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魏失郭嘉、蜀失庞统、吴失周瑜,哪个的影响最大?为什么?

云飘天空峰立大地


我认为魏蜀吴失去了这三人,大大推迟了统一的时间。影响最大我认为是魏>东吴>蜀汉

先来说下魏之郭嘉,他原本是袁绍手下。但觉得袁绍不能成就大业,于是投靠当时弱小的曹操。二十七岁的郭嘉于是开始辅助曹操(诸葛亮二十七岁开始辅助刘备,两人非常像)。曹操见到郭嘉后评价: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刘备得到诸葛亮后讲:如鱼得水)

郭嘉辅助曹操十一年间: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还有就是官渡之战前夕劝曹操速征刘备,此时刘备占据徐州。由于大敌是袁绍,怕袁绍趁机攻许。郭嘉对曹操讲不用担心,袁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

郭嘉死于公元207年,时年三十八岁。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后,曹操对众人讲: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就是说曹操认为郭嘉在的话,他不会如此大败。但并不是说曹操手下谋士不行,是因为曹操更听郭嘉的。(如刘晔数次建议曹操就没听。1公元215年曹操攻下汉中,刘晔建议趁机攻蜀。2公元221年刘备伐吴,刘晔建议跟蜀汉同时伐吴。曹丕没有听从。3刘晔建议趁公孙渊立足未稳,收复辽东。曹睿也没有听从)三国志讲: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如果郭嘉在,曹操即使败也不会惨败。郭嘉要是公元207年没死。那么公元215年要是由他来说趁机攻蜀,曹操就会听从。而刘备公元214年才拿下蜀地,根基未稳。公元200年刘备占据徐州时,郭嘉就讲: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

还有一个影响就是郭嘉不死的,日后将成为曹丕的辅政大臣。郭嘉死后。曹操对众谋士讲:你们跟我都是同辈人,只有郭嘉最年轻。我还要把身后的事务托附给他,而他却中年早逝,真是天命啊!

蜀汉之庞统,庞统是荆州人。公元214年中箭而死,时年三十六也是英年早逝。司马徽评价: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诸葛亮评价: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公元210年庞统投了刘备,刘备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军师中郎将。刘备跟庞统相见吹了一会牛后,大器之。三国志讲:亲待亚於诸葛亮。就是说仅次于诸葛亮。

公元211年庞统劝说刘备夺蜀,庞统讲: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当年刘备受刘璋邀请入蜀。公元212年庞统向刘备建言取蜀上中下三策。上策:精兵奇袭成都。中策:诱杀白水关二将夺其兵,然后向成都。下策退回白帝城。刘备选择中策。

公元214年庞统在进攻雒县,为流矢所中。因伤而死,时年三十六。有人讲庞统不死,诸葛亮就不用入蜀了。这是不对的,诸葛亮在公元213年就率军入蜀了。如果庞统未死的话,蜀汉就多一名顶级谋士。公元214年拿下蜀地后,刘备很有可能派庞统回荆州助关羽守。必然关羽身边并无顶级谋士。(公元211年刘备入蜀,就是让诸葛亮和关羽共守荆州。三国志先主传:亮与关羽镇荆州)因庞统之死,刘备根本抽不出谋士去防守荆州。因为诸葛亮镇守成都足兵食,法正要随军出征争汉中。

关羽有庞统协助镇守成都,荆州就不会那么容易丢了。

东吴之周瑜,死于公元210年,时年三十六也是英年早逝。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周瑜率军攻南郡。打了一年拿下了半个南郡(江陵、公安等地)。公元210年周瑜提出了联马(马超)攻打益州(张鲁、刘璋)的计划,孙权同意了此计划。三国志周瑜传: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周瑜于是准备回江陵集结军队,但是走到巴丘就突然病故了。东吴于是暂停了攻取益州的计划。如果周瑜不死的话,东吴很有可能先于刘备拿下益州。到那时刘备的荆州四郡就成了夹心饼干了,随时会让东吴东西北(南郡)三面夹击。这样三国变成南北朝。

还有周瑜是主张吞刘的,如果不死刘备就要不到那半个南郡。(周瑜死后,联刘派鲁肃接任。鲁肃劝说孙权把那半个南郡给刘备)周瑜得益州后,完成有可能回过头来灭刘备。凭周瑜的军事才能夺取益州应该不是难事。周瑜临终给孙权的信中讲: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可见周瑜要是活着迟早要对刘备动手。

周瑜死后,半个南郡给了刘备。这样东吴要是想夺益就要经过刘备的地盘。于是东吴提议两家联合取益。刘备以才占据荆州五郡,统治不稳没有力量去进攻拒绝。东吴于是暂停了计划。不久后东吴又想独自攻益州,刘备用军事手段阻止东吴。据献帝春秋: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于是东吴召回军队,取消攻益计划。

公元211年刘备率军入蜀,孙权听说后大骂:狡猾的东西竟敢耍弄诈术。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后对公卿讲: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可见孙权对周瑜的看重。





小鸿哥


这里我们只谈演义,不谈正史。为什么呢?因为根据正史,无论三国志也好,资治通鉴也好,对庞统、郭嘉、周瑜的定位,和演义里面差距太大。比如说郭嘉,虽说《三国志》对他个人的评价很高,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但是在《三国志》中,陈寿将荀彧、荀攸、贾诩归为一传,而将程昱、郭嘉与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孙资这些第二梯队的谋士放在一起。这本身就是对郭嘉能力的盖棺定论。实际上曹操在战略上更依赖荀彧,在谋略上更依赖贾诩,在战术上更依赖荀攸,郭嘉被定为鬼才,其实他的主要作用,还是在于对时局的判断上。后世人对郭嘉的评价很高,基本上都是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尤其是曹操那句“若奉孝在,安能让我有此惨败”。其实这句话正史里面是没有的。所以,如果按照正史来比,没法比,我们只按照演义来说。

按照演义,郭嘉是曹操第一谋士,也是他对外作战的主要依靠;周瑜是肱骨之臣,也是东吴第一谋士;庞统虽然来到刘备阵营时间不长,但是也是刘备入川具体实施路线的总策划人和执行人。所以我们来比较一下失去他们三个,对三个阵营的影响有多大。如果我排序,那么应该是庞统影响最大,郭嘉第二,周瑜第三。

为什么这样排呢?因为他们三个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不一样。

首先,曹操和刘备都是志在统一中国的,而孙权始终就是以偏安一隅为主要目标。曹操前期一帆风顺,降刘秀、灭吕布、讨袁术、征袁绍……可以说他是最先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人。但是以郭嘉的失去为节点,后期曹操的作战多数都是不利的。不是无功而返就是大败而归,最好的结果都是艰难险胜。赤壁之战的失利,征讨马超差点丢了命,汉中没夺过来,曹操从西、南两个方向都受到了极大的阻力。所以郭嘉的失去,对曹操的打击还是非常大的。

但是个人认为曹操不能统一中国,郭嘉还不是最关键的。因为他五大谋士,其他四个都在啊,尤其是贾诩在。贾诩的军事水平一点不比郭嘉差,甚至还比他强。但是他为什么后期诸事不顺呢?我觉得主要三个方面,第一个,他有点骄傲自大了。赤壁之战程昱、荀攸他们多次献计,曹操不听啊!他要是像早期那么虚怀若谷,怎么会惨败?最后把责任推给死去的郭嘉,这有点甩责任的意思了。第二个呢,就是曹操后期动了篡汉的思想了。早期的曹操,能够招揽人才,说白了是打着朝廷的幌子的。到后期,他对汉室越来越不尊重,大家都看在眼里,人们都不想投靠了。赤壁之后,曹操几乎没再招纳什么顶级人才,就是这个原因;第三呢,就是受到士族阶层的压力越来越大。前期曹操不拘一格降人才,说实在是损害了士族的利益的。随着北方政权的稳固,士族阶层一定会反击的。这时候曹操是内忧外患,哪里还有精力统一中国呢?所以说,郭嘉死不死,对曹操影响真的没有那么大。

相比于曹操失去郭嘉,那么刘备失去庞统简直就是灭顶之灾。我们知道前期三者当中,刘备势力最小。在诸葛亮为他制定的战略里面,首先入川以获得稳固的战略后方,然后等待天下形式大变的时候,从益州和荆州两个方向北伐,最后统一中国。实际上在这个战略里面,益州出兵主要还是牵制,而主攻方向一定是放在荆州的。原因很简单,自古蜀地进去容易出来难。项羽为什么要把刘邦封在蜀地?因为他就想封死刘邦。但是刘邦聪明啊,他根本没进去,就在边上蹲着,趁着项羽不注意快速占领了关中,这才是刘邦一统天下的根本基地。刘备入川的确能获得稳固后方,但是想打出去太难了,所以荆州是最关键的。而庞统的死去,刘备不得不把荆州的精锐尤其是诸葛亮调到四川,这导致荆州空虚。光靠一个关羽,肯定是守不住的。最后刘备得到了四川,但是却很快失去了荆州,整个蜀汉被封在了四川盆地里出不来,向东被陆逊打回去,向北屡次三番的失败。最后蜀国越打越弱,这也是蜀国最先灭亡的原因。试想如果庞统不死,由他和法正主要负责西川事务,由诸葛亮辅佐关羽经略荆州事务,那么刘备将一跃成为三国最强大的一股力量。在曹操后期的时候,刘备借着“清君侧、剿汉贼、狂复汉室”的口号,从西、南两个方向讨伐曹操,是有很大的几率成功的。但是庞统的死,打乱了这一切的一切,这才造成了刘备的悲剧、诸葛亮的悲剧、蜀汉的悲剧。所以说庞统的死影响是最大的。

至于周瑜吗, 个人认为有他不多,没他不少。本来孙权就明白自己没有父兄的雄才大略,他只是安心的做个守成之君。又有长江天险,所以有鲁肃也好、吕蒙也好、陆逊也好,足够保江东平安了。没准周瑜不死,后期和孙权的矛盾会越来越大,闹不好还君臣分离也不无可能。

不过一切的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人力毕竟不能胜天,古今多少事,最终都付笑谈中而已!

 

 


A0000小米先生


发现有关于三国的问题真是太可怕了。这个问题居然一堆说郭嘉和庞统重要的,不知道你们是什么脑回路。

从历史来说,郭嘉、庞统都是随军参谋。曹操的谋臣茫茫多,而且曹操本身就是整个汉末晋前的最牛逼军事家,没有之一。所以即使郭嘉是曹操的主要谋士之一,他也还是个前不能领兵杀敌,后不能稳固内政的参谋,少了他历史会有多大改变?

讲到这,有人一定会说,如果有郭嘉,曹操就不会用铁索连舟,曹操自己都说了,如奉孝在,不至有今日之败之类。但麻烦你用脑子想想,真没人看出铁索连环有问题吗?程昱早就说过这个隐患,曹操听了吗?退一万步说,郭嘉真在,曹操不连了,同一时间东吴用同样的战术火攻,就曹操那点水军力量和整合程度划个问号的部队凝聚力,还有盲目的追求大船,曹操这仗就能打赢了?说到底,曹操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打了一仗必败的仗,然后作为领导,他需要一个人背锅,那么,死人是最合适的。

再说庞统,刘备取西川他是主要参谋没错,但是庞统死了对刘备有什么影响吗?基本没有,因为刘备之后得到了法正,在法正的辅佐下顺利的拿下了整个汉中,加上荆州的关羽,声势一度要逼得曹操迁都。而后来的衰败来自于东吴背后捅刀子,这个谁也想不到,再后来伐吴,谁也劝不了。当然了,这里诸葛亮有过一个和若奉孝在差不多的如果论,若法孝直在。注意这里说的是法孝直而不是庞士元。当然了,这也是让死人背个锅,你诸葛亮都劝不动,谁还劝得动。不过这也能看得出,在旁观者眼里,法正在刘备的心目中,远远重于庞统。

最后说周瑜。其实没什么可比性,郭嘉庞统是什么,从来没带过兵打过仗的谋士,周瑜是什么,东吴大都督,相当于今天的解放军总司令,仅次于孙权的东吴二号实权人物,都不说他当时竭力帮助幼年的孙权稳定政局的匡正之功,就说他赤壁击败曹操,直接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就冲这点,他就是三国里重要程度要进前十的人。更何况如果周瑜不早死,刘备还有没有荆州都是未知数,甚至东吴都有可能西取四川,和曹魏两分天下,所以周瑜英年早逝,是一个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事件。

所以排重要程度,郭嘉庞统加起来,也赶不上一个周公瑾。三个人排序的话,应该是周瑜>郭嘉>庞统。




想和世界聊聊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比较郭嘉、庞统、周瑜三人,都离不开他们身后的势力,即郭嘉之魏,庞统之蜀,周瑜之吴。很明显,魏、吴、蜀三者相比,曹魏明显实力更强,因此,魏失郭嘉影响最大。那么蜀失庞统和吴失周瑜呢?这就要就事论事了。

郭嘉对于曹操来说太重要了,不仅仅是因为郭嘉能够为曹操献计献策,更在于曹操对这个人

更深层次的安排,什么安排呢?属之于后事。

曹操曾经说过,郭嘉是众谋士当中最年轻的一个,因此,他着力培养郭嘉,想让他在自己百年后能够辅佐魏国的继承人继续统一大业。如果不出意外,曹操死后,很可能郭嘉会继续辅佐曹丕东征西讨,但是很可惜,郭嘉早逝,这令曹操极度惋惜。

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从曹操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郭嘉有两个优点,一是郭嘉是自己很得力的谋士,第二点很重要,在所有谋士当中,荀彧、程昱、贾诩等等都与曹操是一辈人,年龄较大,只有郭嘉年龄最少,所以,曹操想要将后事托付于他。由此可见,曹操早已将百年之后的大规划寄托到郭嘉身上,但是希望落空,郭嘉早逝!那么郭嘉早逝对曹操有什么致命影响呢?

曹操一生当中最大的失败就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战败的原因一是因为瘟疫,二是因为连船。瘟疫造成了曹军士兵大量病亡,士气不足,曹操在水上初次与周瑜作战时就大败,不得不退守北岸。连船造成了吴军采用火攻时魏军无处可守,连岸上的营房也连带遭殃。结果是曹操在最有希望统一南方时功亏一篑,继而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郭嘉不死,这些可以避免吗?可以的

曹操在战后总结经验,扼腕叹息说道:如果有郭奉孝在,恐怕不会有赤壁之败。那么曹操说的是事实嘛?郭嘉真的有如此能力能够扭转战局吗?很有可能。

郭嘉在曹操阵营中属于顶级谋士,曹操曾经评价他说:凡是遇事,在众人还没有考虑清楚时郭嘉已经想好了对策,并且有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因此,随机应变是郭嘉的长项,而曹操赤壁之败就是因为在初期水战失利时没有好的应对措施,慌忙采取连船的蠢招才导致的失败。因此,依照郭嘉的判断能力,曹操绝对不会败的那么快,败的那么惨。

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所以才有了曹操沉痛的怀念郭嘉,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如果郭嘉不死,赤壁必然不败,那么江南的形势就是另外一番场景。很有可能曹操在有生之年会基本平定南方和北方大部分地区,最多剩下一个川蜀和辽东,这样的话天下一统就会提前发生。因此,魏失郭嘉太重要,不但影响了魏国,更影响了整个历史进程。

其次就是吴失周瑜,为什么呢?整个三国时期,最关键的一战就是赤壁之战,之所以后期形成三国鼎立以及三国相互对立那么多年,就是因为周瑜打败了曹操。试想一下,如果周瑜不死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如果周瑜不死,那么吴国铁定的会北防曹操,南困刘备。这样的话,刘备不会在荆州势力做大,更没有机会西向入蜀。

周瑜早就对孙权说过,既然我们已经取得了荆州的一部分(南郡),那么我们就应当顺江而上,穿过荆州,继而西向进攻刘璋,将整个南方地区都纳入版图。孙权已经同意了,周瑜在还没有出征时就病逝了。

如果周瑜不死,那么刘备只有困守荆州以南,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而吴兵会在周瑜的带领下,朔江而上,攻取川蜀之地。这样的话,吴国前景一片光明。而刘备要么彻底倒向吴国,要么绕道支援刘璋。不过依照周瑜的计划,他会建议孙权扣押刘备,这样刘备或许会终老于荆州。

那么周瑜死后吴国发生了什么呢?鲁肃对外的政策发生一百八十转弯,将南郡借给刘备,任由刘备攻取荆州南部四郡,做大做强。在刘备入蜀时也是只敢怒不敢言,不敢动一兵一卒。鲁肃这种外交其实是自己能力不足的一种掩饰,即只有借助于刘备的帮助,才能防止吴国遭受魏国入侵。这明显是典型的软弱派,先不说如果周瑜不死如何,就是吕蒙都看不惯鲁肃的作为。

吕蒙认为,依靠吴国的实力完全可以自行防守曹魏的进攻。只要派孙皎据守南郡,潘璋据守白帝,派蒋钦率领一万名水军在长江上下游机动巡查,敌人在哪里出现就支援哪里,我派兵攻取襄阳,这样的话害怕什么曹魏呢?

蒙乃密陈计策曰:“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

这其实就是一种自信,也是吕蒙比鲁肃厉害的地方,同时这也是吕蒙和周瑜最相似的地方,即两人在政治上都是强硬派,反对过渡依赖刘备的势力,有开疆拓土的雄心。因此,周瑜如果不死,就不会有刘备做大,就不会有荆州丢失,更不会有三国鼎立,所以吴失周瑜意义也很重大。

最后就是蜀失庞统,庞统对刘备来说是很重要,但是还没有重要到非他不可的程度。为什么这样讲呢?

劝刘备入川援助刘璋趁机夺取益州是张松的主意,法正是主要实施者。而庞统只是在刘备下不定决心时给了一个很重要的建议而已。如果刘备没有听到庞统这句话还是会入川的,为什么呢?

当时的刘备已经47岁了,益州有这么好的机会摆着,如果刘备不趁机夺取益州,等到孙权反应过来,恐怕为之晚矣。况且有了法正和张松这两个内应,取益州简直易如反掌,天大的机会不能就此错过,因此,刘备必定入川。那么庞统的作用是什么呢?

庞统最大的作用就是给刘备入川提供心理安慰,庞统是这样巧妙劝刘备的:事成之后,给刘璋以高官厚禄,也不算负义失信与他。这其实就是刘备的心理关,怕天下人说他忘恩负义。而庞统只是给他找个台阶下罢了。

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遂行。

而后期,庞统入川后,给刘备献了上、中、下三策,都是厚黑手段,算不上高明。自己在刘备攻坚时没有想出好办法,反而中流矢而亡,这也算庞统无能的表现了。相比而言,庞统真的不如法正表现出色,法正在汉中之战时贡献车轮战,成功击溃了夏侯渊所率领的魏军。因此,论重要程度和能力,庞统甚至都比不上法正。

所以,如果庞统不死,那么刘备既定的方向不会改变,还是需要攻取益州,还是需要诸葛亮的千里援助,至于以后庞统和法正谁表现更好,我倾向于法正。因此,蜀失庞统,对刘备来说损失不大。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魏失郭嘉影响最大,如果郭嘉不死,赤壁不会败,那么就没有了三国鼎立。同样的,如果周瑜不死,那么也不会有借荆州的事情发生。也不会有刘备做大,最后形成三国鼎立。因此,魏失郭嘉影响最大,吴失周瑜次之。最后是蜀失庞统,庞统是在还没有发挥自己才能时就死了,所以他的死意义不大。至于你们都说庞统如何重要,对不起,我在史书上没有看到。


每日趣评


针对这个问题,窃以为应该一分为二去看,即是对君主和国家的影响,当然这些都是从正史出发去看。

1:国家影响,:从这个范围来看,那么无疑是周瑜最大的,郭嘉在曹操的阵营中的地位其实不高不低,奉孝终其一生,只是军师祭酒(参谋)的职位,也并没有演义中的,类似十胜十败论,郭嘉遗计定辽东这一说,可以说只是曹营的一届谋士而已,至于庞统,虽然演义中是作为入川军师存在,但是实际上刘备入川包括后续的和曹操在汉中争夺战中的主要决策,基本上都是法正制定的,而周瑜则不一样了,作为东吴大都督,手握江东兵权,在赤壁之战之后,更是达到了威望无可复加的地步,这样的一位手握江东数万精锐,直接进行开疆拓土的三军统帅,郭嘉和庞统在这点上是完全比不了的,所以这项上,窃以为周瑜>郭嘉(毕竟活跃时间略长于庞统)>庞统。

2:君主影响:可能这点很多小伙伴不太理解,这点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即对于曹刘孙三人来说,利弊几何。首先是曹操,可以说这方面,完全是弊,其一,郭嘉是曹操好友,从陈群多次检举郭嘉作风不检点而曹操也没有严惩基本可以看出,其次,曹操是很重视寒门士子的,但是偏偏,五大谋主中,荀彧荀攸都是颍川荀家子弟,程昱是兖州的地方士子,而贾诩又是个极其擅长明哲保身,能少说就不说的主,所以曹操也需要郭嘉这样的寒门士子在彰显自己对人才的重视,还有一点,曹操的五大谋主中,郭嘉年纪最小,所以曹操也未尝没有希望郭嘉在其中去帮助或者托孤的心思,因为寒门出身,没有利益纠纷的情况。所以对此来说,郭嘉的去世对曹操是一件百害而无一益的事情,而庞统之死,则是利弊各半,首先坏处自然是一大谋士的去世,连带着入川的行动受挫,后续不得已提早让诸葛入川,但是好处则是,削弱了刘备集团中的荆州派的势力,大致达到了一个三方平衡的局面,刘备集团的构成是很复杂的,分为三方,第一是自己从北方带来的亲信部队和文臣武将,例如关张,简雍,孙乾等,其次则是荆州势力,这部分则是后来赤壁之战结束后,占据半壁荆州收到的部下,以诸葛亮,黄忠,魏延,马良,霍峻等,最后则是东川党,即入川之后投靠刘备的,以吴懿,李严,张松,法正等为代表,可以说在这些当中,制衡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庞统死前,刘备势力中的荆州党的势力太大了,除了留在荆州的关张,基本上大部分的文臣武将都是荆州党,而庞统和魏延黄忠又随刘备入川,这样那么刘备势力中的荆州党的势力会膨胀到超过自己的本土势力的程度,所以庞统一死,刘备可以顺势扶正法正上位,同时将魏延留在汉中镇守(魏延不是荆州本地人,不算是纯粹的荆州党),基本上达成了制衡之道,只是没想到张松,法正死的太快,孟达又是个反骨仔,不得已,只能在弥留选择李严来制衡诸葛亮的权利,所以对此,其实庞统死后,刘备的利弊都是有的。而周瑜的死,则对孙权来说完全是利大于弊了,可能很多小伙伴看到这里要喷小编了,大都督死了对孙权还是好事?且听小编慢慢道来,首先,当时周瑜挟赤壁得胜之威,出兵攻打曹仁,而孙权也亲自攻打合肥,虽然说最后江陵被刘备拿走,但是江陵到底是从曹操手里抢回来了,然而孙权自己在合肥战场上僵持数月,不得存进,只能退兵,在加上之前的赤壁的意气风发,很难说孙权会不会对声望如日中天的周瑜起疑心,要知道,孙权在这方面是有前科的(参照孙策之子孙绍,太史慈,周瑜后代,陆逊,以及之后的二宫之争)所以周瑜一死,孙权心中自然松了口气,其次,赤壁之战以后,江东的精锐部队基本上都掌握在周瑜手中,而且周瑜名义上还是孙策的的义兄弟,所以此时孙权是很难把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所以周瑜一死,孙权马上把自己培养的例如丁奉徐盛安排进去,同时还启用了孙策后期收入的鲁肃当大都督,其心昭然如揭,再加上之前赤壁战前江东是战是和的犹豫不决,而周瑜一到就决定了,哼男包孙权没有别的想法,而当时的江东人才济济,东吴的水军都督四代都是人杰,可以说至少在弊上是损失最低的,而孙权收回兵权,真正成为江东之主,仅仅没了一个周郎,又有何不可呢?所以针对这方面,窃以为郭嘉>庞统>周瑜。

我是猪猪侠说故事,有喜欢的朋友欢迎点击一波关注和转发,有不同见解也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意见哦!




猪猪侠说故事


相比较而言,吴国失去周瑜,损失在三国之中最重。

其实我们稍微分析一下各个阵营的基本情况就可以看清了。

郭嘉在今年以来越来越受三国迷的认可,很多人不仅认为郭嘉不仅不逊于蜀国的诸葛亮,甚至可以说是三国第一谋士,才略无双。说什么“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等等,其实我们看一看《三国》中对郭嘉的描写,大概就可以与之后的诸葛亮形成一个对比了。郭嘉在《三国演义》中有三大亮眼之举。一是在曹操与袁绍争霸时,其他人都在忧虑江东的小霸王孙策会率军北上,与袁绍一起,对曹军实行南北夹攻。但是郭嘉说,江东才刚刚安定下来,不稳定的因素很多,孙策又喜好蛮力,我估计他不久就会死于刺客之手。果然,不久之后,孙策被仇人的门客刺伤,不久就死了;二是在袁绍死后,郭嘉制止曹操乘胜追击,夺取冀州。他说袁绍死的时候并没有确定他的继位者是谁,如果此时我们强攻,则袁绍的儿子们必然同心合力,他们现在的实力还不可以忽视。然而倘若我们就此退兵,则袁氏内部必然会起争执,到时候夺取冀州就是易如反掌,这一次,郭嘉也猜对了。三是在曹操已经夺取冀州,而袁氏兄弟逃奔到乌丸,其他的谋士多说乌丸太远,讨伐不便,劝曹操班师回朝。而郭嘉则说,斩草要除根,袁绍对乌丸有恩,倘若乌丸联合袁氏,卷土重来,则又要费很多功夫,还不如趁机剿灭,以除后患。曹操听从郭嘉的意见,最终平定了北方。从这三件事可以看出,郭嘉确实有计谋,比之一般谋士确实高出很多,但是还是没有后期诸葛亮的表现亮眼,毕竟,诸葛亮这家伙,在《三国演义》里是开了挂的。而郭嘉之后,曹营的智谋之士也是数不过来的:荀彧、贾诩、荀攸、程昱以及后来的司马懿等等等等。郭嘉之死,对于曹营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郭嘉

至于庞统,他也是三国演义中的成名人物。“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和武侠小说里的“北乔峰南慕容”一样一样的。巧献连环计、耒阳县半日断积案,这也是庞统的亮眼之处,之后在图取益州的途中,又为刘备出了上中下三策,为夺取益州奠定了战略基础。然而,落凤坡翩然陨落,便再无下文。我们意识里,就是刘备“卧龙凤雏”都有了,必然大大有助于其建功立业。所以现在庞统死了,便以为是很大的损失,甚至这就导致了刘备不能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然而,“1+1不一定等于二”。熟悉管理战略的朋友应该知道,两个基本才能相近的人共同在一个利益集团工作,是会弄出很多是非的。就比如庞统,他死之前诸葛亮曾经来信提醒,说他夜观天象,会有大将折损,让他们先不要进军。而庞统反倒认为是诸葛亮怕他庞统夺了头功,不去理会诸葛亮的劝告。试想,如果庞统没死,那么以后他和诸葛亮能没有摩擦?所以说,庞统之死,对刘备来说没有太大的损失,甚至是幸运的,因为这避免了刘备阵营里二虎相争局面的出现。

庞统

再来看江东,周瑜的才能不需要我在这里多说了吧。文武全才啊,在外可以统兵作战,在内可以出谋划策,而且艺术修养也足够:“曲有误,周郎顾”。他死之后推荐的继任者是鲁肃。对,就是在《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玩的团团转的那个鲁肃。其实这么说有点过分,鲁肃的有点事忠厚,而且有战略眼光,但是两个阵营之间的尔虞我诈,却不适合他。所以周瑜死后,鲁肃担任大都督,江东的军事战略是不及其他两个阵营的。而且他的最大败笔是将南郡(荆州的治所)借给了刘备,而刘备呢,一借不还了。这还是鲁肃死后,吕蒙白衣渡江,才从刘备手里夺回荆州。一句话说,就是相比较于曹操手下的那一班智囊,以及刘备手下的诸葛亮,周瑜的继任者鲁肃,还是相差太多了。

周瑜

(全文完)


小文章大视野


我个人认为,庞统的死对于蜀汉的影响最大,因为他对蜀汉太重要了。

先说郭嘉,郭嘉确实是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曹操也曾说如果郭嘉在的话会阻止自己打赤壁之战。但是,赤壁之战的失败几乎是曹操注定的,因为他的北方兵就是突破不了长江天险,而南方的孙刘也势必会联合,一句话,在那个时代,北方想统一南方是比较困难的。

再说周瑜,周瑜虽然是东吴上游统帅之首,而且接班人也是相对鸽派的鲁肃,但是东吴的政策在他们之间是延续得比较连贯的。在鲁肃去世后,接班上游统帅的吕蒙是比周瑜更鹰派的人,他白衣渡江的计划也完全实现了周瑜吞刘自保的战略构想。

但是庞统的死就不一样了,因为刘备身边除了庞统就只能调诸葛亮进川,而曹操死了郭嘉还有荀攸那帮人,孙权没有周瑜还有鲁肃。

庞统的死不仅仅意味着刘备失去了他此时最重要的军师,更直接造成了诸葛亮入川,这对当时的形势影响不大,却在五年后造成了巨大影响。由于没有诸葛亮的坐镇,导致关羽在荆州一家独大,这对他刚愎自用的性格无疑是提供野蛮生长的机会。终于,在他水淹七军以后,迅速身死国灭,丢掉了荆州。

丢掉荆州对于蜀汉来说是其立国战略《隆中对》的彻底失败,它意味着蜀汉从此以后只能是一个偏霸一隅的政权,从这一点来讲,庞统之死的连锁反应,确实是最大的。



青言论史


在《三国志》一书中,对郭嘉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而对周瑜则只是略作记载,这自然是由于魏国和吴国所处环境有关,而对于庞统的评价,则也是还算高的。那么从魏国、蜀国、吴国的三国战略来看,蜀汉失去庞统是影响最大的,因为这直接导致了蜀汉不得不改变战略。而诸葛亮是治国的人才,其领兵能力还不如刘备。

曹操在当时是渴望统一天下的,而他的实力也是比较强的。在郭嘉死后的十几年里,曹操确实是败多胜少,尤其是赤壁之战的失败,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后,也是说郭嘉要是在就好了。但是对于曹操来说,整体的大战略没有改变,手下依旧是有十分出色的谋士,像贾诩这样的人才,曹操不下十个。所以郭嘉的死,只是迟缓了曹操统一的步伐,没有改变大的战略。

而庞统是在刘备攻打成都时阵亡的,当时庞统作为军师,被乱箭射死在成都城下,虽然最后夺取了成都,但是损失了庞统这样一位谋士。刘备人才本就不多,而且非常缺少军事能力突出的人才,。庞统的死导致了刘备不得不改变战略,蜀汉也由攻势改为守势,乃至于最后诸葛亮北伐,也时不得已而为之。若是庞统、法正建在,这鹿死谁手还真是未可知。

至于大都督周瑜,对于东吴来说可有可无,毕竟东吴一直都是偏安一方,没有争夺天下的实力。毕竟东吴能依靠的是水师,而面对曹魏的骑兵,抑或是蜀汉骁勇的步兵,东吴都没有能与之抗衡的能力。所以周瑜死了对东吴没什么影响,毕竟有天险在哪里,只要东吴不搞北伐,将领哪里有什么用武之地。


小司马迁论史


答 | super

很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并没有绝对的答案了,因为历史已然成定局,我们只能通过史书记载来试着分析一下。

接下来,我直接给出我认为的答案:吴失周瑜>蜀失庞统>魏失郭嘉。我试着从一个有趣的角度切入来分析为什么我会这么认为。

周瑜

假设周瑜没有死,东吴会发生什么?三国历史会怎么发展

据史书《三国志》记载,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

什么意思呢?周瑜向孙权提出“二分天下”战略后孙权答应了,周瑜在返回前线的途中突然病逝了,如果周瑜没有去世,那么他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便是夺取西川,此时约是公元210年。请注意,刘备入川是在公元211年,两者相差了约1年时间,如果周瑜真的按照“二分天下”的战略实施了,历史会怎么样发展?一起来揣测下。

刘备

先提一句,此时的孙权和刘备为何不开战?两家都怕自相残杀最终让曹操得逞,因此孙权同意了鲁肃的建议将南郡部分领地“借”给刘备,让刘备站稳脚跟。

那么,周瑜作为荆州军区的统帅,完全可以抢在刘备入川之前先行攻打益州,并对刘备写信说明情况,这样使得刘备势力很尴尬了,不让周瑜去打没充分理由,让周瑜去打的话倒时候东吴更加强大了,自己就成了瓮中之鳖,我猜测刘备会表面上答应,然后想着渔翁得利。但是如果吴军联合张鲁势力,共同侵犯西川,并且作战合理,完全有可能在一两年间取下益州,然后占据益州和扬州,再来夺取刘备占据的荆州。此时的曹操在干吗?忙于安稳内部并对付西凉军。

刘璋

如果周瑜作战合理,确实有可能实现,奋威将军孙瑜镇守益州,周瑜返回镇守荆州,孙权守着江东,然后加固北面城防,接着计划全力消灭刘备势力,如果真能做到这样,东吴便可以整个长江流域和曹操抗衡,谁胜谁负还真的不一定。

假设庞统没有死,蜀汉会发生什么?三国历史会怎么发展

庞统是在蜀军攻打雒城的时候被射死的,如果他没死,会有什么直接的改变吗?刘备能提前拿下成都吗?刘备还是得召诸葛亮等人前来支援,荆州还是会空虚的。

庞统

其实庞统最大的作用就在于献奇谋,比如让刘备宴会上暗杀刘璋,比如上策是夜袭成都,但是刘备不敢冒险,他还是选择了求稳。

后来法正出现了,他填补了庞统的位置,刘备也可以说因祸得福了。话又说回来,对于刘备来说,他本身就缺少这样为他出谋划策的智囊,少了一个庞统,损失可以说相当的大,但凡夷陵之战,庞统或者法正有一个在,刘备绝对不致于输得那么惨。

庞统若在,诸葛亮治理蜀国也多了一个帮手,北伐战争也多了一个智谋。

法正

假设郭嘉没有死,曹魏会发生什么?三国历史会怎么发展?

什么鬼才郭嘉,什么奉孝不死,卧龙不出…这些都有点夸张,当然郭嘉的能力有目共睹,为曹操筹划总战略,彻底平定袁绍这一股势力他功劳很大,他和曹操很铁,曹操很乐意听他的意见。

那么一个直接的疑问,郭嘉不死,会不会改变赤壁之战呢?

郭嘉

很遗憾的告诉你,我认为不会,简单滴说几点理由。

其一,赤壁之战曹军失败的根源在于准备不足,水军不给力,这些本质问题郭嘉又改变不了。

其二,孙刘联盟配合默契,不管是赤壁之战,包括后来攻取南郡之战,也是携手合作的,客观原因郭嘉也改变不了。

其三,曹操身边谋士众多,多郭嘉一个不多,少郭嘉一个不少。比如贾诩就曾劝曹操不要急于开战,骄傲着急的曹操没听进出。

所以,郭嘉还在,曹操四处作战会多一个谋士,有利于少犯错误,但并不是说曹操就不会犯错误了。

曹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周瑜的职位是都督,有实际的兵权在手,犹如韩信一般,庞统和郭嘉都是谋士,没有真正的兵权,只能向主公提建议,最后还是主公说的算。

感觉起来,还是周瑜更具威胁,曹操身边谋士如云,戏志才荀彧荀攸贾诩蒋济刘晔司马懿程昱陈群等等,而刘备就比较窘迫了,庞统的逝去对于他来说损失显然更大。

个人观点,求赞求关注哈。


小刀文史


个人觉得周瑜>郭嘉>庞统

庞统名气和功绩难以吻合,庞统在赤壁之战才正式出场,做的贡献一是出连环计坑了曹老板,但是讲道理,赤壁之战周瑜主攻,卧龙凤雏只是助攻罢了

二是治理小县信手拈来,半日断百案,但是三国时期国士之才多如牛毛,蜀汉的诸葛,曹魏的荀彧,东吴的鲁肃,袁绍的田丰皆精通内政,治大国如烹小鲜,并不能表现其过人的才华

三是进言取西川,但是这本来就是出师表规划之一,只能说大才间英雄所见略同

在谈谈郭嘉,其实郭嘉的实际功绩也很难平判,因为曹老板手下的重谋实在太多了,所以很难一个人说领全功,比如最出名的官渡“十胜十败论”帮曹老板稳固了信心,但荀彧也早在出征前就说过袁绍兵虽众而法令不整肃,田丰刚愎而好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检束,审配专权而无谋,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这两人料理后方,如果许攸家犯了法,一定不会放过,不宽纵,许攸必然叛变。至于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所以曹魏五谋臣这种黄金组合所见大致相同,很难把他们的功绩拆开

但是有说过,郭嘉生活很放荡,陈群打小报告,曹老板表面上表扬陈群,背地里和郭嘉一起吃喝嫖赌,赤壁之战那句“若使郭奉孝在,不使孤自此”并不是说随军的陈昱,荀攸不如郭嘉,而是郭嘉和曹操亦臣亦友,只有超越君臣的关系才能阻止曹操无法控制自大狂妄

最后讨论下周瑜,孙策能靠三千兵马打下偌大江东,公瑾居功至伟,而孙策活着的时候,靠的是霸者手段,在中间做和事老,让世家为其所驱的也是周瑜,孙策被暗杀,也是周瑜的鼎力支持才让弱冠孙权得以统御江东,周瑜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才“上马统军安天下,下马安邦定乾坤”

赤壁之火烧出了三分天下,而且周瑜并不是“气死”的而是病逝的,和鲁肃的三分天下不同,周瑜想的“二分天下”和曹老板隔江而治,周瑜病死于入川的途中,如果没有的话,益州刘备如何能争得过东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