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離任,豬瘟,全球第一“肉業帝國”雙匯這次能逃過一劫嗎?

隨著非洲豬瘟的蔓延,一年養豬殺豬最多的雙匯可謂陷入了眾矢之的。

過去30多年,由於萬隆的掌舵,雙匯在和體制、資本的博弈中屢次突圍。現在,外部需求不振,轉型迫在眉睫,交接班問題也提上日程,傳奇雙匯雖無近憂,卻有遠慮。

雙匯自萬隆1984年接管後,一直高歌猛進。

轉型,離任,豬瘟,全球第一“肉業帝國”雙匯這次能逃過一劫嗎?

1992年,雙匯火腿腸誕生,隨即熱賣全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萬隆以一場漂亮的價格戰,碾壓名噪一時的春都火腿。一年後,雙匯發展在A股上市。

雙匯結束了中國賣肉沒有品牌的歷史,改變了傳統的沿街串巷、設攤賣肉的舊模式,後巧妙地引入國際私募基金實現改制,並在2011年的“瘦肉精”危機中成功逃生。

上市20年來,雙匯發展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截止目前,以復權價計算,公司20年漲幅達27倍,年化收益率18%。

股價上漲的背後是業績的持續增長。

1998年上市時,雙匯發展歸母淨利潤只有不到7000萬,2013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已達38.58億元,15年間的年度複合增長率為31%。

正當投資者慣性認為公司將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時,失速點來了。2014年,雙匯歸母淨利潤增速從2013年的33.72%突降到4.71%,2015年5.34%,2016年3.51%,進入2017年,歸母淨利潤已變成負增長。

轉型,離任,豬瘟,全球第一“肉業帝國”雙匯這次能逃過一劫嗎?

市界發現業績放緩的年份卻是雙匯發展大比例分紅的年份。

2013-2017年雙匯發展累計分紅達210億。有網友戲稱為“吃光式分紅”。這種瘋狂在2016年達到157%分紅率的頂峰,不僅吃光餘糧,還向未來“透支”。

2013年5月29日雙匯發展的大股東雙匯國際以71億美元(摺合人民幣437億元)現金收購美國頂尖豬肉生產企業史密斯菲爾德。史密斯菲爾德成立於1936年,技術先進,規模全美第一。

為了籌措資金,雙匯發展控股股東香港羅特克斯(雙匯國際100%持有羅特克斯),將其自己所持有的雙匯發展13.02%股權及其所持雙彙集團 100%股權(羅特克斯持有雙彙集團 100%股權,雙彙集團持有雙匯發展 60.24%的股份)進行質押,用於為雙匯國際境外銀行貸款提供擔保。


轉型,離任,豬瘟,全球第一“肉業帝國”雙匯這次能逃過一劫嗎?


雙匯國際、羅特克斯及雙彙集團在境外貸款協議中向境外銀行承諾,其將會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的條件下,使得本公司每年將不少於當年經審計合併報表歸屬母公司淨利潤並計提盈餘公積後的 70%用於股東分紅。

美國養豬水平高、成本低。中國畜牧網報道,美國一頭母豬,平均一年可產23頭小豬,在歐洲甚至可產28頭。在中國,大型豬場才能做到平均17-18頭。根據《飼料與畜牧》的報告,美國生豬價格絕大部分時間是低於中國的。最低時僅為中國價格的一半。

買下史密斯菲爾德,這些優勢是否可為雙匯發展所用,結合自身國內的渠道,形成協同效應還需時間來驗證,但是高額分紅使得雙匯發展用於自身發展的資金受限導致的結果已顯現出來。

同時,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隨著其他品牌的崛起,雙匯目前的技術已經無法支撐連年增長的業績。

據資料顯示自2000年以來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通過對比發現,豬肉仍是國人最愛,但近幾年增長也在減速。

轉型,離任,豬瘟,全球第一“肉業帝國”雙匯這次能逃過一劫嗎?


2000年,中國的豬肉產量約4000萬噸,2010年邁過了5000萬噸的關口,此後,豬肉產量衝高回落。2016年產量為5300萬噸,產能相對過剩。

雙匯發展2013年-2017年也印證了這一變化,其肉製品銷量從171.42萬噸,下降到了158.36萬噸,營收也從252.42億元降到了226.59億元。

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肉業帝國”的轉型迫在眉睫。

雙匯能否挺過難關,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