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一旦打上胰島素,就必須終身打嗎?

蓮蓮問題達人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糖尿病患友的一個常見諮詢:胰島素是不是會產生依賴?我打了胰島素,以後能停嗎?關於胰島素治療,很多患者心存疑慮,也覺得不方便,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聊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胰島素治療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自身無法分泌胰島素,就要依賴胰島素來維持生命,也必須使用胰島素控制高血糖並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來講,雖不需要胰島素維持生命,但當口服降糖藥療效不佳時,我們仍然要使用胰島素來治療。所以,在某些時候,尤其是病程較長時,胰島素治療可能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必需的控制血糖措施。作為患者的角度,我們首先得認識和接納胰島素治療的重要性。

那麼,胰島素會讓我們人體產生依賴嗎?是不是一旦打上就撤不下來呢?答案是否定的。所謂成癮,是指反覆用藥所引起的人體心理上和生理上對藥物的依賴狀態,會表現出一些難以剋制的行為和其他反應,而胰島素是我們人體自身分泌的用以維持正常血糖所必需的生理激素。是否一定要用胰島素治療,以及應用一段時間後是否可以停用或者改用口服降糖藥來控制血糖情況,關鍵取決於患者的病情,主要是患者自身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1型糖尿病患者一經診斷就需要胰島素治療且需終身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經過較大劑量包括多種口服藥聯合治療效果仍然不理想時,可考慮開始胰島素治療。倘若一段時間後患者胰島分泌功能仍沒有恢復,則需要長期應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對於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血糖較高,也應給予胰島素,目的是為了迅速緩解高糖狀態從而減輕胰島素抵抗,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逆轉胰島β細胞功能。這樣的患者在血糖控制穩定後,就可在醫生指導下,逐步降低胰島素用量,從胰島素注射治療過渡到口服降糖藥治療。此外,某些特殊的情況下短期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如妊娠期、手術時,這些情況過後是可以停用胰島素的。


藥事健康


小區鄰居家李叔叔,患II型糖尿病已經5、6年了,一直口服的二甲雙胍進行降糖治療,但是最近一年時間來,血糖控制的越來越差。去醫院進行詢問,醫生建議他打胰島素,但是小區裡面的人卻跟他說:胰島素一旦打上就必須終生打,不能撤下來。聽到這些想法,李叔叔就開始猶豫,打上胰島素真的不能停嗎,還能換回來口服藥嗎?

很多人對胰島素有一個誤區:胰島素的副作用要大於口服降糖藥,而且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胰島素副作用中最常見的就是低血糖反應,因為有的人可能打得量過多或者打了之後沒有吃飯,這樣到胰島素起作用時體內並沒有足夠的血糖可以代謝,就會出現低血糖現象,因此建議打胰島素的患者隨身攜帶一些餅乾、糖果等食物。

長期打胰島素停不下來的患者,是因為自身體內的胰島功能已經出現嚴重問題,必須通過補充胰島素來進行治療。如:I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絕對缺乏,必須通過外源性補充胰島素;II型糖尿病的晚期,患者的胰島功能也已經接近衰竭,也需要使用。但是,胰島素卻是可以停止的。很多人使用胰島素之後,自身的胰島細胞得到了休息,又可以進行工作,加上飲食控制、適當運動,過一段時間停止注射胰島素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還有一些特殊情況,如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緊急降糖,那就需要注射胰島素,等病情平穩後可以停止或者換回降糖藥。

胰島素並不是上癮的藥物,可以停止或者換回降糖藥,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節,因此不需要避胰島素如猛虎,談之色變。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糖尿病可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指的是由於自身免疫抗體或遺傳因素引起的胰島β細胞受損,導致胰島素的絕對缺乏。 啥意思呢?就是天生胰腺功能有問題,不能正常工作。

2型糖尿病:指由於胰島素的分泌障礙或是機體對胰島素產生抵抗而引起的胰島素相對不足。啥意思呢?本來胰腺功能正常,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工作能力下降。

對於1型糖尿病,因為是胰島素絕對不足,所以治療以胰島素注射為主,也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所以建議長期注射胰島素。

2型糖尿病,因為是胰島素相對不足,所以治療包括飲食控制,運動,藥物以及胰島素。

2型糖尿病在注射胰島素的過程中是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暫停胰島素治療。

但需要注意

1. 如果胰島素的劑量不大,每日總量不超過 20 單位,一開始即可完全停用胰島素,改用口服降糖藥替代治療。

1)超重及肥胖、以空腹血糖升高為主的糖尿病患者,首選雙胍類藥物或噻唑烷二酮類胰島素增敏劑;

2)消瘦或體重正常、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的糖尿病患者首選胰島素促泌劑或 α-糖苷酶抑制劑;

3)當單用一種降糖藥物效果不佳時,可以採取聯合用藥(如雙胍類+磺脲類),藥物劑量應根據血糖監測結果進行調整。


2. 如果胰島素劑量偏大(30 單位左右),開始時可將胰島素的劑量減半,同時加用口服降糖藥,藥物選用原則同上。

但初始減少劑量不宜太大,以後可逐漸減少胰島素用量直至停用,並逐漸增加口服降糖藥的劑量,直至血糖控制滿意為止。

如果沒必要這樣,可以耐受,不建議停用胰島素!


心血管王醫生


如果不幸得了l型糖尿病,那是服任何一種降糖藥都不管用的,必須打胰島素,一般是上午下午各打一次。如果是短效的,餐前15至20分鐘打,一吃東西就得打,一天至少得打三次。中效的餐前15分鐘打,早晚一天打二次。長效的,一天打一次。終身都必須打。得了2型(ll正確的表示方法打不出來符號),有的可以服藥,有的一天2次,有的一天3次,由於藥物有耐藥性,時間長了,降糖效果差,得換藥,有的血糖老往上竄,得加量。2型糖尿病人,如果一旦打上胰島素,也是必須得終身打的。看各人的體質,打法同上述1型的打法相同。如果是2型的,能不打胰島素儘量不打,但服藥有毒副作用,遇上了那沒辦法。能配以“降糖寧膠囊”的保健品(價比較貴)服用,降糖效果明顯。[應邀作答]



阿鼎AD


你好!養生君很肯定的告訴你,並不是。就連1型糖尿病患者,也有可以暫停注射胰島素的時候。

我們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就是1型和2型了。那麼養生君就直接各舉一個例子賴說明問題,具體如下:


1型糖尿病患者

陸先生現年23歲,前段時間被出來患有2型糖尿病,服藥一段時間後,發現血糖一直降不下來。後來經過進一步檢查發現,原來陸先生患的是成人遲發性糖尿病,也就是1.5型糖尿病。本質是1型糖尿病,只不過發病較晚。

明確診斷以後,陸先生接受了一段時間的胰島素強化治療,後來醫生告訴他,近期他的血糖情況較好,不注射胰島素血糖依然穩定,他可能是進入了1型糖尿病的蜜月期,胰島素可以暫停了。

暫停胰島素後,到現在有半年多時間了。陸先生一直都比較注重飲食和運動,血糖都比較平穩。一般來說,如果多注重飲食、運動,1型糖尿病的蜜月期可以延長至1-2年,相反如果不注意生活習慣,蜜月期則會提早結束,到時候又不得不依靠胰島素治療。

2型糖尿病患者

劉先生,現年37歲,剛確診為2型糖尿病那會,空腹血糖都到了12.5mmol/L,人也胖的不得了。後來經過醫生的指導,控制飲食、配合運動,並接受強化治療。



一個月以後,他就停用了胰島素,慢慢該用口服藥。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劉先生後來把體重也減下去了。體重基本達標,稍微偏胖。到現在,劉先生已經連口服藥也不需要了,只需用飲食、運動就可以控制住血糖,可以說劉先生已經做到了最理想的控糖方式。


綜上所述,糖尿病人並不是打上胰島素,就必須終生胰島素,切莫對胰島素有一種恐懼。它只是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種降糖手段,有什麼其它藥物搞不定的血糖,找胰島素就對了。當血糖平穩以後,就可以考慮停或不停胰島素了。

最後,養生君祝你控糖成功!

希望以上建議可以幫到你,獲取更多糖尿病資訊,請關注養生細談!


銳光醫線


☞(大海撈針啊121)♥的回答:答案是否定的。首先糖尿病患者在胰島素治療期間不可以隨便自行終斷胰島素治療,同時患者要保持固定的飲食量、進食時間及運動量。至於哪些糖尿病患者需用胰島素治療將在以後詳細回答,舉幾個例子如發生糖尿病急性併發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情況必須用胰島素治療。同時可以視病情改回原治療方案。1型糖尿病患者必須終身使用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在經過飲食控制和運動療法治療效果良好的要堅持下去,如果效果不佳再加以口服降糖藥治療,效果良好的要堅持下去,並注意藥物劑量調整。如果飲食控制、運動療法加口服降糖藥療法效果不理想的且空腹血糖經常>8.4mmol/l建議改用胰島素替代口服降糖藥治療(用胰島素治療必須注意防止低血糖反應並在醫師指導下進行),以便於保持較穩定的血糖,預防各種急、慢性併發症的發生。至於“一旦打上胰島素需要終身打嗎?”這樣的提問我覺得沒有任何意義,當因為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引起各種併發症直到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時終身使用胰島素治療又算得了什麼哪?


大海撈針啊121


也不能這麼說。以前大家都認為糖尿病患者一旦打上胰島素就容易上癮,很難戒掉。其實這都是誤傳。央視職場健康欄目曾經有一期專門說糖尿病的。其中邀請來的醫學教授就告訴大家,打胰島素並不會產生依賴性。產生依賴性的謠傳是因為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國家還沒有能力生產胰島素,大多都是依賴於進口,而且還是實行配給制,比較稀罕,所以才會有謠傳說打胰島素會產生依賴性,其實這都是不科學的。而且胰島素是在血糖值較高的情況下醫院才會讓你打的,不是隨便打的。


矛盾體160202925


從這個問題的口氣上能夠聽出一種對胰島素廣泛的誤解來,總覺得胰島素就像臨終病人的鎮痛劑一樣,一旦打上了就會上癮,無法停掉,直到死去。

這種認識錯誤包含了對醫學上關於胰島素和臨終舒緩治療的雙重誤解。

先說說胰島素

胰島素是一種正常人體都需要的激素,沒有胰島素人就活不了。糖尿病有些是因為身體完全缺乏胰島素,這種糖尿病離開了外源性胰島素隨時都可能喪命。更常見的是因為長期的熱量失衡,導致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造成胰島素相對不足。這一種可以服用降糖藥物治療,但有些病人必要的時候也離不了胰島素。

人工胰島素合成可以算作人類最偉大的醫學進步之一,挽救了無數胰島素缺乏型糖尿病患者年輕的生命,也讓很多胰島素相對不足的患者免除了尿毒症、冠心病和爛腿截肢的風險。對這麼一個功德無量的產品,我們不該妖魔化。

人們害怕胰島素,想法設法推遲注射胰島素的時間,是把胰島素當成了癌症病人鎮痛常用的麻醉藥品,比如嗎啡。當然胰島素並沒有成癮性。也體現了很多人對舒緩治療的誤解,比如把舒緩治療等同於安樂死和放棄治療。

合理應用麻醉藥品的舒緩治療,目的是讓病人減少不必要的創傷治療,而不是要加速病人的死亡。相反,與沒有必要的所謂積極治療相比,舒緩治療反而能夠讓病人活得更有質量,生存期更長一些。

胰島素和舒緩治療,一個體現了醫學的技術進步,一個體現了醫學的人文關懷。將這兩者混淆併產生恐懼,說明常識在我們的社會還遠遠普及的不夠。


長青醫生


打胰島素只是人為延長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增加患者的生存質量,對糖尿病本身並沒有治療作用,目前西醫對此病完全束手無策,只有個別中醫還能調理糖尿病!

糖尿病發病根源是我們的胰腺沒法分泌胰島素,說白點,就是內臟內分泌功能失調,所以得人為補充胰島素!

民間有極少中醫能調理糖尿病,也有用第二代抗生素調理好糖尿病的,這種調理好內分泌功能的患者,完全可以停止打胰島素!生活質量和正常人是一樣的!


蜀山靈芝王1


面對糖尿病這個怪物,到目前貌似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西藥),實質上沒有找到明確發病原因,糖尿病的實質是血管的損傷,先從微血管病變開始,然後到大血管病變。對於胰島素的副作用不想過多的評判,建議大家用英文去搜集胰島素副作用的相關文獻。根據糖尿病進展的不同階段,糖尿病前期的病人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分泌過多,這說明一個問題,身體渴望血糖升高,這個時候是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帶動了胰島素的分泌,這就是近年引起關注的“雙高綜合症”,糖尿病人常常是胰島素分泌過多而不是缺乏胰島素。隨著外來胰島素的注射,注射用量逐漸增多,病人的胰腺功能開始衰退。目前對糖尿病的認識大家的焦點都是“血糖”,糖尿病有很多靶點可以去面對,降糖並沒有給病人帶來健康的改變,這是我們從事糖尿病康復工作的需要更加關注的,進來美國內科醫師協會也發表了自己的糖尿病指南,包括國內2017版糖尿病指南也做了一些調整,很多醫生在臨床上也看到了,但是為了避免醫患關係,或者不願意冒風險。不管怎樣逐漸放寬血糖的控制標準會逐漸成為主流,一切以病人體徵的變化為管理目標,身體越來越好,沒有併發症,誰還會去管血糖值呢?因為所有的糖友降糖都是為了不得併發症,但往往事與願違。包括糖尿病在內的所有慢性病康復目標都應是活得更好,活得更長。關注本號,可以免費索取個人糖尿病康復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