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集團和三星集團的差距有多大?

遊戲一人生


因為華為和三星都生產手機,都是通信行業的佼佼者,於是,就要拿出來比較一下,看看誰的實力更強。

雖然結果非常明顯,與三星相比,華為的實力確實與三星有較大差距,三星更是在2003年就有三家子公司進入世界500強。但是,不要忘了,華為是1987年才在深圳設立,至今31年。而三星成立於1938年,距今已經整整80年。

如果說時間不是影響企業大小和強弱的唯一因素的話,企業的業務範圍,也是影響企業大小和強弱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對華為來說,其業務範圍就侷限於通信領域,就像任正非所說的,一直做專業的事。而三星則除了通信領域之外,在機械、金融、化學等諸多領域,都廣泛涉足,業務範圍很廣。拿一家專業公司與綜合業務公司相比,怎麼說也不合理。

不僅如此,三星已經成為影響韓國經濟最重要的支柱企業,得到的國家支持也相當多。華為則主要靠自身發展,靠技術創新。如此,發展的速度也會受到影響。

所以,沒有必要拿華為與三星比,也沒有多大價值。真的要比,就拿相同的業務來比。否則,太不公平。


譚浩俊


華為和三星在體量上差距太大了,2017年華為總收入6036 億元人民幣(1000億美元不到),而三星集團的收入大約3000億美元,等於3個華為。


從員工數上來看,華為全球員工18萬人,三星32萬,等於1.78個華為。


從經營範圍來看,華為是一家ICT公司,主營業務是:通信設備、消費者終端、企業級解決方案;而三星集團的經營領域涵蓋電子、金融、保險、生物製藥、建築、化工、醫療、航空零件、飛機大炮、服裝、酒店、汽車等等,下屬有85家子公司,其中有三家(三星電子、三星人壽、三星物產)都是世界500強企業。華為和三星的交集大多在電子產品方面,例如手機等,而這只是三星集團業務的一部分。


所以有人說韓國人一生逃不掉三件事:交稅、死亡以及三星。三星的收入佔韓國GDP的1/5,所謂韓國就是三星城。


最後,三星集團於1938創立,至今已經80歲了;而華為成立於1987年,今年只有31歲。華為這個“小弟弟”還是要向三星“老大哥”多多學習,不僅是在如何做大,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創始人更替多年以後還能屹立不倒。



高挺觀點


兩者的差距無非是體量以及技術上的差距。

三星集團是韓國最大的企業集團,三星集團麾下八十多個公司,其中14個上市公司總市值3200億美元,扣除三星電子的2200多億,也就是說剩下的13個一起市值不到千億美元。

三星的體量大概佔韓國GDP的10%以上,三星集團在韓國擁有無可比擬的地位,那是因為韓國只是一個巴掌大小的國家。GDP體量也就1.4萬億美元的水平。中國現在就有一些企業是可以比肩甚至超越整個三星集團,雖然都是國企。

華為集團2016年全年營收5200億人民幣,約合778億美元。三星電子(非三星集團)2016年全年營收1696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1686億元。

在技術上不好說,三星有自己的拳頭技術,但華為也藏著不少黑科技,不過總體而言,華為目前相較處於追趕的位置,但從很多數據上看來,追上的時間已經不長了。


小謙


看圖用事實說話……估計華為所謂的研發都在廣告費上了


於浩毅


差距一直是有的,2010年三星營收1150億美元,2016年是1774.4億美元;2010年華為營收是280億美元,2016年是785億美元。雖然絕對值來看差距拉大了,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體量比例是急劇縮小的。一如當年(1995)日本GDP達到美國的69%,是中國的7.28倍,如今中國🇨🇳基本上是日本的3倍了。

華為2009年淨利潤26.7億美元,2016年是58美元;三星2009年是75.62億美元,2016年是165億美元。以上三星是指三星電子,集團大致是它的1.5倍。

由上看出華為的營收快速追趕三星,但利潤的增速大致相同。華為在追趕對手主要犧牲了眼前利潤,投巨資到研發上,科研資金已比三星相差無幾,這也是華為手中的重要砝碼。今年三星的利潤應該是進一步提升,因為內存屏幕等配件單價拉昇。三星產業鏈很長很全。手機賣的不好了,就像腦袋被門擠了,但是他的胳膊(內存屏幕提價)又長壯實了,整個體重反倒增加了。而華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在擴充產業鏈,做CPU做手機做電腦平板電視等,從無到有,從粗到精,步步為營,現在要自己做gpu,又有國家做後盾做npu和屏幕內存。不僅要割三星的腦袋,還要砍三星的胳膊大腿,從全產業鏈剪除三星的勢力。我認為只要營收上來了,就是壓縮了三星蘋果的生存空間,活不下去了,利潤也就減少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未來幾年,隨著華為體量的進一步成長,這種擠壓效應會非常明顯,市場容量就那麼大,此消彼長,一如當年的愛立信,思科。而且隨著華為的成長會進一步壓垮愛立信,吊打思科,擊敗高通,反超三星蘋果,形成真正的科技巨頭。


世界終歸大同


在討論華為與三星的差距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當前倆集團最新龍頭手機的評測:

華為 Mate 10 Pro vs 三星 S8+,誰才是性能之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7ca51fb705ff12f2335a5c2aff1996ab\

大庸妹兒


2017年三星電子營收2238億美元,而華為是941億美元,所以一個三星電子差不多相當於3個華為。

注意,這還只是三星集團的子公司三星電子……

在韓國,有三件事避免不了,死亡、納稅和三星。三星早就滲透進了韓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電子、機械、化工、金融、建築、紡織、醫療、遊樂園、廣告等各個領域。

三星還造軍火!

所以,從整體營收和業務多元化來看,三星把華為拉開了老大一截。

但是,華為一個民營公司能做到世界500強,自然有它厲害的地方。

華為目前是全球通信行業龍頭老大,為全球 30 億人口提供 ICT 服務,在運營商網絡建設方面,該業務的市場佔有率世界第一。

華為的員工廣泛的分佈於全世界170多個國家或地區,而三星只有70多個。

最後總結一下,華為雖然在營收和企業規模上比不上三星集團,但是在通信領域基本已經開始發力追趕甚至在某些領域已經超過了三星。

其實盲目的對比國內國外企業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只是希望中國多一點像華為這樣腳踏實地做事的企業,中國復興就有希望!


網管實驗室


很榮幸為您解答,華為集團和三星集團想必全世界人民都為所知,中國的華為業務覆蓋率遍佈全球,而三星作為韓國的龍頭企業也不可小覷。下面小編帶大家簡單瞭解一下這兩個集團。


1.首先來看看我大中國的華為,華為公司於1987年在中國深圳宣佈成立,其業務覆蓋200多個國家遍佈全球,據不完全統計華為員工總數多達18W人,旗下子公司多達240多家。更是世界500強的企業,其主要業務通信領域遍佈全球並且已行業老大的身份出線。負責運營商通信,企業解決方案,造福於世界各地,還有我們為之熟悉的移動終端也就是手機業務。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集團營業額就已高達900億美金。

2.三星成立於1938年,公司員工多達32W,分佈70多個國家地區,隸屬韓國最大的跨過集團龍頭企業,其佔韓國GDP的30%,並被人稱為韓國第二政府。也是全球500強上市企業,其業務領域眾多,三星電子,三星物產,三星航空,涉及電子無線終端 金融 機械 化學 軍事等等……其營業額就不多說了,僅半導體記憶體業務就為三星贏得了豐厚的利潤。

總的來說,華為雖然在全球通信領域獨佔鰲頭,業內大哥,但是和三星還是不在一個級別上,三星集團涉及太多。而且都相當的成功。


山石科技


三星怎麼能和華為比?

三星祖上是韓奸,靠投靠日本人才能做生意,取得食品批發權,為日軍提供物資。

美國解放韓國後,又投靠李成晚,洗清韓奸罪名,取得各種特權經營,生意才開始興隆。

朴正熙上臺後,又出賣李成晚,投靠新主子,取得了朴正熙全力支持,才成為韓國最有權勢的財閥。

朴正熙之女樸謹慧上臺後,大力扶持三星集團,三星才控制了韓國從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產業。

樸謹慧下臺後,三星家族領頭人都被入獄調查。

所以三星生於不義,發展於不仁,最後會死於不仁不義。

華為老總任正非是軍人,是靠自立更生幹起來的,成為中國人民的驕傲,國家的名片。

所以三星根本沒有資格跟華為比,烏龜活的再久,也是王八


光芒萬丈34957


想看有趣又有料的數碼科技資訊,點擊右上角關注吧,微頭條互動有抽獎哦~

一句話來說,就是華為跟三星相比,還不在一個量級。

為了敘述方便,我用華為和三星分別指代華為集團和三星集團。讓我們用數據說話。

2018年 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榜”,華為以249.22億美元的品牌價值排在48位,三星以321億美元排在第33位。

三星電子(不包括三星集團旗下的子公司)2017年全年營收2238億美元,營業利潤約合501.7億美元,淨利潤約合394.6億美元。華為(華為集團)2017年全年營收6036億元人民幣,約合941億美元,淨利潤476億人民幣,約合74億美元。

華為(集團)全年的營收和利潤,均不及三星(電子)的一半,更不要說和三星集團比了。

至於華為引以為傲的研發投入,也是不及三星的。2016年華為研發投入達到764億人民幣,近十年累計研發投入達到了3130億元。但是2016年三星的研發投入達到125億歐元,約合966億元人民幣。

總的來說,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營收、利潤,三星都要比華為高一個量級。

但華為和三星只是在消費電子領域有交集,在其他領域,兩家公司的交集不多。單單拿華為和三星電子對比,華為和三星的差距就很大了。華為集團和三星集團對比,差距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