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幹部曾榮勝:為深度貧困地區孩子點燃希望之光

新華網昆明11月6日電(康靜)“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一直以來,教育扶貧被認為是徹底穩定脫貧的重要推手。一位扶貧幹部用了6個月時間,為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霞若傈僳族鄉的372名孩子爭取到了48萬元助學金,且資助金額還在持續增加中,這位扶貧幹部就是曾榮勝。

  扶貧先扶智 兒時經歷深記心中

  兒時的經歷,讓曾榮勝一直以來都特別關注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他生於福建的一個小山村,三歲父親病故,家庭非常貧困,他在讀書期間受過很多人的資助。正是在這種幫助下,他才能夠走出小山村,在香港中旅金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任職董事、財務總監兼總法律顧問。

  2018年,曾榮勝到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掛職州委常委、副州長,協助負責德欽縣扶貧工作。當曾榮勝去到其脫貧掛鉤點霞若鄉,看到許多和自己當年一樣身處深度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他深知只有通過讀書才能改變他們的命運,而該如何讓他們讀得起書,在當時卻是一個難題。

  霞若鄉是德欽縣貧困發生率最高的鄉,主體民族為傈僳族和藏族,貧困發生率47%,而因學致貧是該鄉的重要致貧原因。

  據統計,霞若鄉總貧困戶有992戶、3870人,未脫貧有684戶、2733人,已脫貧有308戶、1137人。其中,因學致貧的有148戶、657人,未脫貧的有104戶、462人,已脫貧的有44戶、195人。

  長期以來,在霞若鄉都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哪家有小孩考上中專或大學,那家就會陷入貧困狀態,非貧困戶會變成貧困戶,貧困戶變得更加困難。

  曾榮勝在霞若鄉調研中獲悉,一個家庭培養出一名大學生,大學生工作後就能帶動這個家庭真正脫貧,教育扶貧雖然見效慢,但可使百姓徹底脫離貧困。

  朋友圈發倡議 為孩子的未來插上翅膀

  如此脫貧方式在曾榮勝的家庭也得到了驗證,因此,他希望能夠通過“扶智”的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要幫助百餘貧困戶解決讀書難問題,曾榮勝個人能力始終有限,於是,他想到在微信朋友圈發起助學邀請帖的方式,發動社會大眾一起幫助這些孩子們。

  2018年6月29日和30日,曾榮勝在朋友圈連發兩次“霞若傈僳族鄉愛心扶貧助學項目”倡議,這個舉動為霞若鄉貧困家庭的孩子們打開了通往希望的大門。

  此後,不斷有愛心人士捐款,並與霞若鄉貧困家庭孩子形成一對一資助模式。截至目前,共有來自全國15座城市的121名資助者對霞若鄉372名孩子進行資助。

  據介紹,按照小學生一年500元,中學生一年300元,大學生一年5000元的標準,資助者將至少資助受助者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任意一個學習階段完成學業。據估算,這121名資助者資助372名學生完成當階段學習任務的資助金額為260萬元左右。現已到位資助金48萬元,根據具體資助情況,資助者所提供的資助金還將持續增加。

  “教育扶貧是能使百姓真正脫貧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教育的缺失是比收入貧困更深層次的貧困,它會引發‘貧困的代際傳遞’,因此扶貧既要‘治窮’更要‘扶智’。”曾榮勝說道。(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