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悲慘的詩人,寫出千古名句卻被舅舅覬覦,遭其殘忍殺害!

唐朝詩人劉希夷年少時就很傑出,他不僅儀表堂堂,多才多藝,還可以豪飲不醉,彈得一手好琵琶,寫得一手好詩。更要緊的是,他在二十五歲那年就考中了進士科,家庭背景又好,有個大名鼎鼎的舅舅宋之問。

負責任地講,劉希夷是所有懷春少女的夢中情人,是所有歌宴酒會里最受歡迎的客人,是所有同齡人羨慕嫉妒恨的青年俊彥,是所有長輩想要收為女婿的第一人選。但是,劉希夷這輩子都不曾風光起來,原因只有一點:他是個不合時宜的人。

史上最悲慘的詩人,寫出千古名句卻被舅舅覬覦,遭其殘忍殺害!

唐代極重詩歌,無論仕途、交遊、愛情,優秀的詩才往往不僅是錦上添花的閒事,而且是雪中送炭的必需品。劉希夷的確寫得一手好詩,但不幸的是,他的詩歌風格過於古雅,大大有悖於流行風尚。

倘若採取跳脫出來的眼光,那麼古雅也好,流行也罷,各有所長,並不能從體裁與風格上簡單斷定孰優孰劣,但現實生活並不採用這樣的邏輯。在長裙流行的時候你偏偏愛穿T恤和牛仔褲,在網絡語言流行的時候你偏偏愛寫書面語,在笑貧不笑娼的時候你偏偏不肯食嗟來之食,一個人力量再強,又怎麼拗得過時代大勢呢?

劉希夷堅守古雅詩風,瞧不上那些光鮮靚麗的流行腔調,時代自然也瞧不上他,使這樣一位青年俊彥只能在落落寡歡裡優遊卒歲。

求仁得仁,詩人也不應對此有任何抱怨。藝術水平的高低與作品的流行與否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一個時代的主流審美趣味才決定著一位詩人是當紅還是寂寥。好在劉希夷性格開朗、不拘小節,對自己被主流詩壇的邊緣化並不介懷,照舊飲美酒,彈琵琶,寫詩篇……

史上最悲慘的詩人,寫出千古名句卻被舅舅覬覦,遭其殘忍殺害!

劉希夷最為傳世的作品是《代白頭吟》,又名《代悲白頭翁》: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好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這首詩的創作過程有點靈異:當劉希夷寫出“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之後,感嘆這兩句是不祥的讖語,匆匆將之刪掉,但當他隨後又吟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時候,發覺仍是不祥的句子,於是感慨道:“死生有命,難道這些虛言就可以定人生死嗎?”便將這兩聯一起保留了下來。

劉希夷的舅舅宋之問也是一個有名的詩人,對“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詩愛不釋手。宋之問知道劉希夷還不曾把這兩句詩告訴別人,便大言不慚地請他割愛。大約是因為深諳舅舅的人品,劉希夷一開始答應了。但宋之問還沒有得意多久,卻發現這個貌似溫順的外甥竟然“厚顏無恥”地照原樣公佈了新作!

無人知曉其中的原委,也許是劉希夷醉酒忘事所致吧。怒不可遏之下,宋之問派家丁用土囊壓死了這個出爾反爾、險些讓自己難堪的外甥。劉希夷死時還不到而立之年,果然應了詩讖。

史上最悲慘的詩人,寫出千古名句卻被舅舅覬覦,遭其殘忍殺害!

有人懷疑過這則故事的真實性,畢竟宋之問臭名昭著,以至於人們很樂於將無主的醜聞編派到他的頭上。無論此事是真是假,出於人們對宋之問品行的瞭解,只要有人說這件事是他做的,大家就不會再懷疑什麼。

而劉希夷,這位過早隕命的詩才,也終於因為這則悲傷的故事得到了人們的同情和關注——當然,關注才是最重要的——人們發現這首古雅風格的詩歌竟然也很精彩,魅力不減於時下的流行篇章。

劉希夷泉下有知,或許也會因此欣慰一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