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樑說“富豪死於信託,中產死於理財,屌絲死於p2p”,你怎麼看?

從頭再來148265419


雖然我對老梁一向很尊敬,而且他說的很多觀點我都認同,但至於他說的富豪死於信託,中產死於理財,屌絲死於p2p我就不認同了。

首先老梁把理財的概念給混淆了。

無論是信託還是p2p,或者是銀行存款,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其實都是理財,老梁把信託跟p2p同理財分開理解,明顯是一個門外漢。

我不知道老梁是否真實的去體驗過這些理財產品,如果沒有親身體驗就說出這樣的言論,未免有點太不負責,明顯是在博人眼球。

其次很多人通過理財都賺錢了,而不是死翹翹

雖然理財產品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風險,目前除了50萬以內的銀行存款之外,沒有人敢保證說百分之百可以拿回,但是通過合理的規劃和選擇,購買理財產品還是可以讓資產增值的。

比如目前信託的年化收益大概是9%,如果你有1000萬,一年的收益就是90萬,只不過信託的門檻比較高,最少要求100萬以上起投,所以一般人是沒有資格去投。但實際上購買信託的人,大部分是賺錢的,除非運氣太差,購買了一個信託產品,比如房地產信託,結果房地產開發商跑路了,那你確實是有損失的。

就算是p2p這種高風險的投資,照樣也有很多人賺錢,可能大家是被最近兩年p2p的暴雷潮給嚇壞了,於是很多人就把p2p等同於跑路,但是在p2p發展的前幾年,絕大部分人都是賺錢的,而且賺的錢還不少。比如我認識一個朋友,他2013年的時候用10萬塊錢投某個平臺,到目前為止,已經連續投了五年,當初10萬塊錢目前已經變成18萬塊錢。

但是隨著這兩年p2p行業風險暴露,有不少平臺出了問題,不能取現或者是平臺直接跑路的,但就算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年化收益在12%以內的平臺還是相對比較安全的,只是那些年化收益在12%以上的平臺就風險比較大。

再次理財本身就有風險,但不能因為有風險,就否認它的價值。

不論做什麼,涉及錢的東西任何事情都有風險,哪怕你把錢存在銀行,都有一定的風險,畢竟目前存款保險條例只保護50萬以內的存款,50萬以上的是不保障的。

既然都有風險,就不投了嗎?當然不是,風險有高有低,最關鍵的是看你投資什麼樣的產品以及期望什麼樣的收益。

任何時候風險跟收益都是成正比的,收益越高風險越高,如果你一心只想追求高收益,而忽視了風險,那遲早要栽跟頭。

所以理財是否會虧損,是否會死翹翹,關鍵在於你的選擇,而不是理財產品有錯。

最後,如果不理財,難道等著錢放在銀行貶值嗎?

按照老梁的說法,估計他是建議大家不要去理財,而是老老實實的把錢放在家裡或放在銀行。但從現實可以看出,那些老老實實把錢放在銀行的人,基本上日子都過得不怎麼樣的,而那些善於理財的人,基本上日子都過得比較好一點。

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如果大家老老實實把錢放在家裡或銀行裡面,那時間會悄悄的把你的錢給偷走。

因為有一種東西叫做通貨膨脹,目前我國一年通貨膨脹率大概是在6%左右,也就是說你今年100塊錢到了明年可能就只值94塊錢了,十年之後可能連50塊錢都不值了。

所以自己辛辛苦苦的賺來的錢,還是要需要自己去打理的,而不是老老實實放在銀行或者家裡面,否則你會越存越窮。


貸款教授


這是危言聳聽,妖魔化金融市場,搞得好像金融都是詐騙一樣。

信託超過15萬億,出風險沒兌付的有150億嗎?有150億了也才佔比千分之一。銀行貸款壞賬率還超過1%呢。P2P風險是比較高,但規模超2萬億了,卷錢跑路的規模超過P2P帶給投資者的收益了嗎?

真正讓人虧大錢的不是信託、理財和P2P,而是假信託、假理財和假P2P。雖然披著信託、理財和P2P的外衣,但資料弄虛做假,資金不按約定使用,完全就是詐騙,和信託、理財以及P2P根本不是一回事。

因為E租寶事件而怪罪P2P是找錯了對象。你可以不投資P2P,但如果不意識到自己其實吃的是詐騙的虧,詐騙者又會換一個外衣來騙你一次。比如,有的騙子又通過虛擬貨幣來騙錢了。聽你老梁的話沒買信託、沒買理財、沒買P2P又有什麼用呢,還不是照樣會被虛擬貨幣騙?

強調保護財富不需要妖魔化金融市場,而是要遠離騙局。識別能力不強的投資者,至少需要做到兩點:

1)不貪戀高收益。

有的人嘴上說重視資金安全,但一看到高收益就把安全拋到腦後了,不自覺地找理由讓自己相信這個高收益是安全的。請記住:正規的金融市場不會白多給你一個子兒,每一點多出來的收益都對應著多出來的風險。如果收益很高而風險很低,那就是騙局,實際風險大到會讓你血本無歸。

2)除了公募基金外,不要買其他任何自己搞不懂的金融產品。

公募基金是一種很多人搞不懂的大眾金融產品,但有完善的監管體系,搞不懂也可以買,只要確保是有牌照的公募基金公司發行的就可以。買公募基金有賠有賺,但收益和風險的關係是合理的。

其他“信託”、“理財”、“P2P”、“數字貨幣”、“商業模式”如果你搞不懂,就千萬別碰,以免碰到假冒它們名義的騙局。尤其是數字貨幣,騙局比正經的還多。對於任何非金融專業人士,這裡都有一個建議:投資前找懂金融的熟人諮詢一下。

諮詢時最重要的問題只有一個:這是不是騙局?這個問題比風險高低更重要。風險高低是正規金融產品才會有的問題,詐騙產品的風險是100%,而且沒有收益。

認識到騙局的本質後,不管這些假冒產品以後怎麼改頭換面,你都能遠離。


長升理財


其實這種觀點是存在偏頗的,三種都屬於理財的不同三種方式。只要是理財就是有風險的,但並不表示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是陷阱。

投資信託的具體標準是:投資起步資金額度是100萬,並具有2年以上的投資經歷,並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家庭金融淨資產不低於300萬,家庭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



所以說只有富豪才能達到這一標準。由於信託公司是銀監會管理下的非銀行性金融機構,管理嚴謹,資本充足,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和專業的分析團隊,所以信託理財產品相對於其他金融投資來說風險較低。信託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較高,一般控制在8%-15%之間,並且收益穩定。

中產理財產品的風險主要是一些基金產品和股票產品。因為這類產品對投資者的要求也比較高,要有理財經驗和抗風險的能力……畢竟高收益伴隨高風險。只有選對了才能有高收益,選錯了就是連本金都不保。



P2P,從四月分要求備案以來,就頻繁暴露,所以投資P2P,一定要選擇完成備案,信譽度高,成立時間長的知名平臺才能避免平臺跑路的現象。

所以說無論哪種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在投資前要做好調研和分析。


坤鵬論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自認為對富豪接觸不多,不太瞭解;所以談談後面部分的理財和P2P吧。怎麼算是中產呢,至少家庭年收入得10萬以上吧,當然了,還得擁有相當的可支配收入。一般來說,中產收入穩定,交際圈子穩定,也有一定的消息源,做投資一般不傾向於使自己暴富,因此一般選擇穩定盈利型理財。那麼這些理財方式都有什麼呢:信託、股票、基金、不動產投資。


近幾年,投資房產基本都沒有虧錢的,至於股票,倒是有不少人虧錢,大陸股市畢竟風雲莫測,政策面影響大於股票本身。信託的風險也是存在的,但是其收益率較高。總的來說,中產階級有理財虧錢的甚至破產的,但是那畢竟是少數,因為中產階級的消息面和知識面使得他們大多會選擇穩健的理財方式。


最近P2P頻繁暴雷,不少人中招。有想要投資一筆準備交首付的年輕人,也有無知上當的中老年人。但是這些P2P機構給出20%的收益率,是銀行定期存款的7倍以上!很多人就是因為不加分辨,一時衝動,錯信了這些P2P機構。說“屌絲死於P2P”是有失偏頗的,畢竟那麼多人受害,只能說,這些人缺乏合理的理財知識和理智。


首席投資官


這句話雖然有失偏頗,但後兩句頗有道理。

首先,富豪們大多忙著做生意,座山吃空的不多。

不知道老梁所說的富豪指的是什麼樣的人,但對於那些企業家來說,正忙著做生意呢。

或者,正生活中“花不完的錢,還不完的債”中。

當然,要是那些有錢沒處花的富豪,就另當別論了。老梁的話適用於這樣的富豪。

第二,中產理財失誤,的確會讓數年的積蓄毀於一旦。

經濟好的時候,買什麼理財都可以賺錢,投資什麼都有回報。

但經濟形勢差的時候,銀行的理財產品都不一定會賺錢。還不如,買處便宜房子。

不是說某些理財產品是魔鬼,而是,在經濟形勢不美好的時候,它就自動成了魔鬼。

知進退,是中產要遵循的原則。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保守,要分的清楚。

現在這個形勢,把錢老老實實放銀行去吧。

第三,屌絲靠借錢逆襲是自取滅亡。

不屬於你自己的生活,靠借貸就能實現嗎?

我看動畫片中光頭強就要有這樣的遭遇。

醒醒吧!

生活不易,攢錢不易,且活且珍惜。


靜觀財經


本人銀行工作9年經驗,從櫃員,理財經理,到現在公司信貸管理崗位,說說自己的看法。

先說結論,完全完全不贊同這個老梁的說法,我不知道這話是不是他想表達的原意,但是就從題主的描述上,老梁的這句話根本就是個垃圾信息,邏輯上他表達的是富豪玩信託會玩死,中產階級玩理財會玩死,屌絲玩p2p會玩死。那麼富豪玩p2p,中產階級玩p2p呢?那麼屌絲活該錢放銀行?

理財是每個人必須學會的東西。信託產品,至少銀行的信託產品非常非常穩,幾乎不會出現無法兌付的情況。年化通常在8%-14%左右你在銀行買信託,想被玩死都難。

中產死於理財?理財?理財?抱歉我實在無法正常理解這個理財指的是啥理財。

p2p,這個就有意思了,除了那些非常不正規,小眾的p2p平臺,現在的有銀行託管的正規p2p平臺非常非常適合希望有比較高的利息的普通百姓買。到目前為止,p2p平臺經歷過大洗牌後,已經很少聽到平臺跑路這種消息了,甚至連虧損的都很少看得到。

關於p2p平臺,其實可以延伸開來做一個大專題,這裡就不再過多介紹了,不懂的人自然怕,不敢買,感覺p2p猛如虎,其實我用p2p理財快5年了,本金也就20萬,目前累計利息14萬多點,無圖無真相,丟完圖溜了。

絕對真實的個人賬戶截圖,看截圖時間和我的回答時間。睡覺去了。


拔刀醬


該問題,我確實聽梁老師講述過。

我自己也深有體會。

我體會最深的是:屌絲死於P2P。

富豪死於信託,中產死於理財,屌絲死於P2P,其實字面意思,也就是問題答案。不難理解,我具體談談我:屌絲死於P2P吧。

P2P就是網絡信貸。很多人可能沒有接觸過,我接觸過,而且數額一萬多。你沒聽錯,就是數額一萬多元。您可能會說:一萬多都需要網貸?不至於吧?我要告訴您,一萬多塊不少了,對於一些人,一些特殊困境的人。具體我遇到為什麼困境需要網貸一萬多,我不描述。

我在網上借貸一萬多元,網貸是小額信貸,也就是說一家網貸機構信貸數額一般就是五百一千元數額,借貸時間一般十四五天,利息是百分之一。請記清楚,借貸時間十四五天的利息是百分之一。也就是說,一家信貸公司借出來五百塊,十四五天後必須還款五百五十元左右,而且有的手續費更加高的驚人。有的甚至利息更高,有的可能相對低一些。

既然困境到連網貸都借,那就是說確實沒錢了,借貸網貸解了燃眉之急,卻進去了一個泥塘。而且是越掙扎出來越陷越深,因為網貸借貸數額小,借貸時間短,利息高的原因,會讓人重複循環於借貸還貸的漩渦中。借出來十多天還進去又借出來,中間有手續費有利息,可想而知,網貸的結果就是,深陷泥潭。

比如我,借貸一萬多元,我借貸網貸機構多達十多家,我每天在還貸借貸中度過,而且我每天在承受高額利息,手續費。也就是說,我每天都在消費著網貸各種費用,可是錢我卻一分沒有使用過。

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很多人可能會想:因為是網貸啊,網貸機構是找不到我的,我是不是不需要還?不,錯了,網貸要不到本人,網貸機構找得到家人朋友親戚領導電話,網貸機構一通電話短信轟炸,讓你生不如死。因為網貸機構在你申請借款時候首先要複製你的童話記錄,需要你填寫父母親戚朋友的聯繫電話。我沒有遇到過家人親戚朋友領導收到短信電話轟炸,可是我收到過網貸威脅:你要是幾點幾分不還錢,你父母,領導,親戚朋友就會收到短信電話說你欠錢不還。我只有再去網貸機構借錢還搶,我又花費了利益手續費。

後來,幾個月後,我實在承受不了網貸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就找老父母要錢,最終還清了所欠網貸。我大題計算了一下:從我借貸借貸一萬多元開始,手續費,利息,多加網貸機構,網貸貸款幾個月,我一共還款差不多兩萬多,也就是我差不多白白浪費了一萬多的錢給了網貸機構。

以上就是:屌絲死於P2P!

望大家網貸信貸時候慎重!


婦女主任


我個人從事p2p理財已經有6個年頭了,從剛開始的1萬元投入,到現在超過100萬投入,對老梁的看法不敢苟同。

P2P從最開始的野蠻生長期,到現在已經比較規範,國家也推出了相關的監管法規,比如網貸的資金必須要在銀行監管,不允許進行大額的貸款,不允許自貸等。只要選擇對的平臺, P2P的風險還是可控的。在國外也有很多p2p企業,如lending club已經運營超過10個年頭。

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已經突破5萬億大關,奔向6萬億,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投資人、借款人數總和超過5000萬人;網貸行業獲得了更多的資金青睞,網貸人氣攀升也反映了P2P網貸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成了大勢所趨。



李嘉誠說:一件衣服被我穿上了,80%的人都說好看,那我一定會買;一個生意機會被我遇上了,80%的人都說可以做,那我絕對不會去做。我深信世界上的2/8定律,為什麼世界上80%是窮人,20%是富人?因為20%的人做了別人看不懂的事,而80%的人不會堅持正確的選擇。成功只屬於有遠見、敢挑戰、懂堅持的人。

70%的人在銀行理財,拿1~3%收益,

20%的人做信託、資管、P2P等固定收益理財,拿7~10%收益,

10%的人做VC、PE私募股權,拿30%~40%收益,財富幾何式增長。

這就是為什麼有錢人越來越有錢的奧秘!家庭財富的高效持續增長更主要的是需要你對新的理財方式的認知、眼光以及敢於接受的勇氣。人類社會的一條鐵定規律:要想改變自我就必須敢於合理嘗試。


貝姐理財



首先,老梁的說法的確是有待商榷的部分,而且,就信託而言,我們非專業人士,信託自身就有門檻的設置,一般人不可能進入,且都是專業知識人士來管理,所以,風險相對較小!

而中產階級的一個基本都特性是知識面寬,知識架構合理,他們的投資是基於穩健為基礎的。而且,中產階級的理財渠道大部分是基金類和股票類,如果不是過於貪婪,不激進地進入到股票市場,那麼,中產階級的投資死亡概率還是相對較低的。

我們是屌絲級別的,我們因為貪婪,我們夢想一夜暴富,所以面對投資回報遠遠高於正常的情況,反而我們信以為真,我們被高投資回報深信無疑,我們相信我們能夠被上帝關照,我們會有餡餅砸在頭上的好運,所以,我們捨身忘我地加入,等待我們的卻是血本無歸!

我們想加入信託,可是信託把我們拒之於千里之外,我們想買基金和股票,可是我們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儲備,我們上天無梯,入地無門,我們只能選擇P2P,難到這就是宿命嘛?

其實,任何的投資都會有風險的,最根本的切忌貪婪和無知!無知的時候如果不貪婪,就不會有投資的死亡,無知且貪婪,投資死亡的概率幾乎是100%。

忌貪婪,儲備知識,調整知識架構,無欲則剛才是投資的最高境界!

碼字真的很辛苦的,來到這裡看到我們的文章,那就是你我之間的緣分!關注,點贊和轉發一下吧!我們誠摯地謝謝您!


在路上覓尋


你好,我是投資顧問郭一鳴,很高興來聊聊這個問題。

“富豪死於信託,中產死於理財,屌絲死於p2p”,看起來不無道理,但實際上有些牽強。這裡似乎把金融圈看成了“坑”,各階層的人進來都要被“埋”,但起不知,很多人正式在金融圈中獲得了人生寶貴的財富……

對於“富豪死於信託,中產死於理財,屌絲死於p2p”,個人理解有以下幾點,跟大家做以交流:

首先,從入門門檻角度,這個描述還是正確的。因為P2P的入門門檻很低,所謂的屌絲都可以進入;而理財方面,尤其是以銀行理財為主,基本上是5萬元起,沒有5萬元者,輕易不能介入;至於信託,以前是100萬起才能投入的,也確實是現在富豪們才能進入的;

其次,如果說“富豪死於信託,中產死於理財,屌絲死於p2p”,應該的可能是這些產品相對都是高風險產品,把控不好可能會出現本金的虧損。

這個角度,也的確出現過很多的情況,無論是信託、理財,尤其是P2P出現過多起本金虧損以及客戶重大損失事件;

第三,這些產品雖然存在風險,但都是合法行為,很多出現問題的可能都是假產品或者不合法的產品。信託機構是有牌照的、理財也是有出處的、P2P是有牌照的,這些也都是有監管的,一般不會出現重大問題,除非購買了假的或者不合理的產品。當然,無論真假以及是否合理,都需要提前防範可能的風險。

最後,這些都屬於投資,投資就有風險,而高風險相對應的是高回報。每個人應該根據繼續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需求,選擇不同的投資產品,並進行適當的風險防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