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做了“童養媳”,14歲離家出走,多年後回“婆家”,一路順風

舊時,童養媳在我國甚為流行,那時社會貧窮落後,他們會把領養的小的女孩作為童養媳,長大就讓她跟自己兒子結婚,這樣一來就便宜了很多,也不要什麼聘禮,更不用複雜的禮節。

而在當時的社會,生女兒的家庭如果貧窮,也樂意把自己的女兒送給別人撫養,他們覺得養女兒就是給別人養媳婦,將來還要一筆嫁妝,所以覺得不划算,還不如從小賣了還能賺點。

6歲做了“童養媳”,14歲離家出走,多年後回“婆家”,一路順風

劉秀是上海人,那是1945年,因家庭變故,劉秀的母親將她許配給我們泰興長生的一戶人家做了童養媳。那戶人家三口人,家裡住的是茅草棚,一個獨生子,已經6歲了,還躺在他母親的兩條腿上,仰臉吃奶呢。劉秀來他們家的第一天,母親讓他起來,叫他喊她一聲姐姐。沒講上一句話,他就溜出去玩了。

劉秀剛到楊家時,才6歲, 她婆婆便讓她學著洗碗,洗衣服,家裡打掃之類的家務活,還叫她學著割草。那時她和他一起去上學,放學後,她常常穿著紅襯衫,手裡拎著一個籃子,和別的孩子們一起在稻田中央高高的墳堆上割燒草,赤了腳下稻田,螞蝗叮腳,一嚇,迅速將鐮刀朝墳上一戳,憑藉鐮刀柄用力一拉,終於爬上了墳堆。她抹了一下額頭上汗,望著前面綠色的滾滾的稻浪,紅撲撲的臉蛋上浮出了笑容,男孩們戲稱她為紅色小不點。這樣的生活她過了8年。

6歲做了“童養媳”,14歲離家出走,多年後回“婆家”,一路順風

後來,她越來越想念上海的家。家在她的記憶裡感覺特別溫暖。別人喊她養媳婦,她感到越來越刺耳。14歲那年,她已漸諳世事,意識到婚姻應該由她自己選擇,不應該由著別人來做主,她找來要好的姐妹,商量著離家出走的事情。

她果斷地將自己的換洗衣服用一塊藍底白花的大布包紮好,藏在家門口的竹園裡,自己隻身去火車站,小姐妹稍後去竹園,用篾籃裝著布包送去火車站。這一走就是多年。

當時,她回到了上海,在親戚的安排下進了工廠,成了家,小日子過得還不錯。現在自己的一對兒女也成了家,兒女孝順懂事,她感到生活是那麼美好,處處充滿了陽光。而今,她也早已退休了,她打聽到當年那個養她做童養媳的那個家庭生活得尚好,她決定去故地一次,必須去,應該去。

下車後,她設法找到了當年幫助過自己的小姐妹,相伴去那小巷。當年的茅草棚早已拆除了,現如今蓋了三間兩層樓,還挺不錯的,門口那片竹園已蕩然無存。門前那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已沒有了,當年她淘米,洗衣,梳理時就留在水中的倒影和白雲一起飄走了嗎?她心中生出了無限感慨。

那男的也老了,有些木訥,腿腳也不太方便了,但依稀還認得她。他的女人熱情的給她沏了茶,說他前不久得了小中風,在逐漸恢復中,公公婆婆也早就去世了,他們的兒子在廠裡還未下班。逗留片刻,她站起來要走,他從臥室的一隻大木箱裡取出來她當年穿過的一雙鞋子,她眼睛溼潤了。

那一雙鞋子,是當年他母親,在茅草棚的酷熱中,蚊蟲叮咬的情況下,就著豆油燈,一針一線的縫製而成的。她想,這8年,有恨也有愛,有怨也有恩。她感到製造童養媳的舊社會應該過去了,但現代的中國人,對這個新中國的新懂得愛護和珍惜嗎?但願現在的人能珍惜生命,珍惜所經歷的困苦和幸福,因為,那才是全部的人生。

6歲做了“童養媳”,14歲離家出走,多年後回“婆家”,一路順風

她悄悄將一隻信封,塞進小長桌的抽屜裡。信封裡除了一點錢,還裝有8片竹葉。那是做童養媳的時候,每年春節她思念上海老家,便偷偷地在竹園摘下一片竹葉記數。信中附有一張小紙條,8年一夢,終身難忘!下端寫的是她上海的地址和電話號碼。

她回到上海的第一件事,便是將那一雙小布鞋珍藏起來。這時,她的手機收到他發來的短信,一路順風!是的,人的路還要走呀。

她當天的日記,她這樣寫著。一個家庭就是生活中的一條船,我這次回婆家,就是看望一隻船,一隻我逗留過8年的小船。

故人之拖,昨天朋友家迎來了一位新的家庭成員,男方姓“年”,這小兒子的名字,叫什麼好聽一點呢。看看各位網友的回答了!

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