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观念淡薄的人是什么心理?

小虫虫


看了这个问题的描述,我感觉问者是一个从小缺少父母的慈爱的案例,导致了亲情的疏远。从描述中来看,你应该是从小父母对你比较严厉,动不动会打你,导致心理上蒙受了一层阴影,逐渐就变成了对父母的害怕,最终疏远。

也可能你小时候太调皮了导致父母恼羞成怒打骂你,如果不是这样的原因还经常打骂你,那么就是你父母的问题了。对子女适当的管教是必须的,一旦打骂变成经常性的事件,那就会对子女造成伤害,以至于长大了产生不喜欢父母,或者疏远父母,更有甚者甚至产生记恨的心理。

不管怎样,之前的事情早已过去,父母毕竟是生育和养育我们的人,如今长大成人要怀有感恩之心,要重视亲情,对父母要尽到孝心。

那么有哪些办法可以帮助你重新建立起同父母的亲情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多看一些温暖感人的文艺作品,唤起心底里的亲情。比如我的父亲母亲,比如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路遥的《母爱是船也是岸》(多看几遍)。

2、多到公园和广场去观察,看看别的人家一家人逛公园和游玩的情景,从而触发自己的感想,焕发对父母对亲情的渴望。

3、多想想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还有父母替你做的好的地方,也许想着想着你就会泪流满面,从而意识到你所谓的家庭观念淡薄是多么自私的行为。


官龙飞燕燕窝


家庭观念淡薄往往跟这个人小时候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表现出不愿意跟自己的家人交流,也不想对这个家庭付出什么责任,就算自己结婚有孩子了,往往也表现的比较冷漠,无法跟自己的孩子和亲近,对家里的任何事情不是那么的在乎,不问候,不关心,不牵挂,心里只顾着自己的一种不良性格的人。

哪些人在成年后容易表现地家庭观念淡漠呢。比如从小就缺爱的,父母重男轻女,一心都扑在对儿子的悉心照顾上了,甚至在处理孩子之间的问题时明显表现得不公平,甚至打骂孩子。还有的二胎家庭,因为二胎小一些,父母都更关注小的那一个。还有父母之间经常闹矛盾的,总是争争吵吵,很少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或者父母喜欢打骂甚至是虐待孩子的。如果是生在这样的家庭,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和自己的父母相处,很少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或者从来没有体会过家庭的温暖。


那么在这样一个缺爱的环境中长大,没有真切地感受到被爱,所以也不知道如何来爱父母,爱家人,爱孩子。成人后也不想与自己的家人有什么亲密的接触,童年时期的感情受挫,长大后就会怀疑和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被爱,所以也无法爱别人。

从描述中来看,小时候被父母打的很多,现在和父母亲不起来,这显然是有原因的。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经常受到家长的殴打,以至于对父母产生了恐惧或者厌恶的情绪;或者如果是在一个很少有温馨或者很少能够体会到爱的环境中长大,可能成人之后也不太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爱。



其实你并非是真正的家庭观念淡薄的人,只是上了大学以后,感觉自己也算是成人了,但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和父母相处,对亲密的联系有些莫名的抗拒,因为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跟父母交流,该怎么关心自己的父母。

我认为这也不算是有什么心理问题,或者是不孝顺。只是因为你小时候没有成功地学习到健康亲子交流的模式,也没有体验到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你暂时封闭了自己的心。其实你的内心还是渴望爱,渴望被关爱的。但是过去的经历在心里筑了一道墙,需要你自己突破心底的堡垒。


可能一时之间也无法做到能跟自己的父母做到很亲密,但是至少先迈出第一步吧。


逗逼妈妈桑


看到这个问题,我潜意识里第一想到的人是张爱玲。


17岁的那年,张爱玲的母亲从欧洲留学回来,把她乐到要跑去目前那里住2个礼拜。

回家后,继母就问张:“这几天去哪?”

张说:“去我母亲那里。”

后母一脸不爽:“谁让你去?怎不跟我说一声?”

张答:“我跟父亲说过。”

继母一把把掌地把手甩到张的脸上,幸好被张挡住。

之后继母大喊:“她打我!她打我!”


正在吸吃鸦片的父亲直接冲下来,揪着张爱玲,拳脚相加,尽管张已经躺在地下,还不泄父亲的怨气。

之后张被关起来,半年都不允许出门,然后在那里张得了很严重的腹泻,父亲打死都不肯请医生,更不会给她买药。


逃走之后,张把父亲软禁自己的经历写成英文并在报刊发表,也在她日后的写作中把对父亲的不满、怨恨和讽刺都投射在文中父亲形象塑造在文中。


张爱玲的母亲与父亲离婚,之后又漂洋过海留学去,被父亲软禁之后逃跑到母亲求救,母亲只给了她两个选择,意识拿着小钱去读书,而是嫁人。



当时的战争爆发,物价飞涨,母亲没有收入,靠祖辈遗产生活,又爱打牌。因为经常向母亲拿钱,张要经常忍受她的阴阳怪气的谩骂。


张爱玲在香港读书的时候,拿到了800元的奖金,那时候的她懂得母亲的生活不易,把那800元全部上交,结果母亲第二天就把女儿的奖金全部输掉。


不仅如此,要经常怀疑女儿跟历史老师有“私通”,而且还趁着女儿洗澡的时候闯入浴室,检查她是不是处女。


而在妈妈的生活里,男人比自己还要重要。


生活中最重要,最在乎的两人都对张爱玲伤害到体无完肤,才会有最后无情的张爱玲。


多乐事MIMI


家庭观念淡薄是什么意思?表面上看是指一个人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或是责任心不够强,对家里的事情不是那么的在乎,不问候,不关心,不牵挂,心里只顾着自己的一种不良性格的人。

但从你下面描述来看,你并非是家庭观念淡薄的人,也不是心理有问题和不孝顺的表现,总的来说,这就是我们成长中的一个过程,正处在某个“忐忑”的年龄阶段,这是正常的现像!


这时的你,不自觉的认为自己上大学了,成人了,长大了,可以独立生活,不想再像个孩子一样被管束着,对父母的关心视为多此一举,自己明明清楚但还是以违心的做法去对待,自相矛盾,自己给自己加上了一项心理压力!

不主动联系父母,这个也许跟个人的性格有关,也许你是一个“内向”的人,你最大的心里压力就是不善于表达,难以跟家人很好沟通,再加上二者之间有个距离的限制,久而久之,你就变得更加的“孤僻”,对父母有距离感。

父母这一辈子关心的只有你,而你这辈子关心的并不是只有父母。这是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很的现实现象。

你的父母都是在贫穷的那个年代成长的,他们学厉往往不高,思想保守,和你不一样,聊天的时候多多少少有些阻碍,他们和你聊天是感性的,而你去是理性的对待他们,这难免会让你心里感到矛盾!

其实呢,和父母之间沟通并不难,父母对你永远是感性的,你同样也以感性去对待他们,在他们面前表现好点,说好话,他们只相信看到的,给他们留下好的印象,让他们放心,不为你发愁,不为你流泪,那也是一种孝,他们要的不多,只想要你好好的活着,身体健康,吃好睡好。



所以说,如果你觉得很难主动联系父母,那你就在他们联系你的时候多跟他们说好话,多关心,请他们对你安心。总之,时间会慢慢告诉你什么是亲情,怎样叫爱,如何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画渣学长


一直觉得我们家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但是后来经历了几件事情,让我对家人的感情淡漠不少。一次是,我弟弟考上高中,家人给了当时数额较大的奖金,我在前一年考上大学,家人没有任何表示,心里的失落还挺大的。还有后来姑姑因为和姑父感情不和,日子过的挺艰难的,家里人知道后也挺难过,但是却没有给予任何帮助,后面偶然听到爷爷说了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特别震惊,因为我姑姑在困难,对家里老人都很孝顺,有时都到了愚孝的程度,这是我第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悲哀。最重要的一次,我结婚,由于弟弟生病比较严重,我们家没有给我办婚礼,爸妈离得很近,婚礼都没参加,当时我住在酒店,陪着我的是我的朋友,当时的冬天冰冷,我也没有太兴奋的感觉,当时爸爸还特意打电话给我,让我不要害怕,当时厌烦和荒缪一拥而上。后来很多事情我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很少找他们倾诉和帮忙,期望越少,联系就会越少,感情就会越淡漠。

其实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也想过他们的难处,可是当那些经历都过去了,心也难以暖和了。不过现在由于另一半及他们家庭的影响,我开朗和自信不少,勇于表达自己,及时疏导情绪,保持乐观心态,所以不必太过纠结,做好自己最重要。


头头买衣服


我单亲家庭,父亲因公殉职,母亲把我一个人拉扯大,每一年过年我母亲都是牵着我去亲戚家混吃混吃,因为就我们两个人做一大桌子菜也吃不完,不做菜的话就好像跟平时一样没什么区别,可能这就是缺少家庭的氛围吧。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其实心理一直都是敏感而多疑的,我可能比别人更有洞察力和对事件走向的预判力。我的青春期基本没有一点叛逆心理,也比别人更早熟「更早的不再那么没心没肺」。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变得感性,我母亲是一个很睿智的人,从小不怎么管我,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学前教育就是背完一本唐诗三百首和看完厚厚的一本上下五干年。生活中教育我最多的就是「仁义礼智信」。小的时候没有动漫,也没有手办,我母亲去工作我就一个人待在家看电视,比如新白娘子传奇,包青天什么的「暴露年龄了」。

父辈的家族非常大,不过由于父亲过世早,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一直都是跟母亲这边的亲戚一起联系比较多,我觉得可能我也没有什么家庭观念,因为现代人的情感都比较淡泊,毕竟人走茶凉,我母亲一介女流之辈,人微言轻,但是我知道我是母亲下半生的依靠,我会保护好我的母亲。

大学时候读的哲学,自我解剖一下,可能是从小缺少某种情感,长大之后就特别想给我的母亲,我女朋友付出更多情感。至于家庭观念这种东西,其实结婚与否都不重要,结婚其实就是一种形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才是更重要的吧。

反正我就做好我自己,照顾好家人,以后我有小孩我也扔给他一本唐诗三百首或者一本弟子规,然后眯着眼睛喝着茶静静地听这个小屁孩给我背完蹩脚的古诗,又或者我在某一天在某一个墙壁上发现抄写的歪歪扭扭古诗,然后拿着木棒假装凶狠的要打这个小屁孩,感觉很有意思的样子,哈哈哈。

以上是我个人的分享,谢谢。


可爱的毛毛熊


这不奇怪,家庭观念淡薄,指的是成年子女离开父母之后,对原生家庭的感情淡了,来往得少了。假如父母自己,以及子女现在的小家庭,都过得不错的话,这也不算什么大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

如题主所说的情况,就是最典型的一种状况。

不是有一句话吗?“父母等着孩子们感谢他们,孩子却等着父母道歉。”但是,在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之间,我始终是站在孩子那边;因为,孩子是不能选择父母的,但父母都可以决定这个孩子;而且,孩子的教育也是父母影响的。如果孩子有错,根源还是在父母身上找。

由于当父母不用考试,不需资格许可,很多父母根本就不懂得教育孩子;何止不会教育,连他们自己,也缺乏基本的文化规则。

很多人,是从小被父母打到大的;棍棒底下出孝子,还是一句常见的经验。有些人,动手的可能不多,但是从小对孩子冷嘲热讽,各种看不起。前年就有一位成绩很好的高三学生,在高考完之后,都不知道成绩,就跳河自杀了,留下的遗书,就是细数父母从小如何打压他、嘲笑他,把他看得一钱不值;去年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后来又留学之后,跟父母断绝关系七年,再写长信把父母对他的凌辱、得了重度抑郁症,都记下来了。

而这些父母,直到孩子死了,他们都不会觉得自己有问题,还在埋怨孩子。

当然,这种极端案例不多,但是,如果在父母的打压下有一个不愉快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长大以后脱离家庭,跟父母无话可说、不想联系,甚至连面都懒得见,也很正常了。

当然,也不排除长大的子女功利心强,不愿跟身价不高的农村父母增加联系。但很多情况下,如果你觉得:孩子一直有吃有穿,为啥长大了心就野了,就是不想跟我们联系呢?——你很可能要检讨一下,你说的“有吃有穿”,是不是有尊重过他本人?

(张韶涵被逼与母亲反目)


侯虹斌


我老公家里的弟弟就是一个家庭观念很淡薄的人。因为他的不担当,对家庭的不负责,造成了整个大家庭的不安宁,也让我们这些兄弟妯娌深受其害。

昨天,弟弟答应我上来帮我装水管,可他又对弟媳撒谎说去看工地,结果人却在网吧!弟媳怨恨地说:“一个不顾家的男人只会去网吧,与其这样过日子,不如大家散了这个家!”公公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却只有伤心流泪,无奈之下又得三番几次打电话给我,要我去好好安抚弟媳一番。




这样的事,多得我数不过来。这样的婚姻,也即将分崩离析,名存实亡了。可是,弟弟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一个三十几岁的大男人,有妻有儿,身上背负的担子可不轻,可他就是三天两头往网吧跑,家里人劝说多几句,直接关机,让你连个踪影都找不到!我深思,我反省,却一直没有找到答案。

老公的家庭很错综复杂。他弟弟在刚出生的时候,就被离了婚的婆婆强行带走到广东去,听说是公公变卖了家里的几头大猪,就揣着几千块钱去寻找弟弟,一直到了弟弟一岁半的时候,才被公公从海南带回来。听老公说,他们兄弟几个的童年极其悲惨,爱喝酒的公公有时候饮酒过度醉倒在外边,幼小的他们只能抱成团一起哭,哭到了睡着为止。童年的日子,不知遭受了多少别人的白眼,不知挨饿挨冻过多少次,……这是心酸的回忆,却令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是的,确切地说,弟弟是在一个严重缺乏温馨,过度缺乏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因此,成年后的弟弟一直没有学会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爱,对家庭自然没有情感,他很少和我们兄弟妯娌聊天,他也很少过问公公的情况,甚至过年过节的时候他也会消失几天,这些都是缺爱的表现啊!他总以为我们不去关心过问他,却不知道他的电话被我们打爆了,打到他自己人为关机为止;他总以为我们不爱他,却不知道弟媳流了多少次眼泪,公公伤了多少回心,我们辗转难眠了多少次!一个认为自己不被爱的人,是没有爱的能力的,自然也无法去爱别人!

缺爱的人,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分的爱自己,要么过分的忽视自己。弟弟,你知道吗,你没有那么重要,重要得地球缺了你就不转动;你也没有那么不重要,你还有亲人,还有老婆,还有孩子。家里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着,家里的灯还在亮着,只为等你回来。

弟弟,知道吗,缺爱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错失了童年,那就不要再错失青年,错失中年,错失老年。错失了父母的爱,那就不要再错失朋友的爱,妻子的爱,还有你自己的爱!

弟弟,知道吗,你是那么可爱的人,值得被喜欢,被爱,被珍惜!


海纳百川91031


有过一段婚姻经历,因为对方家庭观念淡薄分开,所以想说说自己的看法。首先,老辈人总在说找另一半最好找父母感情好的,双亲都在的以前我不以为然,现在确实觉得有一定道理。前任是单亲家庭跟妈妈长大的,母亲因为觉得自己的婚姻原因让他没有享受完整家庭的爱,就比较宠溺,30多岁的人,老母亲给他倒洗脚水,跟他出门逛还是习惯自己拎重的东西,而他也很习惯这些事情是由妈妈来做,享受的理所应当。晚上钓鱼常常钓到半夜2.3点,他妈妈的说法是,重庆的男人都是这样,没什么大不了。而家里面比如过年有些登高爬低的事,他也觉得自己可以很自然的出去玩,完全没有要为家里做事的意识。


其实,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对朋友也很仗义,家庭观念淡薄,跟从小成长环境有关,当然也跟他妈妈一直以来觉得亏欠,不太妥当的教育方式有关,让家庭观念缺失,其实他并不是主观上不想管,而且从小没有树立这方面的意识,我觉得每个父母都希望给孩子好的成长环境,但如果过的不幸福,分开也未尝不是好的选择,但是教育方式很重要,不要让下一代不能承担家庭责任,那就少了一些享受幸福家庭生活的可能,毕竟长久的爱是要相互的


无方无用


恕我直言,家庭观念淡薄的人是一种自私心理,一个没有责任,没有担当的人。试想一下,一个人不重视亲情,上不孝敬父母,下不善待妻儿,肯定是个自私自利的人。而且这种人成不了大事。在外面,谁愿意和一个自私的人交往,合作。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周围有一家人,父母50年没创造一点财富,穷得连亲戚没有。不愿付出,有多少钱都要花掉,人不是要想尽办法省钱,而是要尽一切办法挣钱,心胸宽阔之人,重视情意之人,永远是受人欢迎之人,路也会更宽,注定会成就大业。亲情淡薄之人注定一事无成。碌碌无为过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