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科技目前到底有多落後?

人類科技目前到底有多落後?

1969至1970年代,美國宇航局完成了人類史上第一次登月,之後再無登月。星座計劃把登月再次提上了議程,但又被否決了,如今美國宇航局拋出了更龐大的火星登陸和小行星捕獲計劃,也算是對得起近半個世紀的潛伏期。事實上,每個年代的科學家都不缺乏想象力,只能怪我們沒有把資源、智力集中起來。美國宇航局算是全球航空航天的老大,每年經費不到200億美元,其他國家就甭談了。那麼200億美元算多嗎,其實也是捉襟見肘,與3、4千億美元的軍費相比,差了一個數量級。在登月時期,科學家就構想出超前的太空規劃藍圖,以下我們看看在過去的半個世紀有哪些想象力爆棚的宇宙計劃:

人類科技目前到底有多落後?

美蘇的月球基地計劃1958年1月,美國空軍霍默爾A·布謝衣准將提出了在月球設立基地的構想,在月球上建一個導彈基地,並且認為隨著美軍在月球上永久性軍事基地的設立,以及對月球瞭解程度的加深,完全可以在月球上建立一個人造環境,能源、火箭燃料和氧氣都可以在月球上就地取材。除了美國之外,前蘇聯政府也熱衷在月球建立人類基地,前蘇聯秘密進行月球計劃有兩個目的:載人飛船飛越月球;之後真實登陸月球。1962年,前蘇聯太空工程師塞奇-科羅列夫提議在月球建造一個永久基地——“茲韋茲達”,分為9個獨立模塊,每個都具有不同用途。例如:住宅、餐廳、診所等。

人類科技目前到底有多落後?

空間站計劃

人類科技目前到底有多落後?

美國宇航局和斯坦福大學曾經提出一項計劃:即斯坦福圓環,這個太空棲息基地可容納1萬人居住。它是一個環狀結構,直徑1.5公里,每分鐘都處於旋轉狀態,可以複製地球引力環境。與目前最先進的國際空間站相比,斯坦福圓環更加高大上,甩掉國際空間站幾條街,比如人造重力至今都還沒實現。國際空間站棲息宇航員差不多已有15年,無論從體積等方面考慮,國際空間站不適合容納更多的宇航員,一般維持6名宇航員左右,如果要滿足1萬的生活需求,可能還得幾百年的時間。

人類科技目前到底有多落後?

在早期空間站的設計方案中,科學家提出了建造一個巨型旋轉輪來製造重力場,這個標準可能是未來空間站的雛形。早在1949年,H·E羅斯在《英國星際學會》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設想了一種“軌道加油站”,其由三個部分組成:酷似“補給碗、麵包和手臂。”補給碗則是一個巨大的反射鏡面,可以聚焦太陽光併產生熱量,這就是一座以太陽能發電的“蒸汽動力”空間站。“麵包”結構位於主反射鏡的後面,“手臂”裝置探入“麵包”結構,鏈接到一個對接口。捕獲小行星美國宇航局小行星捕獲計劃已經進入設計階段,科學家正在研究小行星捕獲方案,目的是將小行星通過一個巨型容器套住,然後使用宇宙飛船將小行星拖回地球附近。此後美國宇航局將派遣宇航員登陸小行星,並採集小行星岩石樣本,對小行星進行全面而徹底的研究,該計劃還將涉及到諸多空間飛行技術,有助於美國宇航局的本世紀30年代中期載人登陸火星,我們可以花100年左右的時間對這顆小行星進行研究。

人類科技目前到底有多落後?

顯然小行星捕捉計劃是人類迄今為止執行的大型空間項目之一,NASA已經對目標小行星進行了初步的篩選工作,大小定位在7.6米左右,大約為25英尺寬,質量接近500噸。目前正在研製的獵戶座多用途飛船和未來發射系統將把宇航員送入更遠的深空,整個計劃將在2025年左右完成,這也是2030年代中期載人登陸火星前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把潛艇開到土衛六上

人類科技目前到底有多落後?

像木衛二一樣,土衛六也是科學家搜尋地外生命的目標之一,月球與行星科學大會拉爾夫-洛倫茲博士提議設計了一款潛艇,現已得到美國宇航局的批准。如果成功發射將朝向土衛六最大海洋——KrakenMare,其外形與常規潛艇相似,卻裝配一個大型天線裝置,可以向地球表面傳送數據信息。

人類科技目前到底有多落後?

由於木衛二冰殼之下存在海洋,科學家認為這顆衛星很可能棲息著地外生命,目前,歐洲航天局計劃2022年實施“木星冰衛星探測計劃(JUICE)”,該探測器將於2030年抵達木衛二,攜帶一個非常特殊的軟體機器人,外形頗似烏賊,能潛入木衛二地下海洋尋找生命形式。最後一句總結:不是人類沒有想象力,而是科技太落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