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奇葩武器大曝光

鐵道游擊隊員的這輛坐騎,看起來只是輛普通的自行車。但在主人公的操縱下,大顯神威。不僅能騎、能戰鬥,甚至還可以像直升機一樣飛翔。可以說是一個全能武器。

在真實的二戰歷史中,卻是日軍在東南亞,將普通的自行車,當成了全能武器,這是怎麼回事?罪惡累累的731部隊,為什麼卻用生物武器,消滅了大量日軍自己人?日軍奇葩武器的背後,是日軍怎樣的戰略思想呢?

二戰日軍奇葩武器大曝光

第四名,自行車——日軍“閃電戰”利器

這是日軍將領山下奉文,訪問德國的珍貴視頻。

正是在這一次訪問中,山下向德國“閃電戰”之父古德里安,請教了閃電戰的秘訣。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山下擔任日軍第25軍司令官,他計劃,在馬來半島,打一場閃電戰。

然而,東南亞的熱帶雨林裡,樹木茂密,河流縱橫,不適合坦克行軍。素來重視精神力量的日軍,坦克等重武器的發展,也極為滯後。

英軍認為,日軍無法快速行軍,所以他們誇下海口,表示新加坡至少能守住一年半。

但他們怎麼都沒能想到,日軍居然利用一種馬來半島隨處可見的交通工具,發起了閃電進攻。

自行車既是日軍的交通工具,也是日軍的運輸工具。在自行車的車把上,甚至可以架上輕機槍。這樣一來,一輛自行車,就是一個流動的補給站、火力點。

山下五萬多人的部隊裡,裝備了一萬二千多輛自行車。正是靠著這些自行車,山下長驅直入,用了兩個多月,就拿下了新加坡。

然而,自行車畢竟只是自行車,當面對真正的裝甲部隊時,不堪一擊。戰爭末期,山下的這些自行車部隊,最終在美軍優勢火力的攻擊下,也宣告全軍覆沒。

第三名,潛艇——一心進攻美國本土的日軍部隊

二戰日軍奇葩武器大曝光

二戰期間,德國潛艇部隊的“狼群”戰術,給盟軍造成了重大損失,至今仍被軍事愛好者津津樂道。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二戰時期的日軍,也有一支擁有上百艘潛艇的神秘部隊。卻沒有什麼過人的戰績,這是為什麼呢?

德國潛艇部隊擅長的破交戰,日軍卻並不熱衷。對於這些崇尚進攻的武士來說,守著敵方運輸線,攻擊對方的商船,並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戰功。

他們雖然藏在海水裡,卻最嚮往著進攻,最好直接進攻到美國的土地。

在偷襲珍珠港中,日軍五艘微型潛艇撲向珍珠港,結果全軍覆沒。

但半年多之後,日軍再次發起行動。據日軍情報顯示,美國俄勒岡州氣候乾燥,如果能在夏季利用燃燒彈發起偷襲,一定會引發巨大的山林火災,重創美國經濟。

1942年9月,日軍潛艇撲向美國西海岸,進攻的對象,卻是鬱鬱蔥蔥的森林。然而,在日軍投下燃燒彈後,突然下起大雨。

為了防止日軍偷襲,美軍在西海岸佈置了大量海軍兵力。1943年,美國海軍在俄勒岡附近海域,發現了疑似日軍潛艇,隨即展開全力攻擊。

在幾天的苦戰之後,一份讓人啼笑皆非的報告,卻送交了美軍高層。報告顯示:“這片海區的水下生物,悲慘地遭受了數十個小時的轟炸,希望這樣的事情不要再發生了。”原來,所謂的日軍潛艇,其實是水下的鯨魚。

但正是美軍這種“寧可錯殺一千,不能放過一個”的對應方針,讓日本潛艇部隊損失慘重。

有一段時間裡,日軍潛艇不敢公開出動,只敢夜間活動,向日軍運送給養。在瓜島戰役期間,潛艇上的士兵強烈要求出戰,最終卻因為美軍強大的反潛能力,屢遭敗績。

第二名,細菌武器——玩火自焚的兩次大烏龍

二戰日軍奇葩武器大曝光

731 ,一支令人聞聲色變的罪惡部隊。

這支部隊利用活人實驗,製造大量炭疽、霍亂病菌,來充當日軍“決戰兵器”。

日軍細菌武器,第一次投入實戰,是在諾門坎戰役中。

1939年8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在諾門坎戰局不利的日軍,趁夜派出了十多人的秘密部隊,將滿滿一卡車的細菌培養液,都倒進了戰區的河流。

在這個過程中,一名日軍軍官因操作失誤,被一桶培養液從頭上澆下,很快就染病死亡,被日軍追認為“戰死”。

看到細菌武器威力的日軍,等著瘟疫在蘇軍中的傳播。

然而,給養充分的蘇軍,根本沒有喝河裡的水。倒是日軍因為無法得到飲用水補給,就不顧禁令,大量飲用河水,結果瘟疫在日軍中迅速流行開來,日軍前線部隊中,有1300多人因感染細菌死亡。為掩人耳目,日軍將這些細菌戰中犧牲的人,稱為“病因不明的死亡”。

沒有吸取教訓的日軍,在1942年的浙贛會戰,再次慘無人道地使用了細菌武器。

這一次,掌握了制空權的日軍,直接把細菌武器,投向了中國軍隊的陣地。結果造成了大量無辜的中國百姓遇害,但讓日軍失望的是:中國軍隊的損失,卻非常有限。

原來,這場仗中國軍隊戰局不利,提前撤退。日軍在預定時間之前,就佔領了中國軍隊的陣地,正在這個時候,日軍投下的細菌武器,剛好開始產生效果。瘟疫又一次在日軍中開始蔓延,前後有上萬名日軍染病,其中至少1700多人死亡。

這次大烏龍,在日軍當中,造成了巨大的騷動。日軍軍官只能欺騙士兵說,這是中國人的生物武器。

第一名,軍刀——飛行員也帶冷兵器

二戰日軍奇葩武器大曝光

這是日軍的飛行員,飛行帽、抗壓服、手套,這都是各國飛行員的標準裝備。但一把斜挎著的軍刀,卻顯得非常突兀。

這是二戰中只有日軍才有的特殊裝備。

那就是隨時投入實戰的軍刀。

與其他國家用於禮儀的軍刀不同,日軍強調白刃戰,日軍軍官佩戴的軍刀,理論上是要在戰場上,起到重要作用的。

只要是日軍軍官,都會佩有軍刀,在戰場上,也都要使用軍刀。據統計,僅侵華日軍,就至少保有九萬柄軍刀。對於自詡為武士的日軍軍人來說,軍刀,就是自己的榮譽和生命,絕對不能離開自己。

但統計表明,侵華日軍的軍刀,磨損率只有1%左右,其中70%還是殺害中國平民的“試斬”中磨損的。在白刃戰中,看起來好看的,軍刀,並不如刺刀好用。還因為攜帶不便,經常造成日軍軍官受傷,日本陸軍最大的天才——石原莞爾,就是因為在下馬時,被自己攜帶的軍刀捅傷,最終得了膀胱癌,因此喪命的。

1945年,日軍一投降,這些做工精良的軍刀,全部成了盟軍的戰利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