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現實主義的佳作

本期筆者和大家分享《大象席地而坐》。該電影是胡波(筆名胡遷)執導的劇情片,由章宇、彭昱暢、王玉雯、李從喜主演,於2018年2月16日在德國柏林電影節放映。這部電影很特殊也很有重量,這部作品也是導演胡波留給觀眾的作品。我們大眾所知道的胡波是來自於第一次被媒體轟炸式的報道,是在他自殺後的第一天。2017年10月13日。他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兩本小說《大裂》和《牛蛙》,還有本期筆者要說的電影《大象席地而坐》,是他留給這世界的的遺產。很多人說這個導演和作家是過得很拮据,就像他的作品一樣被生活所束縛,帶著沉重的氣息。對於所有人而言,我們的生活都是一場旅途,而胡波的旅途卻以“自殺”的方式去結束了。可能於他而言,自己筆下的作品和鏡頭中的人物才能理解自己的世界吧。就像自己拍攝電影一般,很長一段時間裡,關於他的各種八卦消息滿城。可明眼人一看便知道這樣一個想拍最真實的電影的導演只不過是自身的抑鬱症和對於自己作品的高要求和苛刻才積累的結果。我覺得胡遷自殺最大的原因,他本身作為一個導演和作家的藝術理念和現如今的商業化運作模式和現實所不能融合是其最心痛的原因。儘管人們開始廣泛吃瓜,討論文人的清高和倔強,以及實用主義下的妥協,曲線,再如說,行業的規則、利益……學會世俗的成熟。關於導演,便是如此,那他的作品會差嗎?不,絕對不會,反而很優秀!

《大象席地而坐》-現實主義的佳作

《大象席地而坐》以胡波的同名短篇小說為藍本,講述在一座並不發達的河北小城中,四個陷入人生困境的底層小人物尋求救贖的故事。該片獲得第68屆柏林電影節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也在今年的11月17日,該片獲得了第55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和最佳改編劇本兩項大獎

《大象席地而坐》-現實主義的佳作

劇情上,一切從一個陰沉的早晨開始,在河北一個小地方,高中生韋布被家人呵斥,老爺爺王金被兒女催去養老院,混混於成跟好朋友的女人睡了,黃玲在家因廁所的衛生問題跟媽媽爭執。這四個人沒有一個是快樂的。韋布失手把於成的弟弟推下樓梯,看到喜歡的女孩黃玲與教導主任有染,在車站買票逃去滿洲里看大象的時候被黃牛騙了錢,在與黃牛產生爭執之後,卻落到了混混頭目於成手裡。於成的朋友撞見於成與自己妻子鬼混,受刺激跳樓了,於成想去滿洲里避避風頭。當知道韋布跟他一樣都想去滿洲里看大象之後,於成就準備放了他,卻被突然攪局。教導主任原配找上門來尋釁,黃玲操起傢伙給了這對夫婦兩棍子,甩門而去。隨後,她想到了跟隨好友韋布去滿洲里。王金機緣巧合下捲入韋布與於成的爭端,再加上對子女失望,便擅自作主帶小孫女前往滿洲里——那個他當年當兵的地方。每個人都夢想逃離現在的生活,去往滿洲里,那裡有一隻大象,席地而坐。

《大象席地而坐》-現實主義的佳作

影片整體上,對於人性和現實的思考達到了登峰造極,在故事情節的設定上,好像所有絕望的事情都趕在一起發生在這幾個人身上,一下子把這種負面的情緒放大到極致,不論在視覺效果上還是在心理上都好似排山倒海。縱觀電影,導演對於生命的理解令人痛惜。而他自己也用生命的代價讓這部電影得以用他想要的面目跟觀眾見面。而如今,即便是行業潛規則還是利益所致的追求,我們都看到了影片想表達的真情實感。就算是在娛樂圈內便是如此,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遵守優秀規則,只可惜是遇上了胡波,是他用生命捅破了這層窗戶紙。

《大象席地而坐》-現實主義的佳作

最後,影評送上:

1.有很多喜歡的地方,但更多的是遺憾。遺憾導演沒有再抵禦這個世界的嚴寒更久一些。若他活下去,可能就不會這麼狹隘,不會把經驗和常識不足當作外界加諸的苦難,把故作深沉當作青春姿態,也不會把父母和成年人都當作敵人。他再也沒機會理解掙扎熬過去是什麼感覺,是更苦澀,還是更寬廣。

2.結尾劇作和臺詞都露了餡,陷入一種偏執的無路可走,但這個死衚衕其實是假的,是作者自己給自己按上去的,他當然知道出路或許是可能的,但他不相信,不相信事情和人是會變的,他更願意相信那個死衚衕,那個速朽的永恆。無論是電影還是真實生活。

3.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4.這個片子實在是……應該說,這個導演的心裡實在是開不出一朵美麗的花。沒有春天的人,拍出來的東西大約也是吻合他的偏執的。對於世界的認識與理解狹隘,模塊化。就如三言,文字美妙,觀點實在是男權封建。喜歡不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