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出身低微而项羽身世显赫,为何人才都去投奔刘邦而不是项羽?

柔沢十


简单地说,刘邦是一个用人格魅力征服人的人。他善用人,会处人,心怀人。所以,不少人才投奔过来,才辅佐他成就了霸业。

从古至今,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是很高的,司马迁就把项羽的事迹写进了《史记》的本纪中,大家知道本纪是记录各个王朝的皇帝的,而项羽是唯一一个不是皇帝却可以进入本纪的人,可见司马迁评价很高。易中天教授对项羽评价也很高,他认为项羽出身名家(是楚国将军世家项家的后人),武艺高强,又有江东父老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他在巨鹿之战中,以破釜沉舟的计策打败秦军,一战成名。虽然脾气暴躁,但表里如一。

而刘邦出身平民家庭,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文化,年轻时还有小毛病。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打败了赫赫有名的项羽,成为中国史上以农民身份登上皇位第一人。主·席甚至认为:刘邦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厉害的皇帝之一。

刘邦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善于用人是他最大的成功。用他的话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确实如此,刘邦善于用人, 凡是投奔与他的各式人才在他手下都可以得到发挥的空间,可以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比如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刘邦就采纳萧何建议,拜韩信为大将。随后刘邦也正是文依萧何,武靠韩信,开始了争夺天下的道路。

而项羽则不同,“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还有韩信,其实当年韩信首先选择的是项羽,当时韩信在社会上受人歧视,谋生都成问题,项羽没有嫌弃,封他做了内侍将领,《史记》中说他“数以策干项羽”,虽然项羽也很重视他,但却没有从他几次献策中发现他的非凡见识和才干而委以重任。因为施展不了自己的报负,韩信黯然离开项羽,跋山涉水投奔处于困境中的刘邦。

虽然对抗秦军直至秦朝灭亡主要就是项羽的功劳。但是在楚汉之争短短四年时间里,韩信、张良、萧何等人却辅佐刘邦,在反抗秦朝的道路上取得最后胜利。而一代霸王项羽也只能落得个在乌江河畔刎颈自杀的下场。


文踪旅迹


福之祸之所依,祸之福之所依,很大原因上,项羽正是因身世显赫吃亏,刘邦正是因出身低微而成功。



项羽出身显赫,在给他带来无上荣耀和号召力的同时,也使他骄傲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对身世不好的人才也不能给予重用,舍不得恩赏别人,无气量,像最著名的韩信,在项羽帐下也只是个执戟郎中,还是拖关系进去的,其他的将领才子,也难以得到重用。刘邦每战必胜的大将军韩信、出谋划策的陈平、最后斩杀项羽的五个人之一吕马童、随项羽征战并被封王的英布等等,都曾经是慕名而来投奔项羽的,但最后得不到尊重和重视,转而投奔了刘邦。



刘邦就不同了,出身低微,没有那些面子上的纠缠,韩信投刘邦,很快就被封为大将军,统领全军,陈平等谋士也都得到重用,对于彭越、英布,以及要王的韩信,为了得到他们支持也都慷慨的封王,不注重虚文儒节,只讲实力,最终成为最后的赢家。



在乱世,里子永远要比面子重用。


津城沐雨


刘邦虽然出身低微,但是此人豁达大度,从善如流,具有政治家的精明才干,既善于用人,又能够鉴别和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项羽虽然出身贵族,仁而爱人,但刚愎自用。分封诸侯不公,引起众人不满。他攻下的每座城池,总是被他破坏得残破不堪。因此天下多怨,百姓不服。





与世无争209485491


首先来说,刘邦的格局比项羽更大。

刘邦想要的是家天下,以天下为家。

所以,刘邦能够善待关中的民众,因为他把关中民众看成他潜在的子民。

反观项羽格局小了一个档次,他屠杀几十万秦国官兵不说,还一把火烧了秦国的阿旁宫。

因为项羽根本就没有把秦国的士兵和关东人民当成他自己的子民。

没有那种”天下的财富都是我的财产”的家天下心气,更没有“天下的百姓都是我的子民”的家天下气魄。

即便是有人劝他占据关中以成帝王之志,项羽还是认为"富贵不归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他执着地要回归楚故里,去当他的那个诸侯王。

如此格局上的差异,使得刘邦能够吸引像张良这样的战略级谋士。因为君主选人,人才也在选君主。所以"将听吾计必胜,吾留之;将不听吾计必败,吾去之。"

第二,刘邦比项羽更能笼络天下英雄。

由于刘邦的格局更大,刘邦讲究的是天下都是我的,所以对刘邦来说现在分配给大臣们的权利和财富,其实也还是我的。

失去的是暂时的权势和财富,得到的是全天下。

而项羽出身贵族,认为天下打的自己这个贵族,其他人都沾自己的光。

你们是英雄?毛,你们不过一群泥脚子流氓!

没老子这个霸王,你们不知道在那里修地球呢?

自己抢的财富自然是自己的,凭什么给你们泥脚子贱民们分!

所以,项羽根本舍不得给天下英雄分配权力和财富,只是照顾自己的亲朋好友。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天下的英雄豪杰,当然愿意给刘邦卖命,而不是给项羽打工。

因此,刘邦不仅拉住了沛县的老兄弟,还吸引到了敌对阵营里的韩信和陈平等诸多人才。

所以说,家天下的格局决定了刘邦的战略水准,收获了张良等战略级谋士;舍得赏赐的笼络手段又吸引了更多的天下英雄,这些天下英雄们反过来提升了刘邦打天下的战略执行能力。

最后的结局,当然是刘邦吸引的人才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大,地盘也越打越大,荡平项羽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意。


一丹流青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刘邦的角度看是会用人,从人才的角度看是利益!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这是陈平对项羽的评价,无独有偶,韩信也曾如此评价过项羽: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无论两人是否足够客观,但是说明了一个问题,项羽爱惜人,只在小恩惠方面,但是一旦涉及到封疆裂土,项羽小家子气,不如刘邦“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

群雄逐鹿中原,脑袋别到裤腰带上拼命,最后要的无非是利益。最大的好处,皇位这块肥肉刘邦吃了,那其他人多少得喝点汤,所以韩信攻下齐国后,让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而刘邦也真封韩信为齐王,为了让彭越出兵,封彭越为梁王。项羽呢?“仁而爱人但不因公封赏”

项羽只是待人恭敬,但是在利益分配上不够成熟。而诸多人才,如田荣、彭越、陈余之辈一方诸侯枭雄,韩信、英布、陈平之流想的也是一展才能,行功爵邑,这些举足轻重的人根本不会因为项羽那一点“恭敬慈爱”而感激涕零。

所以,无论项羽无识人之名也好,刚愎自用也好,总之项羽没法提供一个获取更大利益的平台,所以人才离项羽投奔刘邦。


偶尔发发红包,从来不涨工资的领导有什么用!


妖鬼杂谈录


针对这个问题,其实韩信分析得非常透彻。

就在刘邦听从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将的时候,韩信问刘邦:“大王,就你那作战水平和你那副德行以及兵力,你感觉你能打得过项羽吗?”

刘邦摇了摇头。

韩信直言不讳道:“我也感觉你打不过!”

韩信曾经做过项羽的小弟,比较了解项羽,于是就开始给刘邦分析项羽这个人:

1、项羽大吼一声,能吓退千人。但他却不能任用贤臣良将,此为匹夫之勇;

2、项羽待人恭敬有礼,仁爱慈祥,说话和气,有人生病,他会含着眼泪送吃送喝,但等到人家立功该封爵的时候,他却吝啬得把印绶拿在手里,直到把棱角磨圆了也舍不得发出去,此为妇人之仁;

3、项羽虽然称霸天下,臣服各路诸侯,但不定居关中反而建都彭城,此为不智。

4、他还违背当初诸侯们商定的‘怀王之约’,把他的亲信都分封为王,致使各路诸侯心怀不满。

5、项羽将义帝驱逐出彭城,自己占有富饶之地称王,新封的诸侯们也纷纷效仿,赶走过去的国君,占领好的土地。项羽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一片生灵涂炭,天下人怨声载道,百姓不愿亲附,他不过是靠武力震慑天下而已。

所以韩信最终下结论说:项羽名义上虽然是称霸天下,但实际上却是已经失去民心。所以说,表面上看起来强大,其实很容易变弱。

项羽不得人心,又不肯封赏功臣,谁会愿意给他卖命呢!


千秋文社


韩信问刘邦:您自己忖度一下,就您的个人实力和项王相比,谁更强一些?刘帮知道自己不如项王,但又不想说,就不作声。这时韩信自问自答说:我曾经跟随项王做事,比较了解他的情况,项王这个人,发起威来,大家都非常害怕,连敢动都不敢动。但他喜欢搞个人英雄主义,不能依靠大家的力量,也不重视有突出才能的将军士兵,这种做法只是恃勇逞强,不能做大事。项王这个人,遇见人表现的很谦恭、很可爱,说话慢声细气,使人有亲近感,如果谁有了疾病,他会在一傍流泪问候,把他的饮食分给一些吃,以示慰问。但当人有功劳需要封赏时,他却把印信拿在手里,反复翻转,以至于把棱角都磨平了,还不忍心授予别人。这和嘴上对人同情,却没有实物支持的妇人有什么区别呢?而刘帮却与项羽的这种性格不同,他虽然待人傲慢无礼,甚至给儒生的帽子里小便。为达目的,什么花招都敢用,甚至父母、儿女都不顾。但会用人,会分权,会赏赐,会封官,跟他干有奔头、有想头。人生在世谁都想表现自己,出人头第,混得个封荫妻子。而这个在项羽那里不容易取得,在刘邦这里,就能够以实力取得。楚汉相争中,武有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齐王韩信等,文有丞相肃何、留侯张良等,该封就封,该奖就奖。不像项羽,不封、乱封,口头封实际不兑现,非常混乱,搞的就是他封过的王也投靠了刘邦,有一个忠心且多谋的范增还不能用,把其活活逼走气死。也可以说,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无关其身世,是性格决定的。


二曲人


随刘邦打天下的有一部分人是在刘邦起事前就和刘邦有交情的,比如萧何,卢宛,曹参,周勃等,这些人也成了后来汉军的主干将领,刘邦本就是市井之徒,做人不拘一格,在现实中也是一样,这样的人往往能交到很多朋友,即使是狐朋狗友。

再到后来起事,刘邦更是学会了驭人之术,张良,韩信纷纷来投,刘邦市井之徒的特点开始发挥优势,一来多次在与项羽的交锋中愿意放下身段,比如命悬一线时的英雄惜英雄,讨回一条命。刘邦也愿意听取下属的建议,退守汉中待时而动,定都长安等,这样一来,刘邦属下都可谓人尽其才。现实中,大家也愿意跟这样的老板。

项羽则不同,除了发泄对秦的恨滥杀无辜,平时做不出令人发指的事,身为楚国贵族,不愿屈尊降贵,这在楚汉象征中成了阻碍,谋士范增的进言大多付诸流水,最后连衷心的范增都离项羽而去,试问还有谁追随!

因此,这样的结局是早已料定的!


軒轅逍遙


。刘邦和项羽都是英雄,只不过一个是出身草莽的英雄,一个是出身贵族的英雄。这是他们最大的不同。项羽由于出身高贵,受到底良好的教育,但这也限制了他的朋友圈,加上他性格的原因,他的交友范围也只是在社会上层,他又是崇尚个人物力的人,他是君子,以为别人也是君子,陈平原先投奔的是他项羽,但当项羽得知陈平贱淫他的寡嫂,并且贪污大家的财产时,立刻弃之不用,韩信本是可以和他项羽并称的战神,但是韩信曾忍胯下之辱,被项羽瞧不起虽有他的好友钟离昧两次推荐,项羽还是不用韩信。英布,彭越原先都是投奔他项羽,可惜不被项羽所用,项羽自从巨鹿之战后,总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认为以个人的武力可以一统天下,而且他特别抠门,手下的大将有了战功,你总得有点赏赐吧,或者封赏吧!,结果封赏的印信被他磨方了,他也没有封赏下去。人家提着脑袋跟随你,还不是图个封妻荫子吗?你不封,我不跟你玩了,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噢!听说刘邦不错,对待手下人特别大气,那我们就跟随刘邦吧!,博个一官半职的,刘邦是海纳百川,各路英雄来投,而项羽是纯净水,纯净的最后只有他和几个死士了,项羽就是孤傲自赏的人,铸就了他是一个悲剧英雄。他的纯朴,他的豪壮无不张势着他的贵族气概。他似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将光和热撒在大地上。


约定9521


项羽出身名门,他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对于任何人维我独尊,做事我说了算,对也依我.错也衣我,打下江山封侯不公,这样就有失去了一些军事奇才,比如韩信与陈平。巨鹿之战胜利后,项羽坑杀了近二十万秦降卒,项羽暴露成一个血淋淋杀人不泛眼魔鬼怪,有谁还原意跟你继续干?!平时封侯时不论功,而是封老婆的亲威和自己有关糸的人,这样的老板能长久吗?。我们再看刘邦,出身阶级低,最能理解中下层人,通情达理,知人善用,陈平计谋多不计前先有"味金盗嫂″的恶习。韩信满腹军事奇才,不谦受过"胯下之辱″吃过"曾饭″,只要好好干,给你封韩王,楚中都不在话下。其实刘邦帐下有陈平和韩信最能击准项羽的要害。因为陈平是当时有名的谋事又侍候过项羽,韩信满腹军事奇才也在项羽身边干过。张良是沛县管人事小吏出身,最知道怎样招兵。刘邦进入咸阳后就咸阳城民约法三章,做了好多对百姓有溢的事,而项羽进咸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不只在咸阳,在全国己失民心,在垓下之围老农把项羽指向沼泽潭就说明这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