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活跃用户数量下滑意味着什么?

上周,京东披露了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业绩增速呈下滑趋势,尤其活跃用户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京东活跃用户数量下滑意味着什么?

京东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3.05亿,与上个季度的3.14亿环比减少860万人。

同期阿里年活跃用户数量为6.01亿人次,较上季增长2500万;拼多多年活跃用户数量为3.86亿人次,较上季增长4200万。很难说,京东用户数量的负增长是由于近期的创始人丑闻,还是因为受到同行的冲击。

财报发布后,京东股价一路飘绿,在两个交易日内狂跌16%,盘中一度跌至19.27美元,创历史新低,直逼其上市定价19美元。

业内人士分析,电商增速下滑是行业现象,不仅仅是京东,连阿里等也是如此。但活跃用户数量下滑一项却是致命的,在本轮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中,还是第一次出现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活跃用户数量下滑的现象。

活跃用户数量下滑对京东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京东的电商业务,用户的流失带来的就是市场份额的流失,一旦开了这个头,京东市场信心会大大受挫。

其实,京东早就意识到互联网流量红利正在消失,如果一直在电商上“死磕”,前景非常有限。因此它也一直在寻求新的突破口,近期动作频频的金融和物流业务便是其拓展的新战场。但京东作为市场的后来者,想要从各巨头手里分得一杯羹,又谈何容易呢?

事实是,在所谓的京东生态圈中,京东金融、京东物流的服务对象主要还是靠电商引流,规模十分有限。以成立5年的京东金融为例,界面新闻曾披露京东金融独角兽系列募集说明书,其中显示2017年京东白条累计放贷规模超2000亿,供应链金融累计放贷规模超1000亿,全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而同期蚂蚁花呗累计放贷规模超9000亿,借呗累计放贷规模超5000亿,全年税前利润就达到了131.89亿元,京东与阿里的差距显而易见。

因此,一旦京东的活跃用户数量开始下滑,那么除了受到直接影响的电商业务,产生的负面影响恐怕还会波及京东的整个生态圈。

媒体一直调侃京东有“流量焦虑”,在线上线下疯狂拓展流量入口,表现之一就是跨度极大的“京X计划”,其二则是试图拿下下沉市场的京东便利店“百万计划”。如今京东的担忧成真,大众才真正理解了它的焦虑所在。

京东自从2015年10月公布“京腾计划”以来,先后和腾讯、今日头条、百度、奇虎360、网易、新浪达成合作,在数据、入口、产品、内容、商务等领域建立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提供入口这样对于B端来说极具诱惑力的方式,消费者却似乎并不买账,京东在对消费者需求的挖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京东便利店最近更是“倒闭潮”传言频出,据《北京商报》、界面等媒体调查报道,其粗放的加盟模式难以真正改造传统夫妻店,京东在线下流量入口的获取上也碰了壁。

种种尝试失败后,财报上出现了京东最不想看见的结果。加之刘强东“明州事件”持续发酵,这个冬天,京东正在经历上市以来最大的一场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