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李宗盛、李劍青,這次這一對“殊途同歸”的師徒二人跟我們聊了些什麼?

今日推文約 2900 字

閱讀時長因人而異

又见李宗盛、李剑青,这次这一对“殊途同归”的师徒二人跟我们聊了些什么?

三天時間裡近距離見了李宗盛和李劍青兩次,一次是他們師徒二人在中央音樂學院的講座,另一次就是武漢的簡單生活節。

大家不用太羨慕我,因為這次見到的李劍青,似乎並不太開心。

又见李宗盛、李剑青,这次这一对“殊途同归”的师徒二人跟我们聊了些什么?

在武漢簡單生活節演出的前一天,李劍青支持的隊伍RNG 在 比賽裡輸了,他悶悶不樂發在微博上,甚至在演出當天又把這事兒講了一遍。

不過前兩天 IG 贏得比賽這件事,李劍青又重新在微博上興奮了一陣,看來他應該能專心寫歌或者演出了。

最近被一則喜訊和另一則訃告刷了屏,IG 的勝利&藍潔瑛的去世,很明顯刷這兩個話題的人之間有著很深的代溝,一邊不知道誰是藍潔瑛,另一邊也對 IG 和埃及傻傻分不清楚。

本以為生於 70 年末的李劍青並不會對 IG 感興趣,結果他是對手遊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重度迷叔,不知在他的影響下,李宗盛大哥會不會也偶爾玩一玩這些年輕人的玩意呢?

倒是,李宗盛大哥比較介意當下年輕唱作人的旋律創作特色的問題了……

又见李宗盛、李剑青,这次这一对“殊途同归”的师徒二人跟我们聊了些什么?

1. 李宗盛的“野路子”創作手法是如何形成的

在中央音樂學院的那次交流中,主題是名為“兩個殊途同歸的音樂人”。意為:

李宗盛大哥未曾專業學習過流行音樂的創作,靠著“野路子”創作成為了華語樂壇首屈一指的創作人;

李劍青則因專業交響樂團出身,同樣最後投身到了流行音樂的陣營當中,創作了一些並不那麼好唱的流行歌曲。

然而提起李宗盛、李劍青,總是零差評的口碑,這大概就是在他們音樂裡殊途同歸的一種堅持與“品質”吧。

前面說到,李大哥覺得當下年輕人唱作人的旋律創作問題,在於太碎、旋律段太分散,以至於想要配以文字抒發的情感,總難在這簡短的旋律段中表達清晰,最終導致現在很多新歌的不動人。

李宗盛是從臺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民歌運動時期走來的人,所以對於民歌的敘事性、旋律性,有著很高的堅持和很深的鑽研,對比歐美的流行音樂,創作人在旋律上的內容也不能差了,所以我們會常常看到一首英文的舞曲音樂,總還會在稍後推出一首 Acoustic 版本,以證明旋律的優質,即使在紛繁的編曲摘除之後,一把吉他或一架鋼琴仍然能襯托出旋律的動人。

又见李宗盛、李剑青,这次这一对“殊途同归”的师徒二人跟我们聊了些什么?

三石想起了 90 年代很多首長長的旋律線所能講出好故事的流行歌,像是巫啟賢的《太傻》、周華健《難唸的經》,還有李宗盛大哥上次在武漢簡單生活節上演唱的開場曲——他在 1991 年寫給趙傳的《我終於失去了你》。

只有在那些悠長的旋律、綿延的動人音符中,才能填得下那一句句斟酌過的字句,以此打動了很多個聽眾。

李宗盛大哥對於旋律很敏感,他會在開車的時候,聽見一首電臺裡播的老歌便感性湧上心頭,停在路邊把歌聽完,而後再聯想到當今年輕唱作人們的問題所在。

李大哥舉了個旋律線很好、很利於用歌曲敘事的例子,就是 Carpenters 演唱的《Yesterday Once More》,大哥說那首是他很想能寫出的水準,但其實對照李宗盛這麼多年來的創作,他的特色也很有。

又见李宗盛、李剑青,这次这一对“殊途同归”的师徒二人跟我们聊了些什么?

一是李大哥碎碎念式的創作結構特色,在唱與說之間徘徊,令很多人很難把他的歌按傳統套路 K 起來,他這些年寫給楊宗緯的《因為單身的緣故》,縱貫線時期創作的《給自己的歌》,十多年前寫給莫文蔚的《十二樓》等等,都是這樣的特色。

李大哥說是因為他曾經在中學時期學習不好,幾度考中專都失敗未考上,就在家裡關著自己,默默寫歌。

但一開始,他並不懂旋律怎麼上手,很多時候,年少的李宗盛常常自己跟自己對話,念著念著,旋律出來了,他發現這樣的歌,也是音樂的一種形態,於是才形成了後來他那些唸白與演唱之間無縫切換的音樂特色。

李大哥的另一個創作特色,是歌曲段落式的遞增表意——當然這個說法並非李大哥的官方說辭,而是三石在聽李宗盛這麼多年來的一個小小總結:

歌曲隨著意思的遞進,旋律結構、節拍特色也逐漸有明顯的改變,早年如李宗盛寫自己的《阿宗三件事》,還有他今年新發表的《新寫的舊歌》。

大概因為這樣結構的歌曲,太難令聽者掌握節拍感,《新寫的舊歌》在武漢簡單生活節首唱時,現場沒能像前一首《山丘》一樣,出現大合唱的場面。

又见李宗盛、李剑青,这次这一对“殊途同归”的师徒二人跟我们聊了些什么?

2. 李劍青的鄉愁到底有多愁

至少李宗盛大哥的歌,可 K 的有,有深度和可 K 難度的也有;而李劍青的歌,多數就剩下了深度。

連我一個音樂基礎不錯的朋友,去 KTV 點了幾首我的歌之後,都搖搖頭跟我說,劍青你的歌太難唱了。

——這是李劍青對自己創作特色的自嘲

在中央音樂學院的講座上,李劍青被在場學生問到入這一行最大的代價是什麼,他兩個字回答說:單身。

以至於,戀愛經驗並不多的李劍青,除了偶有在《平凡故事》中唱到他嫁去澳洲的前女友“那某某多不得已才成為誰人的妻”,更多在李劍青的音樂裡,他被和“鄉愁”畫上了約等號。

故鄉、遠方、親人這些內容,在李劍青的音樂裡頻繁出現,我們也得以在這幾年的春節其間,有意無意都能伴著李劍青的音樂回鄉,或是遠行。

2015 年春運期間,李劍青在 2013 年底發表的《匆匆》拍攝出一部春節回家題材的 MV,沒太做大的宣傳,已經引發了不少自來水粉絲的喜歡和轉發。後來李劍青每一次演唱《匆匆》,這首很難唱的歌也還是令在場多數人都能從頭到尾跟著大合唱了。

2017 年春節,Apple 邀請李宗盛、李劍青和白安師徒三人拍攝了一支過年廣告;

2018 年春節,《在家鄉》再度以春運內容作為了 MV 中的主視覺,“無論你多富裕 / 成為多麼顯赫的人 / 城裡的門檻被踏破 / 不再說方言 / 母親的家總是要回的”,幾句詞就勾勒出了李劍青和母親之間的親暱。

這些鄉愁的音樂內容,一方面是從廣西漂泊來北京作為異鄉人的李劍青的創作動機,另一方面,也是師傅李宗盛對於李劍青音樂路數的一種特色規劃。

又见李宗盛、李剑青,这次这一对“殊途同归”的师徒二人跟我们聊了些什么?

李劍青不是沒想過要寫情歌,但他寫出來的情歌歌詞,總會被師傅“打槍”,而等李師傅有時間修改甚至重新填寫李劍青的旋律時,鄉愁總是李宗盛會第一時間湧進腦子裡的內容框架,既然揮之不去,乾脆順勢而為。

李宗盛給李劍青寫的幾首詞《匆匆》、《出城》,都像極了李劍青會自己用到的言辭方式,這是因為李宗盛熟悉李劍青的生活習慣。

音樂之外,李宗盛還像是李劍青的大家長。

去年在上海的簡單生活節上,李劍青在臺上唱歌時,李宗盛從後臺偷偷探頭看了幾眼徒弟的演出狀況,那眼神像極了班主任從教室後門“監視”同學上課的嚴肅,直到有人看到,大喊幾聲“大哥”,李宗盛才默默離去。

又见李宗盛、李剑青,这次这一对“殊途同归”的师徒二人跟我们聊了些什么?

對於李劍青的家人,李宗盛大哥也會像對自己家人一樣關心。

有一年,劍青的母親在桂林生病,李宗盛親自去看望李媽媽,還讓她老人家放心兒子在北京的生活;今年春節,李宗盛大哥盛情邀請了李媽媽跟隨劍青一同去臺灣旅行,李宗盛親自擔任嚮導,帶著李媽媽吃吃逛逛了很多當地景點。

這樣濃濃的人情味,在李宗盛、李劍青這些年的音樂中常會被聽到,這多是源自他們日常生活中的關懷點滴了。

又见李宗盛、李剑青,这次这一对“殊途同归”的师徒二人跟我们聊了些什么?

在中央音樂學院的講座最後,李宗盛大哥默默給觀眾使眼色,讓大家剋制地提問,因為他還想留出一點點時間給李劍青唱歌。

那一天,李劍青唱的還是跟思念親人有關的《姥姥》,一首李大哥在某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聽到詩朗誦後,執意要劍青譜曲的歌,想必對於李劍青的旋律創作能力和創作特點,李大哥早已在心底非常滿意了。

還沒看夠?你可能會感興趣的有:

這位令李宗盛不捨得放手的男人,到底有什麼魅力?

莫文蔚飲恨香港,李宗盛飲恨莫文蔚

借李榮浩的《耳朵》我們聽到了什麼?

白舉綱 | 融色體質的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