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1985年的蘇聯戰俘營發生了暴動?

第一軍情


蘇軍在長達十年的阿富汗戰爭中,從一開始的勢如破竹,到最後的掙扎,傷亡超過了六萬人,而阿富汗有超過一百萬平民因為這場戰爭間接或直接死亡。可以說阿富汗戰爭,是蘇聯的一場軍事大敗筆,蘇聯的政客不顧實際,在阿富汗問題遙遙無解決之期的時候,依舊是選擇了更加瘋狂的軍事投入。

這十年的時間裡,最痛苦的就是阿富汗的百姓和蘇軍的士兵,阿富汗人民在北約等國的武器支持之下,同蘇軍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戰。戰爭進行到最後,蘇軍士兵在沒有坦克的支援下都不敢外出執行任務。可以說阿富汗戰爭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因為即便是蘇聯取得了阿富汗,依舊是不能打通前往印度洋的通道,畢竟有個美國在。

而十年時間裡,蘇聯大約有一千名士兵成為俘虜,對於俘虜蘇軍高層更是不近人情,直接將這些人視為叛徒。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蘇聯硬是放棄了12名俘虜的生命,這件事情就是著名的戰俘營暴動,時間是1985年。12名蘇軍俘虜被押送至巴基斯坦西北部的伯德埃波集中營,這裡是阿富汗抵抗組織高層所在。

這12名士兵因為遭遇到了虐待,於是便發動了暴動,他們奪取了電臺,向蘇軍指揮部發出求救信號,此時蘇軍只要派出幾架飛機就行,然而蘇軍指揮部拒絕了。隨後阿富汗武裝包圍了他們,不得已他們只得尋求蘇聯駐巴基斯坦大使館出面,但是也被拒絕。絕望之下,這十二個戰俘引爆了身上的炸彈,同進攻的阿富汗士兵同歸於盡。赳赳烈士,天地難泯!


小司馬遷論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蘇聯不管,只能自救了。

對於被俘的蘇軍,蘇聯人壓根不管。

二戰時期,斯大林宣稱:蘇聯沒有戰俘,只有祖國的叛徒。

蘇軍入侵阿富汗,也和二戰差不多。

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大言不慚地說:“目前,蘇聯沒有與任何國家發生戰爭,因此我們也沒有戰俘。”

既然不承認有戰俘,自然不會去營救。

其實,蘇軍在阿富汗抓捕了不下上萬人的游擊隊嫌疑分子。如果他們願意交換人質,區區幾百名蘇軍戰俘早就救回來了。

但社會主義國家,老百姓就是草芥,誰管你的死活。

而蘇軍戰俘被阿富汗人俘虜,下場自然悽慘。

阿富汗人有虐待戰俘的傳統,蘇軍戰俘被打罵處決均是尋常事。即便不死,蘇軍戰俘待遇也是極差。其實,當時阿富汗游擊隊自己吃穿都極爛,遇到盛大節日比如開齋節這種,也就只能吃一點羊肉。蘇軍戰俘吃不飽穿不暖,整天挨打受罵,身不如死。

時間一長,戰俘肯定要自救。

有12名蘇聯俘虜被送到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的伯德埃波集中營關押,當時是1985年。

這些戰俘不堪長期受辱,在4月26日發動暴動。

穆斯林一天要祈禱多次,戰俘乘著看守集體祈禱的機會,跳出房子,奪去了一座存放大量武炸藥和無線電臺的帳篷。

戰俘們隨後和駐阿富汗的蘇聯第34航空軍進行聯繫,想讓他們用直升機來營救自己。但蘇軍方面,根本沒有回覆。

這邊游擊隊將他們包圍,多次勸降失敗後,在第二日決定強攻。

蘇軍戰俘面對數百名游擊隊,見沒有任何希望,直接引爆炸藥自盡,最終全部被炸死。


薩沙


這是一個非常悲傷的故事,蘇聯發動的侵略戰爭,不僅讓自己深陷“帝國墳場”,更讓無數的蘇軍士兵死在了這毫無意義的戰場上。

這次暴動事件,是很多不幸的蘇軍的悲慘遭遇的縮影,10年的戰爭,蘇軍死亡12210人,傷35478人,至今還有311名失蹤軍人沒有找到。阿富汗成了蘇聯日夜不停的“流血的傷口”。

戰爭的殘酷和漫長,讓很多蘇軍士兵在絕望中成了逃兵或者俘虜,不過,因為阿富汗反蘇武裝林立,生存環境惡劣,大多數逃兵或俘虜都最終死於非命。

對於這些被俘或逃亡的蘇軍士兵,蘇聯官方的態度從來都是“置之不理”,對於蘇聯來說,逃兵和戰俘都是可恥的,國家也不承認他們的存在。

1985年,12名蘇軍俘虜被押送至巴基斯坦西北部的伯德埃波集中營,這裡是中情局和阿富汗抵抗組織的大本營,聚集了大量反抗蘇聯統治的阿富汗游擊隊武裝。

阿富汗人的優先選項是想方設法、恩威並用的勸這12個蘇軍士兵投降,但士兵們知道投降的後果嚴重性,拒絕了投降。

隨後這12人遭到了虐待和羞辱,於是這些士兵在4月26日被迫發起了暴動。

當天晚上,這些士兵趁看守做禱告的時候,迅速奪取了電臺和武器庫,然後他們拼命用這部電臺去聯繫蘇軍駐阿富汗的第34航空軍,希望他們能過來營救,可但是第34航空軍那邊毫無反應。

雖然阿富汗抵抗運動的指揮官拉巴尼到現場勸降,蘇聯戰俘們拒絕了,他們要求蘇聯駐巴基斯坦的大使過來和他們見面,但是蘇軍這麼多年來一直以“叛徒”來定義戰俘,蘇聯官員們即使同情,也絕無可能出手相助,最終,大使也沒來現場。

到了第二天,失去耐心的拉巴尼下令強攻蘇軍俘虜的陣地,蘇軍俘虜們強烈反抗,但最終寡不敵眾,他們在絕望中引爆武器庫與敵軍同歸於盡,驚天動地的爆炸炸出了直徑達80米的彈坑。


雲中史記


1989年,蘇聯政府終於宣佈完成了從阿富汗的撤軍。

從1979年開始,蘇聯十多萬大軍撲向阿富汗,企圖武裝佔領這裡。阿富汗的反抗武裝,利用有利地形,開展廣泛的游擊戰,並且越來越強大。

蘇軍在進攻屢屢受挫的情況下,只好從阿富汗撤退。但是,並非所有的蘇軍戰士都離開了。還有幾百名蘇軍戰士,被記錄為“失蹤軍人”。

他們中的很多人,其實是被俘虜了。

但是蘇聯對待被俘虜士兵,顯然沒有這麼熱心。

二戰期間,斯大林就宣稱:蘇聯沒有戰俘,只有祖國的叛徒!

戈爾巴喬夫更為明顯,他在記者招待會上就說:目前蘇聯沒有和任何國家交戰,因此我們也沒有戰俘!

所以說,被俘虜的蘇軍士兵,是被拋棄了的。



1985年,發生一起震驚全世界的“蘇軍戰俘營暴動事件”,極其悲壯。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有12名蘇軍戰士被俘虜後,送到了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的伯德埃波集中營。在這裡,這些戰俘遭到了非人的虐待,實在忍無可忍的他們,決定暴動。

4月26日晚上,他們趁著戰俘營的守衛做祈禱的時候,迅速出動,奪取武器庫,佔領了電臺。他們趕緊通過電臺聯繫駐阿富汗的蘇聯第34航空軍,希望能得到援助。

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拋棄了,不會有救援來了。

等不到蘇軍的消息,而阿富汗抵抗運動的領袖又來到現場勸降。戰俘們沒有辦法,提出了一個要求:“我們要見蘇聯駐巴基斯坦大使!”我們知道,蘇聯大使是不會過來的。

到了第二天,阿富汗的抵抗組織終於失去了耐心,下令強攻戰俘營。

12名蘇軍戰俘拼死抵抗,但是寡不敵眾,他們不想再當俘虜,於是絕望的引爆了武器庫。

這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炸,爆炸現場炸出了直徑80米的彈坑。12名戰俘,最終沒有等來營救,只能悲壯的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們無法揣測他們當時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只能感慨了。


七追風


這當然和蘇聯對待戰俘的態度有關。

這件事,還要從1979年蘇聯對阿富汗進行侵略戰爭開始說起。當時的蘇聯和美國正在進行全球爭霸,蘇聯為了得到阿富汗這個中心樞紐,對阿富汗進行了政治,經濟,軍事等全方位的滲透,而阿明政府上臺後,一度想要擺脫蘇聯的這種控制和影響,這讓前蘇聯感覺到一絲不安,在經過幾次試探之後,蘇聯瞭解到阿明政府是真的想要擺脫自己的控制,於是下了殺心。



當時蘇聯以援助阿富汗的名義向阿富汗派兵,並以檢查裝備的名義封鎖阿富汗的武器,並且在蘇聯和阿富汗兩國邊境地區設置前線指揮所,蘇聯著名的情報部門克格勃特工,還用毒藥毒死了部分阿富汗高官,致使哈弗好的指揮系統癱瘓。



蘇聯以為很快就能攻下阿富汗,繼而佔領,誰知道阿富汗反侵略武裝依託阿富汗周圍地區的山區,和蘇聯展開了游擊戰,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戰果,把蘇聯修理的夠嗆,蘇聯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都沒有真正佔領阿富汗,反而把蘇聯拖累的解體了,士兵也無奈撤回蘇聯,但是卻有400多名蘇聯士兵失蹤,經過多方尋找,有一百多名士兵流亡南非和歐洲,仍然有二百多個士兵杳無音訊,當然,他們是被抓到了戰俘營。



從二戰開始,斯大林就表示蘇聯沒有戰俘,只有背叛祖國的人,因此,很多被俘虜的士兵寧願流亡海外也不願意回國,在集中營的日子很不好過,有十二名蘇聯士兵實在忍受不了,決定暴動,他們趁看守做祈禱的時候,趁機奪取武器庫,奪了電臺後向蘇聯駐軍阿富汗的蘇軍求援,但是所有人都離開了,他們被拋棄了,隨後他們又想要見蘇聯駐巴基斯坦大使,也沒有成功,阿富汗軍沒有了耐心,決定發起進攻。



這12名蘇軍不想再做俘虜,絕望之下引爆了武器庫,當場灰飛煙滅。


軍事一點通


由於當時蘇聯官方認為蘇軍戰士被阿富汗聖戰者組織俘虜是一件十分“可恥”的行為,這表現在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身上尤為明顯,他當時面對記者招待會上就大言不慚的表示,目前蘇聯沒有跟任何國家交戰,因此我們也沒有戰俘。這種觀念是極其錯誤的,害苦了很多被俘虜的蘇軍戰士。根據受俄羅斯退伍軍人委員會的委託負責尋找失蹤士兵工作的前蘇聯逃兵--貝斯特洛夫回憶,有一天聖戰者傳奇領袖--馬蘇德前來視察營地,一名蘇軍俘率戰士--卡希洛夫拒絕接受“聖戰”的勸說,當他看到馬蘇德後,拼命向他撲了過去,結果被當場射殺。

除了卡希洛夫遭到這種下場外,在1985年還發生了震驚世界的“蘇聯戰俘暴動”事件。當時有12名蘇軍俘虜被送到位於巴基斯坦西北邊界的伯德埃波集中營關押,這裡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武裝阿富汗抵抗運動的大本營。在這個營地裡,戰俘們受到了非人的折磨,被逼上絕路的他們決定拼死一搏,逃出生天。

1985年4月26日這12人趁營地看守人員做禱告的時間,快速奪取了武器庫和電臺,他們企圖通過電臺聯繫駐守阿富汗的蘇聯第34航空軍,希望他們能提供空中支援,搭救自己,可是這支軍隊毫無反應。最後時刻,阿富汗抵抗運動領袖拉巴尼到現場進行勸降,戰俘們說,我們要和蘇聯駐巴基斯坦大使見面,可是蘇聯大使因為種種原因拒絕露面。

4月27日失去耐心的拉巴尼命令部下對戰俘們發起進攻,蘇聯戰俘們自然拼死抵抗,最後寡不敵眾,他們引爆了武器庫自盡了,驚天動地的爆炸把現場炸出了直徑達80米的大坑,正是由於蘇聯的不管不問,使得蘇軍被俘士兵們的最後下場非常悽慘!(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軍迷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因為觀念是錯誤的。蘇聯拒絕承認有戰俘,這就違背了實事求是,無法坐下來談了。只要是地面戰,人員損失不可避免,有被俘也正常。蘇聯也好,美國也好,只要地面戰,都會被俘。怕損失,就不該打阿富汗。阿富汗本身就是易守難攻,山高谷深。或者只空襲,發導彈,不派本國軍隊。

如果一味隱瞞,這對本身的士氣也是極其不利的。在前線的人會寒心的。那些戰俘怎麼辦?他們的結果又會通過家屬等對蘇聯國內產生影響。

想到了切爾諾貝利,蘇聯也是企圖隱瞞,措施不到位,弄得事故擴大了。












白馬嘯長安


世界各國對待本國戰俘的態度是不同的,這些無關主義信仰,主要是國內的透明度。

美國人大概是對待本國戰俘最溫情的國家之一,你可以當《拯救大兵瑞恩》是電影宣傳,但《黑鷹墜落》卻的確取材並還原真實的歷史,為本國戰俘在敵對國家的命運計,哪怕把“價值五個師”的科學家放回交換也在所不惜。

生命是無價的,國家是由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組成的,在相對透明的體制下,不關心士兵死活的態度將會釀成醜聞。

蘇聯的態度截然不同。

斯大林時代,蘇聯有608095名戰俘一回來就被送到軍隊勞動營,他們中的近一半後來被移交到內務委員會或司法機關進行再處理。歷經苦難迴歸祖國的戰俘最怕聽到的一個名詞就是“清洗”,他們是揹負著“原罪”的一個特殊群體。

蘇阿戰爭前期的戈爾巴喬夫也不得不遵循這條鐵律,他在公開場合的表態是:“我們在現階段沒有與任何國家發生什麼戰爭,因此我們沒有什麼戰俘。”官方掩蓋事實的本意自然是為了提振士氣,放在國家層面,無可厚非,但若落在戰俘個體身上,這種表態卻鑄就了他們的悲劇結果,遠超他們所能承受之重,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8年的阿富汗戰爭造成了很多蘇軍士兵被俘的案例,他們的選擇只有兩個,一個是作為戰俘與蘇軍手中的阿富汗戰俘完成交換,二是放下武器,通過巴基斯坦再逃往其他國家。由於蘇聯國情,絕大多數人不願意選擇前者,他們不相信回國不受到調查追究,所以寧可選擇逃亡。

這其中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有的蘇軍被俘士兵,乾脆加入了當地游擊隊,這部分人往往與阿富汗當地人有共同的信仰,獨特的蘇軍經歷反倒使他們很容易爬上高層。

還有一個悲壯的例外,那件事發生在1985年,蘇阿戰爭的中期。

那一年,有十二名被俘的蘇軍士兵被從阿富汗轉移到巴基斯坦邊境的伯德埃波集中營集中關押,那裡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武裝阿富汗抵抗運動的大本營。在這個集中營內,蘇軍戰俘們遭遇虐囚事件,這些血氣方剛的小夥子不堪受辱,選擇了暴動。

1985年4月26日,傍晚,蘇軍戰俘利用營地看守統一做禱告的短暫時機,佔領了他們的武器庫,戰俘們用武器庫中的電臺呼叫駐阿富汗的蘇聯某空軍部隊,希望戰友們趕緊向他們提供空中火力救援,來配合他們的起義,然而沒有得到任何回應。由於戰俘們佔領的武器庫中有大量武器彈藥,攻打起來代價肯定不會小,阿富汗抵抗運動首領權衡再三,在美國人和巴基斯坦顧問的陪同下向他們隔空喊話,呼籲暴動戰俘們放下武器選擇投降。蘇軍戰俘們認為投降將使他們處於不安全的境地,他們內部意見也不統一,後來回話說想見蘇聯駐巴基斯坦大使,希望本國大使的出現能給他們帶來一條活路。可蘇聯大使也知道自己國家的政策,無法做出超越自己職權的承諾,只好拖延時間不去現場。次日,被包圍的蘇軍戰俘再次拒絕投降,阿富汗抵抗運動首領失去了耐心,下令進攻,蘇軍戰俘小夥子們進行了英勇抵抗,但寡不敵眾,傷亡慘重,最後時刻,殘存戰俘選擇了引爆武器庫,與十倍之敵
決絕自盡。一聲巨響後,現場屍骨無存,只剩下一個直徑八十多米的大坑。

毫無例外,這個消息傳不到蘇聯國內民眾那裡,更傳不回這些戰俘們思盼親人迴歸的家屬那裡,從他們被俘那天起,他們已經英勇犧牲了。

直到蘇阿戰爭結束後,那些加入當地游擊隊的前蘇聯士兵很多都娶妻生子,並不樂意回國。

當初的阿富汗被稱為紅色巨無霸帝國的墳場,假如你視士兵生命尊嚴如草芥,何處又不是墳場?


歷來現實


其實蘇聯與阿富汗的戰爭,是在美蘇爭霸世界的背景下發生的,美蘇冷戰,都在發展和擴充自己的權利範圍,當阿富汗擺脫蘇聯,倒向美國時,蘇聯決定拿下阿富汗。

在美國的支持下,阿富汗抵抗武裝,與蘇軍進行了數年的戰爭,蘇聯沒能順利攻下阿富汗。美國對阿富汗抵抗武裝提供了大量的援助。而在戰爭中,蘇聯軍隊的被俘官兵,有327人被活活折磨死在戰俘營,當時蘇軍被俘的最高長官是19坦克師的炮兵旅長契可夫。陸軍386團團長洛夫斯基,611特戰部隊大隊長科洛索夫。

美國軍情局,在位於巴基斯坦邊界的大本營,準備提審蘇聯戰俘。把十二名重要戰俘和7名蘇聯特戰隊員一起押送到亞塔秘密戰俘營關押。十九名蘇聯戰俘,在當天夜裡,先由特戰隊長科洛索夫掙脫手銬,擊殺三名看守,奪下武器,七名特戰隊員迅速擊斃11名武裝人員,十九名蘇聯戰俘會合在一起,在旅長契可夫的指揮下,五名戰俘控制了彈藥庫,三人進入電訊室,剩下的十一名戰俘,激戰中死去兩人,在戰友的掩護下,一名戰俘終於奪得一輛汽車,激戰越來越烈,援軍不斷增加。進入電訊室的蘇軍話務兵,再也聯繫不上蘇軍部隊,求救信號石沉大海。

在與部隊失聯的情況下,蘇聯戰俘知道不可能成功突圍了,九名戰俘上了車,衝向阿富汗援軍,十分鐘後,剩下的戰俘引爆了武器庫,狹窄的山路,越獄戰俘的車,被擋住了,後有追兵,前有堵截,他們把車衝向了懸崖。應該說明的是,居然有三名戰俘活了下來,他們分別是368團團長洛夫斯基,女軍醫諾維奇,特戰隊員格亞特。他們利用野外逃生本領,經過一年零九個月,走出山林,不過沒有回蘇聯,去了非洲。


白這個顏色


我覺得一樓的回答比較客觀,支持一樓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