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本是一條狼,卻讓放牛娃朱元璋打敗,只因他犯了致命錯誤

上一篇文章中說了朱元璋被陳友諒逼到無路可退的時候,因為劉基的出現,才破解了危機,但是這和朱元璋的軍事才能也是分不開的,在水軍上不佔優勢的朱元璋決定逼陳友諒到陸地上作戰,打仗和我們做人做事是一樣的,我們在面對對手時,也要懂得揚長避短,這樣才能絕境逢生,只要換個角度想一想,就可能會“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朱元璋和劉基懂得臨危不亂,兩個人都能心靜如水地去思考當下的局勢,而自鳴得意的陳友諒在勝利擺在面前的時候只會沾沾自喜,並沒有考慮周全,所以到手的鴨子被朱元璋搶去了,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學習這種心態,如果遇到困難著急忙慌,那就只能讓困難打敗我們,如果我們能安撫好自己的內心,心靈能強大到面對任何大風大浪,那就能把事情轉危為安。

陳友諒本是一條狼,卻讓放牛娃朱元璋打敗,只因他犯了致命錯誤

陳友諒本是一條狼,卻讓放牛娃朱元璋打敗,只因他犯了致命錯誤

今天我們就接著來說說朱元璋和陳友諒的故事,之前說到朱元璋派康茂才去陳友諒的軍中做眼線,因為康茂才之前是陳友諒的手下,後來才投奔了朱元璋,而一向自信的陳友諒還以為康茂才其實為自己效勞的,康茂才暗中告訴陳友諒,說自己會幫助陳友諒,建議陳友諒走水路。“茂才與友諒有舊,命遣僕持書,紿為內應。友諒大喜,問:‘康公安在?’曰:‘守江東木橋。’”(《明史.康茂才傳》)只不過,這木橋已被偷偷地換成了石橋。陳友諒的艦隊到達江東,發現石橋擋住了去路。陳友諒連呼“老康”,自然是無人答應。陳友諒方知中計,無奈只得退兵龍灣。

陳友諒本是一條狼,卻讓放牛娃朱元璋打敗,只因他犯了致命錯誤

陳友諒的大軍剛剛全部登陸,就進入了朱元璋的伏擊圈。朱元璋隨即發起了進攻命令,徐達、常遇春等大將率軍連番攻擊,陳的軍隊倉皇之下無法抵擋,只得向戰船奔去,讓陳友諒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幾乎所有的戰船全部擱淺,實在沒有辦法行駛了。就這樣,陳友諒的無敵水軍,生生被朱元璋回拖上岸,兩個人狠狠地打了一回合。這在於什麼呢?輕敵。陳友諒自認為自己是必勝無疑,所以並沒有用心,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就像三國時期的曹操一樣,本來已經佔個大半個天下,比起劉備和孫權,他的軍隊可謂是金戈鐵馬,但是一向謹慎的曹操就是在這樣的安心之下遭到了巨大的失敗,所以人還弱小時,往往會更用心去做每一件事,一旦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很容易出錯。

陳友諒本是一條狼,卻讓放牛娃朱元璋打敗,只因他犯了致命錯誤

不管是什麼階段,人都應該謹言慎行,最忌高傲自大。在這一戰中,漢軍損失兩萬餘人,陳友諒敗走江州,朱元璋則繳獲不少戰船,這讓他的水軍得到充實,此一役,朱元璋大獲全勝。陳友諒本是一條被常遇春引來的狼,結果卻被放牛娃朱元璋收拾了。如果常遇春能改一改殺降的毛病,或許雙方的對峙能再持續一段時間。不過對峙結果如何就不好說了,或許陳友諒會依託水軍,仔細謀劃,清除掉一切可能的障礙,然後一點一點地蠶食朱元璋的地盤,直到完全消滅朱元璋。但是歷史沒有那麼多假設,這一個個看似巧合的事件,正構成了歷史的全部。“巧合”之下,其實隱藏著歷史人物的必然歸宿。

陳友諒本是一條狼,卻讓放牛娃朱元璋打敗,只因他犯了致命錯誤

劉基對陳友諒的評價很是準確:驕躁。殺降這件事就能讓他暴跳如雷,心中不能容事的人如何一統天下,他可能是個重感情的人,但是不適合當君主,他不假思索就匆忙開戰;雖然兵力上佔盡優勢,但若遇對方背水一戰,勝算又有多大?驕躁的性格使他沒有仔細辨別康茂才反戈的真假,陳友諒的敗走可謂咎由自取,與人無尤。朱元璋或許應該慶幸常遇春過早地引來這條狼,畢竟事情的結果並不是太壞,起碼這條狼給自己送來了真正的戰船。但陳友諒畢竟是一代梟雄,怎可能就此偃旗息鼓。他在等待一個機會,而他並沒有等太久。對於朱元璋來說,每一次的經歷都在促進他的成長,可能正是因為心裡的志向遠大,所以才能靜下心來小心翼翼地走每一步路,他的能力還跟不上自己的野心,所以只能腳踏實地,把每件事情做到自己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樣子,但是他能一直這樣嗎?

陳友諒本是一條狼,卻讓放牛娃朱元璋打敗,只因他犯了致命錯誤

和陳友諒不同的是,張士誠是一個穩重踏實的好人,面對張士誠,朱元璋又將經歷什麼呢?下一篇文章會繼續更新,歡迎大家關注。

關於這件事,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