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是否真有十八路諸侯討打董卓?他們的結局又是怎樣的?

雲飝颺9


東漢末年,董卓獨攬大權霍亂朝綱,關東十八路諸侯聯盟討伐董卓。



^關東聯軍,十八路討賊諸侯。

十八路諸侯之說只存在演義小說裡而已。

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初平元年(190)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渤海郡太守袁紹、陳留郡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郡太守袁遺、濟北國相鮑信同時起兵,各領軍數萬,推舉袁紹為盟主。曹操以代理奮武將軍身份入盟。【孫堅雖也參與了討伐董卓,但並不屬於聯軍】


至於諸侯聯軍的結局自然是各自散去了【諸侯聯軍雖以伸張正義之名聚集討賊,卻又遲疑觀望不前】

我們再看各諸侯的結局:

橋瑁:就在聯軍討董的時候,劉岱前來借糧,橋瑁不借。劉岱一氣之下引軍殺入橋瑁軍營殺了橋瑁並收編了其部隊。

劉岱:初平三年(192)青州黃巾軍攻打兗州。劉岱率軍迎戰,兵敗被殺。

袁術:建安二年(197)稱帝后遭到曹操打擊,元氣大傷。於建安四年(199)在投奔袁紹的途中吐血身亡。

張邈:興平四年(194)曹操討伐陶謙時,張邈與陳宮迎呂布入兗州。曹操回師擊敗呂布後,張邈則隨呂布投了在徐州的劉備(但張邈全家都被曹操殺了)後來張邈想問袁術借兵,不料在途中被部下殺死。

袁遺:初平三年(192)袁遺領揚州時被袁術擊敗,袁遺敗走至小沛被殺。

鮑信:初平三年(192)兗州刺史劉岱戰死後,鮑信則迎曹操出任兗州牧。後來鮑信與曹操合軍進攻黃巾軍,鮑信於交戰中戰死。

王匡:初平元年(190)戰敗去世(但並非是討伐董卓時戰敗而死的)記載是王匡受袁紹之命抓了董卓派到河內郡的官員,後遭到官員家屬不滿而攻擊王匡致死。

韓馥:初平二年(191)袁紹用計奪了韓馥的冀州,韓馥投靠張邈。後來張邈與袁紹使者見面,韓馥誤以為是刺客,害怕之餘便自盡了。

孔伷:初平元年(190)諸侯聯軍解散後不久病逝。

袁紹:袁紹自討賊聯軍解散後逐漸做大做強,獨佔天下四大州。於建安五年(200)發動官渡之戰,袁紹戰敗後內部開始動盪,袁紹則開始平定內部叛亂。於建安七年(202)病逝。

曹操:各諸侯聯軍最後勝者,統一北方。建安二十五年(220)病逝。


左將軍


十八路諸侯大部分都是戰五渣,實際上根據史料,討董卓名義上有十八路諸侯,實際上卻沒有那麼多,簡單的講就是報名的多,放鴿子的也多。

第一鎮,袁術。南陽太守,知名度很高,最後自負稱帝,眾叛親離,悲慘而亡。

第二鎮,韓馥。冀州刺史,曾想扶劉虞為帝,被劉虞拒絕。後袁紹統一北方,佔領冀州擊敗韓馥,後韓馥自殺。

第三鎮,孔伷。豫州刺史,知名度太低,在討董不久就病逝了。

第四鎮,劉岱。兗州刺史,後在鎮壓黃巾餘黨中戰死。

第五鎮,王匡。河內郡太守,在討董卓時被破, 後被仇家所殺。

第六鎮,張邈。陳留太守, 曹操的密友,後棄曹操投奔呂布,後戰敗被殺。

第七鎮,橋瑁。東郡太守,與第四鎮諸侯劉岱有矛盾,被劉岱所殺。

第八鎮,袁遺。山陽太守,袁紹族兄,後被袁術偷襲,兵敗被殺。

第九鎮,鮑信。濟北相,曹操的好基友,在鎮壓黃巾餘黨時,為救曹操戰死。

第十鎮,孔融。北海太守,非常出名,孔子後裔,少時有著名孔融讓梨,後有反曹操的事蹟,後被曹操以不忠不孝處死。

第十一鎮,張超。廣陵太守,張邈之弟,與張邈一同棄曹操投奔呂布,後戰敗被殺。

第十二鎮,陶謙。徐州刺史,著名的三讓徐州,正常病死。

第十三鎮,馬騰。西涼太守,這就是隻報名沒參加的軍閥,後反曹操,被曹操所殺。

第十四鎮,公孫瓚。北平太守,這也是隻報名沒參加的軍閥,在袁紹統一北方的時候,被袁紹所殺。

第十五鎮,張楊。上黨太守,與呂布關係很好,後助呂攻曹時,被曹操擊敗戰死。

第十六鎮,孫堅。長沙太守,孫策孫權兄弟的父親,在與劉表的戰鬥中所殺。

第十七鎮,袁紹。渤海太守,大佬,不多說,官渡之戰後病死。

第十八鎮:曹操。奮武將軍,大佬,最後病逝的。


曹小翔xixi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這是《三國演義》的說法。之所以用"十八",是以往評書和舞臺劇用的多,比十八般兵器,隋唐十八條好漢。《三國志》記載為十一路。後將軍袁術、渤海太守袁紹、山陽太守袁遺,這三袁是堂兄弟,他們佔主導,盟主是袁紹。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冀州牧韓馥這三人是州一級長官,俗稱封疆大吏。陳留太守張邈,河內太守王匡,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驍騎校尉曹操。作者沒有把孫堅算作一路,估計是他認為孫堅依附袁術,算進袁術那裡去了。結局是笑到最後的是地位最低,連雜號將軍都不算的曹操。討董行動因人員混雜,各懷鬼胎而歸失敗。


羽書遲


190年關東諸侯討伐董卓只有13路。三國演義搞出18路不過是想好聽些。其中,當時的北海相孔融,徐州刺史陶謙,涼州刺史馬騰,右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揚沒有參加。

至於劉備是否參加,《三國志》中《先主傳》及關羽張飛傳都沒有記錄參加的事。只《英雄記》中說了一句,“備亦起軍從討董卓“,《英雄記》是當時人荊州王粲(就是臥冰求鯉的主角之父)記錄的零星事蹟,所以劉備可能參加了某一路諸侯討伐董卓,因人微言輕而沒出什麼彩。也可能根本沒參加,此時劉備正緊密依靠師兄公孫瓚混日子。而公孫瓚沒討董,劉備估計也沒去。畢竟王粲遠在荊州,對討伐董卓也只能是路聞,或者記載混淆。


四川達州



濟世論事


並非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那隻存在於演義故事裡的結局。除曹操以外,其他諸侯皆不能善終。


用戶4803514999754白


十八路諸侯只有少數幾個有實力,其他的都是烏合之眾,湊數而已,十八路諸侯後來都是成為軍閥割據得起源,打來打去,最後還剩三路,成為了後來的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