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期,关羽张飞的儿子匀有记载,为何偏偏没有赵云的子嗣?

twinsing


说这话,就是不读书。

三国志对五虎将的后代都有记载。


对三国志记载:

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也就是说,赵云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叫做赵统。

做官做到虎贲中郎督,行领军。虎贲中郎将,是非常重要的官职。专门保卫刘禅的。和赵云当年保卫刘备的工作一模一样。说明刘备刘禅两代君主对于赵家的极端信任!


赵统的官职是虎贲中郎督,可能是统领虎贲中郎将。

赵统的另一个官职是行领军,这就更牛了。大概是三品,一年工资是二千石。当中领军出征的时后设立,权力与中领军相同。那么中领军的权力是什么呢?中领军,掌管禁军!

所以,赵统,就是一个掌管禁军,专门保卫刘禅的将领。

赵云二儿子叫赵广

是一个牙门将。跟随姜维在沓中作战,战死沙场。

牙门将可不是一般人能当上的,必须个人勇武。赵云长坂坡救阿斗以后,就被封为牙门将!

蜀汉名将王平,以及刘封之子刘林、赵云都曾经担任牙门将。

可见,蜀汉对于赵云的两个儿子是很器重的。


上将嗳福斯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回答,并不是说没有赵云的子嗣,只是他们没有关羽张飞的儿子们出名罢了。我们都知道,刘备在征东的时候大败而归,连连损失人才,导致诸葛亮后期北伐几乎都无人可用,所以只能用这些“官二代”。

而这些官二代中,诸葛亮用的最多的也就是关兴、张苞二位小将了,至于赵云的后代,陈寿在《三国志》中并没有太多提及,但是确实描写过。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就让其出场了一次,就是赵云过世之后前来向诸葛亮报丧,这是赵云的儿子们第一次出场也是最后一次出场。

而根据各种蜀汉资料的记载,赵云的长子赵统做官做到虎贲中郎督,加行领军,这是赵云死后刘禅对赵家的奖励,也就是让赵云的儿子承袭他的爵位。至于做这个官,根据后世的猜测应该是宫中禁军,刘禅将这么重要的官职交给赵统,可以见还是挺倚重赵家的,而对于一个禁军官职,史学家又怎么会大加描写呢。

赵广是赵云的第二个儿子,相对于他的兄长,他的名气就稍微大了那么一点,毕竟是保家卫国的好男儿。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司马氏征讨西蜀的时候,赵广跟随大将军姜维与魏军大战于疆川口,为了掩护姜维安全撤退,赵广于沓中战死,为了蜀汉的基业,他也是战至最后,没有给赵云丢人。

所以综合来说,主要是因为赵云的儿子们没有进入到诸葛亮的核心高层,所以名气也就不大,因此后世对他们的记载也就不多,更别谈单独列传记了。


千年风霜


历史上,赵云的子嗣是有记载的,只不过,没了上层建筑,不招人待见而已。

赵云一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赵统,次子叫赵广。不过,有一个谜团,就是赵云这两个儿子是怎么来的,是赵云和谁所生?史料并没有任何记载。

在蜀国,在高干子女这个阶层,可以说,赵云的两个儿子混得实在可怜!估计,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没了上边人罩着,更没了后台。

大儿子赵统,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其实他的作用就是保卫皇宫;而且,还只是一个国家的后备干部。

二儿子赵广,命运更是不好,作为一个无权无势且听人吆喝的牙门将,他一直跟随姜维四处厮杀,后来,临阵战死。

注,参考文献,《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茅山夜话


在正史上,关张赵都各有两个儿子,不过在三国演义中,偏爱关羽的罗贯中只着重刻画了关羽的儿子(重点描写两个有记载的儿子,同时还虚构了一个儿子),张飞只有一个儿子得到重点描写,而赵云的两个儿子则只有一次出场,完全是死跑龙套的。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来报丧的赵统和赵广,就这么一次出场,连演员名字都没有。罗贯中非常喜爱赵云,却如此薄待其子,令人不解



《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正饮酒间,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孔明大惊,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二子入见,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众将无不挥涕。孔明令二子入成都面君报丧……后主思念赵云昔日之功,祭葬甚厚;封赵统为虎贲中郎,赵广为牙门将,就令守坟。二人辞谢而去。”

罗老先生就这样让赵云的两个儿子守坟领便当去了,以后再也没有出场。

史书则是很公平的,可以说这六个儿子都没有什么戏份,轻描淡写,一带而过。

关平长期跟随关羽,事迹却湮灭无闻,罗贯中发挥想象力,为他构思了完整的一生,却把他从关羽的亲儿子写成了义子,也不知道关平泉下有知,该哭还是笑

关羽长子关平:《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关羽次子关兴:《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兴字安国,少有令问(美好的名声),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关羽的两个孙子关统、关彝都是关兴后代,关统和他爹一样死的早,关彝则很不幸,在蜀汉灭亡后被心存报复的庞德之子所杀,关羽从此没有了后代。

关兴、张苞在历史上去并无多少事迹,全赖罗贯中妙笔生花,把二人写得犹如关羽张飞再世

张飞长子张苞:《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长子苞,早夭。”他在历史上唯一的贡献是生下了张飞唯一一个有记载的孙子张遵。

张飞次子张绍:《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次子张绍,官至侍中、尚书仆射。”

张绍是后主比较亲信的大臣,因此后主决定投降时把他派去了。《后主传》:“景耀六年,魏国大兴徒众,征西将军邓艾兵临成都。后主遣私署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奉赍印缓,请命告诚(乞降),……绍、良与邓艾相遇於雒县。邓艾得书,大喜,立即报书,遣绍、良先还。及归魏国,得封列侯。”可惜他没有留下出色的后嗣,张飞后代从此泯然无闻。

游戏中的赵统、赵广形象,倒是比较符合史实。赵统主管禁卫军,常带兵器应该是礼仪重于实战的剑;赵广随姜维北伐,当持长兵器。

赵云长子赵统:《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虎贲中郎,主虎贲宿卫,此加督者,盖兼督兵故;领军也是蜀汉中军才设置的职务。所以赵统实际上和他老爹年轻时候一样,当了皇帝禁卫军的主官。由于刘禅和刘备不一样,不需要御驾亲征,自然就没有上战场的机会。

赵云次子赵广:《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赵云)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阵战死。”《蜀汉本末》:“大将军姜维与魏兵战于疆川口,败绩还守剑阁,牙门将赵广战死。”

疆川口,即强川口:“强水出阴平西北强山,一曰强川。姜维之还也,邓艾遣王颀追败之于强口,即是地也。”当时邓艾出狄道与金城太守杨欣攻击姜维在沓中的前哨基地甘松;天水太守王颀与陇西太守牵弘攻击姜维沓中大营。姜维兵少,为避免被围歼,沿洮河沿岸由武都撤往阴平,但王部紧追不舍。



姜维为摆脱王颀的纠缠,在白龙江上游强川口打了一场狙击战,分少部兵力断后,率主力继续迅速挺进,在邓艾大军包抄到位之前成功突围。姜维断后部队很可能就是赵广率领(因为此战就死了这么一个有名姓的将领),与魏军王颀部打得应该是非常惨烈,为主力脱险赢取了时间。如果不是后来蜀汉灭亡,赵广的功绩也不会无人提及。

战后邓艾在成都上表分封诸将陇西太守牵弘为蜀郡太守,金城太守杨欣为犍为太守,军司马师纂领益州刺史。却独不见天水太守王颀,原因可能就是其被赵广阻挡,未能拖住姜维,让邓艾不满,因此未得到功赏。


赵广战死沙场,不负父亲英名,却未能得到罗贯中的青睐,以致后人只知关兴张苞而不知其事迹,可惜可叹

所以,演义毕竟是演义,和史书完全是反着来的。演义浓笔重墨的关平、关兴、张苞,有两个都是领盒饭的,只有关兴得到重用,但二十几岁就死了。而恰恰是演义略过的张绍、赵统、赵广,在蜀汉军政两界都混得比较久,

赵广甚至是蜀汉灭亡时唯一一个为国捐躯的五虎将子嗣(张苞的儿子张遵也为国捐躯,不过那是孙辈了)。

至少在这一方面,罗贯中很不公平。


海军史研究会员


赵云的子嗣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有提到过:

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阵战死。

长子赵统继承了赵云永昌亭侯的爵位,并没有继承他的官位。

“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现在有两种断句法,上一种是以前比较常见的,一般解释是赵统官居虎贲中郎,统帅行领军。

《三国会要.卷二十五.职官四》:

蜀有中领军、领军、前领军、行领军,中护军、前后左右护军、免李平文。护军、行护军。又有中监军、关兴为侍中中监军。前监军、王平。右监军,姜维。中典军、上官雝、胡济。后典军,王平。

但这个断法有个问题,虎贲是皇帝左右的宿位,由虎贲中郎将统领,虎贲中郎是中郎将下属官员,俸禄是六百石,以虎贲中郎担任2000石的行领军,是不是还不够资格?而且行领军是三国乱世设立的一个特殊官职。相当于中领军出征后,“暂时统领军队”,再加上一个督就非常奇怪了。

所以还有第二种断法:“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季汉官爵考三卷》:

后帝置虎贲中郎督以处赵统。按续志有虎贲中郎,主虎贲宿卫,此加督者,盖兼督兵故(具体官秩已不可考)

这个虎贲中郎督是刘禅专门为赵统设立的,有统帅监察虎贲宿卫的职责,可见权利在虎贲中郎将之上。同时如果在中领军出征之后,担任行领军,这样比第一个解释更加通顺一点。

此外,我还曾看到有观点认为,这句话陈寿记载或后世可能有遗漏,应该是“官至虎贲中郎将,督××,行领军××将军。”

但不管怎么说,大体意思可以理解,赵统在季汉后期是负责刘禅的宿卫工作。可见刘禅对赵云一家是比较信任的,希望赵统就像他的父亲赵云保护先帝一样保护自己,可惜刘禅不是刘备,直到亡国都宅在成都没动过,作为宿卫的赵统也就一辈子寂寂无闻了。

而次子赵广没什么争议,官至牙门将,追随姜维在外作战,沓中时战死沙场。只是季汉时期大量的史料遗失,不光是赵统兄弟二人,还有许多人也只是被一笔带过,没有详细记载,这并不为奇。


Rick潘维镛


赵云有子嗣,但已经被照顾享清闲,用不着与父辈一般上阵打仗拼命,故此再记载当中少有提及,只有在前来报丧才有匆匆一笔。

当然啦,这种闲职也只能在赵云生前有照顾,赵云死后肯定是没落了,更有甚者是下放当了小兵,没两下就呜呼哀哉,建不了什么功业,没留下什么威名。

呵呵,为了不玷污父辈的名声,也就不提了。


鸿哥iouyh福小铺


赵云应该有儿子。也有记录。只不过没有后台,关系不硬而成了等等之类的人了。比如这个节目由Xxx等几位一起奉献。也就是说,赵云的子嗣混的不怎么出彩而已。他们不像张飞关羽的子嗣那样,混的有头有脸。他们在蜀国只是微不足道的不为人知的甲乙丙之人而已。


风雨中的梅云


赵云是有子嗣的。大儿子赵统,次子赵广。只不过关羽之子关平,关索,张飞之子张苞在蜀汉伐魏和伐吴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并且张飞两个女儿都是皇后。只有赵云的两个儿子资质平平,无甚建树,所以没有提及!


骑着蚂蚁打老虎


大儿子赵统,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其实他的作用就是保卫皇宫;而且,还只是一个国家的后备干部。二儿子赵广,命运更是不好,作为一个无权无势且听人吆喝的牙门将,他一直跟随姜维四处厮杀,后来,临阵战死。

只不过不像关羽和张飞的儿子那么出众所以历史记载少一些


西风说历史


赵云的公子统!广,都是蜀汉的忠臣。不是没有,个人认为是罗先生有意夸大关羽,张飞后人的影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