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藏有中國絕密工程,18年掏空一座山用6萬人!烈士中最小19歲

816地下核工程遺址總建築面積達10.4萬平方米,大洞室18個,道路、導洞、支洞、隧道及豎井等130多條,所有洞體的軸向線長疊加達20多公里。

重慶藏有中國絕密工程,18年掏空一座山用6萬人!烈士中最小19歲

洞內最大洞室高達79.6米,側牆開挖跨度25.2米、拱跨度31.2米,規模宏偉,震憾性強。洞中有洞,洞中有樓、樓中有洞、洞中有河,室內樓層功能分佈明顯,隔離性強,宛如迷宮,具有獨特的結構之美。

2010年4月,816地下核工程遺址首次向遊客開放,成為世界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景區。2016年,經過一年時間封閉打造,816地下核工程遺址重新對外開放。

重慶藏有中國絕密工程,18年掏空一座山用6萬人!烈士中最小19歲

參觀中國最神秘工程

山高林密的大山下,隱匿著浩大的816工程,但從外貌看,除筆直高大的排風煙囪外,看不出任何工程的痕跡。很快就能來到在進門的地方。站在洞口,能感受到洞裡面吹出來的涼風,通風十分良好。入口處有標牌,可以看“816工程遺址”。目前已經成為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藏有中國絕密工程,18年掏空一座山用6萬人!烈士中最小19歲

進門後,一道長約400米的主隧道,可容納兩輛轎車並排通行。816核工程以前有19個洞口,現在僅剩一個,其餘的已全部封閉。進去的時候還可以選擇電瓶車。沿路走去,各種岔道眾多,如同迷宮。據說整個洞中,共有道路、導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條。

整個地下工程功能完備,出入口、汽車通行洞、排風洞、排水溝、倉庫等應有盡有,就像一座地下城市。

在洞中,遊客最不能錯過的當然要數該洞體的核心——核反應堆大廳。該大廳上下共有9層,高達79.6米,深入烏江江底30餘米。60年代的電梯,那時候可是個稀罕物。不過這電梯目前是不能使用的,只有走樓梯。

重慶藏有中國絕密工程,18年掏空一座山用6萬人!烈士中最小19歲

在洞內第8層,可以看到核反應堆的“鍋底”,基本保存完好。洞內解說員告訴大家,這裡未曾進行生產就停止,因此並沒有核輻射。為了方便遊客參觀瀏覽,加裝了燈光。至今為止這個反應堆也沒有真正投用過。

在9層樓是主控制室,安放著當時國內最先進的計算機機體,計算機控制檯正對的4個直徑約2米的圓形控制盤上,有一種黑科技的感覺。

核反應堆監控儀表,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內部通過複雜的電路結構與反應堆相連。在溼度百分之八十多的環境裡,這些儀器歷經三十多年仍未鏽蝕。

重慶藏有中國絕密工程,18年掏空一座山用6萬人!烈士中最小19歲

在主控室另一端的嚴密系統插銷盤上,分序號標註2001個小孔,同核反應堆內的2001個核反應孔相連。控制檯上的按鈕,至今仍然像新的一樣,彷彿昨天才安裝上一樣。

核反應堆大廳的底部,也就是816核軍工洞內的三層,走過一個狹窄的迴廊,穿過一個彎著腰才能進入的兩寸多厚的鐵門。

位於8層的核反應堆大廳,二三十米高的大廳內佈滿了圓形的窟窿。大廳四周的牆上布有兩層鋼製的走廊,乳白色油漆漆成的牆面依然閃閃發亮。

重慶藏有中國絕密工程,18年掏空一座山用6萬人!烈士中最小19歲

這個洞體目前所開放的面積不到這個世界最大“人工洞體”總面積的十分之一,目前幾乎沒有人把洞體走完過,可想而知規模有多大。

重慶藏有中國絕密工程,18年掏空一座山用6萬人!烈士中最小19歲

代號816,鮮為人知

18年間,數萬軍民為洞體建設奉獻了青春,萬餘名816廠職工家屬為核工業事業獻了青春。在施工建設過程中總計犧牲76名解放軍指戰員,烈士中年齡最小的僅有19歲。他們被統一安葬在離洞體3公里遠的“一碗水烈士陵園”,與816工程一起長眠。

上世紀50年代,冷戰期間的複雜國際局勢威脅我國安全。毛主席提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抓緊“大三線建設”,鞏固戰略後方。

816地下核工程,是“三線”建設時期的重大略工程,也是中國第二個核燃料工業基地,由周恩來親自批准建設。工程從1967年2月開工建設,耗時18年,目的主要是生產核裂變材——鈈239,即原子彈的核心材料。

重慶藏有中國絕密工程,18年掏空一座山用6萬人!烈士中最小19歲

816工程的洞體工程全部由部隊承擔,數萬工程兵晝夜施工,整整挖了8年,條件之艱苦,超過常人想像。為修建816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據說石方量達到151萬立方米。如果將這些石渣築成1米見方的石牆,可長達1500公里。

1984年,因國際局勢變化,816工程被緊急叫停,其洞體已完成建築工程量的85%,安裝工程量的60%,可以說只差一步就能投入生產。

重慶藏有中國絕密工程,18年掏空一座山用6萬人!烈士中最小19歲

816工程前後共投入6萬人,總投資達7.4億元人民幣,摺合現在的幣值超千億,相當於三峽大壩的總投資額。這項工程,消耗了國家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很多朋友在都問,如此巨大的工程被放棄,豈不是白費了嗎?

其實,分析這個問題,不能離開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816地工程就那個我們一窮二白、內憂外困時代的產物。

816地工程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傾注了數萬建設者的心血,是我們艱苦卓絕自力更生的印記。它有著當時最為先進的核技術,是我們當時軍工技術的巔峰之作,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

重慶藏有中國絕密工程,18年掏空一座山用6萬人!烈士中最小19歲

816開放區域僅冰山一角 更多地區等待揭秘

816是個巨大的工程,為修建該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挖出的石方量有151萬立方米,如果將這些石渣築成一米見方的石牆,可長達1500公里。

2002年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決定對816洞體解密,但對工程的文件資料、設備及其他涉密載體依舊保密。

2010年,建峰集團將816洞體做為旅遊景區開放,據816工程景區負責人介紹,816工程解密的只是洞體,技術、設備、施工方案等仍是機密,包括地圖。目前開放的景區只是816洞體的冰山一角,開放的區域都是工作人員多次摸底後勘探出的線路。

重慶藏有中國絕密工程,18年掏空一座山用6萬人!烈士中最小19歲

據816工程景區負責人介紹,目前幾乎沒有人把洞體走完過,裡面可謂洞中有樓,樓中有洞,從橫交錯,每處都不一樣,她說他們工作人員有時也會進去轉轉,探秘未知的部分,但每次的感覺都是“沒有盡頭”。

目前,洞體未開放的部分還非常神秘,有許多的秘密等著人們去揭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