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黄岛会不会成为青岛的“浦东”?

loodis


黄岛成为青岛的浦东没问题,但和真正的浦东相距甚远,就像青岛与上海相差很大一样。

简单从定位、经济、人口三方面回答。

一、定位

过去十年间,黄岛更多是以“青岛的通州”形象出现,因为市区房价高、黄岛房价低,所以很多人选择住在黄岛去青岛上班。从胶州湾隧道的早高峰就可以看出,从黄岛通向市区方向没有一天不堵,而从市区通往黄岛方向只有周一才堵。

因此,多年来,以我一个旁观者角度觉得,黄岛面临的选择是继续在原开发区做青岛的配套后院,还是立足胶南广袤土地做个独立城市。从近期政府机关分批搬迁至胶南,可见黄岛终于做出了选择。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黄岛各类单位如果一把手是胶南人,那底下人会吃点儿苦头,无他,思想略保守,要求下面人少吃多干活,而且酒量吓人,一言不合一口一个小瑯高喝起,瞬间干趴对手方。

二、经济

这是个大话题,仅说几点。

黄岛经济产业结构的问题,不仅和自身定位有关,更和青岛“红瓦绿树”综合症的大环境息息相关。

青岛的企业是出了名的不重视管理,重视关系。十几年前“五朵金花”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时至今日,尽管有所谓新五朵金花,但企业实力排在前期的仍是海尔海信,有点儿跟不上时代了。一句话简评这些花朵,海尔啥都做但啥都做不精,海信的地产板块比电器在青岛出名,青啤拿一手好牌打瞎在全国市场落后雪花这么多,双星和澳柯玛似乎都不值一提。

前段时间看了篇中国啤酒发展历程的文章,有个例子印象深刻,1983年《人民日报》头版登过一篇《一快一慢说明什么的文章》,里面提到北京顺义县投资搞燕京啤酒,一年就投产;青岛啤酒搞扩产,三年过去了连章都盖不全。

1、黄岛招商政策只吸引来落后产能。

过去由于市区对环保要求趋严,大量企业从市北李沧城阳搬迁至黄岛,而借助各类政策如新旧动能转换等,搬迁至黄岛的企业获得大量补贴和免费提供办公用房等政策。

虽然风河口暂无企业落户,但唐岛湾的烂尾楼里已经有不少海景办公室投入使用。

我是搞投资的,投资的数个企业都迁址黄岛,政策补贴都给了,企业今年也快倒闭了。

大量污染企业逐步搬迁至胶南,黄岛承接了市区的工业,但自身除了保税区的贸易和原有工业企业,至今未有显著升级。至于灵山湾和啤酒节,基本是赚吆喝而已。

举个例子,黄岛的唐岛湾公园公认不错,但直至去年才禁止企业和居民向唐岛湾排放污水,不过这应该不能算经济问题,算是环保观念差。

2、内生增长力弱。

除了明月海藻等几个明星企业,在黄岛国企的力量非常之强大,这就导致了经济会跟着政策走。比如前些年都要求扶贫,黄岛的某国企搞啤酒节,这么多年了只是赚吆喝;某国企职能本是教育类,但参与了不少投资,多半打水漂;某国企投资几个亿在胶南乡镇搞国际牡丹大会,因和上合峰会冲突被叫停,几亿元的投资换回枯黄的牡丹;某国企在胶南扶持科技农业,事后一地鸡毛都是骗补贴。

3、金边抹布。

好多人第一次到黄岛会震撼于漓江路的高楼大厦,一边是现代化城市,另一边是海景,随即对黄岛有高大上的既视感。但随便一个路口拐弯向北行驶,除了江山南路,多半会看到破旧的平房和老房子,即便在黄岛的山东路——江山南路,在过了富春江路后也会有一段拥堵,因为数以百计的民工天天在这儿等活。

青岛也是镶金边的抹布,但好歹经过一百年发展,这是块100元的抹布,黄岛目前是块还相对廉价的抹布。

在黄岛,海岸线不是稀缺资源,所以沿海有各类功能区划分。但即便有影视、金融、海洋活力等一堆功能区,但实际对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

影视只是过手钱,对财政的影响很小,更何况星光岛项目被万达涮的完全白忙活;

金融行业能选崂山金家岭或青岛香港中路,谁会来黄岛呢?

至于海洋经济概念,黄岛算是起个大早赶了晚集,除了明月海藻、鲁海丰这几个概念撑着,就目前趋势来看,恐有被即墨超越的可能。

三、人口结构

1、人口流入含大量非劳动力

不是对外地人口有歧视,在黄岛打辆出租车,四次里有一次是东北司机不为过。有位黄岛的区领导和我说过,如果除去东北人口流入因素,黄岛几乎是人口净流出。

任何一个地区,人口流入是好事,但在黄岛,大量山东其他地区和东北人口流入,和珠三角等地有所不同。一是涌入黄岛的多非劳动力人口,无论山东各地还是东北人口基本是来黄岛养老的;二是东北人口流入呈现一两个劳动力落户带来一家人,孩子还好说,但通常带来四个老人。以上两点均增加了养老和医疗支出。

2、房价抑制低端劳动力落户。

在黄岛有很多低端加工企业,原本工人工资2000元-3000元是正常范围,但由于胶南地区房价也已破万,导致低学历打工者难以落地生根,说到底还是薪酬整体偏低,区属国企两三千的工资也不在少数。

找个晚上九点,到黄岛各小区看看,亮灯人数基本代表常住人口,2016年冬天来黄岛数一数一个楼亮灯不到十分之一,最近几年好点儿,由于市区房价高,黄岛承接了部分在市区流出人口。

3、大学生生源少。

虽然黄岛看起来有不少大学,但大多是知名大学在黄岛设立研究院来供教授领导度假用,真正开班办学的少,如哈工程等院校,被招商引来黄岛后各类前期承诺政策不兑现。石油大、青理工等院校学生若是土木工程专业,在黄岛就业不少,源于黄岛是房地产开发的热土,其他专业则大多选择在青岛就业,毕业后就逃离黄岛。

以上是基于我在黄岛3年的所见所感,事实上,我也在每天想着逃离黄岛。


金融民工小悟空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青岛人,我来为你解读吧!


未来的西海岸会承载更多的功能!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依附!目前来看青岛的布局发展!崂山和市南区是纯粹的高端住宅区!他会成为青岛一张靓丽的名片,市北百废待兴!整合老四方与原市北区,平稳过度!李沧正从城乡结合部快速向新李沧崛起!新青岛人的落户首选!城阳在被机场干扰了这么多年后,也讲迎来自己的新一轮发展!往打造特色小镇方向发展!而即墨的蓝谷那才是青岛发展的重点!青岛未来的期待都压在了即墨!而红岛虽然目前规划很多,但落地的很少。即使市政府真的搬迁也只是部分行政职能的搬迁,她将与西海岸、市南区互成犄角,共同分担职责!河套是一个纯粹的交通枢纽。

胶州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新浦东!虽然目前看各方面都不齐全,但随着机场的通行,地铁以及多条高速的开通,围绕着青岛而形成的临空经济区,一个腾飞的胶州势必会让周边城区大吃一惊!现在青岛已经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胶州划区的步伐也会提速,更好的承担青岛的门户职责!政策在变。但主旨还是存在,大方向的发展是必然!


SpaceXman


国家级新区 自己看吧


qzuser167045212


黄岛的定位是再造一个新青岛。黄岛面积大于青岛市南,市北,李沧,崂山之和,目前青岛四区已经发展不开,黄岛,即墨,胶州是下一步发展外扩的重点。黄岛的优势是起步早,发展快,地理位置优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黄岛已经开始开发,黄岛的重心也从老黄岛变成了唐岛湾沿线,黄岛的海岸线比青岛的任何一个地方都长,自然环境怡人。加之明确的发展定位,发展节奏始终很快,商圈从老黄岛,香江路,长江路发展到嘉年华片区,随着灵山卫影都,古城建设,中央活力区中铁博览城建设,古镇口大学和科研机构建设,黄岛海岸延线已经成为高端生活区。搭起架子,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填充内容,引进新业态和新技术的产业,同时引入大学生,中高端人才,夯实基础。如果把青岛比做上海,黄岛作为青岛的浦东当之无愧。


Toalisa


看到一堆人写那么多字的评论不知道有几个是青岛本地人,直接说不可能,浦东已经是上海的经济发展支柱,但是黄岛在青岛的地位只能排在主打旅游,本身根本没有太多经济产业,做为青岛人告诉你们旅游旺季黄岛人满为患,淡季没多人,黄岛上班没有太多的选择工资也不高,而且房子大多数都是外地或者青岛市区去投资的,住在黄岛在青岛市区上班每天路过隧道成本也不低,黄岛拉动领导大部分经济都是在地产商比如说万达茂类的。

青岛发展的方向是市南市北崂山经济发展为主,黄岛旅游为主,李村城阳居住为主,政治向高新区偏移。





青岛包大人


  事实上黄岛在青岛扮演的角色已经和浦东差不多。但是黄岛的发展规划难度要比浦东大很多。第一,上海市主城区80%的海岸线都在浦东,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海岸线都在一个方向,可谓是黄金地脚,其地缘优越性相当于青岛的市南区加崂山区;第二,黄岛区面积几乎比浦东大一倍,但人口流入速度比当年的浦东低多了。

  当时建设浦东时,很多人把这里当做未来核心区,众多主城区人口以及外来务工人口向这里涌入,填空速度非常快,但是黄岛从目前来看,主城迁移过去的本地人非常少,只有南部沿海一线在前些年价格低洼时期涌入了不少外地人,而且多半是在主城区工作或者在金沙滩周边从事旅游相关行业。这和浦东形成初期在经济结构和外来务工者从事行业有着较大差别。

  黄岛面积大,空置土地多,未来工厂化、校区化发展空间还很大,只是这个发展历程还很漫长,尽管目前已经是全国经济规模第三大新区,但是旅游季节以外时间的繁荣程度比前两名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要差很多。未来有一天如果人口密度能达到主城区规模,那么单区综合实力将是可以抗衡一个普通二线城市的水平。


子夜的风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点:

青岛的发展,和国内很多城市是不一样的,如北京、上海、济南、成都等城市,城市核心非常明确,如天安门广场之于北京、人民广场之于上海、泉城广场之于济南一样,整个城市是围绕一个点向外扩张延伸,一圈一圈,一环一环,摊大饼式的发展。大部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遵循这个模式,唯独青岛不是。因为青岛没有一个固定的市中心。

青岛的中心在哪里?也许有人说是五四广场。但明确说,五四广场曾经属于青岛郊区(五四广场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才建成,迄今不过20年)。而且从地图上看,五四广场明显不在青岛市的重心位置,也就是说,五四广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市中心。只是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政治意义上的市中心(市政府)罢了。

既然五四广场担不起市中心的地位,那么青岛哪里是市中心?火车站,栈桥,中山路?非也。台东?非也。李村?非也。青岛哪里都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市中心。或者说,青岛具有多中心齐头并举的显著特点。目前青岛市市中心还可以笼统说是市南区,但未来大青岛的中心甚至未必在市南。

上几张网络上的照片,回顾下青岛的发展历史。









从这组图片上可以看出,因为市中心不固定,青岛的发展不会像北京那样出现三环、五环的特征,而是具有跳跃性、随意性,二十年前可以是主力发展东部,向东走,今天却是主力发展西海岸、高新区、蓝色硅谷,向西、向北走。

话归正题:西海岸到底是不是青岛的“浦东”?答案是,也是,也不是。西海岸就是西海岸,它有它的特点。

首先,西海岸和浦东一样属于国家级新区。国家级新区意味着什么,不必多说。可以自行百度搜索。目前来看,西海岸新区的发展水平,仅次于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居第三位。在2010年后设置的这一批新区里,没什么竞争对手。


第二,因为青岛的多中心特性,西海岸未来不会只是一个睡城、居住地的存在。也不会仅仅甘心坐“新区”的位置。它应该也必定和东岸市区平起平坐。


从这张图上,可以明确看出青岛的多中心定位。未来唐岛湾、东方影都以及红岛开发区、方特一带会和现有的五四广场、香港中路取得平起平坐的位置,将来都是青岛市的核心,相反现在的老市南、台东、崂山CBD、李村,只是从属的位置。


第三,按照“三湾三城”规划来看,西海岸定位更高。加上规划较新,西海岸实际上前景不可限量。


事实上,评判一个地方是不是“富人区”,房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房屋类别和配套。


西海岸沿海,别墅楼盘、五星级酒店、歌剧院、音乐厅、游艇码头扎堆,而且就别墅和五星级酒店来看,是除了香港东路/东海路以外整个青岛市最密集的地方。青岛80%以上的在建/待建别墅楼盘、80%以上的新建高档酒店,都在西海岸金沙滩-隐珠一线,其它地方很少。



考虑到西海岸的几个大手笔,如东方影都、灵山卫古城、古镇口大学城、朝阳山CBD、中铁博览城等都还没有建成,故西海岸某些地区将来成为青岛房价最高、最难买到的位置,不是能否问题,只是时间问题。



个人估计,未来的青岛,除了老市南西部,会因为历史文化和学校教育医疗等的缘故不可替代以外,其它地方,其实没有什么太大差别。也就是说,青岛市民应该做的,一定要抛弃那种老市区的优越感。当年我们的俞老市长提出“东部大开发”战略的时候,多少人的思维还是“湛山以东皆是村”“宁要西部一张床,不要东部一套房”“宁可呆在老地方,打死不去辛家庄”。十多年前在传统青岛市民眼里浮山后、李村都是乡下人进城才去的地方,2000年左右,青岛的鄙视链还是住四方、沧口的鄙视住五四广场周边、麦岛的。。。然而现状如何大家懂。

所以对于西海岸怎么看,不说了。就一句话,今日爱搭不理,明日高攀不起。


Magicocean60981045


我从另外一个角度简单说下自己的观点。从整个山东来讲,在互联网时代自己落了队,在各省抢人才大战中也是最大输家。青岛可以看做是山东的缩影,当前的棋差一招,后续十年二十年会出现巨大的影响。中国是互联网上的国度,少了互联网孵化器这个巨大的吸引人才的法宝,青岛,乃至山东未来吸引人才的能力只会越来越差,首都,魔都毕业的优秀生源首选就是留在北上深,会有多少来青岛呢?想成为浦东第二,大量人才的涌入是必须的,而当前,或者可见的未来,看不到这个趋势。人口的流入不能等同于人才的流入。所以仅从这个角度,短期内我并不看好黄岛会成为青岛浦东,遥远的未来那就不好说了~


错埠岭学者



山东省 太强大,各项经济第三,但是太低调。需要多宣传


苏鲁闽浙1111


黄岛,即西海岸新区的发展不能依赖于青岛的输血,因此不能依赖于一两条隧道和高架,而来自于自己的造血能力。来源于青岛西站的建设,来源于13号地铁的建设。来源于中央公园5000亩的建设。

来源于董家口吸引的就业。来源于工业园区的就业。

来源于西海岸海岸线的旅游区的打造,来源于cbd中央活力区的设计。

更来自于每年gdp的快速增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