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德國攻打蘇聯時,最大的問題出在哪裡?

賀宇宇


首先就是目的不明確,而且目標太多。但是,實力又不足以完成如此龐大的任務。哈爾德表示德軍的最初的目標是擊敗俄國軍隊,或者至少佔領足夠的俄國領土,以保護柏林和西里西亞工業區不受空中攻擊。最好能在遙遠的東部建立我們自己的陣地,以便我們的空軍能夠摧毀俄國最重要的地區。哈爾德認為這是,三個相互矛盾的目標。

這個含糊不清的任務,後來在指令和命令中,曾以多種形式提出,而且在希特勒授意下,還增加了政治、經濟方面的目標。

最早的時候,任務只是,奪取北德維納河-伏爾加河中游-頓河下游,也就是阿爾漢格爾斯克-高爾基-羅斯托夫一線(該線第一次被提到)以西的全部領土,以保衛德國領土不遭受蘇聯轟炸。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馮·包克曾經對希特勒說,如果德軍到達阿爾漢格爾斯克-羅斯托夫一線而蘇聯仍然存在,還不求和,那麼辦?最後,目標又變成了挺進到烏拉爾山區。摧毀蘇聯,而且決心使俄羅斯國家解體。

希特勒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同時,希特勒對於蘇聯各民族政治上、種族上的複雜性也並非一無所知。他頗有道理地推斷,由於種族繁多以及各民族之間存在著深刻的裂痕,蘇聯缺乏團結一致。這使他產生這樣的信念,即一次狠狠的打擊就能叫那搖搖欲墜、腐朽不堪的大廈倒塌。

結果,蘇聯全體軍民在愛國精神感召下,團結一致,動員上千萬軍隊,在斯大林格勒,莫斯科和庫爾斯克阻擋住了德軍的進攻,最終轉入大反攻。


深度軍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最大問題還是不自量力。

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已經仔細研究了拿破崙失敗的教訓。希特勒反覆指出,拿破崙的教訓是沒有重視消滅俄國人的有生力量,而光顧佔領城市。最終法軍在持久戰中因為後勤不濟,最終被拖垮。

希特勒認為,從本質上來說拿破崙輕敵了,所以才戰敗。

這個分析沒錯,但希特勒自己也和拿破崙一樣。

希特勒對於蘇軍的評價很低,尤其蘇芬戰爭中蘇軍表現極為拙劣。對付一個彈丸小國芬蘭,蘇軍竟然損失了高達70萬部隊,而芬蘭陸軍總數只有12.5萬人。芬蘭老兵經常誇口說一名芬蘭士兵倒下去,要換取10名前蘇聯士兵的生命。

希特勒認為德軍比芬蘭人要精銳的太多,而且又有幾百萬規模,那麼打垮蘇軍自然是不費力的。

同時,希特勒認為大清洗導致蘇軍軍官幾乎一掃而光,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而且,希特勒認為目前蘇聯和英美對立,暫時不可能結盟,這也是一個有利時機。如果蘇聯英美法結盟,綜合國力和軍力就是德意日聯盟的4倍以上,德軍必敗無疑。

所以,希特勒倉促發動了蘇德戰爭。

開始確實非常輝煌,僅僅基輔會戰就殲滅了蘇軍70多萬人。

但希特勒仍然是輕敵了,他忽視了蘇聯遼闊的領土面積和不亞於德國的軍工能力。

最終就是戰爭陷入持久戰,拉鋸戰。

這樣一來,德軍就必敗無疑,認為蘇聯很快會和英美法結盟。單單美國的工業實力就是德軍的3倍,德軍哪裡能夠勝利?

需要說明的是,德國的豬隊友也是坑了他一把。

如果日軍出動100多萬大軍,從東線攻擊蘇聯,至少可以牽制蘇軍上百萬部隊,這樣德軍就可能會佔領莫斯科,打到西伯利亞。這樣雖然不能結束戰爭,但至少會讓蘇聯更困難。

但日本人只顧自己,認為攻擊蘇聯對日本沒有好處,就算得到西伯利亞也需要15年以上才能開發,斷然拒絕了。

於是,德軍的失敗也就是必然了。


薩沙


二戰時期德軍進攻蘇聯所犯下的最大錯誤在於明明已經制訂了閃電戰的計劃,但是卻沒有貫徹執行,希特勒的錯誤決定貽誤了戰機。


德軍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兵分三路,分別是南方集團軍群,目標是蘇聯的南方領土,尤其是蘇聯的高加索油田區,如果進攻蘇聯順利的話,南方集團軍群還可以順勢南下攻打中東地區。中央集團軍群集結了德軍的主要精銳部隊,尤其是裝甲部隊,目標是經由斯摩稜斯克直接攻打莫斯科,攻佔蘇聯首都。北方集團軍群針對蘇聯北方領土,重點是列寧格勒。

開戰初期,德軍攻勢異常猛烈,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蘇聯就損失了數百萬軍隊,德軍迅速攻佔斯摩稜斯克,莫斯科之前,蘇聯紅軍已經無險可守。

但是相比之下南北兩路德軍的進展顯得不足,首先北方集團軍群雖然包圍了列寧格勒,但是長達三年多的時間,始終沒有攻下列寧格勒。南方集團軍群在基輔遭遇強有力的抵抗,進展緩慢。

於是希特勒做出了一個錯誤決定,把原本用於進攻莫斯科的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調往基輔,支援在那裡受阻的德軍,雖然基輔會戰以德軍殲滅蘇軍六十多萬人而結束,但是卻耽誤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進攻莫斯科的時間。


當德軍準備完畢,開始進攻莫斯科的時候,卻遇到了提前來臨的冬季,還有從西伯利亞調來的軍隊,德軍只能由勝轉敗。


視野新觀


二戰德國攻打蘇聯最大的問題是當時希特勒在開戰初期輕敵了,在戰術上犯了錯。

1939年德國閃電戰攻打波蘭,並迅速拿下波蘭,當時蘇聯也出兵與德國共同瓜分波蘭,為自己贏得了一塊戰略緩衝區,蘇軍在此地駐守了重兵,這無疑是很高明的策略。德軍拿下波蘭後開始橫掃西歐,法國一個多月就投降了,英國也丟盔棄甲的逃回本土。這時候希特勒犯了第一個錯誤,那就是在對英國本土的轟炸中沒有盡全力,希特勒對與英國談和還有幻想,所以在轟炸英國時還是留了情面,剛開始都沒轟炸倫敦,也沒有把空軍主力全調上去,這就給了英國一個喘息的機會,等到希特勒看到與英國談和無望,開始全力進英國時,才發現晚了,因為美國已經開始在經濟軍事上支持英國,並派了飛行員暗中參戰,而蘇聯也在邊境佈署了重兵,準備先發制人,希特勒一看不好,只能先放過被炸的千瘡百孔的英國,把主力東調去打蘇聯。

對打蘇聯的戰略,希特勒的本意是起傾國之兵,閃電戰直取蘇聯,在當時德軍閃電戰天下無敵,各兵種配合默契,要說幾個月內打敗蘇聯也不是沒可能,可這時希特勒又犯了第二個錯誤,那就是兵分幾路進攻蘇聯,如果德軍戰前目標明確,就是集優勢兵力直取莫斯科,在當時蘇軍擋不住,可當時兵力分散了德軍幾乎同時進攻莫斯科期大林格勒,這樣一來德軍就顯得後備力量不足,儘管德軍在開戰初期取得巨大戰果,殲滅了幾百萬蘇軍,可蘇聯領土面積大,迴旋餘地也大,而且後備力量充足。可德軍在打到莫斯科城下時卻沒勁了,成了強弩之末,可希特勒卻強令攻城,疲憊之師哪還有戰鬥力,結果被蘇軍新調來的生力軍西伯利亞軍團擊敗。

在莫斯科久攻不下時,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那就是日本偷襲珍珠港,把美國拉了進來,美國參戰對當時的蘇聯英國士氣上是個極大的鼓舞,因為蘇聯可以放心的把在遠東防備日本的西伯利亞軍團調到莫斯科了,這時候系特勒又犯了第三個嚴重的錯誤,那就是沒有及時調查戰略,如果當時斯大林調不了西伯利亞軍團,德軍還有希望攻下莫斯科,可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也就是說日本不可能兩線作戰去打蘇聯遠東,這時希特勒應該調整佈署從莫斯科撤軍,應該後退一百里開始休整部隊,並補充兵員彈藥,這時候蘇軍也會利用時間休整並同時增兵,等到雙方都休整完後,期大林肯定會指揮蘇軍殺出莫斯科去收復失地,這樣一來蘇德兩軍就會在莫斯科城下打百萬人規模的會戰,經過休整補充的德軍在1942年肯定不會輸給蘇軍,因為當時德軍無論是裝備還是士氣都是巔峰期,如果蘇軍在會戰中慘敗,那莫斯科可能就會不戰而下。

對德國來說1942年是最關鍵的,如果1942年德國打不垮蘇聯,那德國就必敗無疑,因為德軍三板斧倫完沒勁了,而蘇聯地大物博,一旦緩過勁來,德軍一點機會都沒有。


天宇的文史情懷


根本上說,德國對於作戰需求預期太簡單,直接造成多項失誤,1941年內結束戰爭的預期不現實,最大的動員太晚。直到1943年,德國才進入總體戰,1941年,德國只能算部分動員,實際本可以壓縮非軍需生產,讓軍需生產進一步擴大,也可以動員更多的人力,擴充軍隊,可惜德國晚了至少二年。

德軍追求速戰速決,卻沒有想過,蘇聯太大,這個構想幾乎是無法實現的,即便在1941年,攻佔列寧格勒加莫斯科,也無法讓蘇聯屈服,蘇軍的總規模遠比德軍估計的規模大。既便到年底時,德軍已按自已的預期殲滅了足夠多的蘇軍,幾乎與戰前所計算的結果差不多,按德軍的估計那時,蘇軍規模已下降到無力再戰的水平,可是實際上,蘇軍在損失慘重之後。依然保持著相當大的規模,遠不至要認輸。

莫斯科戰役為什麼以蘇軍的成功而告終,僅僅是冬天,如果這樣想,那就是太簡單,其實根本原因,當德軍用盡最後的力氣,攻到莫斯科城下時,蘇軍已經集結了相當規模的預備隊。斯大林一直在避免過早過多的使用預備隊,直到確信德軍進攻勢力過後,才把預備隊部隊投入戰鬥,這才得以德軍擊敗數百公里。

1942年時,也一樣犯了同樣的錯誤,德軍的兵力依然不夠充足,即便採用重點進攻的方式,也沒法取得決定性勝利,斯大林格勒戰役,大家只注意到城市爭奪戰,卻沒注意到,蘇軍兵力集結情況,在反攻開始時,蘇軍的規模已大大超過德軍。

歸結起來說,蘇軍可以在關鍵時投入相當數量兵力,影響它的只是如何輸送到位的問題,相比之下,德軍的問題是無兵可調。如果德軍及早進行動員,那麼它擁有的潛力比蘇軍更大,可是等它全力動員時,蘇軍已經足夠強大了。


講武堂


最大的問題有兩個分別是開戰前和開戰後,

開戰前:希特勒猶豫不決且準備不足有嚴重低估了蘇聯的軍事實力和戰爭潛力。


希特勒一廂情願的以為蘇聯在冬季戰爭中的拙劣表現正是其戰鬥力低下的表現,誠然1941年的蘇芬戰爭中蘇聯50多萬人傷亡,百萬大軍被芬蘭幾萬人頂住不能前進一步,但這是地形不適合蘇軍大兵團作戰以及氣候嚴寒的緣故,並不能以此判斷蘇軍的真實戰鬥力。蘇軍稍加訓練和作戰積攢經驗就足夠與德軍抗衡。

蘇軍從1939年開始學習德軍的閃電戰,重點改進和發展了中型坦克(T34)和支援型戰術空軍,到1941年6月22號蘇德戰爭開打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在德軍向東推進的過程中蘇軍之所以會一觸即潰是因為閃電戰的包圍戰術有效摧毀了蘇軍的指揮體系,但是頑強的紅軍依靠有利的陣地還是能夠抵擋住德軍攻勢的,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保衛戰就是有力證明。


開戰前的時機選擇也不正確這是最致命的,德軍1941年6月22號才發起巴巴羅薩計劃,這時候夏季已經過去一半了,溫暖的春天則被浪費在了巴爾幹戰役上,其實早在結束對法國作戰的1940年8月份希特勒就開始著手東站作戰,假如1941年年初能投入對蘇聯作戰的輪迴有更大的勝算,至少能在嚴冬到來之前拿下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

開戰後:在不必要的目標上浪費兵力造成嚴重的兵力不足,

希特勒一開始就制定了列寧格勒、莫斯科、基輔三個作戰目標,德軍190個師300萬主力部署在三個寬大的正面完成兵力分散,記得從威廉二世的史蒂芬計劃開始兵力有限的德軍都奉行兵力的絕對集中,德軍北方集團軍只有40萬人、中央集團軍有150萬人、南方集團軍80多萬人,很顯然在任何一個方向都不足以殲滅蘇軍主力部隊。

只有古德里安南下讓中央與南方兩個集團軍群聊個作戰採取的了基輔保衛戰殲滅70萬蘇軍的輝煌勝利,這也就片面的說明德軍應該集中兵力作戰。到了1942年的夏季攻勢希特勒又拒絕了參謀長哈爾德繼續進攻莫斯科的建議,分兵南下進攻兩個目標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這無疑又是進一步分散兵力,最終導致滅頂之災。一言以蔽之德軍開戰後最大的失誤就是分兵作戰。



兵器世界


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德軍沒拿下斯大林格勒戰役!

在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血腥的蘇德戰場上,人的生命在那場血與火的拼殺中,是那樣的渺小與無助,以蘇德戰場中最為慘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為例,日耳曼人的瘋狂與斯拉夫人的頑強,在這場戰役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作為扭轉第二次世界大戰三大戰局之一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蘇德交戰雙方無論是在該戰役中投入兵力之多,該戰役的意義之大,還是該戰役之血腥,斯大林格勒大會戰都堪稱世界戰爭史上之最。

據戰後蘇軍公佈的數據來看,德軍在此次戰役中共傷亡了150軍隊,這個數字佔了蘇德戰場德軍總兵力的四分之一,雖然沒能實現德軍統帥部佔領斯大林格勒的戰略目的,但也達到了希特勒將斯大林格勒毀滅的命令,德軍軍官漢斯在他的《進軍斯大林格勒》一書中,對該戰役進行了詳細的描寫“敵我雙方為了一座廠房、一堵牆、甚至是一堆瓦礫堆,都要進行多次爭奪,戰鬥之慘烈前所未有”。

蘇軍在這場戰役中陣亡了180萬士兵,因為這個數字是蘇軍自己公佈的,是否準確我們不得而知,但從指揮官崔可夫乘座的飛機都被擊落,最後連防備日本人的遠東軍都調來參戰上來看,蘇軍肯定是傷的不輕,據稱,參加斯大林格勒大會戰的蘇軍士兵,平均存活的時間不超過24小時,軍官的生命也不會超過三天,由此可見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何等的慘烈血腥了。

眾所周知,蘇軍內部在戰前經過大清洗,大批優秀的指揮官被解決掉,軍隊戰鬥力直線下降,就連打芬蘭這樣的小國也是傷亡慘重,這也是希特勒敢於進攻蘇聯的主要原因,而德國國防軍之前曾橫掃歐洲無敵手,也確實有進攻蘇聯的本錢,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前的各個戰役中,蘇軍幾乎都是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在德軍裝甲部隊面前,更多時候是被殲或者被俘,甚至是用士兵的生命去阻擋德軍的前進步伐。

然而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軍找到了制勝德軍的法寶——巷戰,當然這也得益於希特勒的固執與狂妄,他在將斯大林格勒炸成廢墟的同時,也給德軍的裝甲部隊製造了障礙,在斯大林格勒城內廢墟遍佈,高達數米的瓦礫堆和殘牆斷壁面前,德軍的坦克失去了快速機動的優勢,成了躲在建築物內蘇軍反坦克炮的活靶子。

在斯大林格勒城內防守的蘇軍第62、64集團軍,也在這場經典的防禦戰中體現了較高的軍事水平,他們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組織了大批的狙擊小組,對一線德軍官兵實施精確打擊,其中最著名的是瓦西里·扎伊採夫,他一個人就擊斃了250多名德軍官兵,並且幹掉了德軍的狙擊之王。

而在對付德軍的裝甲部隊時,蘇軍更是創造性的發明了許多有效的戰略戰術,斯大林格勒在戰前建設了大面積的工業區,這些建築多以鋼筋混凝土材料為主,異常堅固,完全可以抵禦大口徑火炮的轟擊,以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樓為例,1942年9月26日,近衛步兵第42團的巴甫洛夫中士,奉命帶領一個六人的戰鬥小組,佔領一座4層樓房作為制高點,他們在堅守兩晝夜後,增援部隊陸續來到。

這些增援部隊包括一個7人的重機槍小組,一個6人的反坦克炮小組,一個4人兩門迫擊炮小組,共計23名蘇軍戰士及30多名躲在地下室的居民,巴甫洛夫將這有限的戰鬥力分為四個戰鬥小組,一層安排兩門反坦克炮來攻擊德軍的坦克,二層是重機槍陣地,三層是狙擊小組和瞭望哨,四層是迫擊炮陣地,通過窗口來打擊德軍。

他們又將每個房間都打通,這樣整座大樓層與層相連,屋與屋相通,即可相互聯繫,又可快速支援,將有限的戰鬥力提升到了極限,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們居然還在地下室佈置了學習室、棋牌室,這座大樓在四面被圍的情況下,頑強堅守了58天,直至戰役勝利,戰後,蘇聯人驕傲的稱此樓為“巴甫洛夫大樓”。

應該說,在蘇德戰爭中,德軍官兵的素質要遠遠高於蘇軍,技戰術也遠非蘇軍可比,但是隨著戰爭的進行和發展,蘇軍官兵經過多場血與火的洗禮,戰略戰術及多兵種協同作戰日趨成熟,加上強大的後備力量及戰略縱深,這才逐漸掌握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即使是這樣,在面對戰鬥力超強的德國國防軍時,蘇軍仍需要付出遠遠高於德軍的戰損率,才能換取戰役的勝利,在斯大林格勒大會戰中,僅在斯大林格勒城內,德軍扔下了25萬具屍體,而蘇軍則陣亡了47萬人,這2:1的戰損要比戰爭之初的10:1已經有了量的提升和質的飛越。

因此,在斯大林格勒大會戰之後,蘇聯人才看到了這場戰爭勝利的曙光,您認為日耳曼人輸在了哪裡?斯拉夫人又贏在了哪裡?


刀墓手札


希特勒面對德國的高將領反對進攻蘇聯的時候,說了一段名言:蘇維埃好比一所四處漏雨破房子,我們只要走進去踢一腳,這所房子就得坍塌。但事實是這所房子居然沒有倒,而且越來越結實。最終倒下的卻是希特勒。德國入侵蘇聯失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低估了蘇聯的任性和耐戰力。以及蘇聯政府的穩定性和持久性。


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原來是打算在1941年的5月中旬到下旬實行,但是意大利這個豬隊友在希臘的用兵失敗,希特勒被迫分兵巴爾幹,遲滯了進攻蘇聯一個月的時間,進而將戰事拖延到了冬天。再就是兩個國家都實力來說,蘇聯贏的面大是肯定的。 蘇聯戰略縱深廣大,可以經得起失敗,挺得住。而後來當蘇聯攻入德國本土的時候。德國幾乎沒有縱深。 蘇聯本土作戰,可以全國動員,德國職業軍人作戰,作戰地域陌生。蘇聯作戰資源豐富,作戰成本無限,德國能源短缺。


也就是說德國的勝利在於速勝。 閃擊戰就是速戰速決。因為德國無法打持久戰,並且在戰後取得敵國戰略資源。事德國的目的。而蘇聯則是越打越強,持久戰和和他的耐是蘇聯取勝的關鍵。蘇聯的基礎設施落後,後勤保障無法及時供給,蘇聯鐵路屬於寬軌。無法和西歐的鐵路一樣。可以說,自蘇德戰爭開始,德國的後勤保障就不及時。

而從戰時經濟來看,

整個二戰蘇聯的火炮,坦克,飛機生產量都高於德國,因為蘇聯可以放棄一切民生資源去生產武器,希特勒做不到,也不敢做。再就是希特勒入侵蘇聯以後,整個德國就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蘇聯軍民的戰鬥意志及其堅定和強大。在著名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軍民齊呼,斯大林的城市永遠屬於斯大林。在此期間蘇軍硬是跟德軍耗了200多天,正規軍打完了預備役上,而且嚴令共產黨員必須親臨一線,衝鋒在前。預備役打完了婦女上,七萬多名姑娘成為高射炮手、機槍手,通信電兵、護理員和護士,蘇聯人一堵牆、一間房屋、一堆瓦礫都要跟德國人拼死爭奪。如此強大的戰鬥意志讓德國人退步了。可以說當時的蘇聯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慷慨赴死,最終戰勝了侵略者。


綜合來看,就是希特勒低估了蘇聯抵抗的決心,蘇聯強大的工業基礎和廣漠的領土拯救了蘇聯,這也有與蘇聯的戰鬥意志和韌性分不高開的,而德國戰略只適合於速勝。打不起消耗戰。也就是說,從入侵蘇聯那天開始,希特勒就失敗了。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最大的問題是忽略了蘇聯人民的意志

孫子兵法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

意思大概是:若我方兵力為敵方十倍左右,則可圍之.若我方為敵方兩倍,則可正面對敵.若兵力與對方一樣,則可分兵相對,以求犄角之勢,相互策應.若我方兵力少於敵方,則可守"爭地"

希特勒同志也讀《孫子兵法》而且似乎很有心得,當時的蘇軍和德軍兵力比差不多接近一比十,160萬德軍,16萬蘇軍。

只是這場戰沒有根據具體情況應對。當時進攻蘇聯時大家都知道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天氣原因,德國的補給跟不上,士兵穿著單鞋持續北上進攻,造成大量的傷亡,但這是一場持久戰,打的就是持久,最終沒能笑到最後。

戰敗主要還是當時德國最大的問題是忽略了蘇聯人民的意志。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為止,整個戰役持續199天。

守衛斯大林格勒的蘇軍流傳的一句話:我們佔領了廚房,但客廳還在敵人手裡!

開頭白天蘇軍一間屋子一間屋裡的死守,德軍一間間爭奪,晚上蘇軍組織敢死隊搶回來。

返工後,雙方反過來,德軍守,蘇軍攻。這是斯大林格勒一間普通大樓裡的事。同時也是斯大林格勒所有大樓裡發生的事。

所有工廠裡的工人揹著槍在製造武器,十幾米外工廠守備部隊就在與敵人交火。坦克下了流水線就開打。

飢餓把整個列寧格勒逼瘋了,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把這座城市圍困得像鐵桶一樣密不透風。

糧食供不應求,只能實行配給制。德軍企圖把守城軍民活活餓死。空前的大饑荒造成65萬人死亡。

列寧格勒城裡能吃的東西幾乎都被吃光了,人們除了躲避轟炸,還要到處捕捉鳥雀、老鼠,下河捕撈魚蝦,摘樹葉、剝樹皮、挖草根。

列寧格勒圍城,致敬那些寧可餓死也不吃種子的科學家,這不是糧食,而是良種,是科學家們的心血,打退德國人之後,我們要用這些種子,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這也是列寧格勒人民的希望啊!


歡否


納粹德國發動的是一場侵略戰爭,非正義的戰爭,遭到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的反對與抵抗,失敗是必然的。

在德國國內存在元首派和速戰派的分歧,以希特勒為首的元首派主張殲滅蘇軍的有生力量,以曼施坦因為首的速戰派主張快速攻下蘇聯首都莫斯科,在政治上摧毀蘇聯人的意志,但希特勒不聽諫言,並親手策劃了至今為止全世界最大的圍殲戰“基輔戰役”。


此次戰役雖然殲滅蘇軍100萬人,但也因為此次戰役而推遲了進攻莫斯科的時間,糟糕的天氣使德軍的補給跟不上,大規模的機械化裝備也大受影響,戰鬥力大打折扣,還為蘇聯從遠東調集軍隊贏得了時間......造成莫斯科戰役的 失利。

斯大林格勒戰役具有戰略轉折的意義,希特勒用人錯誤,沒有用曼斯坦因等有才幹和有頭腦的將領,而用乖乖聽話的鮑盧斯,當蘇軍對鮑盧斯合圍之前,希特勒又沒有果斷令其撤退,而是令其就地堅守.使第六集團軍30萬人喪失最後突圍的希望。

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