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三國正史中曹操手下的第一名將?

頭條整天騙我養貓


正史中曹操手下第一大將是:曹純。什麼五子良將、張遼、徐晃、張郃、曹仁、夏侯惇.......都靠邊站。

曹純沒有受到羅貫中的青睞,在三國演義中直接把這位曹操的第一愛將給蒸發了,並且把他的事蹟嫁接到了曹仁身上。就像蜀國的陳到,也被羅貫中揉到了趙雲的故事裡。

小說裡三國打仗動不動幾十萬人馬,十幾萬人馬,但正史中的三國,戰爭的規模要小得多。袁紹頂峰時期就是十萬人馬。劉表並不像演義裡那麼菜,他也有十萬人馬。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全軍七萬人馬。東吳方面的人馬低於七萬。

曹操在赤壁之戰前,人馬也達到頂峰,總共十萬人。但這些軍隊要分佈在各地,真正能調到前線的也就幾萬人。

而在老曹這幾萬人裡,戰鬥力最強的,最核心,最鐵桿的是他的騎兵部隊。東吳擅長水戰、蜀國擅長步兵陣戰、袁紹的部隊強項是弓弩,而老曹的部隊就是以騎兵為殺手鐧,他的這支騎兵就是大名鼎鼎的:虎豹騎!人數5000,統領:曹純。

虎豹騎就是曹純組建的,也是虎豹騎的靈魂。這支部隊擅長的是遠程突襲和斬首行動。正史中的白馬之戰斬顏良,南皮之戰斬袁譚,曹操徵烏桓斬殺蹋頓單于,都是虎豹騎直插敵方中軍,殺死敵方的頭領。

而且曹純帶領虎豹騎有打敗呂布率領的西北軍的戰績。

曹操徵荊州,就帶著曹純這5000虎豹騎,劉琮不戰而降。隨後曹操得知劉備南下逃跑,於是就與曹純一道,帶領虎豹騎發動長途奔襲,終於在長坂追上劉備的部隊。趙雲大戰長坂坡是演義,正史中是不存在的。劉備部隊被虎豹騎基本打零散,劉備本人逃脫,部下大多被曹純收編。在曹純的虎豹騎面前,劉備、張飛、趙雲沒有還手之力。

後來虎豹騎追到赤壁,與孫權部隊發生接觸戰,同時,由於水土不服,虎豹騎發生流行疾病,撤回譙郡,赤壁之戰就這麼打完了。

但赤壁之戰還是給曹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曹純也染病了,最後醫治無效,去世。

曹純死後,曹操收了虎豹騎的兵權,自己親自指揮,不再任用大將。

曹純與曹操手下其他大將相比有兩點很大的不同:

1,曹純是自己獨領曹操的嫡系,最精銳的部隊。其他大將帶領的軍隊都是雜牌。

2,曹操手下有些名將仔細看更接近於家將,平時就在老曹身邊,自己沒部隊,打仗再臨時抽調到前線。關羽殺顏良、張遼一馬踏烏桓,都是戰場臨時安排進虎豹騎的。但不管誰來幫忙,誰來客串,虎豹騎就是人家曹純自己的。

赤壁之戰以後,曹操手下不少的大將有亮眼的表現,但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曹純去世,給大家留下了施展才華的空間。


銳視覺何老師


曹操手下精兵百萬,良將千員,戰將的佼佼者有五位,被曹操呼為五子良將,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就是曹操旗下的第一大將。諺雲: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因此作為大將良將的必要標準就是智勇兼備。縱觀曹孟德手下的千員良將,張遼無疑是智勇兼備的,後世認為張遼不僅是一員名將,更是一名軍色的軍事家。

張遼與關羽同解白馬圍,後來勸降昌豨於東海,擊滅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可謂戰功赫赫,威烈昭昭。 張遼的最大的戰績有二:其一、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其二、鎮守合肥時多次擊退孫權的進攻。有此大功的張遼被後世列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充分證明了張遼將軍的才幹為世人所公認。張遼一生戎馬倥傯,大半輩子都在戰爭中渡過,亦病死於軍中,詩曰: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正是對張遼一生的描述。

張遼有不輸於趙雲的勇武,趙雲有長坂坡大戰百萬曹軍的戰績,張遼則有合肥大破東吳的戰績。在合肥之戰中張遼率八百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張遼披堅執銳的衝鋒陷陣,所擋者死,相抗者亡,直接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趕緊撤退,東吳大軍潰敗逃亡。之後張遼又以七千之眾大破東吳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東吳,聲名大噪,在他鎮守合肥期間,孫權都不敢主動進攻了。

東吳百姓懼怕張遼這尊戰神,當小孩子不聽話,亂哭的時候,就用張遼之名來恫嚇小孩子,“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

孫權對張遼的評價為: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魏略》一書中對張遼的評價為:張遼為孫權所圍,遼潰圍出,復入,權眾破走,由是威震江東。兒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遼恐之。《智證傳》中將張遼與王彥章類比:魏將張遼,唐將王彥章皆有威名。當時小兒啼不止,其母呼兩人者名,而兒啼止。

由此可見張遼的武功威震華夏,父母都用張遼的名字來威嚇小孩子,作為曹操手下第一大將,當是名至實歸!


大秦鐵鷹劍士


我的觀點是曹仁。

曹仁,字子孝,是曹操的族弟,從血緣關係上來說,擁有“皇親國戚”的特殊地位。曹仁在戰鬥當中,經常被安排的任務是獨自率領一直軍隊,輔助曹操主力部隊作戰,具體的任務有:其一,打擊攻擊目標的周邊城市,切斷攻擊目標的外部援助。其二,切斷敵軍的糧道。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古代,一隻軍隊如果3天沒有軍糧供給,部隊就會內亂,甚至譁變!三,鎮守軍事要衝,配合主力部隊,為主力部隊作戰提供穩定的後方。曹仁最擅長的就是守城,關羽當時發動襄樊戰役,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曹操都想遷都避其鋒芒,但是曹仁不辱使命,在孤立無援、隊友大敗的情況下堅守樊城,關羽的部隊不能前進一步,可見曹仁的功勞有多大。

所以,曹仁是曹操時代最得力的將領。


史學夾Louis


大將就是能獨當一面的元帥將軍。曹操時期手下符合條件的有張遼、曹仁、夏侯淵、田豫以及曹操遠征時留守許昌的夏侯惇。

夏侯淵在漢中以偏師當劉備主力,被殺之前獨當馬超並驅其逃至漢中;張遼以偏師7000當孫權10萬大軍,大破之;曹仁官渡之戰時領兵鎮壓汝南反叛穩固後方,赤壁之戰後留守荊州並擊退關羽的北伐;田豫北方防守烏桓幾十年,賊不敢犯。他們都是非常厲害的人才,非要比誰比誰厲害確實很困難。只能說在曹操心中地位最高的大將是曹仁,其次是夏侯兄弟。


澗蘭居


個人認為典韋,他形貌魁梧,臂力過人,有大志氣節,性格豪爽,曾被曹操任命為貼身侍衛,此人在曹操賬下忠心耿耿,多次救主,深得曹操的喜愛。民間早就有諺語“一呂二趙三典韋”,想必在三國時期能排進前三的猛將!


心斬靈魂


我想說曹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