科學聯盟提出了預防大腸癌的食物指南:多食綠葉和根莖類蔬菜,攝入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進食複合性碳水化合物(如澱粉、多纖維素的食物),保持腸功能正常;攝入全營養食物,蔬菜、水果等低熱能食物保持適當調整。藥物應用:有文獻提出阿司匹林的常規應用可以降低大腸癌發病風險,也有文獻報道阿司匹林及非阿司匹林類非甾體抗炎藥,可以降低腸道腺瘤的發病率甚至抑制其向腸癌進展。

養成良好飲食生活行為,積極參與體力活動和鍛鍊身體,均衡飲食,注意限制飲酒和戒菸,提高身體素質和免疫功能,可以有效的預防腸癌的發生。


藥事健康


這個問題包括兩個方面,分別來回答:

一、吃什麼最容易患腸癌?

問題中的腸癌顯然指的是大腸癌(下同,不再特別說明)。大腸癌,作為消化系統腫瘤,其發病或多或少和飲食是有關係的,可以說,飲食因素是大腸癌的重要的相關危險因素。吃什麼容易患上大腸癌?高動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飲食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病風險,就白了,就是吃肉多,特別是加工肉類(煙燻醃製烤肉等),生活條件好了,吃得好了,吃得多了,肉也吃得多,營養過剩,而粗纖維食物吃得少,也就是那些蔬菜瓜果粗糧吃得少,加上久坐,缺乏體力活動,容易超重肥胖,這些都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病風險。所以說,大腸癌算是“富癌”。

二、如何預防腸癌。

預防腸癌,其實就是針對危險因素,採取以下一些措施以降低患風險。這些措施,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飲食方面,主要就是要均衡飲食,合理搭配,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粗纖維食物等食物,肉類特別是紅肉(哺乳動物的肌肉),少吃或不吃加工肉類,比如煙燻肉,醃製肉,烤肉,香腸培根等;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不吸菸,控制飲酒量,不酗酒,不久坐,定期煅煉,適量參加體力活動,控制體重,避免肥胖。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是防癌的基本措施。另外,還要積極防治潰瘍性結腸炎、息肉病、腺瘤和克羅恩病等腸病,這些是大腸癌的癌前狀態或疾病。適齡人群和高危人群要主動進行大腸癌的篩查。


腫瘤專科醫生


2017年7月央視主持人肖曉琳由於直腸癌不幸離世,不僅僅是名人,每年也有很多普普通通的人因為腸癌而離開這個世界,所以,對於如何預防這種疾病是我們大家都比較關心的。腸癌一般指大腸癌,其中包含結腸癌和直腸癌,它的發病率在世界的各個地方呈逐漸上升的趨勢,這可能與現代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飲食結構的變化有密切關係。我國相對於西方國家發病率還是較低的,發病的年齡大部分集中在55-80歲,男性多於女性。

大腸癌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生活方式:長期食用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動物的內臟等,低纖維的食物如各種蛋類、奶製品、海鮮、酒精飲料等,低鈣的食物像小米、澱粉類、肉串等可能會促使人類的大腸細胞處於極度增生的狀態,形成腺瘤樣息肉,最終發展為惡性腫瘤。

2.遺傳因素:現代研究表明遺傳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們的身體狀況,飲食習慣等都與我們的家族密切相關,若家族中有大腸癌的患者,我們應高度注意。

3.高危因素:一般認為一些癌前病變如大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膽囊切除術後、情緒因素、大便不正常以及某些化學物質如亞硝胺類化合物等屬於大腸癌的危險因素。

因此,生活中我們應注意少吃大魚大肉,少喝酒,少吃垃圾食品,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養成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及規律的排便習慣,調節好情緒,提高機體應對各種疾病的能力,總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是預防大腸癌發生的重要手段,值得我們注意。

本期答主:陳泳淼,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大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人民生活水平較20年前有較大提升,同時以大腸癌為主與飲食習慣有關的癌症也大幅度上升。那麼,吃什麼最容易得大腸癌呢?或者說究竟怎麼樣的飲食習慣才是大腸癌的罪魁禍首呢? 答案是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低纖維的飲食習慣,“三高”飲食結構能促進膽汁的分泌,膽汁在腸道菌叢的作用下轉化成次級膽酸,該物質對結腸隱窩上皮細胞有細胞毒作用,造成不可修復的細胞DNA損傷,這些細胞逐步演變成息肉。腸息肉繼續生長可變為腺瘤,而部分腺瘤繼續發展可能就會變成癌。研究發現,80%的大腸癌都是從腸息肉一步步演變過來的。“一低”飲食結構促進腸癌的原因又在哪裡?原來,食物中的膳食纖維可使糞便量增多,稀釋腸道內致癌物,促進致癌物排出體外 ,纖維還能可以吸附對腸管有害的膽汁酸鹽,如果食物纖維攝入不足,不利於腸道致癌物質的排洩。當然,除過“三高一低”飲食結構外,長期大量飲酒、吸菸,損害機體免疫功能,導致基因突變,也會增加腸癌發生率。



腸癌發生的確切原因尚不確定,但公認的是與遺傳因素、飲食習慣有關。近年來國內外癌症發展史告訴我們:西方的高能量、低纖維的飲食結構容易導致大腸癌。因此,應多吃蔬菜水果等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少吃加工肉製品,有利於減少大腸癌的發生。此外,預防大腸癌還需要加強鍛鍊、控制體重,對於哪些有腫瘤家族史者應定期防癌體檢,尤其是父母等一級親屬有患腸癌病史的人群建議定期腸鏡檢查。對於大腸癌高危人群(家族史、腸道息肉病史、膽囊切除術史、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等)至少應該做一次腸鏡,如果有息肉可以在其未“轉化”為成癌的階段就將其切掉。


腫瘤何大夫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15年我國各種癌症新發病例和死亡人數的一個統計:

15年過去了,最終的癌症新發例數和死亡例數與這份統計差別不大。

從結直腸癌一欄我們不難發現,城市人口較農村人口而言,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高出了一倍。

可見城市人口較農村人口更容易患結直腸癌。

那麼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在食物構成方面有哪些不同呢?

經常去農村走親戚或者常去農家樂的朋友可能會發現,農家的家常飯菜有比較多的蔬菜和粗糧(雖然過年過節時大魚大肉的量並不亞於城市)。

以我的老家為例,農村人一般各家各戶都會自己專門留一塊地自己種蔬菜和雜糧。雖然產量不算很高,但是一家人總能吃到大米白麵之外的粗糧,食譜得到調劑。而且蔬菜新鮮量又足。

食譜中粗糧和蔬菜很多,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它們富含膳食纖維——這是一種吸水後體積膨脹,促進胃腸蠕動的神奇物質。腸道蠕動加快,排便更加規律。不僅預防了便秘和痔瘡,而且有利於消化道內有毒代謝產物的排出。如果這些代謝產物累積在腸道內,久了就會誘發正常組織癌變。

另一點,農村相對地廣人稀,農民體力勞動也比較多,所以生活習慣也會促進胃腸蠕動,進一步促進排便的規律。

綜上,從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的地區分佈規律來看,不要吃太多的精製食物,多吃些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助於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

這些年,中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增速驚人,一方面是國家富強了,人民膳食結構快速改變,造成精製食物和蛋白質攝入增多。另一方面也和公民的健康保健意識提升有關係。過去,大便帶了點血,一般老百姓可能不在乎也不查,導致一些結腸癌沒有被發現。現在大家都更愛惜自己的身體健康,會及時去看醫生。再加上現代醫療技術的提高,結腸癌被發現的概率也更高了。

中國今日正在發生的事情,20年前也曾發生在日本和韓國。當時亞洲四小龍迅速的崛起,當地居民的膳食結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而且國家富強後醫療水平也會提升。這些因素共同引發了上世紀90年代,日韓兩國結直腸癌發病率暴增。

富起來以後不要忘記健康飲食和規律的作息,多吃粗糧和蔬菜,多走路多鍛鍊,保持好的心態,這些都會讓我們的民族更富強而且更健康。


菲利普醫生


近年來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不斷攀升,而且有年輕化趨勢。一旦患上結直腸癌,可能給自己和家庭帶來重大影響。



為什麼結直腸癌發病率高了?結直腸癌的發病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不合理的飲食是一個誘因,例如長期吃較多的肉類,主食吃得過於精細,蔬菜水果攝入太少,導致飽和脂肪攝入多而膳食纖維攝入少久而久之,腸道的健康受到傷害,可能就會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率。



因此,為了預防結直腸癌,我們需要合理安排飲食,主食增加全穀類食物攝入,主食至少要吃1/3的全穀類或雜豆,做成雜糧粥、雜糧飯,或者衝燕麥片作為早餐;每天攝入1-2斤蔬菜,尤其注意攝入深綠色蔬菜,每天最好有半斤綠葉蔬菜;每天300克左右的水果,如富含黃酮類化合物的蘋果,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鮮棗、橘子等都不錯,貴在堅持吃。如果飲食中膳食纖維攝入不足,還可以補充益生元,有利於呵護腸道益生菌,維護腸道健康!

除了注意飲食還需要堅持每天保持30分鐘的運動量,充足的睡眠,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利於身體健康包括腸道健康!另外,還要注意體檢,發現自己腸道有異常例如大便帶血,持續腹痛等注意看醫生!


作者介紹:劉長偉,南京市兒童醫院營養醫師,註冊營養師,科普作者,編著《輔食每週吃什麼》、《不挑食長得高》、《寶寶分齡餵養指導》、《母乳餵養到輔食添加》等。2016年江蘇十大微博自媒體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