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有功于二战德国,做出大贡献,却成为海陆空三军背锅侠

二战中涌现出许多的背锅侠,例如在死后被曼斯坦因在《失去的胜利》(又叫做一切都是元首的错)中的希特勒,各类“搞笑”的意大利军队等。但是他们和这个人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他被人称为帝国的蛀虫,他就是德意志第三帝国远近闻名的“背锅之王”,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为什么小编要说戈林是德意志的“背锅之王“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背在戈林身上的黑锅吧!

这个人有功于二战德国,做出大贡献,却成为海陆空三军背锅侠

1."天上飞的都归我管”—给红男爵背锅

这是流传最广的一句戈林的“名言”,这句话成功的将本来形象就不好的戈林更加毁灭的打击。不过这句话的出处却不是戈林,小编阅览了西方二战经典,发现这句话的根本找不到任何可靠的一举,小编又委托了一个在德国工作的哥们帮我就地查阅,不过依旧是一无所获。不过哥们告诉我我大概要找的是红男爵里希特霍芬(戈林:我必须严正指出,”会飞的东西都归我管,我戈林从来没有说过。你们这些人不久扭曲原话,还将脏水泼到我身上,良心不会痛吗?)

里希特霍芬的原话是:天空中的一切都是属于我。这句话体现了他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谁知道一些国内的跳梁小丑们,将戈林与海军争权夺利的丑闻与这句话强行联系在一起并且安在了戈林的头上,并且扭曲的原话的意思。从原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变成了戈林贪婪、充满权利欲的跳梁小丑的形象。

这个人有功于二战德国,做出大贡献,却成为海陆空三军背锅侠

2.戈林的智商与军事素养低

要说鸡场厂厂主(希莱姆)的智商与军事素养低的话,小编还是相信的。但是网络上的段子手们却将矛头指向了戈元帅。小编可就不认同了。要知道在最后对纳粹领导人的审判中,盟军心理学家对戈林的智商进行了测试,结果是令人震惊的138。他在所有被测的第三帝国高层在排行第三高,就连被吹上天的施佩尔也只有128。

再说说军事素养戈林的军事素养再不济也比某养鸡场厂主高多了(小编就是喜欢拿某个养鸡场厂主来鞭尸),戈林也是从正规的普鲁士皇家军官学校毕业的,他的起点可比后来希特勒的心腹爱将“沙漠之狐”要高出许多。在一战时戈林更是凭着战功成为了当时红男爵麾下担任第一战斗机的联队长,并且戈林凭借出色的领导力让队员们十分信服,一战戈林已经展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

戈林最早参与空军建设时每晚只睡3小时,还要不断靠吗啡止痛。在他的努力下,德军前期的闪电战中陆空结合的完美配合得以完成,德国空军虽然不像美苏是陆军航空兵,但陆空一体已经十分完美。这与戈林和其属下的努力离不开。他可以说比大部分的所谓的“爱国”国防军更爱德国。

这个人有功于二战德国,做出大贡献,却成为海陆空三军背锅侠

智力测试

3.阻挠齐柏林号的建设—给雷德尔背锅

这是有关戈林的最可耻的谣言了,而始作俑者正是雷德尔与德国海军。当时海军船体建设始终在海军的控制下,别说是现在的戈林就是后来权力滔天的就“经济元首”施佩尔想要插手改变已经正在建造的船也是十分困难。那么齐柏林号航母究竟是为什么会被停建呢?

当然是雷德尔为首的海军高层自己作死,时任海军总司令的雷德尔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战舰,对于一个舰炮主义的海军人士眼中,航母就是一个移动的铁棺材,哪有战列舰炮管凶猛。就连当时雷德尔给希特勒的Z计划中也是满篇大炮,至于航母只有2艘。1939年已经快处于开战了,一切资源的调配当然首先要给舰炮服务,至于航母铁棺材还是靠边站吧!雷德尔在1940年向希特勒主动提出停工建设(当时戈元帅并不在场)。

这个人有功于二战德国,做出大贡献,却成为海陆空三军背锅侠

4.不给海军舰载机—给雷德尔背锅

首先,戈林最开始是刁难了一阵子,不过在1938年齐柏林下水钱同意了组建空军航海不对,调拨空军部队上舰运行——人、钱、装备都由空滚出,作战时接受海军舰队的指挥。

这已经是空军倒贴钱给海军,还要受到海军的指挥。海军还想怎么样?至于说为什么平时运作和训练不要海军负责。1.海军里面没有一个动航空作战的高级指挥官2.海军学校军校连个航空专业人员都没有,并没有任何培养航空人才的体系3.海军高层都是脑子巨炮主义的过时老古董,想要他们支持简直是做梦(想想开战后海军怎么拆解自己的航母的)

三无产品的海军还想强行指挥舰载机航空业务和训练,这不是外行人指挥内行人吗?许多读者天天说希特勒瞎指挥,但是你们却没有看到海军也妄图用外行的经验指挥内行。

这个人有功于二战德国,做出大贡献,却成为海陆空三军背锅侠

小编已经大致罗列出了戈林元帅的一部分黑锅,事实证明有些黑锅戈林元帅背的真是冤枉到家。这里小编还要说一句敦刻尔克的歼敌保证还真不应该是戈林背锅,事实上德军的装甲部队由于冲锋太快已经与步兵脱节。伦德施泰特建议让装甲军停下也是防止他们脱节被法兰西部队歼灭,如果强行让装甲部队进攻恐怕敦刻尔克的部队反扑会将让他们伤筋动骨。这个黑锅真要追究起来,戈林是为伦德施泰特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