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学堂:通过博弈论可转债投资如何做到低买高卖?

第一部分 证券市场的博弈

证券市场是各方利益逐鹿的过程,其实就是博弈!我不是专家也没有这个水平分析整个市场。那么我今天主要分析一下这个品种——可转债到底有什么样的博弈方式,并且我们应该参加哪一种博弈方式。

首先了解一下博弈类型:

零和博弈

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A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B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无法通过合作达到共赢。

证券的零和博弈源于,在一定条件下,参与证券市场的资金量总和是一定的,犹如分一个蛋糕,一方分的多,意味着另一方分的就少。在零和博弈的环境下,一方在股市的盈利要以另一方的损失来换得,也就是说你赚取的每一分钱都意味着有人亏了这些钱。所以在这种博弈环境下的证券市场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因此你的正确决策是建议在别人错误决策的基础上。

负和博弈

是指双方冲突和斗争的结果,是所得小于所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其结果的总和为负数。有两种可能,其一,会出现双杀局面,譬如期权末日轮。其二,是A方盈利<B方亏损。同零和博弈一样,博弈双方不存在双赢的局面。

负和博弈是在零和博弈的基础上,实际是有摩擦成本,例如增加了国家印花税,机构管理费和券商佣金的影响,从而使得参与股市博弈的总资金量随着交易的进行在逐步减少,尽管减少量很小,但日积月累的效果是明显的。

在负和博弈时,一方只有更加努力,才能获得总和不断减少中的更多部分,此时的获利难度要高于零和博弈。

正和博弈

亦称为合作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是一方的利益增加量大于另一方的利益损害量,因而整个博弈的团体的利益有所增加。这种博弈环境下,存在双赢的可能。

正和博弈的假设是在上面两种博弈的基础上,人们认为证券投资赚的钱是国家社会和企业发展带来的收益,而经济是在不断向上发展的,虽然中间有波折,但大方向是向上的,从而这也使得股市总资金跟随经济发展在不断增大。正和博弈中,我们可以比上面两种博弈环境更容易获利。

总的来说,上面三种博弈选择都有特定的投资策略和利益趋向决定的,具体哪个更适合自己的情况要视个人的操作风格而定。

第二部分 可转债的博弈情形

参与博弈的局中人介绍:

A:可转债买入者,还包括申购者或者主动配售者

B:可转债卖出者,还包括被动配售者或投机性申购者

C:上市公司

D:原股东

AB为A和B的合体,为转债所有持有人,包括申购和配售的全体;

下图为博弈的具体情况描述:

股市学堂:通过博弈论可转债投资如何做到低买高卖?

面值-高价折扣法博弈分析

首先介绍一下,面值-高价折扣法:就是可转债投资,投资者在面值附近时买入,在历史最高价下降一定的价格时卖出的策略简称。

A作为主动申购者或者主动配售者。他们买入后就是长期持有,前面表格第1、第2、第3种中已经说明该种博弈类型。可以实现共赢局面。

B作为被动配售者或投机性申购者。被动配售(大股东、发行承销商发行兜底,害怕股权稀释的股东),他们肯定期望短期上涨赚钱,在上市后,不断做差价(面值附近),就造成在可转债存续期的买卖不断交易,也就是第4和第5种策略的不断演义。如果加上交易成本,这个过程参与的交易人作为整体,其实是负和博弈。

C作为上市公司。虽然不持有可转债,但是他却是局中人。因为他是可转债发行,并是成功转股后真正的受益人。从发行到可转债全部赎回,上市公司可以低息使用资金五六年时间;但是如果发行到转股成功,他可以免费获得大量现金。所以对上市公司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转股也成功,最差才是回售和赎回。因此,可转债到期时不会有低于回售的价格而结束(除非违约),所以

把AB作为整体和上市公司的博弈,是一个双赢的博弈,可以称为正和博弈事实上,历史上有92%的可转债发生强赎和100%可转债达到提前赎回转股价。

D作为原股东。发行可转债对于原股东来说是一个股权稀释的过程,应该说是利空,但是股权稀释的同时是有补偿的——现金注入上市公司,变相抵消股权稀释。不过可转债下调转股价的确是对原股东最大的伤害。作为转债全部持有人(AB)和原股东(D)博弈,原则上结果是很难下调转股价的。但是上市公司为了既得利益(可转债借的现金不期望被回售和赎回),会联合大股东(往往大股东和上市公司是利益共同体,大股东实际控制资金用途,无实际控制人的公司除外)以伤害原股东利益为代价,强制下调转股价。所以可以看到现阶段下调转股价不断上演。2018年度,市场上现有108只上市的可转债,其中有20次下调转股价。充分说明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的转股动力是非常足的。

通过上面各方的博弈发现,在不断买卖中投资可转债并不是肯定赚钱的,也就是零和博弈。而抓住可转债利益的链条的两端,其一买入端——面值附近买入;其二卖出端:提前转股价附近卖出或者到期赎回。真正做到低买高卖——这就是面值高价折扣法的投资精髓!(作者:转债小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