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让有哪些让后人误解的正派人物?

时尚大撕521


北宋的潘美和庞籍

拜杨家将所赐,潘美和庞籍这一文一武两大北宋名臣全被民间老百姓当成是奸臣,潘美是宋朝开国功臣,庞籍也是北宋有数的明相,被民间演义诋毁,他们也是很冤枉。潘美和庞籍虽然未必就是完人,但至少不是奸臣,史书评价也都趋于正面。

南宋的韩侂胄

整个南宋一心想着北伐的主要就是三个人,岳飞,宋孝宗和韩侂胄(辛弃疾和陆游等人也是抗金派,但他们没那个权势影响朝廷大局),韩侂胄当上宰相后就一力主张北伐,只不过北伐失败了,又禁止理学,得罪了朱熹一派的几乎所有读书人,所以在后来被写成大奸臣。做为政治家,在朝堂上的权力斗争中,韩侂胄也许有阴谋行为,但从他的理想和行动上来看,在国家大义层面上绝对是属于正派人物。

明朝的明武宗正德皇帝

从正德皇帝的行为上来看,他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皇帝,但明朝中期开始,文官集团的势力是在是太庞大了,即使正德扶持刘瑾也无法和文官集团抗衡,他们希望的好皇帝是待在皇宫中生儿育女的皇帝,而不是有自己主见的皇帝。自永乐皇帝后,正德是少有的亲自领兵上阵和外敌交战的明朝皇帝,被史书写成那样的一位反面皇帝绝对是冤枉的。

明朝马士英

马世英严格来说不算正面人物,能和东林党搞斗争还不落下风的人怎么可能是老实巴交的好鸟。但他的气节相比较把他写成大奸臣的东林党们来说绝对是正面的,宁出家避世也不投降清廷,在民族大义上谁敢说他不是正面人物?


种花家孤寡老人


我来打个擦边球,说一说史上被“黑”的最惨的正派人物。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没错说的就是包拯包龙图。作为中国的著名清官,包拯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受戏剧和电视剧的影响,大家脑海里的包青天一定下面这样



这样的包拯简直让人怀疑他有非洲血统,但实际上包拯是个白面书生,史书上记载他相貌“清隽古雅,殊无异于人 ”。所以他应该是这样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误会呢?主要是包拯职业的影响。包拯在宋朝担任开封府尹、监察御史等职。主要就是劝谏皇帝、弹劾不法。他曾经上书弹劾转运使王逵贪赃枉法,但因为王逵和当朝宰相关系密切,又受皇帝亲睐,所以效果甚微。为此包拯连续七次上书弹劾,终于让宋仁宗罢免了王逵。此外,包拯还冒着得罪张贵妃的危险,劝谏宋仁宗打消把张贵妃伯父提拔的念头,因为包拯认为此人才干不够。



正是因为包拯不讲人情,为官廉洁公正、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为人刚直,喜怒不行于色。而黑色象征着法的凶狠和不详,代表古人心中的法律。久而久之,大家就传成他脸黑的跟锅底似的了。


顾前史而言今


历史上确实有许多人因为谣言或者是歪曲的历史被人误解。

1在商朝的时候最被人误解的就是商纣王了。历史上商纣王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帝王,他把商朝的统治范围向东扩展到了东海,向南扩展到了长江。正当商朝的主力部队还在不断的征讨东边的东夷时,西边的周国乘机偷袭灭亡了商朝,建立了周王朝。因此现代对于商王朝主力部队的十几万大军的下落有许多五花八门的说法,大多经不起推敲。周朝历史记载商纣王是荒淫无道的昏君,因为靠偷袭别人建立王朝并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所以周人很可能伪造了妲己等人物和事件来污蔑商纣王,以证明自己统治天下是顺应天道,借以安抚天下民心。许多人也因为《封神榜》把他当作暴君。所以一直被人误解,从商纣王统治时期南征北战,商朝正处于鼎盛时期来看他不大可能是过昏君。同样的隋朝的隋炀帝在前期也是比较有作为的,可是做法太过于急于求成,滥用民力。后期失败后又自甘堕落,确实比较昏庸,加上生活作风也很不好,就像皮日休说的“若无龙舟水殿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所以隋炀帝是翻不了案的。



剧照里的商纣王

2唐朝是又有一位深受市井小说所害的历史英雄人物,他就是苏定方。历史上的苏定方参于了灭亡东突厥的战争。后来更是在西边灭亡西突厥,开拓西域,抵御了吐蕃,是少数可以大胜吐蕃军队的将领之一。在东边灭亡了百济,多次大大败高句丽军队。最后病死在征讨吐蕃的路上。一生可谓赫赫威名。可是在《说唐》小说里苏定方却被污蔑为是一个坏蛋,使得部分人对苏定方有误解,这是十分可笑的一件事。

3在宋朝时又有一个战功赫赫的人被历史小说给坑害了,他就是潘美。因为在伐辽战争中救援不力导致名将杨继业的身死,这本是军事上的失误。结果在小说《杨家将》里却变成了故意陷害,潘美也被无限的丑话化了。



剧照里的杨家将

4同样还有庞籍,也就是《少年包青天》里的庞太师,本是个名臣,结果也变成了奸臣。

5还有武大郎和潘金莲,现在考证确有其人,不过是明朝人物,而且还是进士出身的县令,也不是五短身材,而是1.8米的大汉。武大郎又叫武植,老婆也叫潘金莲,是知府千金,夫妻两很恩爱。结果因为交友不慎被人造谣污蔑。后来施耐庵又把它写进《水浒传》里,所以成了现在这样。据说后来施耐庵的后人还向武大郎的后人道歉了。



水浒传里的武大郎和潘金莲

中国有许多历史人物都被人歪曲误解了,特别是宋朝市民文化很是发达,出现许多说书人和文艺表演,把历史人物搬上舞台。经过许多文艺表演和说书人的传播把越来越多的历史人物扭曲了,所以宋朝人物被扭曲的最多。而这些又成为唐宋唐宋创奇和明清小说的素材。再经过小说家们的整理和编造变的面目全非。

可见谣言是有多么的可怕,可以扭曲是非黑白。我们应该不信谣不造谣,要传播正能量,社会才会更加的美好。


执斧传播开天名


我来说几个中国近代被丑化很深的名人吧!

1.当属李鸿章

他被当时的欧美人认为是大清帝国唯一有能力和欧美列强一争高低的人“中兴四大名人”之一,因为在一次谈判中遭人暗算,差点丢了性命,为此和日本谈判的时候为“大清国”少“赔偿”日本1万万白银,他在当时建立的一些中国机构,到现在有两家还是世界500强企业!

2.段祺瑞

也是被后人恶意丑化,他笃信民主共和价值,曾三造共和,此人清廉如水,认总理时不抽、不喝、不赌、不嫖、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在纪念刘和珍君的葬礼上长跪不起,并在事后严惩了凶手,而且还发誓今后食素以示忏悔,这个誓言直至到他去世!

3.吴佩孚

仍然是被后人恶意丑化,他曾以“中国最强者”的身份亮相美国的《时代》周刊,这也是第一位被时代周刊收录的中国人,他廉洁自守,在民族危急时刻,无论谁来拉拢他,都未能让他放弃民族气节,最终被日本特务所杀害。

4.阎锡山

又是一位被恶意丑化的人物,他领导山西起义,响应辛亥革命。在山西执政38年,专心搞建设,保民安,终始山西物阜民丰。抗日战争打响后,他领导晋绥军坚决抵抗日寇,并提出了“宁可山西牺牲,不再他乡流亡”的口号,山西也因此获得了“模范战区”的称号!


游戏秘密


那必须得说说尹志平同学了!

在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中,尹志平简直是最让读者愤恨的一个角色,作为丘处机的大弟子,他暗恋小龙女,趁着小龙女被欧阳锋点穴时,夺走了小龙女的贞操,还让杨过和小龙女遭遇了重大的情感危机。

但实际上,历史上真的存在尹志平这个人,而且还是全真教的第六代掌教宗师!

尹志平,字太和,祖籍河北沧州,14岁时遇到全真教第二任掌教马钰,于是想方设法出家,最后拜丘处机为师,据史书记载,尹志平聪明好学,完全学到了丘处机的“玄妙”学问,后来又向郝大通、王处一学习,成了远近闻名的道士。

但尹志平是个很谦虚的人,虽然供奉他的人非常多,但他自己却说:“我无功德,敢与享此供奉乎!”后来便隐居于德兴(今河北涿鹿)龙阳观,丘处机死后,全真教的人就尊奉他为第六代掌教宗师。

尹志平掌教后,元朝依然十分支持全真教,这使得全真教发展到鼎盛局面,后来,尹志平被元朝尊为“大宗师”,全真教的势力也遍布天下。公元1251年,尹志平去世,1261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尊尹志平为“清和妙道广化真人”,后来,元武宗又追赠他为“清和妙道广化崇教大真人”。

尹志平一生著述颇丰,他的著作大都是劝诫弟子忍让谦恭、苦修利人、积善行德,并且,在全真教势力鼎盛之时,尹志平依然告诫门人要注意修行,勿以“小善为无多益而不为,见小恶为无甚伤而不去。

对尹志平的高超品行,诗人元好问夸赞他“黄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声焰隆盛,鼓动海岳”。尹志平83岁时,无疾而终。

这样一个品行正派的人物,却因为金庸一部小说被误解,令人叹息。不过,金庸似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在近几年修改版《神雕侠侣》中,尹志平变成了甄志丙。有心的读者对比下香港版和大陆版《神雕侠侣》的区别,便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


司徒伯雷


必须要说说法海禅师了。

可能很多人都是因为一部《新白娘子传奇》,把法海当成了反面角色。但是,人家法海禅师真的是冤枉啊……

法海俗名是裴文德,他爹名叫裴休,是唐代的著名宰相。裴文德少年时代就出家为僧,法名为“法海”。人家可是相当有名气的得道高僧,作为金山寺的“开山裴祖”,受到了很多人的敬仰。

那法海禅师怎么就成了拆散人家小夫妻的坏人了呢?

其实早在唐朝,法海禅师就非常有名气,那时候还不是“坏人”。相传,金山寺附近有一个山洞,山洞中住着一条害人的大蟒蛇。正因为法海禅师的到来,蟒蛇也感受到禅师的道法,于是主动退避,离开了这里。

老百姓都感谢法海禅师为民除害,对他极其尊重。


但是到了明末的时候,冯梦龙写了小说《警世通言》,里面的第二十八卷讲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法海的名字。

必须要说明的是,冯梦龙的故事,还是为了警醒世人,所以法海禅师依然是正面的形象。他让人们明白,不要被白蛇的美色所迷惑,最终会毁掉自己的。所以这时候的法海,是大慈大悲拯救世人的。


只不过,从民国开始的反封建运动,开始重新解读一些人物和历史。法海和白娘子的故事,就被很多人拿来批判了。批判什么呢?法海成了封建势力的代表,阻挠自由恋爱了。

毕竟,反封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反对包办婚姻,反对门户观念之类的。虽然白娘子和许仙不是同类,但是管他呢,只要人家双方你情我愿就行……所以,法海是阻碍了自由恋爱,是多管闲事,成了坏人。


到了著名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时代,法海禅师就真的成了“恶势力”,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要是说抹黑法海禅师,有点严重了,但是肯定是“误解”了。

影视剧需要赞扬爱情,所以需要一个反派,法海禅师不幸中招。


所以,真正的历史上,法海禅师是受人敬仰的大师,我们真的误解他了。


七追风


魏忠贤就是被严重误解的一位,东林党人靠着一支笔杆子把魏忠贤写成了大奸大恶,祸国殃民的大奸臣。但天启皇帝临死前却对崇祯皇帝留下遗言“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崇祯皇帝在自杀前夕,也幡然悔悟,认为 “忠贤若在,事必不至此”。

魏忠贤之所以被传得那么坏,是因为魏忠贤把东林党人得罪的太狠了,东林党人斗不过魏忠贤,只能在笔杆子上出气,把魏忠贤魏忠贤要多坏写多坏,传于后世。

魏忠贤虽然和东林党人政权夺利,但他是真正终于皇室的,比东林党那帮嘴上说的好听的文人强多了。魏忠贤掌权期间,没做过一件对不起皇室的事情。崇祯皇帝继位后,魏忠贤看出崇祯皇帝不信任自己,不顾属下反对,主动提出告老还乡,把权力交还给崇祯皇帝。是崇祯皇帝对不起魏忠贤,在魏忠贤已经交出权力,离开京城的情况下,派人把魏忠贤杀死。

反而是东林党人,在大明朝最穷的时候还一毛不拔,拼命贪污。崇祯号召百官募捐,魏忠贤带出来的太监们都非常积极踊跃,有捐数千两银的,但文官集团贪污了大量钱财却只捐几两银子,气的崇祯大骂百官误我。

魏忠贤不单忠于皇室,对农民百姓也还不错,是个顾全大局,会做实事的人。在大旱大涝的灾年,魏忠贤会安排赈济灾民,给灾区减免赋税,让普通百姓能活下去。边关军队缺粮饷,魏忠贤能够积极筹措粮饷保证他们的补给,而且魏忠贤筹饷主要是在江南富裕地区进行,加征的税收也是针对工商阶层。所以魏忠贤时期,辽东边军虽然连年征战,但军需却从来没有缺过,边关防守还算稳固。而正是魏忠贤在江南“劫富济贫”的行为损害了东林党人的利益,让东林党人对魏忠贤更加恨之入骨。

明朝最后真是穷死的,连崇祯皇帝也只是一天三顿粥,钱都在外戚宗室和贪腐文官手里。魏忠贤掌权的时候,明朝还不怎么缺钱,供得起军饷,振的起灾民,边关稳固,也没有农名起义。魏忠贤死后,东林党人一家独大,崇祯皇帝根本压不住他们。东林党人虽然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但大部分都是吸血蛀虫,中饱私囊,魏忠贤时期江南地区能上缴几百万税收,东林党掌权后上缴国库的却才几十万。边关军队缺钱,他们就给农名加收重税,李自成这帮农民就是给这些人逼反的。农民一反,明朝就更穷了,连边关军队的粮饷都凑不出来。

魏忠贤虽然贪权贪财,也打压异己,但他掌权时期,既压得住东林党也压得住外戚宗亲,用他的霸道维持了大明的朝统治。魏忠贤顶多算是一个权臣,只是身为太监才显得格外突出,如果他是皇帝,肯定能比崇祯做得更好。

魏忠贤死后,东林党群魔乱舞,崇祯皇帝控制不住局面,明朝越来越穷,天下大乱,最后才给了满人可乘之机。


古今之言


历史上有哪些让后人误解的正派人物?

我觉得隋炀帝杨广算一个。




先看看影视剧中的杨广是什么样的人:沉迷女色、荒淫无道、滥用民力、凶残成性。


真实历史中的隋炀帝是什么样的呢?

先看一下隋炀帝在位做的几件事,通过这些事来看一看隋炀帝是什么样的人。

1.建粮仓,隋炀帝时设仓两种,官仓和义仓,前者给公务员,后者供灾区。存粮可供政府5,60年之用。

2.调查人口,文帝初年,民户不满四百万,炀帝五年,人口四千六百余万。此举方便收税,大大增加政府收入。

3.凿运河,隋代所开运河共五条,文帝只完成一条,其余的在炀帝时陆续完成。此举大大方便交通运输运粮,也就是现如今隋朝最广为人知的成绩。

4.发展科举,使国务的操持由世族门阀政治而逐渐改向科举取士。

5.三打高句丽(现朝鲜)。


这每一件事都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壮举。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但为什么杨广就变成昏君了呢。

胡适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成王败寇,历史都是由胜者书写。

看到网上有网友为杨广写了一副对联很符合杨广人设。特此贴出。

上联:征吐谷,讨高丽,用兵力既劳民力,固才冠诸王,然祸及百姓。若雄才兼安宇内,后世论名,可与汉武齐功;

下联:建东都,修运河,享独乐不与众乐,虽罪在当代,但利延千秋,如恩泽能至斯民,今朝评绩,当和禹王同辉。


无非是谁的谁


相当的多,举几个近代的例子:

1.刘步蟾,晚清北洋海军将领,右翼总兵,曾经被描写为一个懦弱无能的小人,其实此人早年留学英国,很有才干,在威海卫海战后自杀殉国,实现了“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时年43岁。其实他这个不好的名声,主要来自于一位北洋水师洋员写的书,他和刘步蟾不和,就写了很多污蔑之词,翻译出来后流毒甚广。我记得单田芳老先生说的《百年风云》评书里面就是把刘步蟾作为反派来描写的。

2.吴佩孚,北洋军阀直系首领,以前教科书多以负面形象出现,其实他是个君子,操守和廉洁都是一流的,他写了一副对联自勉: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尤是书生本色;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应该说这是他一生真实写照。中共元老董必武曾经评价他: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与其他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平生崇拜我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关(羽)岳(飞),他在失败时也能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失势时自践前言,为人称道。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经过几十万大军,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之名,比起当时腰缠千百万的军阀,总算难能可贵。

吴大帅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严词拒绝日伪拉拢,绝不当汉奸!

3.段祺瑞,民国总理,北洋军阀。但是他是一位“六不总理”,为人清廉不阿,即使对自己老上级袁世凯也绝不拍马屁。同样他的晚节也可圈可点,没有迫于日伪压力做对不起国家的事。




磨史作镜


1.张献忠\n这是一个伟大的农民革命领袖,可是我们看看他都做了些什么。\n明史记载献忠身长面黄,下巴像虎,人称黄虎。性狡诈,好杀人。一天不杀人就郁郁寡欢。就是这个革命领袖在四川杀了一个天翻地覆,明末四川有人口三百万以上,到清初幸存三十万,简直是十不存一。不能说全是他杀的,但他一定是最主要的因素。\n张献忠部队掳去的妇女,凡是有姿色的都被轮奸得奄奄一息,然后割下首级,将尸首倒埋进土中。女人的下体朝上,据他们认为可以压制炮火。除了在一种情况下妇女可以免死,那就是张献忠的士兵一进入百姓家,家里的妇女装出十分情愿的样子主动与士兵相淫。因此张献忠的士兵经过的地方,妇女不得不首先迎出来,自己脱衣供他们侮弄,这样才有机会救一家人的性命。 \n2.李自成\n历史书上,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个在姚雪垠笔下的农民起义领袖,在历史上又是一个什么人物?\n一个落魄的邮递员,一个将河南裹携着千里无人烟的伟大刽子手。一个间接导致清军入关的人。\n3.洪秀全\n这个落魄书生,用宗教搞的大半个国家一塌糊涂。拜上帝教,用现在的说法就是邪教。这个邪教首领在南京腐化但到天怒人怨的程度。然而就是这个十恶不赦的家伙成了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