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的地理位置這麼好,為什麼經濟一直髮展不起來?

走過的路333


甘肅其實在宋朝之前都還是很富裕發達的一個地方,因為這裡是鏈接中原和西域的唯一通道,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古代的絲綢之路就是必須要經過甘肅的,那時候的河西走廊上的商旅不斷,也讓這一塊區域的經濟發展的非常好。而且這裡是控制西域的重要通道,中原各個朝代對於此地都是非常看重的,秦朝為什麼能夠擊退匈奴就是因為在秦始皇時期控制這裡,但是到了漢朝又被匈奴人奪取了,最後在漢武帝時期又奪了回來,才讓中原對付匈奴上沒有吃虧。之後絲綢之路開始興起,讓這個地區徹底的繁榮起來。

但是到了宋朝之後基本上就不行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環境遭到了破壞,人口的急劇增加導致這裡的環境不再適合大量的人口居住了,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水土流失導致水資源匱乏。所以這個也是限制現在的甘肅發展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還有就是在宋朝時期,中國的經濟中心已經開始南移,而且都知道宋朝時期的航海技術是非常發達的,導致陸上的絲綢之路已經慢慢的被人遺忘了,海上絲綢之路開始興起,所以河西走廊也就失去了他的意義了。

其實到了現在來說,中國的整個重心都是在東邊,所以甘肅就更難發展了。再加上中亞各國不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國際地位上都已經非常的低了,中國這些國家主要在經濟上的聯繫也比較少了,所以這個時候再說甘肅的地理位置很重要的話其實已經是不太適合了。和歐洲非洲等國家的聯繫基本上都是海上了,所以甘肅的地理優勢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甘肅真的想要再次發展起來的話,首先就是要解決環境的問題,現在的甘肅不適合大量的人口居住,要發展起來的話必須要有人才行。

其次就是中國要和中亞的聯繫加強,如果想要富起來的話,還是要在經濟方面的聯繫加強。相信現在隨著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的發展,甘肅發展的會越來越好的。

甘肅也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真的希望甘肅能夠再次起飛。


小伍講歷史



曾經中國社會科學院絲綢之路發展所曾做過一個測試。就是將河西五市與隴原九市州分開核算,結果出來後。

人均生產總值。沒分開前。甘肅全國倒二(25321元)(是13年的數據,那會貴州還比甘肅低)。

分開後。河西全國倒十五名(48729元),隴原全國倒一(17862元)。

城鎮居民收入。沒分開前。甘肅全國倒一(17824元)。

分開後。河西全國倒十二(20631元),隴原全國倒一(15281元)。

農村居民收入。沒分開前。甘肅全國倒三(7271元)。

分開後。河西全國倒十九(11073元),隴原全國倒一(5892元)。

城鎮化。沒分開前。甘肅全國倒五(32%)

分開後。河西全國倒二十四(76%),隴原全國倒二(27%)。

還有很多,各位可以去學術裡找。。。


海堂123


近年去了甘肅,感觸頗深。河西走廊,名不虛傳!一個甘肅草草走下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分析甘肅的地理位置到底好不好?甘肅一名來自甘州、肅州,即今天的張掖和酒泉。漢武帝給當地取了張掖的名字,“張國臂掖,以通西域”。甘肅位於祖國西部,是連接內陸和新疆、西藏的重要通道。遊客去陽關,天氣好時候遠眺,就是從綠洲到沙地再到沙漠再到高山再到雪山,非常有層次感,你即會體會到當年玄奘的不易,也會感受到甘肅地理位置的極其重要性。

放大視野從全球地理去看,歐亞大陸被幾個大洋包圍,歐亞大陸的制高點就是在青藏高原到帕米爾高原,而甘肅又是這個制高點上的重要通道,有甘肅,才能談西域。如果看立體地圖,中國的敵人想南面來,遇到喜馬拉雅山;想從西面來,則遇到帕米爾高原。歷史上,侵略中國的,不是從北面來(匈奴、蒙古等),就是從海上來(日本、英國等)。掌握新疆,西面就有保障,掌握河西(甘肅),新疆就有保障。所以,如漢唐盛世,都是掌握河西,再經營西域,直到下一個帕米爾高原。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甘肅的地理戰略價值如此之大,以至於失去河西的朝代,在歷史面前,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的豐功偉績。

所以,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甘肅的地理位置是極好的。但是,從土地角度來說,又要一分為二地看。一方面,這些年的電影電視文學作品宣傳裡,大家都有一個印象,就是甘肅雨水豐富、田肥樹茂、牛羊成群,既有西域風情又有江南特色。但實際上,這種印象更多是帶有點浪漫主義的想象。像張掖等地,確實土地肥沃,盛產小麥、玉米、水稻等;但甘肅還有很多地方,除去祁連山等山區外,河東地區缺少雨水、土地貧瘠,大多是全國貧困縣。所以,甘肅的河東和河西之間有不小的發展差距。

另一方面,甘肅可供大城市建設的土地實在不多。典型如蘭州,就像個狹長的小甘肅,黃河穿成而過,但城市建設難以擴展開來,以至於蘭州大學被稱為全國最苦逼的985大學。蘭州也好、張掖也好、武威也好,在西部大開發競爭中,難以和成都、西安去抗衡。

分析了甘肅地理的基礎後,再來看看,甘肅想要發展好經濟,有三座富礦可以挖掘。甘肅能不能在西部大開發中脫穎而出,關鍵在這三座富礦能不能開發好!

第一,是資源的富礦。甘肅多山,山裡有油多礦。玉門油田大家都知道,鐵人王進喜就出身於此。甘肅還有眾多的金屬富礦,有亞洲最大的金礦,有中國的鎳都金昌。但這些富礦,不是挖了就是了。只挖礦,不加工,最後富的是人家。這本帳甘肅人現在是看清楚了,繼續做挖礦賣錢的生意沒出路,只有掌握高端加工技術做出產品,才能讓甘肅的礦產資源真正成為甘肅發展的富礦。

第二,是旅遊的富礦。甘肅的旅遊資源太過豐富,豐富的都讓甘肅人感覺不好意思了。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現在也有說要改名)就是出土甘肅,現存蘭州市博物館。大家每每說起甘肅旅遊,想到的卻只有莫高窟,甚至很多人只知莫高窟,卻不知莫高窟在甘肅。從人文角度上,“河嶽根源、羲軒桑梓“,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黃帝、女媧、伏羲誕生地,秦漢唐的祖地,名氣卻大不如陝西、河南。再則,很多人想去西部,選擇的都是新疆、西藏。實際上,繞著祁連山大環線,甘肅加青海,你可以看到除了海以外,所有的地球地貌特徵。旅遊資源這座富礦,甘肅可以大做文章。

第三,是人這座富礦。甘肅有2500多萬人口。今天一說起甘肅人,都說苦幹能幹,憨厚善良,但思想保守,小農做派。歷史上,甘肅卻是個多出將相的地方。晉室南遷後,甘肅一度成為北方的人間樂土,文化繁盛。甘肅能不能發展好,關鍵要看當地人的思想能不能解放。光光看天吃飯,即使有再多的礦,有再美的自然風光,也是吃了上頓愁下頓。與內蒙古有蒙古包,貴州有苗寨,雲南有納西走婚相比,甘肅也是民族大融合之地,怎麼樣挖掘、匯聚各民族的集體智慧發展經濟,甘肅還大有文章可做。


單問者


您好,甘肅地處在國家一帶一路的核心地段,位於我國西北內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地理位置也不是太好,經濟發展不起來的原因有很多。


自然因素:

(1)地形地貌:甘肅絕大多數地級城市都是處於兩山夾一川的河谷地形,經濟腹地不廣闊,省城蘭州更是如此,蘭州新區更是如此,遠離蘭州主城區38多公里的秦王川盆地地區,經濟聯繫不緊密!而蘭州以東地區更是處於生態環境脆弱的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植被稀少,生態環境惡劣,河西走廊地區雖說發展不錯,但是甘肅的人口大多集中在隴東南,隴東南經濟不起來,甘肅經濟也就起不來!


(2)地形版圖破碎:甘肅東西長1600多公里,省城蘭州地處中部,與隴東南以及河西地區聯繫不緊密,隴東南除天水之外與蘭州交通更是不便,平慶兩市更是與西安聯繫緊密!所以省城蘭州沒有輻射帶動作用!經濟自然發展不起來!



人文:

(3)思想觀念:這是最主要的原因,甘肅思想普遍來說比較保守,沒有形成開放的心態,辦事困難!


(4)交通條件:甘肅山大溝深,地形複雜,尤其是隴東南平慶兩市作為人口大市的地級市,卻沒有火車連接省城,現有的也是雞肋!

綜上幾點,甘肅發展起來比較困難!


晨昏蒙影


甘肅從古至今,交通位置都很重要,古代可以通西域。可為什麼這麼重要的地方經濟不是很發達呢,我簡略的說一下。

首先,隋唐以前也就是公元10世紀以前,中國的經濟中心在西北,陝西山西甘肅,那時候長安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幾乎來自西域的商隊都要經過古代絲綢之路來到長安,多個朝代在這裡建立了大量的驛站。

其次,這麼重要的地方自然會受到很多勢力的關注,如果中原王朝強大,外國勢力就和中原王朝友好通商,甘肅這個地方經濟就水漲船高。可是如果中原王朝不強大,外來勢力就會佔據甘肅。

最後,由於中國從隋唐後經濟中心不斷南遷,曾經貴為世界中心的長安現在也沒落了,更不要提甘肅這條線了。而且,西北地方開發過度,水土流失嚴重,所以發展環境也不是很好。 對,戰略地位很重要,可是輝煌期已經過去了,大航海時代之後,就是靠海的地方格外發達,是吧。







莫桑聊歷史


甘肅是甘州和肅州的統稱,甘肅的地理位置不能說那麼好,只能說還行,比較狹長……經濟發展不起來的主要原因且聽我慢慢道來……

從新疆過來柳園、敦煌、瓜州、玉門、酒泉……這些地方都屬於酒泉又稱肅州!敦煌不用說了吧,瓜州是世界風口,原來叫安西,現在風電事業很發達,玉門是中國最早的石油發現地,鐵人的故鄉,春風不度玉門關更是千古名句,酒泉管轄的這些地方都不差,所以這一帶經濟灰常發達,甚至比一些省會城市還要好,嘉峪關(曾經也屬於酒泉管轄),這也不用說了吧,長城的最西端,很多影視劇都在這裡取景,隨便說兩個吧,徐老怪的《新龍門客棧》和群星參演的《決戰紫禁之巔》開篇都是在這裡取景!

再往東就是張掖了,張掖又稱甘州是農業大市,現在終點發展旅遊業,《三槍拍案驚奇》和《見龍卸甲》的取景就是在雅丹地貌,馬蹄寺傳說曾是天馬落腳的地方,還有天馬腳印為證!經濟也不錯。

再走就是武威又稱涼州和金昌了,為什麼這兩個地方一起說?因為我感覺他們語言比較接近,武威出土了中國旅遊的標誌馬踏飛燕,武威還有一種文化西夏文化,現在已經絕跡了,西夏是中國最神秘的國度之一,可武威有西夏文字,為西夏文化考證提供了大量的文獻支持!而金昌盛產鎳,別稱鎳都,別問我鎳是什麼?自己去度娘吧!金昌有驪軒古城!成龍的《天將雄獅》講的就是驪軒古城的故事,他們是古羅馬人的後裔!

到了蘭州就不用說了吧,省會城市還是比較發達滴,這麼看來甘肅還行吧?尤其是經濟還行,雖然不好也不至於全國落後吧?剛才說的都是河西!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河東……

天水——羲皇故里,平涼——崆峒山,慶陽…隴南的成縣?文縣?李縣?還有什麼什麼和什麼?想知道這些都是什麼?看看中國每年貧困地區排行就知道了,甘肅的這些地方都能排上號,資源不錯,人口不少,就是不好好利用資源!每個省算的是平均成績,河西的再努力,河東不給力,經濟照樣上不去?甘肅還是脫不掉貧困的帽子!希望引以為戒大力發展共同努力!


陌潞是走過最長的路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地理位置好,面積大,特產也多,為什麼發展的不好呢,恰巧去年去甘肅實踐,以著名的隴中藥材產業為例,說說我的看法。



影響一個地區發展的因素除了物質動力外,還有制度動力和文化動力。

甘肅的確地理位置好,特產豐饒,可以說在物質動力上是不輸於其他省份的,尤其是中藥材,產業規模相當可觀,但隴藥產業發展的並十分可觀,為什麼呢?制度動力和文化動力不足。



首先隴藥產業並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加工層次較低,產業鏈短,附加值也低;其次,對於隴中藥材的種植、加工並未規範化,集約化,影響了品牌建立,這些制度動力不足鉗制了整個隴藥產業的發展。

再就是文化動力相當不足,甘肅是典型的內陸地區,幾千年小農經濟發展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內陸型人格,而在現在市場化思維中,相對海洋型人格,甘肅的思維方式處於劣勢,所以,生於並且發跡於甘肅的大企業家並不多,缺少好的帶頭人,很大程度上也就缺少好的產業。而很多生於甘肅的人在出來之後卻成就事業,不得不去思考制度和文化動力不足的因素。



我覺得隴藥產業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整個甘肅的狀態,謝謝~


歸隴伴杞


其實甘肅發展不起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原因也其他原因:

一、自然原因:

1、甘肅各地氣候類型多樣,從南向北包括了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和高原高寒氣候等四大氣候類型。

2、甘肅嚴重缺少水資源。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從東南向西北遞減,烏鞘嶺以西降水明顯減少,隴南山區和祁連山東段降水偏多。

3、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境內地形複雜,山脈縱橫交錯,海拔相差懸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

二、其他原因:

1、說道甘肅甘肅的路肯定全國最差的路,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甘肅的路是制約甘肅的發展的重要原因,到現在為止甘肅有一些地級市都沒有開通火車。蘭州的路是年年挖,年年沒挖明白。我也是蘭州人,有切身體會。

2、甘肅缺少整體規劃。

3、甘肅有著很多優質的資源但不懂得合理的利用。甘肅礦產資源、旅遊資源等都沒有得到合理有效的開發和利用。

4、缺少宣傳。沒有像廈門、麗江、山東等地的宣傳維度和空間。

5、甘肅人的思想觀念保守。

三、未來發展

在國家一帶一路的大戰略的框架下,希望甘肅能奮起直追。

邂逅行,不要停下腳步,那些人、那些故事以及所有美好的不期而遇,都在路上。

邂逅行相關賬號:喜歡就關注

今日頭條:邂逅行


邂逅行


甘肅位居西北內陸,地理位置不行,與甘肅人無關。如果甘肅身處東南沿海,現在肯定也很發達。說到地理問題,全省沒太多自然景點,北邊風沙大戈壁灘,南邊是青藏高原,蘭州附近黃土高原,除了隴南一塊之外土地都很貧瘠,加之黃土高原交通不便,大型農用機械也沒能普及。白銀等地區是礦產城市,短暫的繁榮期過後總要面臨轉型。總之老天爺不給飯吃,記得甘肅某縣還被聯合國評為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沒錯,這就是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聯合國教科文評出的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六個八個十個,反正不管幾個總會上榜,連續多年……有意思的是,省內也有“內鬥”傾向:河東人認為河西全是沙漠,缺水落後。

河西人認為河東人山大溝深,資源匱乏。地理壞境太差,沒港口,缺水,承受不了大量人口的生存需求。不要說時代不同了,甘肅設省,自古以來目的就不是發展經濟的。冷兵器時代,甘肅是中原王朝西北方向的第一道屏障。 但是在農業時代,土地是第一生產力,是關鍵因素。人口隨土地分佈。時代變遷,將來不僅僅是甘肅,所有東北和西北的人口都會向東部和南部遷移。



“一帶一路”是中國首倡,但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曲”,而是各國共同參與的“交響樂”,是各國共同受益的重要國際公共產品。“一帶一路”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舉措。它抓住互聯互通這個關鍵環節,聚焦經濟合作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契合沿線國家和本地區發展的需要。我們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突出務實合作、互利共贏,一步一個腳印,把中國發展同相關國家發展緊密結合,把各自發展戰略和合作規劃有機對接,擴大地區投資和內需,增加就業,減少貧困,從而帶動提升地區整體發展水平。


3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參與,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合作協議,形成廣泛國際合作共識。


北上廣深務工族


甘肅最缺的是一條橫貫東西的鐵路,平涼慶陽要去一趟蘭州很不方便,資源也運不出去,就拿平涼靜寧的蘋果來說,品質那麼好,因為交通問題,運輸成本特別高,大車到不了,客商難來,經歷怎麼發展?旅遊業也因為交通問題發展不起來,否則崆峒山幾千年的底蘊,遊客有多少呢?平涼去趟蘭州可以坐火車,但是得繞行寧夏,一大圈跑下來,得十個小時以上,慶陽去省城更加不方便。慶陽是革命老區,但是觀念落後,代代打工掙錢蓋房子娶媳婦辦喪事,這三件大事成了慶陽人一生的枷鎖,怎麼能發展?

高鐵時代甘肅已經遠遠落到全國的後面,再不奮起直追,就只能在山溝溝裡喝西北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