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

自五月下旬开始,郑棉市场突然打破长久以来的盘桓局面,接连迎来数个涨停,令众多棉商及投资机构措手不及。事实上,自春节过后,国内棉市表现持续焦灼,贸易战、天气、抛储等多重因素交织,新年度棉花走势扑朔迷离。然而戏剧性的是,仅仅半月之后,郑棉市场就出现逆转,价格迅速回调。从目前来看,尽管现货市场成交低迷,价格仍较涨前有1000元/吨的上浮。笔者认为,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供需结构并未出现改观,下半年棉花市场应以温和上涨为主。

国库储备逐年降低,市场普存看涨预期

解读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

自2011年开始,我国连续三年启动收储政策,国储库存逐年攀升。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棉花库存消费比在2014年达到最高点,至2015年,储备棉实施轮出政策,库存逐步下滑。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棉花期末库存已降至860万吨附近,而当年消费预估也在840万吨左右,库存消费比触及近年最低点,因此不少市场人士纷纷预测今年极有可能出台轮入政策,对下半年棉花市场是极大利好,由此棉花价格也将摆脱僵持局面,迎来新一轮上涨。库存逐年降低是不争的事实,而从近十年来看,库存量并未触碰警戒底线,与2010年末230万吨的国储库存相比,2018年年末库存将依旧宽松。

另外,从今年的抛储情况来看,拍储初期下游竞拍热情并不高涨,日成交量持续低于去年同期,成交率曾一度跌破40%。一方面,此前新疆棉挂牌量持续减少,地产棉品质较差,而当前市场中低端资源比较充裕。另一方面,下游纱厂利润空间较往年下滑,周转资金紧张,备货量下调,价格的相对平稳也使得他们不急于备货。自5月16日郑棉涨停之后,成交量迅速拉高,但纺企拍储占比仅有3-4成。然而,不可置否的是,国内棉花库存逐年降低,棉花价格一定程度的上浮符合大部分人的心理预期。

解读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

植棉面积下滑,供给面微量收缩

近年来,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呈现微幅下滑的趋势,且植棉区域由内地向新疆地区转移。从5月份最新调研的新年度植棉意向来看,长江及黄河流域植棉面积下滑趋势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内地棉花单产量无法与新疆抗衡,且耗费工时。另外在亩产收益上,受到辣椒、大蒜等经济作物的冲击,农民植棉意向不强。但新疆地区植棉面积占据了全国总面积的69%,实际折算总面积减少不足0.5%。

解读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

此外,尽管植棉面积出现下滑,但随着单产的提高,我国棉花的年产量仍然稳定在500-600万吨。如图3所示,2017年植棉面积较2016年减少219.7万亩,较上年下滑4.3%,但其产量较上年仍然增加0.26%。因此,尽管目前统计的2018年植棉面积出现微幅下滑,若无重大天气灾害的前提下,新年度棉花仍然有望增产。整体来看,近年来,随着国储库存的降低及进口量的减少,供给总量出现下滑,但相对于每年850万吨左右的消费量来说,并未造成大量需求缺口,棉花价格应随着库存的下滑出现上浮,但上涨空间不宜过大。

图3中国棉花供给市场变化统计单位:万吨

解读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

外盘强势,利于抬升国内棉花价格

图42003-2017年我国棉花进口量走势统计单位:万吨

解读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

在进口配额的管控之下,近三年来,我国棉花年进口量在110万吨左右,2017年我国棉花总供给量(含期末库存)1245.4万吨,总需求量711.5万吨。其中,棉花进口量115.3万吨,占我国需求量的16.2%,占总供给量的9.3%。今年我国高品质皮棉产量较少,国内结构性供应短缺仍在,高端品质资源进口依赖性较强。因此,进口棉价格也将影响国内棉花价格走势。

自去年9月份以来,ICE美棉持续走强,一度从67美分攀升至93美分附近。一方面,USDA数据显示的美棉出口数据持续强劲。另一方面,近期美棉主产区德克萨斯州干旱少雨,不利于新棉生长,新年度产量或受影响,助推美棉价格持续上行。进口棉价格的抬升对国内棉花价格形成有力支撑,且当前我国处于储备棉轮出的关键时期,外盘价格上行也将推高储备棉轮出价格。

图5郑棉主连/美棉花主走势图单位:美分/磅

解读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

经济向好下游需求微幅增长

图6 2012-2017年中国纱线产量及消费统计单位:万吨

解读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

由图6可以看出,自2015年起,我国纱线产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同时进口量小幅抬升,消费总量温和上涨。2017年,我国纱线产量4050万吨,较2016年上涨8.5%。近年来,我国对新疆地区纺织服装产业提供大量优惠政策,新疆地区纱线产能快速增长,据统计,2014年新疆地区纱线产能仅有740万锭,而到2017年末,当地产能已经扩张到1766.5万锭,带动疆内用棉量的迅速攀升,2018年,随着新疆产能的继续增加,预计纱线总产量将达到4400万吨,仅新疆地区用棉量就将增加160万吨左右。今年纱线外盘持续走强,再加上人民币贬值,进口纱线失去优势,不少坯布企业也纷纷转向新疆纱,利好国内棉花消费。

图7 2011-2018年我国棉花消费变化统计单位:万吨

解读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

从整体需求来看,我国棉花消费量呈现出缓慢增长的状态。在无储备棉大量补充的前提下,市场价格上升应在情理之中。目前中美贸易战持续焦灼,虽配额增发,但基本已过订购高峰期,对美加税后也将抑制美棉进口,对国内棉市是极大利好。

价格同比高位向上空间受限

图8 内地3128级皮棉出厂价格变化单位:元/吨

解读郑棉“忽冷忽热”的背后

从近三年棉花市场对比来看,我国棉花价格一直稳定在15000-16000元/吨,长久的盘桓,一方面是源于相对稳定的供需格局,另一方面是受制于当前价格的相对高位,在无重大利好因素的刺激之下,向上突破难度较大。

5月下旬开始,受益于郑棉市场的大涨,现货价格被动拉高。但棉纱市场承受能力有限,坯布市场进入淡季,向下传导受阻。6月初,中国棉花协会接连发布调控措施,延长储备棉轮出时间并限制贸易商拍储、转卖,对当前棉花价格形成抑制,市场热度随之褪减。综合来看,在供需结构并未发生变化的局势下,随着后期资金及仓储费用的上涨,棉花成本抬升导致价格将有一定上浮,过分追高将对下游纺织企业形成较大压力,最终也将导致整个棉纺行业的失衡,国家之手必然做出必要调控措施,现货市场合理区间参考17000-18000元/吨附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