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從1978年到2018年

改革開放40年

中國經歷了鉅變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1982年,北京西長安街。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2018年,北京東長安街。(攝影:黃尚 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


這樣的鉅變

對於首都公安的民警來說

更像是一段回憶

今天

跟隨一位“老公安”的視角

一起盤點民警眼中的

改革開放“關鍵詞”

看看

有沒有勾起你的記憶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講述人:呂箏,女,52歲,中共黨員,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民警。

關鍵詞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糧票是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 中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糧票作為一種實際的有價證券,在中國使用達40多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已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收藏者的新寵。(來自360百科)

眾所周知,計劃經濟時代,所有的供應都是用“票”的,並且各種“票”都是按家庭人口和年齡配給的,要想買到東西必須既有錢又有票。

上中學時,我所在中學的路口有個供銷社,賣雞蛋糕和義利麵包,上學和放學途中,我們經常會在櫃檯前徘徊。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20世紀80年代供銷社內景。

偶爾,我們會把家長給的春遊用的幾毛錢和糧票,用來買一個圓的義利白麵包吃,吃麵包的幸福感一直深深地印在腦海裡,直到現在,看到雞蛋糕和義利麵包,仍然忍不住會買回家,物資匱乏的記憶已經留在了基因裡。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義利麵包,70後80後外出旅遊度假標配,一代人的回憶。

1984年我考上了北京人民警察學校,當時學校每月給每名學生髮27斤半糧票。家裡支持我上警校,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學校發糧票,可以緩解家裡的一大支出。

上學時,女生的糧票吃不完,來自農村的男同學飯量大不夠吃,女同學就把自己的糧票分給飯量大的男生。我記得有個男同學每頓飯要吃六個饅頭,一斤麵條,還只說半飽。很多年後再看到他,提起此事,大家還都記憶猶新。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瞭解北京警院歷史,戳圖即可。

後來,取消了糧票,用慣了糧票的父母還有點兒擔心。我聽到父母議論:中國這麼多人,會不會不夠吃。現在想來都是笑話了。看著每天像是施了魔法一樣的擺了琳琅滿目商品的超市、商場,經歷過改革開放40年的人們簡直是像到了天堂。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北京三里屯太古裡夜景。

關鍵詞

的確良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上世紀70年代末,隨著國家化纖工業的發展,開發出“的確良”面料,用它做服裝不皺、不褪色,挺拔,看著時髦洋氣又省布票。這幾位村姑摸著“的確良”愛不釋手。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新說老照片》)

在物資缺乏時期,“的確良”是繞不開的話題。從我很小起“的確良”就是神一樣的存在,只有過年媽媽做新衣服時才有。那時,聽說國外棉布比“的確良”貴,覺得真是不可思議。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80年代的街頭時尚。

1984年上警校時,穿的警服是綠色帶紅領章的樣式,也是“的確良”質地,冬天還穿的是棉花內裡的大衣。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1984年6月15日,長安街一線交警首次佩帶對講機上崗。(攝影:劉英毅 交管局新聞辦原攝影記者、退休幹部)

1989年上警院,換了沒有紅領章的更挺括的制服。

警服一路變化,現在,冬季、夏季、春秋季,制式常服、執勤服、作訓服,質地都是毛和化纖混紡,挺括有型,又穿著舒適。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身著90年代夏季警服的女警。

警服從式樣到質地的更替變化,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越來越好,民警的形象也越來越挺拔。穿著看似小事,卻真切地反映了生活的改善。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2018年國慶節期間在天安門廣場附近執勤的民警。(來源:天安門分局)

關鍵詞

跨子和212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80年代某地公安機關的閱兵式。

1986年警校畢業,那時派出所的車輛最多的就是“跨子”(挎子),有一輛“212”,那還得是辦案和外出辦事才能開。民警下片,騎的是自己的自行車。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那個年代的片兒警下片就是騎著這樣一輛二八車。圖中的這位片兒警是首都公安老前輩、“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王金榜。瞭解王老的故事,請戳圖片。

“跨子”就是摩托車旁邊帶個跨鬥,看著威風,開起來實在噪聲很大,突突聲震耳欲聾,風颳在臉上像小石頭在打臉,冬天更是穿兩件大衣都凍得夠嗆。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80年代初,石景山公安分局組建了摩托車巡邏隊,引來群眾圍觀。(來源:石景山分局)


“212”是一種吉普車,開起來哪兒都響,記得一次派出所有急案,指導員帶隊去辦案,吉普車沒有警燈,喇叭也不太響,指導員只得把手伸出窗戶外,一邊猛拍著車門、一邊喊,這才讓前面的車輛讓行,才算沒耽誤事兒。跟現在一比,條件真是太艱苦了。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北京吉普212是中國最早生產的乘用車,BJ212誕生於1965年。從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主席乘敞篷"212"檢閱起,土生土長的"212",30多年暢銷不衰。一直到2000年初,很多北京的派出所仍然用它當警車。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公安機關規範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現在公安機關的車輛統一的顏色、警燈閃爍,車輛、設施各種裝備整齊,規範,民警的執法素質也與改革開放前不可同日而語。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如今,紅藍警燈閃爍,對於警察來說,別有一番浪漫情懷在其中。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講述者近照。


40年滄海桑田

改革開放

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改變了我們的工作觀念

更改變了我們自己

如今滿懷對未來的希望與自豪的

嶄新的我們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又將為下一個改革開放的40年

貢獻什麼?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一切請拭目以待!

新時代改革開放的路上

必將留下屬於首都公安的足音!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節選



老照片、老記憶:警察眼中的改革開放“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