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本是一条狼,却让放牛娃朱元璋打败,只因他犯了致命错误

上一篇文章中说了朱元璋被陈友谅逼到无路可退的时候,因为刘基的出现,才破解了危机,但是这和朱元璋的军事才能也是分不开的,在水军上不占优势的朱元璋决定逼陈友谅到陆地上作战,打仗和我们做人做事是一样的,我们在面对对手时,也要懂得扬长避短,这样才能绝境逢生,只要换个角度想一想,就可能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朱元璋和刘基懂得临危不乱,两个人都能心静如水地去思考当下的局势,而自鸣得意的陈友谅在胜利摆在面前的时候只会沾沾自喜,并没有考虑周全,所以到手的鸭子被朱元璋抢去了,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习这种心态,如果遇到困难着急忙慌,那就只能让困难打败我们,如果我们能安抚好自己的内心,心灵能强大到面对任何大风大浪,那就能把事情转危为安。

陈友谅本是一条狼,却让放牛娃朱元璋打败,只因他犯了致命错误

陈友谅本是一条狼,却让放牛娃朱元璋打败,只因他犯了致命错误

今天我们就接着来说说朱元璋和陈友谅的故事,之前说到朱元璋派康茂才去陈友谅的军中做眼线,因为康茂才之前是陈友谅的手下,后来才投奔了朱元璋,而一向自信的陈友谅还以为康茂才其实为自己效劳的,康茂才暗中告诉陈友谅,说自己会帮助陈友谅,建议陈友谅走水路。“茂才与友谅有旧,命遣仆持书,绐为内应。友谅大喜,问:‘康公安在?’曰:‘守江东木桥。’”(《明史.康茂才传》)只不过,这木桥已被偷偷地换成了石桥。陈友谅的舰队到达江东,发现石桥挡住了去路。陈友谅连呼“老康”,自然是无人答应。陈友谅方知中计,无奈只得退兵龙湾。

陈友谅本是一条狼,却让放牛娃朱元璋打败,只因他犯了致命错误

陈友谅的大军刚刚全部登陆,就进入了朱元璋的伏击圈。朱元璋随即发起了进攻命令,徐达、常遇春等大将率军连番攻击,陈的军队仓皇之下无法抵挡,只得向战船奔去,让陈友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几乎所有的战船全部搁浅,实在没有办法行驶了。就这样,陈友谅的无敌水军,生生被朱元璋回拖上岸,两个人狠狠地打了一回合。这在于什么呢?轻敌。陈友谅自认为自己是必胜无疑,所以并没有用心,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就像三国时期的曹操一样,本来已经占个大半个天下,比起刘备和孙权,他的军队可谓是金戈铁马,但是一向谨慎的曹操就是在这样的安心之下遭到了巨大的失败,所以人还弱小时,往往会更用心去做每一件事,一旦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很容易出错。

陈友谅本是一条狼,却让放牛娃朱元璋打败,只因他犯了致命错误

不管是什么阶段,人都应该谨言慎行,最忌高傲自大。在这一战中,汉军损失两万余人,陈友谅败走江州,朱元璋则缴获不少战船,这让他的水军得到充实,此一役,朱元璋大获全胜。陈友谅本是一条被常遇春引来的狼,结果却被放牛娃朱元璋收拾了。如果常遇春能改一改杀降的毛病,或许双方的对峙能再持续一段时间。不过对峙结果如何就不好说了,或许陈友谅会依托水军,仔细谋划,清除掉一切可能的障碍,然后一点一点地蚕食朱元璋的地盘,直到完全消灭朱元璋。但是历史没有那么多假设,这一个个看似巧合的事件,正构成了历史的全部。“巧合”之下,其实隐藏着历史人物的必然归宿。

陈友谅本是一条狼,却让放牛娃朱元璋打败,只因他犯了致命错误

刘基对陈友谅的评价很是准确:骄躁。杀降这件事就能让他暴跳如雷,心中不能容事的人如何一统天下,他可能是个重感情的人,但是不适合当君主,他不假思索就匆忙开战;虽然兵力上占尽优势,但若遇对方背水一战,胜算又有多大?骄躁的性格使他没有仔细辨别康茂才反戈的真假,陈友谅的败走可谓咎由自取,与人无尤。朱元璋或许应该庆幸常遇春过早地引来这条狼,毕竟事情的结果并不是太坏,起码这条狼给自己送来了真正的战船。但陈友谅毕竟是一代枭雄,怎可能就此偃旗息鼓。他在等待一个机会,而他并没有等太久。对于朱元璋来说,每一次的经历都在促进他的成长,可能正是因为心里的志向远大,所以才能静下心来小心翼翼地走每一步路,他的能力还跟不上自己的野心,所以只能脚踏实地,把每件事情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样子,但是他能一直这样吗?

陈友谅本是一条狼,却让放牛娃朱元璋打败,只因他犯了致命错误

和陈友谅不同的是,张士诚是一个稳重踏实的好人,面对张士诚,朱元璋又将经历什么呢?下一篇文章会继续更新,欢迎大家关注。

关于这件事,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