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願相:初唐大家,陳子昂第一,宋之問第二,然二子皆小人

隋文帝統一南北朝之後,勵精圖治。他抵制南朝綺靡文風,希望將以前的舊風氣一掃而光,但等到隋煬帝當政,他貪圖享受,與朝臣們宴遊作樂,文壇風氣又重新變得綺麗纖弱。到了初唐,詩壇有四位天才橫空出世,他們就是被稱為“初唐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都是少年成名,而且都才高而位卑,自覺材大難為用,就在詩文上大下功夫,常常借詩言志。由於唐太宗喜歡風花雪月的宮體詩,大臣上官儀秉承隋煬帝時的文風,很受寵信,於是他的“上官體”風靡一時。“四傑”之中,王勃率先反對“上官體”和齊梁遺風,其餘三人也都跟著響應,推動初唐詩歌向著接近社會現實發展。

牟願相:初唐大家,陳子昂第一,宋之問第二,然二子皆小人

四傑之後,詩歌朝著兩個方向發展。其中宋之問,沈佺期繼承了上官儀的衣缽。因為太宗之後,高宗及武則天對宮廷唱和詩有所偏愛,就有一大批文人投其所好,媚上求顯,宋之問和沈佺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進一步完善了律詩的形式技巧,豐富了詩歌的美感形式。

而另一位不可不說的詩家,就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陳子昂。他在四傑之後,扛起了反對宮廷詩風的大旗。陳子昂出身鉅富之家,是個標準的富二代。他少年嚮往俠客生活,後來發奮苦讀,終於在武則天臨朝稱制之時考中進士,並得到武則天的賞識。雖然他和宋之問等人的詩歌主張不同,但並沒有實質上的矛盾,所以他們之間還經常交往。後來他兩次出塞,渴望建功立業,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卻一度遭到排斥和打擊。三十八歲還鄉,四十一歲時為奸人所害,冤死獄中。

牟願相:初唐大家,陳子昂第一,宋之問第二,然二子皆小人

然而到了清代,牟願相先生在《小澥草堂詩文集》品評詩家,卻說了這樣一句話:初唐大家,陳子昂第一,宋之問第二,然二子皆小人。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武則天當政時期,培植自己的文人勢力,人稱為“北門學士”。宋之問一心想成為北門學士中的一員,便寫了一首獻媚詩給武則天,詩云:“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但他還是沒有成為北門學士,反倒成為眾人的笑柄。

牟願相:初唐大家,陳子昂第一,宋之問第二,然二子皆小人

而陳子昂怎樣呢?當武則天決定稱帝時,陳子昂寫了《上大周受命頌》、《大周受命頌四章》、《慶雲章》對武則天歌功頌德,後來武則天任命陳子昂為右拾遺,但也使他的大詩人的形象大打折扣,千年之後依然為人所詬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