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上一集,我們走的是鄂爾多斯市的東南線,本集,我們走鄂爾多斯西北線,主要是四個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錦旗、達拉特旗。為了以示區別並讓大家記住老的名稱,我用伊克昭盟這個老的地名作為本集的名稱。

這片區域東臨鄂爾多斯市區,西鄰寧夏銀川,北鄰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和包頭市,從這四個方向進入鄂爾多斯西北部都是可以的。我們繼續上面的路線,在烏審旗南部的蘇力德蘇木岔口,向西進入鄂托克前旗。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從清初伊克昭盟成立以來,鄂托克就是一個旗——鄂爾多斯右翼中旗,解放以後,1980年才分出來一個鄂托克前旗。鄂前旗1.2萬平方公里,7萬多人口。

整個旗還是以牧業為主,煤炭等礦業也很發達。

鄂托克旗是騰格爾的老家。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鄂托克旗地區在北宋(公元1038年)歸屬西夏將近200年的時間,蒙古1227年滅西夏,鄂托克旗始為蒙古汗國領地。

元代,除旗境西部劃屬甘肅行省寧夏府路外,餘為察罕腦爾皇室封地。

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蒙古部落入居鄂爾多斯,公元1500年巴圖孟克達延汗恢復萬戶組織,鄂托克旗屬右翼三萬戶濟農巴爾斯博羅特所轄鄂爾多斯萬戶之地,後一直屬巴爾斯博羅特之孫拜桑忽爾及其後裔的領地。

崇禎七年(公元1635年)鄂爾多斯萬戶歸順清朝。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延將鄂爾多斯萬戶劃為六個旗原拜桑忽爾諾延及後裔所據剋扣特、錫布沁、烏喇特、唐古特等部落組成鄂爾多斯右翼中旗。

鄂托克,是蒙語,營盤、領地、故鄉的意思,是一個軍事單位或行政單位的名稱,大概是千戶人口級別的單位。鄂爾多斯右翼中旗為什麼俗稱鄂托克旗?很多旗都可以叫鄂托克呀?求教中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自東向西進入鄂托克前旗南部,首先到了城川鎮——鄂托克前旗東南角的一個重鎮,是蒙漢交界、文化交融的地方。

城川鎮在八路軍時期,是王震將軍在此開荒的主要地區。各位看官如果誰真能到這裡遊覽一番,那是真不簡單,來了你就知道了,如此深入的內陸腹地,國民黨和日本人真的很難打過來。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城川鎮還有幾個值得關注的地方:

首先是唐代長澤縣治所(也就是元和15年以後的宥州城)遺址。宥州城建於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據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它反映了唐代鄂爾多斯的繁榮。

據史書記載,唐開元9年,居住在這帶的胡人康待賓(河中地區的粟特康國人,烏茲別克人的祖先)起義反唐,唐王朝在鎮壓叛亂後,將參加起義的民眾疏散到江淮渚州。而這些人世代遊牧,遷徙無定,不習慣中原的農耕生活,日夜思念故土,迫切要求返回故鄉。

於是,開元26年,朝庭命宰相牛仙客在鄂爾多斯設一新州,以安置從江淮地區返回的民眾,並將此州取名宥州,以示唐政權的寬宥之意。看上圖,宥州城邊的幾個小城,名字都是這個意思:歸仁、懷德、延恩。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宥州城城址位於鄂托克前旗城川鎮城川嘎查北1公里處。古城南北長750米,東西寬500米,以“夯土”之術建成的城牆而今仍兀立於地上。東、南、西三面分別有城門,是為甕城,城牆之上有角樓和馬面(凸面)等防禦設施數座。大約在南宋末年廢棄。

宥州古城遺址現以歷史悠久、內含豐厚的“古錢幣文化”而受到海內外旅遊者的青睞。城內出土的古幣中,從西漢到清朝的古幣應有盡有,但奇特的是沒有元、明兩代的古幣(這句是解說詞,我搬上來,告訴旗領導們,元明這裡沒有城市,廢棄了)。

古幣以唐、宋的古幣為最多,其中:唐“開元通寶”、宋“太平通寶”、“宣和通寶”、“皇宋通寶”、“聖宋元寶”等古幣是稀世珍寶,對研究我國古代經濟、人文、社會等的發展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其次是延安民族學院舊址。

延安民族學院成立於1941年,是中共西北局的直屬院校,也是建國後成立的中央民族學院的前身。1944年4月,由於工作需要,民族學院由延安遷到接近少數民族地區的陝西省定邊縣,稱三邊公學。 1945年2月,原中共城川工委改為中共伊盟工委在城川重建後,民族學院遷至城川鎮,並且改稱城川民族學院。本著民族學院辦在民族地區的原則,1949年10月遷至北京後,定名為中央民族學院(赫赫有名的中央民族大學就是從這兒來的)。

民院舊址院落座北朝南,夯築圍牆,南北200米,東西186米。現有平房4間,土木建築,現闢為城川民院文物陳列室。

為什麼要特別提到這個民族學院,最主要的原因是那裡畢業的學生後來成為了內蒙古自治區從解放以後直到80年代末期大部分的領導人。延安民院的學生成為了內蒙古政府官員的骨幹,其後代在現在的內蒙古也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最後是“鄂爾多斯民間文學集”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至民國14年( 1925年)間,在鄂托克旗城川教堂傳教的比利時籍傳教士田清波(A·Mostaert 1881—1971),蒐集了大量的鄂爾多斯民間故事、傳說、民歌、謎語、隱語、兒童戲語、咒語、諷刺語、諺語、祝詞、誓詞。他整理的這些資料,於民國26年(19 37年)由北京輔仁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鄂爾多斯民間文學集》,於民國30~33年(1941~1944年)又出版了3卷本《鄂爾多斯語詞典》。

這兩部書收錄了極其豐富的、具有古老特點的鄂爾多斯方言及鄂托克土語資料。上圖就是田清波,了不起的比利時人。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出了城川鎮,我們繼續向西,到鄂托克前旗政府所在地敖勒召其鎮。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鄂托克前旗的最西部,是上海廟鎮,大概因為上海知青的原因吧,這裡叫上海廟。因為靠近銀川(60公里),成為了銀川旅遊的一部分。(上圖,草原新城上海廟)

鄂托克前旗也有一些旅遊區,比如:鄂爾多斯生態旅遊區、可汗行宮、蘇魯錠民俗文化村,都是一些接待性質的、以草原沙漠蒙古文化為主體的地方,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從鄂前旗往北,我們前往鄂托克旗,在兩旗交界的地方,有個藏錦雞的保護地叫毛蓋圖,因為我在烏審旗的沙地裡看到了好幾次錦雞,所以,這裡應該是有不少錦雞棲息著,這個毛蓋圖地區,對我還是有些吸引力(周圍方圓幾十裡沒有鎮店,生態應該還不錯),可惜至今還沒有深入進去走走看看。

好了,離開鄂前旗,我們折向北,前往鄂托克旗。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鄂托克旗2萬平方公里,10萬人口。本旗的石膏儲量世界第一,也是一個有礦產資源的富裕之地。當然,全旗大部分還是以畜牧業為主,都是美麗的草原啊。歷史和前旗一樣,我就不重複了。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鄂托克旗是著名的品牌鄂爾多斯羊絨衫的原料羊絨主產地。具體點就是鄂托克旗的阿爾巴斯蘇木,這裡的阿爾巴斯山羊絨是世界最優質的山羊絨。(山羊肉也是當地的一個特色美食)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進入鄂托克旗政府所在地烏蘭鎮,路邊有碩大的城市雕塑,蒙古文造型無疑,看樣子是蒙文ETH的變形設計。

鄂托克旗和其他蒙古旗一樣,也有王府。清代王爺府位於烏蘭鎮烏仁都西街東,建造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由鄂托克旗十二任王爺熱西扎木素向旗民攤派,籌集兩萬兩白銀興建,歷經三個朝代至今已有125年的歷史,王府古建築大部分毀於文革。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鄂托克旗最然地處內陸,但並不是非常乾旱。雖然它的北部和東部都是沙漠沙地,但鄂托克旗還是以草原為主,而且境內河流湖泊不少。上圖就是烏蘭鎮邊上的河流和湖泊,以及十個全覆蓋的內蒙古特色牧區房屋——統一刷成了藍白色的蒙古風格。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鄂托克旗的蒙古族中學,在整個旗裡算最大的單位了吧,估計人最多了。看看那建築,看看那設計,多棒啊。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烏蘭鎮不大,美食不少,這是著名的阿爾巴斯山羊肉煮的面片,實在是太好吃了。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拼三鮮,這是陝北的風味,漢族的吃法。我在鄂爾多斯多個地方都吃過,講實話,鄂托克旗的這家最好吃。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出了烏蘭鎮,我們去草原上游覽一番。鄂托克旗的旅遊項目開發的還是非常多的:錫林塔拉草原度假村--鄂托克旗航空旅遊基地--螺旋藻產業園—鄂托克旗綜合地質博物館--鄂托克旗生態植物園--西鄂爾多斯主題公園等等。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鄂托克旗有一個直升飛機的基地呢,叫鄂爾多斯航空旅遊基地。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又到了熟悉的、筆直的草原路了,心情真的是太好了。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仔細觀察一下路邊的阿爾巴斯山羊,漂亮極了。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鄂托克旗的草原,植被覆蓋好,生態保護好,還有很多淡水的湖泊,幾條河流的水量也還可以。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鄂托克旗的北部,有一個著名的額阿爾寨石窟,這裡因為成吉思汗第六次西征西夏時在此療傷,而成為蒙古族人民祭祀的神聖之地。 在鄂托克旗查汗淖爾鎮,有成吉思汗兒子拖雷的宮帳遺址。

1226年成吉思汗第六次進攻西夏時,拖雷隨成吉思汗進入鄂爾多斯地區。成吉思汗在阿爾巴斯狩獵墜馬受傷後駐阿爾寨石窟(百眼窟)養傷,由夫人也遂在身邊服侍。

  在《史集》中記載,成吉思汗病重期間,將窩闊臺和拖雷召來,給他們留下三條極其重要的遺囑:一是齊心協力抵禦敵人,立窩闊臺為蒙古大汗;二是取道南宋,共同滅金;三是秘不發喪,當西夏君臣、民眾出城投降時,將他們消滅。

拖雷忠實地執行了這三條遺囑,為大蒙古汗國的發展和鞏固,為滅夏、滅金戰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拖雷逝世後在鄂爾多斯建立拖雷遺物宮帳,帳內供奉他生前用過的火鐮、腰帶環等遺物,由幾十戶達爾扈特(也寫達爾哈特)人世世代代守護祭奠,史稱拖雷伊金(聖主)宮帳。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阿爾寨石窟開鑿於北魏中晚期,興盛於西夏、蒙元時期。許多石窟內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畫。既有藏傳佛教圖畫,也有北方民族世俗圖畫,既有世界少存的同時具有古回鶻蒙文、藏文、梵文的榜題,也有罕見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受宴圖、國師八思巴講經圖等史料價值極高的壁畫。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成吉思汗八白室祭奠是蒙古族祭天神、祭祖先的最高形式。成吉思汗八白室500年前就在鄂托克旗的阿爾巴斯山中秘密祭奉,留下了多處查干霍洛遺址、蘇勒德祭奠遺址。蒙古族非常尊尚白色,將祭祀成吉思汗靈魂的宮包稱“查干鄂爾多”(白宮、白室)。霍洛是府邸、營盤的尊稱,就是宮殿的別稱。如把成吉思汗陵園稱之為“伊金霍洛”,把鄂托克旗王府衙門稱之為“鄂托克霍洛”,把黨委稱之為“納敏(黨的)霍洛”,所以阿爾巴斯山中的“霍洛”和“查干霍洛”就是成吉思汗八白室的祭奠遺址。

今棋盤井鎮的阿爾巴斯山中,有多處以“霍洛”、“查干霍洛”、“敖楞霍洛”、“霍洛圖”命名的地方,它們都是祭祀成吉思汗八白室的遺址。 在300多年前,成吉思汗八白室從阿爾巴斯山中移至達拉特旗王愛召時,拖雷伊金白室、別力古臺白室、阿拉蘇勒德、布日耶沁白室、阿拉坦嘎達蘇白室、石布青部落蘇勒德等祭奠有關成吉思汗家族的宮帳、神物和守護成吉思汗八白室的部落蘇勒德,仍留在鄂托克旗境內祭奉300餘年。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吉祥慧瑞寺俗名鄂托克召、新召廟,賜名清遠寺,藏語名熱希巴拉達爾令,位於鄂托克旗阿爾巴斯蘇木腦高岱嘎查境內的伊克烏素。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順治九年(1652年),鄂托克旗第一任扎薩克善丹貝勒,在王府會見應順治帝邀請赴北京的五世達賴羅桑嘉錯。同年,遵五世達賴的旨意,善丹貝勒在王府所在地親自主持興建王爺廟,並決定全鄂托克旗建13座廟,36座殿堂,共建49座寺廟。王爺廟落成後,稟報清廷,清廷賜名“熱西達爾傑嶺”。王爺廟是管理全旗49座寺廟的第一大召,故又稱“鄂托克召”。

(全旗人口不過萬人而已,寺廟就有49座,可見當時的藏傳佛教對蒙古人的影響)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鄂托克召建立一百多年後,四周沙化嚴重。道光四年(1824年),王爺福晉瑙敏吉德、坐凳喇嘛丹僧那木吉拉、梅林索諾木蓋當等人提議,協商決定遷移廟址,興建一座像塔爾寺大金瓦殿一樣的新廟。經高僧勘風水後,廟址選定為伊克烏素,即現在的新召廟。

道光四年(1824年)開工,道光十年竣工並開光。寺廟遷移至新址後,俗稱“新召廟”,原址上的寺廟則稱“豪沁召”。

1949年8月,鄂托克旗和平解放。牧區民主改革減少了法事經會的舉辦次數,將廟倉牲畜變為集體所有財產,許多喇嘛還俗並娶妻。解放之初,新召廟在冊喇嘛共有290名,1955年,喇嘛減少至73名。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新召廟被視為“破四舊”的對象。1967年,新召廟5大殿堂、7座小殿的銅佛像、大號、鈸、銅佛燈盞等當作廢品,通過大膠車運到烏蘭鎮,作價3900多元出售,賣得的錢作為新召公社建設八一水庫的基金,投至八一生產大隊。

文化大革命期間,黨政領導以及中上層喇嘛被打成反革命分子,新召廟無人管理,淪為各個機關、學校、生產大隊瓜分的對象。1969年至 1975年,新召廟的12座殿堂被全部拆毀,6座府邸僅剩2座,4大吉薩僅剩1座,108座喇嘛住房僅剩12座,整個新召廟變成了一片廢墟。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改革開放後,1984年12月伊克昭盟行署將新召廟指定為鄂托克旗宗教活動點。

1985年,該廟喇嘛將九世班禪曾經下榻的府邸修繕一新,在其中誦經及舉辦法事。

1986年,經十世班禪關懷,喇嘛們請回《甘珠爾》一套,放在該宗教活動點。同年,經眾多施主及僧人努力,在主管部門支持下,重建了15間時輪經堂、9間五勇猛明護法殿。

2005年孟根烏拉、哈永宏、鐵木爾赴塔爾寺,與在塔爾寺居住的主持喇嘛羅桑次成設計琉璃大召的重建圖紙。 2009年5月17日,依照閻曼德迦儀規,在新建的琉璃大召內舉辦了首次開門儀式暨簡易開光儀式,鄂托克召終於重建完成。

鄂托克召的經歷,是內蒙古上千個佛教寺廟的典型實例,令人深思啊。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繼續旅程吧。

恐龍遺蹟屬於科學家的範疇,大家知道,內外蒙古是恐龍化石的基地,到處都有遺蹟和化石出土,我就不帶大家看了。咱們去兩個大型的溫泉中心看看。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碧海陽光國際溫泉中心投資很大,地理位置也很好,有河有湖。但是,近年因為遊客下滑,經營狀況一般。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碧海陽光裡面還有一個大湖,也沒人管,倒是挺自然的。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大家欣賞欣賞湖景吧,真要是來這裡露營自駕還是挺好的,不過,得有大把的時間呢。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鄂托克旗的布龍湖溫泉度假中心,經營的還是很不錯的,優美的環境,高檔的額設施,是個度假的好地方。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在如此乾旱的內陸地區,居然還有一條河從東向西注入黃河,這就是都思徒河。這條河在拐彎處聚集了一個湖,布龍湖,真是難得啊。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遊客很少,遊樂的項目還可以,遊艇什麼的,設施不錯。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蒙古包是少不了的,這是內蒙古最有接待特色的地方。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小碼頭很愜意,水清,天藍。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河邊起伏的草原上,亞洲雙峰駝自由的吃草。我們在前幾集說過,駱駝在內蒙古屬於半野生狀態,除了喝水回家外,平時都是在草原沙漠裡自由活動,完全沒有人看管,屬於國家保護動物。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大量的候鳥棲息在都思徒河裡,這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還是比較少見的,說明了這裡的自然環境非常好。

在內蒙古中西部,因為乾旱和汙染、人類活動頻繁等因素,大部分候鳥把內蒙的河流湖泊僅僅是當成了冬季從西伯利亞南遷的停靠站。而在夏天,候鳥都是選擇西伯利亞和外蒙古棲息,內蒙古的呼倫貝爾草原也有大量候鳥夏季棲息,也是因為那裡人少。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草原和河流結合在一起,黃色的水草映襯出美麗的畫卷。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這裡再次提醒各位朋友,來草原一定要遵守草原的規則,除了不亂扔垃圾外,一定不要開車碾壓草原,只能走汽車壓過形成的土路車道。

另外,遇到河流和湖泊(淖爾),不要把車開到離水面太近的地方。因為內蒙古的河流和湖泊季節性很強,今天還有水面的地方,第二天水可能就退了,露出了土地或草地。這種地很危險,因為地下都是虛的、泥的,汽車很容易陷進去,人也不要太過靠近。

上圖就是兩個來自銀川的小夫婦,浪漫到河邊,車陷了進去出不來了。兩驅車,連個拉車的繩索和掛鉤都沒有,我們沒辦法幫忙,只能找度假村的人來幫他們了。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鄂托克旗很美,大家可以持續關注,杭錦旗也很有特色,我們這就去看看。

杭錦旗,在鄂托克旗的北面,鄂爾多斯的西北部,面積1.9萬平方公里,人口15萬,有煤礦、天然氣、鈾礦、石膏等礦產。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杭錦,是突厥的古老部落,也是突厥語康裡演化而來的,意思是車子。蒙古西征是歸附,被同化,這也說明突厥人和蒙古人何其相似。

杭錦部落在明朝時期遷到鄂爾多斯高原遊牧,清朝初年歸附,設鄂爾多斯右翼後旗,屬伊克昭盟,俗稱杭錦旗。

著名的河套平原,也就是後套地區,從清初開始到解放,大部分是屬於杭錦旗的。建國後,成立了巴彥淖爾盟,在後套的農業區設立了一個杭錦後旗,所以,杭錦旗和杭錦後旗本是一旗。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我們先看一個古城:霍洛柴登古城,位於鄂爾多斯市杭錦旗旗政府所在地錫尼鎮西北20公里。古城址平面呈長方形,長1400米,寬1100米。城內地勢較平坦,北部地勢略高,現大部為草場和農田。

城內地表遍佈陶片及磚瓦等,還出土了很多鎧甲片、銅箭頭等。這座古城是當時漢抵禦匈奴侵擾的駐軍重鎮,方圓1.5平方公里的古城駐軍規模可達幾萬兵馬。

當時這裡眾多的城鎮群和駐軍,建有相當規模的鑄錢作坊遺址,都說明西漢至新莽時期鄂爾多斯地區是其直接管轄而且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

(我再一次批評內蒙古的地名辦公室,不學習不尊重蒙語,到處亂譯名。霍洛柴登和下面的浩繞柴達木完全就是一個詞,為什麼弄了差別這麼大的漢字譯名?)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在古城北約10多公里處,就是古代“朔方郡”治下的一處大型城址(今磴口縣哈騰套海蘇木境內),也是軍事重鎮。另外30公里處有阿魯柴登匈奴墓葬群(今杭錦旗阿魯柴登村)。1972年這裡出土金器218件,其中的國寶重器“匈奴金冠”,重1202克,是迄今為止僅見的匈奴金冠。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浩繞柴達木”蒙古語,“浩繞”意為“營盤”,“柴達木”意為“草灘”,過去此處草灘附近曾建有杭錦王爺府,故此命名。

二百多年前,王爺府曾移設在這裡,原杭錦旗王爺府是以五座氈包遷移的氈帳行宮,擇水草而遷徙,當時這裡是水草豐美,芨芨草碧波盪漾,水鳥歡唱,景色迷人之地,王爺府就安置在這裡,將原名“巴音柴達木”(意為富有的柴達木)改為“浩繞柴達木”,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杭錦旗王爺生活比較安逸富裕,主要是他手下有大量的河套平原的良田,陸續出租或者賣給漢人耕種。抗戰時期,杭錦王府被日本人炸了。

1938年臘月,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的第八師禿頭團長明乾巴雅爾帶一個團的兵來到杭錦旗。把一部分派往鄂托克旗,一部分留在杭錦旗。住在杭錦旗的日本兵經常出去搶掠財物、姦汙婦女,幹盡壞事。

  1939年一月,日本從歸綏方面派來飛機,把杭錦旗的阿王及其家屬一塊都帶往歸綏城。任命其為偽蒙古自治聯合政府伊克昭盟副盟長。

  1939年春,禿頭團長明乾巴雅爾的部隊被傅作義派來的部隊層層圍住。雙方的戰鬥非常激烈,明乾巴雅爾在無奈之下給包頭去電求援。不多時包頭方面就派來飛機集中轟炸。日本飛機不但轟炸了杭錦旗王府,還跟蹤追打孟軍長的三路兵馬。又飛到沙日特莫圖(下一圖我們介紹),轟炸正在頌經祭祀的塔日比家,炸死了陶可桃呼連長等數十人。接著還飛到伊克烏素的烏蘭阿貴廟進行轟炸,低空掃射。   這次轟炸後,旗政府和王爺府通天火柱燃燒數日。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菩提濟度寺(沙日特漠圖廟),位於杭錦旗庫布其沙漠深處的巴音烏素境內,屬藏傳佛教寺廟,廟宇建於明代中後期,蒙古各部開始重新格魯派黃教的時候,距今有600年的歷史。清代經過多次擴建,成為杭錦旗地區著名的大廟,文革期間,一場運動轟轟烈烈的把大廟90%的建築燒燬。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建築很有特色,非常漂亮。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文革後,寺廟重建,1986年開始逐年擴建,現擁有門殿、明王殿、大藏經殿、大經堂、菩提白塔、吉祥谷積塔等眾多建築。

現任雍和宮主持的大喇嘛,就是杭錦旗的蒙古人,而且自幼在此出家。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嘉木樣 圖布丹,是位德高資深的大喇嘛,現為北京雍和宮住持。

1925年出生於內蒙古伊克昭盟杭錦旗的一個牧民家庭。七歲時在菩提濟度寺出家,18歲到青海塔爾寺,先後學經習律27年,對《佔頌》32部、十大《金剛經》不僅熟讀,而且領悟頗深。後來又學習辨經五部,達到“格西”(博士)學位。

1981年到雍和宮做經師,後升任副往持、住持,嘉木樣圖布丹是一個佛學知識淵博、根底深厚的藏傳佛教學者,他不僅通曉蒙文和藏文,而且有較好的梵文基礎。他的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使他在鑽研佛經,弘揚佛法上得心應手,久而成為佛學界的權威之一。在雍和宮期間,他一方面師課授教,一方面孜孜不倦研習佛經。此間與人合作校注出版了藏蒙一《智慧之源》、另外校對出版了佛學《四部醫典》。這一方面說明他的佛學功底深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弘法利生的誠心。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回到現實中來,我們從杭錦旗政府所在地錫尼鎮(小城市修的非常好)出發,探訪一下荒漠深處的溫泉。

錫尼鎮出發向西,一直走到黃河岸邊,有一條草原荒漠公路,黃河東岸是杭錦旗的巴拉貢鎮,黃河西岸是巴彥淖爾市的磴口縣。公路的中央,大概將近100公里的地方,我從網上搜到一個伊和溫泉公館的去處。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當時我們是從烏審旗一路過來的,本來應該住在錫尼鎮,因為搜索攜程的時候,看到了杭錦旗的這個溫泉公館,價格還挺貴,應該設施服務不錯,於是就說去吧。

在草原荒漠上開了將近兩個小時,沿途真是草木稀疏啊,都是非常乾旱的荒漠。沒有人煙,也幾乎沒有牲畜和樹木。快到伊和烏素蘇木鎮上的時候,經過了摩林河,小河還是有點水的,真是可貴啊。遠處還有一個水庫,雖然不大,但更加可貴。

伊和烏素的蒙語就是大水的意思,在如此荒漠發現如此大水,怎能不令人驚歎?到了鎮上,除了一棟政府大樓外,就是一些平房,傍晚五點多了,街上一個人也沒有,開車轉了三圈,遇到3個人。

鎮子西邊有個本鎮最大的五層大樓——伊和溫泉公館。確實是一個溫泉大酒店,客房很大,不錯。溫泉游泳池在地下室,餐廳什麼的都有。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溫泉公館條件不錯,可是沒有什麼客人,只有一個前臺接待、一個小夥子說是廚師、還有一個老人家是搓澡的。看看附近也沒什麼吃飯的地方。 一行三人,想來想去,掉頭回吧。在黑漆漆的草原路上又奔馳了兩個小時,可算回到錫尼鎮了。

草原的路,夜晚真是一點路燈都沒有,漆黑一片,開車很危險。這條路又是從烏海、磴口、阿拉善那邊往東進入鄂爾多斯包頭呼市的一條不怎麼收費的小路,所以大卡車特別多。

我們一路被很多大貨車超越,最後乾脆跟在一個大貨車後面開了回來。就這樣,快到的時候還差點撞到一匹馬。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回到杭錦旗,長泰王府大酒店住下,想想,其實應該在溫泉酒店體驗一下,挺好的。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第二天從錫尼鎮出來,繼續向北走,直奔庫布其沙漠。沿途經過烏蘭陶日木、查干淖爾、哈日忙來淖爾,這幾個季節性的小湖泊居然還有水,而且面積不小,候鳥不少。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各種候鳥,帶著很多幼鳥,即將往南方飛去了。此處是庫布奇沙漠邊緣,湖泊很多。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從公路上看到遠處有一個小湖,於是找了一條土路下去,進入草原裡面。湖泊水不大,水面小了很多,也沒有候鳥,周圍很多電線和工廠的痕跡。湖邊沙地上有很多動物的腳印,應該都是野生的鳥類。,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庫布齊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為蒙古語,意思是弓上的弦,因為它處在黃河下像一根掛在黃河上的弦,因此得名。古稱“庫結沙”。

庫布齊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位於鄂爾多斯高原脊線的北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達拉特旗和準格爾旗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145萬公頃,流動沙丘約佔61%,長400公里,寬50公里,沙丘高10—60米,像一條黃龍橫臥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橫跨內蒙古三旗。形態以沙丘鏈和格狀沙丘為主。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庫布其沙漠形成的年代不是很久,專家推測,大概是商朝到戰國秦漢時期逐漸形成的,黃河帶來的泥沙是其中主要的物質基礎。

歷史最早記錄的歷史是北魏時期, 據《魏書》記載: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薄骨律鎮鎮將刁雍在呈交魏廷的奏書中論及薄 骨律鎮赴沃野鎮的糧運通道狀況,談及早期的庫布其沙漠。當時,薄骨律鎮位於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沃野鎮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前旗北部,兩座鎮城間的陸路交通線呈現自西南往東北方向。

刁雍 在奏書中寫道:“臣鎮(筆者按指薄骨律鎮)去沃野鎮八百里,道多深沙,輕車往來,猶以為難, 今載谷二十五斛,每至深沙,必致滯陷。又,谷在河西,轉至沃野,越渡大河……”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成書於北魏時期的《水經注》中寫道:“餘按,南河、北河及安陽縣以南,悉沙阜耳,無佗異山。故《廣志》曰: ‘朔方郡北,移沙七所,而無山以擬之’。是《音義》之僻也”。該書記錄的流動沙丘(移沙七所),就是公元六世紀初期的早期庫布其沙漠之狀況及位置。

到了公元8 世紀末期,庫布其沙漠再度被唐代人所記載,並且被命名為“庫結沙”(或作普納沙、或稱破訥沙)。

歸結起來,依據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孝昌三年(527)前、永熙二年(533)、唐德宗貞 元年間(785-805)的相關文獻記載,可以簡略地勾畫庫布其沙漠在九世紀初的分佈格局如下:西 限黃河、北臨黃河南支河道、東達今杭錦旗北部的毛布拉格孔兌溝之西側、南緣在今杭錦旗巴彥 烏素鎮烏頂布拉村、門根村至摩仁河下游之北。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對於沙漠,我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缺水、渴死,然後是沙塵暴。是的,沙漠確實是帶給我們很多的災害,所以,我們對待沙漠的核心做法就是:植樹造林、防風固沙。

當然,沙漠也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比如太陽能、礦產等等。甚至沙漠旅遊、汽車拉力賽、越野賽等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杭錦旗北部的庫布奇沙漠,黃河南部地區,著名的穿沙公路旁邊,就有兩個比較大型的旅遊區:夜鳴沙旅遊區、神光響沙旅遊區。

大部分的沙漠旅遊都是這樣的模式:騎駱駝、坐卡車衝沙、滑沙、沙漠越野、索道、徒步、還有就是餐飲了。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這裡每個週末都有上百輛的沙漠越野愛好者組織的改裝汽車大聚會。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繼續往下走,到了黃河南岸的獨貴塔拉鎮,有一條新修的高等級沿黃公路貫穿東西,我們往西走,這條路類似高速,但還沒有建好收費站。三十公里左右,就到了——七星湖。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庫布其七星湖沙漠生態公園是由全球知名沙漠綠色經濟企業、內蒙古的大拿級企業——億利資源集團,在其 27 年治理沙漠基礎之上投資興建的國家 4A 級沙漠生態旅遊度假區,曾先後被評為“全國首批低碳生態旅遊示範景區”、“國 家水利風景區”、“國家沙漠旅遊實驗基地”、“鄂爾多斯市國家沙漠地質公園”、“中國沙漠(七星湖)汽車越野訓練基地” 等稱號。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2011 年被聯合國確定為“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永久會址。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這個園區要門票啊,150左右,裡面非常大,開車進去轉一圈,要四五十公里呢。七星湖,是庫布其沙漠絕對的明珠,大大小小的七個湖泊,周邊水草豐美,湖裡候鳥雲集。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為了建造七星湖景區,開發公司買斷了所有當地幾十戶牧民的牧場,給他們改了統一的牧民新村,算是安置了吧。

景區裡面有大型的會議中心、大酒店、展覽館、餐廳、娛樂、越野賽場地等等。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每一個湖邊都有停車場,還有一些簡單的休息場地。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這是景區內的酒店。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內部裝修和設施非常好,夏天的時候,一個房間1000多元一天。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這是大道圖湖,很多蘆葦。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總體來說,這裡的遊客還是比較少的。和國內那些著名景點比起來,即使是夏天,也是一個清靜的所在。提醒一下,想要發呆、談人生、搞文藝的青年們,帶足自己的裝備,帶走自己的垃圾。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湖邊的蒙古包接待點,內蒙古特色無處不在啊。不過這裡沒有提供餐飲,還算是環保吧。但是可以花100元租用幾個小時的蒙古包使用。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七星湖的另外一個湖,清澈無比,蔚藍一片。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我是不忍心下水去的,遊客就想法各異了,玩的高興,什麼都不顧。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七星湖裡面還有很多沙漠娛樂項目,因為這裡本身就在庫布奇沙漠當中。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這是夏天六月週末的遊客量,不到暑假,人還不多。

OK,杭錦旗到此結束,我們折返往東,去到最後一個鄂爾多斯的旗——達拉特旗。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達拉特旗面積8000多平方公里,人口30多萬,是鄂爾多斯的大旗。

達拉特旗的地形南高北地,一些小河從南部高原發源,向北流入黃河,黃河南岸是肥沃的衝擊平原,是農業耕種區。達拉特旗的中部是庫布其沙漠,南部是畜牧為主的草原。

達拉特的經濟當然還是能源為主,達拉特電廠是內蒙古最大的電廠之一,大量電力供應北京地區。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達拉特旗的歷史和鄂爾多斯基本一致,近代史上,因為靠近黃河,達拉特旗很早就有漢人進入種地。所以清末民國的達拉特旗(鄂爾多斯左翼後旗)蒙古王爺康達多爾濟,經常留戀在包頭的妓院賭館煙管,故事很多。由於涉及到很多爭權奪利等等無聊的故事,我就不囉嗦了。

達拉特的蒙古語含義至今還沒有確切的定論,從發音上,有肩胛骨、70、平原的類似含義,但經過考證,還是應該是古老的部落名稱。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上圖,達拉特旗的王愛召遺址,清初,鄂爾多斯萬戶的蒙古札薩克王公在這裡會盟,所以這個盟叫伊克昭盟。

在鄂爾多斯,山西方言的漢語民歌唱到:“上房瞭一瞭”,“瞭見個王愛召”。(瞭,就是看的意思),這個特別宏大雄偉的寺廟全稱為“烏哈格尼巴達古拉圪奇廟”。始建於大明中後期,和其他鄂爾多斯著名寺廟同時,都是阿拉坦汗引入格魯派後,當地部落首領建的。明朝廷賜名“廣慧寺”,又名伊克召(大廟),因其屬於鄂爾多斯濟農及郡王(額林臣濟農於清順治六年被賜封為扎薩克多羅郡王)的召,而蒙語“的”的發音近似於“愛”的發音,人們便習慣地稱之為王愛召。

(蒙語”的“是個中間詞,根據前面的詞尾發音,有不同的讀法,這裡讀ging)

據史料記載,王愛召是一座規模宏大;極為壯觀的廟宇,廟佔地面積50畝,寺廟共有建築物約259間,四周建有282間喇嘛住房,建築結構取藏漢兩種傳統樣式之精華,由於王愛召建築宏偉,民間歷來有“東藏”之稱。

為之嘆惜的是1941年日軍侵入王愛召,珍寶被洗劫一空,放火焚燒了王愛召。致使輝宏壯觀的王愛召變成廢墟。王愛召被毀之後,喇嘛曹德納木化“佈施”籌資在王愛召遺址西側一公里左右的地方新建了一座規模較小的寺廟,將本旗塔並召的法器用具移至這座小廟中,繼續進行宗教活動。可惜這座小廟又毀於“文革”中,現僅有王愛召遺址“臥龍土崗”留存著一個小倉房,原班弟子喇嘛洛布森津巴對本門宗教矢志不移,還繼續在這間小倉房中唸經理佛,潛心修道。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達拉特旗為蒙古歷史貢獻了一本著名的著作:《蒙古黃金史》,與《蒙古秘史》、《蒙古源流》一同成為蒙古民族世界三大鉅著之一,聞名於世。《蒙古黃金史》,原名為《古代蒙古諸王奠定的國家制度之著作簡要彙總黃金史綱》,簡稱《蒙古黃金史》或《黃金史》。

   《蒙古黃金史》的作者羅卜桑丹津,是鄂爾多斯左翼後旗(達拉特旗)原蓿亥圖鄉熱西卻凌廟(俗稱“舊召”)活佛。他是一位十分博學的喇嘛,精通蒙、藏文,曾經編寫諸多經書和蒙藏詞典,獲得國師稱號。羅卜桑丹津,還是一位歷史學家,除編纂有《黃金史》外,還著有《五臺山志》一書。從各種文獻資料的研究表明,《黃金史》成書年代在1669年-1675年間。

  《黃金史》主要是一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統一草原並登上汗位的歷史,是一部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統治蒙古的歷史。此部史書可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為記載從蒙古先祖到成吉思汗逝世的歷史,其時間跨度大體相當於《蒙古秘史》,後一部分分為從窩闊臺、貴由到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薛禪可汗至林丹汗時期的歷史。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上圖,達拉特旗黃河,蒙古語叫黃河為哈屯郭勒,就是來源與此。

據傳說,當年成吉思汗娶西夏國美麗的古日別勒津皇后(趙君)來到寶日套亥(河套)。成吉思汗病危即將嚥氣時,這位哈屯趁機逃走。當兵馬得知後追趕到黃河岸時,只見哈屯的兩隻鞋丟在河邊。成吉思汗得知後,令士兵在河邊埋葬這兩隻鞋,並堆泥石形成小山包,便成為古日別勒津哈屯的陵墓。

還有一種說法是,當古日別勒津哈屯投黃河死後,把她的遺體撈出來放進鐵棺材進行埋葬,因此,當地蒙古族把這小山包稱之為“特木爾敖勒忽陵”(鐵棺陵)。因古日別勒津哈屯投河而死,從此把黃河稱之為“哈屯郭勒”(夫人河)。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達拉特旗最著名的旅遊景點就是響沙灣,這是呼和浩特、包頭、響沙灣、成吉思汗陵著名旅遊線路上的重要環節。響沙灣旅遊區,從一個開發到了現在的四個,連大型游泳池都有了。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在響沙灣,其實是很難聽到沙子的轟鳴聲的,旅遊必選項目就是騎駱駝走一圈,半個小時吧,感受一下沙漠吧。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響沙灣裡還有沙漠越野車、滑沙、游泳等等,是個非常成熟的旅遊區,第一次來內蒙古的人都會來這裡旅遊的,這種風情還是非常值得體驗的。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達拉特旗還有一個值得說的其實是這裡——遠山正英和恩格貝。 恩格貝為蒙古語,意為平安、吉祥,歷史上是一塊水草豐美、風景秀麗的地方,曾是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這裡有默默無言的秦磚漢瓦,這裡有穆桂英徵西時築起的西元城;這裡曾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獨貴龍”運動領袖阿堯爾色那的大本營,這裡有五百抗日將士的忠烈魂;這裡的“天外神石”令人遐思萬千,這裡的“龍泉聖水”讓你氣爽神清,這裡的恩格貝召曾經經燈長明……

然而,戰亂、洪水、濫伐、濫墾終於讓黃沙抹平了這裡的景色,使牧人丟棄了草場,農人捨棄了家園。至1989年恩格貝示範區建立以前,30萬畝土地已幾乎見不到人煙、全部沙化了。

1990年,日本鳥取大學名譽教授、沙漠綠化實踐協會會長遠山正瑛先生以84歲耄耋之年,帶領他的協力隊來恩格貝植樹,使恩格貝的建設具有了國際知名度。目前,示範區植被覆蓋率由過去的5%達到了40%;利用水溝建成蓄水塘壩3處,總蓄水能力達到300萬立方米,沙害得到有效控制,水患得到徹底根治。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遠山正瑛(1907—2004 ) ,日本農學家。鳥取大學農學系教授,日本沙漠實踐協會會長。

1935年留學中國,研究農耕文化和植物生態。從學生時代起就產生了治理沙漠的興趣。

1972年退休後,他開始進行中國的沙漠綠化研究。

1980年來華訪問,本著“綠化沙漠是世界和平之道”的崇高精神,與中國科學院合作,成立了日本沙漠綠化實踐協會,在甘肅、寧夏等黃河流域搞沙漠綠化的事業。在他的帶領下,其子女和越來越多的日本友人也加入了綠化中國沙漠的行列。迄今已有7000多人日本人參加了沙漠義務植樹,捐獻人民幣200萬元(200萬,對於現在的鄂爾多斯大款們來說,簡直不算錢),治理沙漠19700多公頃,三個“百萬株植樹工程”相繼完成。

1991年,遠山前往恩格貝沙漠開發示範區,被聘為總指導,當時他已是84歲高齡!

1999年在這裡為先生立了塑像。(在中國,給活著的人立塑像,第一就是毛澤東,第二個就是遠山正瑛,不難看出遠山正瑛先生在人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2004年2月27日,遠山正瑛在鳥取市逝世,享年97歲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生態環境的改善帶動了沙產業和旅遊業的發展。新培育的恩格貝新品系白絨山羊被專家稱為我國最有前途的山羊;

被人們譽為畜禽業“超級明星”的鴕鳥養殖,已成為恩格貝沙產業的龍頭產業,數量超萬隻,成為我國華北、西北地區最大的養殖基地;

甘草、沙蔥、沙芥、苦菜等沙生植物成為搶手的綠色食品進入市場。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這裡雖然已經聞名很多年了,但是也不是特別成熟的旅遊或者考察地區,吃飯住宿的條件都一般。

蒙古行思錄第11集 伊克昭盟

恩格貝的環境還是很不錯的,期待能夠合理利用吧。

本集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