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个月的养老金一发下来,老人就会立马去银行取走?

手机用户64303017153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作为银行的理财经理,我们每天能接触到的客户大部分以中老年客户为主,年轻的客群往往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完成业务的办理,这其实也是个人的习惯以及储蓄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落袋为安,拿到手的才是自己的:

之前我也问过好几位老年客户,为什么他们每个月8号就集体去银行排队拿退休工资。老人说,觉得存在银行的钱看不到摸不着,拿到手上的钱才是自己的。

老年人更习惯于用现金。包括生活使用、投资理财,很多老年人都是捧着现金,从一个银行取出,再存进另一个银行,网购、电商对他们来说很遥远,而且他们不太相信这些,也不愿再去尝试新型的方式。当然我也接触过一些对于手机、电脑比较懂行的老年客户,每天转发拼多多砍价链接,接触过p2p,会使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但是这样的客户毕竟是少数。所以,很多老年人选择把现金取出来,装进自己的衣兜,落袋为安。

缺乏安全感。在银行,我经常能碰到拿着银行卡来查询余额的老年客户,看看钱到底到账了没有。第一时间查询到资金到位,就马上准备取钱,人再多也可以排队等,毕竟他们最多的就是时间。放在银行活期账户也没有多少收益,等凑到5万元了再来买理财。

用作每个月的开销

人老了不一定会赚钱,但是一定会花钱。年纪大了,无法靠工作保障自己的生活,反而需要子女的赡养,大部分老人都不愿意自己给子女带来麻烦,养老金虽然不多,但确实是一个固定的经济来源,所以养老金成为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在没有任何的收入的情况下,老人对自己的每一笔钱都会精打细算,老年人对养老金的消费依赖是很高的,都会用作生活支出。

居住地址变更:

养老金的发放银行一般是老年人以前的工作单位所在地的银行,而存钱和购买理财产品的银行一般是生活所在地的银行。老年人的养老金发放以后,老年人去养老金发放地银行取出现金,一部分用于日常生活消费开支,另一部分则用于存钱和购买理财产品,而只有从原来的银行取出来,再重新在生活附近的银行存款或者购买理财产品才放心。

当老人们上了一定岁数,慢慢变得缺乏安全感,养老金作为生活保障资金,也是平时生活的寄托,我们更多的应该给予老人们理解和尊重。


理财师郁小贝


老人每个月把退休金取走是生活常识性问题,因为我们没有站在老人角度考虑问题,所以才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自己去听老人们讲才知道为什么。


有一次我去银行开卡,正好赶上老人排队取养老金,我听大爷大妈们讲每个月发退休金的日子银行大厅排队的特别多,我就问他们,为什么要取出来那?用钱的话再取不一样吗?

听了大妈大爷们的说法以后才恍然大悟,接下来我们听听大妈大爷们是怎么说的。

大妈说“辛苦一辈子40年的工龄现在每个月能开2500元左右,你们年轻人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在城市生活日子过的也很拮据,每个月生活开销水电煤气等等就要1500元,如果儿女回来又要买水果买海鲜和肉,如果有孙子孙女的更要买些好吃的。如果有个头疼脑热的话还需要看病买药。基本上每个月的养老金没有剩余,如果哪家孩子结婚什么的还要随礼”


听到这我就明白了,为什么老人要把退休金取出来。因为每个月基本上养老金去掉花销不剩下多少,所以一次性取出来反而更方便。因为老人不懂得网上购物或者用手机付款,他们只能现金消费,这就出现领取养老金的日子老人取养老金的现象。

反过来讲,我们年轻人可能一个月不花现金,因为有手机支付和网络购物,每个月的工资可能都没取出来就在网上花掉了。


综合以上因素的考虑,老人每个月把养老金领走是一件生活常识性问题。

相信退休的朋友更懂其中的原因,希望退休的朋友们在下面说出你们真实的想法,让好奇的年轻人更懂你们。


举一反三


对于退休老人每月退休金一发下来,就马上取走这个事情,谈论起来话就长了。

我住的县城邮政储蓄银行,每月二十五日开始发退休工资,一些退休人员每月都是积极性非常的高,尽管是白发苍苍,走路蹒跚,早早来银行排队,当天把工资取回。

他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取走?是怕死了领不回去吗?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急用钱。对于这个原因是千真万确的。

我们这个地方退休人员工资,五七工几百元,企业退的一千多到三千左右的不等,尽管十三年连长,工资还是比较低。这些年迈退休的老同志,在岗工作年代,拼搏工作,但工资很少,加之子女多,善养老的,培养小的,生活一直拮据。退了之后,有的租房子,有的身体不好,看病吃药,花费物价太高,这点工资月月省着花,没等到开资的日期就花没了,你说到开资的日子他们能不急忙去取吗?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


看来全国的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时,都喜欢马上从银行取出来!通过了解8O%以上的退老年人喜欢马上从银行取出来,20%的60多岁退休人员是用时才现取。


为什么老年人退休金每月都取光,经问才知道,老年人说:放到银行干嘛,让银行吃利息吗?老年人道理很简单啊!还有就是银行折和银联卡,退休第一次发到手的是银行活期存折,再转换成银联卡。老年人基本上都不会换,说在ATM机上不会用,害怕取不出来。而在窗口人多取号排队,很累的!

这些都是退休人员特别是70~8O岁的老年人,基本上都是这个心态。刚办理退休人员会及时转换成银联卡。



西岸39059526


大家好,我是来自银行业的小公子,很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

我在农商行和城商行都上过班,确实看到很多老人家每个月都惦记着发放养老金的日子,有的甚至每个月都会提早一两天来问。养老金发放后,老家人都会来柜台取走,少数老人家才会使用ATM,非常少,一般也需要我们员工从旁协助。

老人家一般取了钱,就会拿回家收起来,等攒够了一定的金额,如5000块的时候再拿来柜台存定期,这些定期基本上等他们过世了才会被儿女取出,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跟老人家说,奶奶爷爷,平时要多花在自己身上啊,想吃什么就多去买来吃。

老人家花钱基本上都是现金,他们不懂什么移动支付,也不喜欢银行卡,取出钱来他们也才觉得心里踏实。有时候看到老人家领到养老金一脸欢快的样子,就觉得很可爱。

老人家一般取出养老金也是因为生活消费需要,他们会很主动地帮着儿女买菜、给孙儿们买糖买玩具,如果孙儿们在上学,就经常瞒着子女们赛钱给孙儿。老人家哪有什么钱,都是每个月记着来取这些养老金,儿女给的,他们即便会要,也不会多,他们对自己节俭到苛刻,也都是给儿女或孙儿。更有甚者,遇到儿女不孝或者家庭变故的情况,这些养老金就是他们生存的全部来源了。

所以,我平时看到老人家来取养老金都会尽自己所能去服务好他们,帮忙倒个水、拎一下装菜的袋子,因为我觉得他们真的很伟大。我一直都记得小时候我奶奶偷偷塞给我钱的场景,当时她可能只有两百块,但可以拿一百块给我。

欢迎批评指正,如大家有不同看法,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与我联系探讨。

公子的银行故事,致力于让金融更有温度。欢迎关注。谢谢。


银行小公子


我妈等凑够了一万才取,然后存定期。我婆婆恨不能看到短信马上取出来,我给我妈买衣服她嫌浪费,我婆婆隔三差五的买,我买的相不中,而且一个喜事上穿过的衣服,即便下一个喜事是第二天也不穿了,理由是人家都见了,得另穿一件新的。其实也不花我的钱我不便说什么,但是我公公有病,心脏病二十年了,再过两年就要换起搏器,去年有得了脑血栓,我婆婆自己有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还嗜睡。真不知道买这么多衣服穿给谁看,都六十好几了,一米五的个子,一百五十五斤。她的退休金是买的,一个月才1500左右,又不是一万五,成天跟大款似的。我和老公过得又不好,一堆的债务。


悠悠然不识愁


养老金发下来有些老人立马取走这种现象是有的。其中原因有个方面的吧!

一、有的老人取走可能是因为家庭开支,比如农村很多地方养老金每月就一两百,家里又没什么收入,每月养老金发下来可以补贴一下家用。

二、有部分老人去取出来并不是拿去花,而是重新存入其他银行卡里面去了。有的可能是做理财,有的也许就为了存一起管理方便。

三、还有一部分老人觉得养老金拿到自己手里才更放心。有次我在银行办理业务就遇到过几个老人领养老金,好像是因为什么原因当地的养老金要明天才到账,很多老人不相信一直反复强调说隔壁镇昨天就到了!

四、有的老人去银行只是查询一下到账没有,并没有真正的取走。这类情况我这里很多,经常看见有老人去机器上刷一下看一看就走了。


农村随拍君


首先要否定的是提问中说退休工资六七十元这个说法。这是故意误导。关于老年人去银行取退休工资的事情。我家附近有家上海银行每个月10号是发退休工资的日子。银行9点开始营业,老年人7点左右就开始陆陆续续地来了,大家开始打招乎老张,老李,然后说到老王好几个月没来了,一番蹉跎,一些叹息,等等。这些老人不是急着要取钱,这是他们这个年纪的一个联络感情的方式。年纪老了交流的圈子越来越小,银行门口一番浅浅的交流而已。


股渣—股霸


因为都等着工资吃饭呢,我是国企37年工龄,国企破产了,样我们买断,国家告诉我们买断了和在职的人员退休是一样的待遇,可是买断后什么待遇都没有,连最低的医保待遇都没有,我退休5年了,就指着这每个月的2000元钱,看病,吃药,生活,因为一年比一年岁数大了,那都需要钱,每个月都盼着开支的日子,这2000元钱是救命钱,度日钱,每个月不去银行开支,喝西北风吗?,很貌似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假大空的人......


逍遥71343



每当月底时,就能看到老人在银行排队的身影。这不张大伯又拿着存折去取钱了。张大伯巳经70多了,瘦瘦小小的,走起路来迈着八字脚,虽然走路拖泥带水,但身体还好。因为老伴走的早,就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儿子和媳妇没有正式工作,靠打工生活,所以张大伯的退体金就成了全家最稳定收入,每到月底张大伯就早早到银行取钱了。最近又添了孙女,把张大伯忙的不亦乐乎,每当看到他抱着孙女,拖着步子穿行在人流中,真怕他摔跤,有时我也提醒他买个儿童车推着安全些。但他总是摇着头说:现在养一个娃不容易呀!娃她妈挣的钱都不够喝奶粉……。不知为什么?_?我感到好心酸。就在我满怀感慨之时,我的眼前一亮,不远处有位熟悉的身影推着崭新的婴儿车緩缓过来,是张大伯。原来张大伯的儿子通过自身的努力考上了公务员,看张大伯乐的。中国的老人永远心糸儿女,他们一辈子都在默默无闻的为儿女操劳着,奉献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