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後,兵權給了誰?解析宋太祖年間兵權歸屬之謎

北宋立國初期,五代遺風嚴重。宋太祖趙匡胤並不知道,自己建立的宋朝會不會成為第六代。宋太祖自身起於行伍,並曾經親眼目睹後周太祖郭威“黃袍加身”、自己又親自“黃袍加身”,於是十分忌憚手握重兵的禁軍將領和外地藩鎮。在宰相趙普的建議下,開啟了著名的和平解除兵權活動,即“杯酒釋兵權”。

然而,世人皆知“杯酒釋兵權”,卻不知杯酒釋兵權後,終太祖年間,禁軍將領、藩鎮兵權依舊。禁軍、藩鎮威脅的徹底消除,是宋太宗趙光義時期“罷支郡”以後的事情。所以,並不是杯酒釋兵權後,宋朝將領的兵權就被完美的剝奪了,相反,一些人依舊手握軍權。那麼,杯酒釋兵權後,兵權給了誰呢?今天,就由杜少為您詳細解析,宋太祖年間兵權的歸屬問題。

杯酒釋兵權後,兵權給了誰?解析宋太祖年間兵權歸屬之謎

宋太祖 杯酒釋兵權

一.第一次杯酒釋兵權,解除禁軍大佬兵權,交給資歷淺的將領

自後周世宗柴榮以來,天下精兵盡歸禁軍,尤其是殿前司的設立,使得殿前司的禁軍成為了精銳中的精銳。固宰相趙普認為,禁軍為“腹心之患”,而藩鎮為“肢體之患”。所以,太祖削兵權就從禁軍開始。

建隆二年,解除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還有一個當時任殿前司都虞候的趙光義)的禁軍兵權。這幾位都是禁軍大佬,素有威望。尤其是石守信、高懷德,當年威望不下太祖。石守信最早跟隨後周太祖郭威,他晉升的腳步一直緊隨趙匡胤。周世宗柴榮彌留之際,趙匡胤接替張永德升任殿前都點檢,而石守信接替趙匡胤升任殿前都指揮使。另外,石守信是太祖“義社十兄弟”中緊隨李繼勳、趙匡胤後第三個建節封節度使的,可以說,石守信就像趙匡胤的影子。高懷德更是出道甚早,後晉時代就單獨領軍了。後來出仕後晉、後漢、後周三朝,在軍隊中資歷深、影響力極大。解除兵權後,這幾位均被外放為節度使。石守信雖然被保留了“侍衛都指揮使”的頭銜,但是已兵權不在。

杯酒釋兵權後,兵權給了誰?解析宋太祖年間兵權歸屬之謎

杯酒釋兵權前後主要的禁軍將領

建隆二年以後,禁軍大佬全被解除兵權。殿前司都點檢、侍衛司都指揮使這兩個位高權重的職位不再任命。而分侍衛司為馬軍、步軍,分設都指揮使,殿前司只有都指揮使,三衙成立,降低三衙長官的權威。如果熟知宋史的話,建隆二年九月後三衙的四位統帥劉光義、崔彥進、韓重贇、張環後來也活躍在太祖、太宗年間,也是軍隊大佬。但在當時,這四位屬於資歷極淺的將領。經此變動後,禁軍再無有威望的將領,兵變可能性大大下降。

二.第二次杯酒釋兵權,罷免前朝藩鎮,交給親藩

開寶二年(969 年) 十月,罷免王彥超、武行德、郭從義、白重贊、楊廷璋的節度使。這五人都是異代前朝的節度使。趙匡胤本人的親信節度使,比如第一次杯酒釋兵權後石守信等人的節度使並未被罷免。總的來說,這一次的杯酒釋兵權跟上一次目的一致,只不過把對象由禁軍變成了地方藩鎮,消除隱患,換上自己放心的資歷淺的“親藩”。

三.把軍權交給著力培養的軍事“新人”

“舊人”被解除兵權後,上戰場的機會就少了。因為一旦打了勝仗,就又會在軍隊中樹立威信,這是太祖趙匡胤最忌憚的。所以,在五代十國的滅國戰爭中,太祖著力培養新的可以獨自領軍的將領,所謂“新人”。這些新人最傑出的是曹彬、潘美。

杯酒釋兵權後,兵權給了誰?解析宋太祖年間兵權歸屬之謎

曹彬

曹彬為人穩重,很早就出仕,但是在軍隊中資歷不深,在後周時代,多擔任監軍。在宋太祖時代,開始受到重用,逐漸在軍旅中發跡,多次參與對北漢的戰爭。在王全斌滅後蜀的戰爭中,擔任副手都監。開寶二年,趙匡胤親征北漢,再次任命曹彬為前軍都監。開寶七年,大宋發起滅南唐之役。在滅蜀戰爭中,以“軍紀嚴明、識大體”而獲得了很好名聲的曹彬被委以重任,擔任主帥,順利消滅南唐。後來,到了宋太宗時代,曹彬更是成了武臣之首,大宋儒帥,第一良將。

杯酒釋兵權後,兵權給了誰?解析宋太祖年間兵權歸屬之謎

潘美

潘美,最早跟隨柴榮。高平之戰,潘美因為戰功遷為西上閣門副使。這裡說一句,這個高平之戰是很多人的發跡之戰。此戰中,剛剛登基的周世宗柴榮親征,打退了北漢、契丹聯軍,憑此一戰,穩固了政權。趙匡胤、石守信憑此一戰,成為柴榮手下的得力大將。而潘美,此時還是默默無聞。太祖趙匡胤登基後,潘美受到重用,開始任都監領兵(與培養曹彬的方式類似),協助石守信平定了李重進。後湖南叛亂,潘美平定後升任潭州防禦使。開寶三年,潘美擔任滅南漢主帥。但是,這時候的潘美,身份才是可憐的團練使。這在北宋開國之後,滅國戰爭的主帥中,是不多見的(主帥一般至少是個節度使)。滅了南漢後,潘美才升為節度使,建節。在後來的滅南唐的戰爭中,潘美為副帥,協助曹彬。在宋太宗時代,潘美和曹彬一樣,成為了宋朝大帥。

曹彬和潘美,這兩個宋太祖時期培養的軍中“新人”,在宋太宗時期成長為了統帥,配享太宗太廟。但是要注意到的是,之所以將曹彬、潘美稱為“新人”,並非因為他們年輕。

曹彬生於931年,潘美生於925年,石守信生於928年,王審琦生於925年,高懷德生於926年。可見,這五人之中,潘美年齡是最大的,曹彬也沒小几歲。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在宋朝立國之前就已經身居高位,建國後更是禁軍宿將,威望日盛。而曹彬、潘美呢?完全在太祖朝才在軍中發跡,資歷之淺,與那三位不可同日而語。若非杯酒釋兵權後,太祖著力培養軍中新貴,曹彬、潘美幾乎是不可能成長為宋朝的大帥的。其實,這五人的資歷威望高低在他們死後的追封中也可看出。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去世,立即就追封為威武郡王、琅琊郡王、渤海郡王。曹彬還好,死後,即被追封為濟陽郡王。而潘美去世時,僅被追贈中書令。後來,宋真宗年間,這些功臣舊將再一次被集體追封為“一字王”的時候,落後的潘美才被一步到位,追封為“鄭王”。

四.矛盾的宋太祖趙匡胤

杯酒釋兵權後,兵權給了誰?解析宋太祖年間兵權歸屬之謎

宋太祖 趙匡胤

其實,宋太祖骨子裡是瞧不起“之乎者也、助得其事”的文人的。太祖起于軍旅,有著濃厚的“哥們義氣”,“義社十兄弟”、慕容延釗、韓令坤、符彥卿等皆太祖兄弟好友。但是,太祖深知五代之弊端,所以只能“忍痛割愛”,但又時常表現得極為矛盾。

趙普對於禁軍和藩鎮的總方針可以歸納為:“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但是,趙匡胤並沒有完全按其執行,效果上大打折扣。第一次杯酒釋兵權後,好不容易解除了禁軍的威脅,宋太祖居然想啟用符彥卿總領禁軍。符彥卿是誰呢?符彥卿出身武將世家,為後唐名將符存審第四子,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晉、後周、北宋五朝。多次抗擊遼國,身經百戰。更恐怖的是,這是一個生前就被封王的人物。後漢劉知遠時期,就是實力藩鎮,封魏國公。後周郭威時期,進封淮陽王,後為天雄軍節度使,再進封衛王。符彥卿一家可謂榮耀至極,其有三女,前兩女先後嫁給了周世宗柴榮,就是大小符後。三女嫁給了宋太宗趙光義。可以說,比起石守信、高懷德之輩,符彥卿是實實在在的狠角色。就這樣的人,太祖居然想把禁軍交給他。

趙普當然不同意,百般規勸。宋太祖說:“你為什麼這麼為難符彥卿?我一向厚待他,他怎麼會背叛我呢?”估計趙普當時的心情應該是崩潰的,直接懟起了皇帝:“周世宗柴榮對陛下難道不好嗎,陛下為什麼篡奪了柴氏江山?”太祖語噎,這事不了了之。從中可以看出趙匡胤矛盾的心理。

杯酒釋兵權後,兵權給了誰?解析宋太祖年間兵權歸屬之謎

衛王 符彥卿

另外,除了解除異代藩鎮外,終太祖一世,藩鎮依舊。禁軍大佬去了地方當節度使,以及本身的一些親藩,都依舊有財政權和部分軍隊指揮權。一些已經被閒置養老的功臣宿將,甚至再次啟用,

比如王審琦後從徵太原,符彥卿平滅荊南。而像王全斌,資歷很深的宿將,不僅沒被削奪兵權,反被委以滅蜀重任。滅蜀後由於王全斌放任軍隊搶掠,差點造成蜀中打亂,被降職奪去節度使頭銜,閒置,但最後仍舊被封為節度使。又像李繼勳,“義社十兄弟”中第一個建節封節度使的,早於宋太祖,甚至有的學者認為最初的“義社十兄弟”就是以李繼勳為首的。這樣的名將,太祖信任非常,多次領軍攻打北漢。這都顯示了宋太祖處理軍權藩鎮過程中的矛盾心理。

反倒是早年與趙普多有矛盾,實為政敵的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對趙普的“三大政策”執行的較為徹底。但後來,宋真宗趙恆繼位後,也啟用過一位骨灰級的資深將領,張永德。張永德是後周柴榮時期的殿前都點檢。柴榮彌留之際,聽信“點檢為天子”的留言,罷免張永德,立趙匡胤為都點檢。從此張永德多任節度使,實則閒置。沒想到,宋真宗咸寧年間,契丹犯境,張永德被再次啟用,為東京內外都巡檢使。但是,此時的張永德年已老邁,也沒有了在後周時期的威望,也許這是宋真宗放心啟用他這個“資深宿將”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