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轉移癌只能“坐以待斃”嗎?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的統計,我國癌症病例佔全球的1/4,每年新發癌症429萬,平均每分鐘就有7人確認癌症。另據統計,大約10%~60%的癌症會發生骨轉移。骨轉移瘤屬於晚期腫瘤,患者中約80%發生疼痛,其中50%屬於劇烈疼痛,30% 為難忍性劇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

骨转移癌只能“坐以待毙”吗?

很多發現有骨轉移癌的患者,特別是基層患者,認為沒有好的治療方法,便在家中“坐以待斃”,給其自身及家庭成員帶來沉重的心理生理負擔。

事實上,癌症骨轉移後及時治療是可以明顯提高生活質量的。骨轉移瘤患者的疼痛治療包括放療、化療、外科姑息性手術以及遵從三階梯治療原則的止痛藥物應用。而早在2017年,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經過大量臨床應用就將射頻消融腫瘤治療技術列為骨性癌痛的常規治療方法。這個技術用於頑固性骨性癌痛,有效率達90%,術後一週疼痛評分明顯下降,且可持續一年以上。

骨转移癌只能“坐以待毙”吗?
骨转移癌只能“坐以待毙”吗?

38歲的許女士乳腺癌術後發生腰椎轉移,出現癌性骨痛並有骨折癱瘓的風險,進行了後路減壓、內固定、射頻消融、體成形術等一系列治療後,術後14天平安出院。82歲的範伯患肝癌併發生全身多處骨轉移,經皮射頻消融和椎體成形術治療後,2天就順利出院。這樣的治療效果,是許女士及範伯家人都沒有想到的。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治療中心學科帶頭人郭衛教授在中國骨科系統率先開展了國際最先進的多點溫度監測射頻消融腫瘤治療技術。中心病區楊榮利主任與湯小東教授已經開展了經皮及術中射頻消融腫瘤治療技術(RFA技術)數百例。他們根據國際國內骨轉移瘤評分系統及椎體的破壞情況選擇不同術式。比如,對於年齡較小的骨樣骨瘤兒童,採用影像引導下經皮或小切口RFA加骨水泥填充術;對於椎體破壞小,或者體質較弱或高齡不能耐受開放手術的病人,採用影像引導下經皮RFA加PVP(骨水泥填充術)。這兩類病人手術時間短,2~3天就可以出院,恢復快,病人痛苦小。如果骨轉移瘤病人有多椎體破壞,且破壞嚴重就要進行開放手術,術中RFA聯合PVP(骨水泥椎體成形術),使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術野更清晰,減少病人手術失血及輸血不良反應。

在11月15日~18日在京舉辦的第十屆中國微創介入醫學學術大會上,中國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力邀郭衛教授開啟中國骨科系統與放射介入系統的合作,共同推進這項技術在中國地市縣醫院的同質化治療進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治療中心湯小東主任應邀代表中心在此次大會上對學員進行了系統授課。

希望更多的基層醫生和患者能夠樹立骨轉移瘤不是不治之症的科學理念,建立積極戰勝病魔的信心,嘗試利用先進的技術讓自己的生命之花得以延續、再次綻放。

骨转移癌只能“坐以待毙”吗?

鏈接:“中國腫瘤微創治療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於2010年11月在京正式成立。2012年4月聯盟被科技部批准為國家試點聯盟,聯盟聯合全國腫瘤微創治療的優勢醫院,對腫瘤微創技術開展多中心、大樣本、前瞻性的臨床研究;在此臨床研究的基礎上制訂腫瘤微創治療規範及技術標準,達到地市縣腫瘤治療相關技術的同質化,以促進實現患者大病不出縣的國家未來大健康規劃。

文:欒兆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