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互聯網大會,馬化騰雷軍沈南鵬都說了什麼?


烏鎮互聯網大會,馬化騰雷軍沈南鵬都說了什麼?


烏鎮互聯網大會,馬化騰雷軍沈南鵬都說了什麼?



內容來源:烏鎮互聯網大會~~封圖設計&責編 | 小花第 2682 篇深度好文:3330 字 | 15分鐘閱讀

活動筆記

本文優質度:★★★★★ 口感:內蒙古牛肉

筆記俠說:

烏鎮互聯網大會,聽聽大佬們都說了啥。

盡情享用

烏鎮互聯網大會,馬化騰雷軍沈南鵬都說了什麼?


一、互聯網打開了一面與世界溝通的窗戶

中國互聯網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目前擁有超過八億的個人用戶,超過98%的用戶使用移動互聯網。

互聯網已經和各行各業有了深度的結合,產生了多個交叉行業。

過去的七八年,互聯網在消費領域有了大量的應用,產生了小米、美團、字節跳動、滴滴等一系列新的互聯網公司。

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公司崛起,互聯網為企業更深層次的服務才剛剛開始。

二、下一個互聯網的核心是什麼?

雷軍說,企業服務的互聯網,就是互聯網怎麼為企業服務。

和美國相比,中國在企業服務和企業應用上是相對落後的。

在產業互聯網領域,美國有很多過 100 億美金市值的公司,而在中國基本沒有。這是我們的差距,也意味著在產業互聯網領域,各個企業都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雷軍認為,在企業服務領域,最重要的是企業流程的標準化。如果每個企業都不一樣,做企業服務的企業就很難賺到錢。


烏鎮互聯網大會,馬化騰雷軍沈南鵬都說了什麼?



1.新機遇:產業互聯網已成氣候

① 騰訊

馬化騰在大會上提到,騰訊近期宣佈了戰略升級,希望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成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


烏鎮互聯網大會,馬化騰雷軍沈南鵬都說了什麼?



② 小米

雷軍說,5G馬上要開始了,IoT (物聯網)是個巨大的方向,企業應用服務、互聯網服務的出海都是個很大的方向。

目前,5G是小米重要的研發方向和領域,並預計在明年 3、4 月份在歐洲發佈第一部 5G 商用手機。

小米的 IoT 平臺激活的設備有 1.15 億臺,在全世界排名第一。

在和人工智能技術整合之後,小米推出了小米 AI 音箱,它能通過語音自動控制 1.15 億臺設備。

對於小米未來規劃和佈局, 雷軍認為有兩點是最重要的方向。

一是品質,要在品質和用戶體驗上持續發力。

雷軍說,中國製造最終能贏還是在品質上,需要在品質、用戶體驗、設計上持續領先。

二是國際化。

今天,小米手機已經進入了 80 多個國家,在 25 個國家位居市場前五。

③ 浪潮集團

什麼是新型互聯網企業?

孫丕恕認為,就是新連接、新生態、新運營商。

未來三到五年,中國將會遍及“三張網”:

除了消費互聯網以外,還有工業互聯網和政務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結合的重要抓手,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政務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在政府的具體體現。

新興互聯網是在 2C、2B 基礎上進一步解放了面向 2G 的業務,實現了 2C、2B、2G 三個對象全覆蓋的連接。

除了對象連接,數據連接將更加重要。

過去,互聯網數據和大數據分析中的數據80%來自於組織。

但是,通過進一步發現,在這些組織數據中有 80%來自政府,所以政府數據是最有價值的“鑽石礦”。

新興互聯網企業通過連接政府數據,加上互聯網數據價值的重構。

通過政府、社會、個人,三個數據的互動,推動郵政惠民興業,真正釋放數據的應用、政用、民用以及商用價值。

④ IDG資本

熊曉鴿說,過去,我們說的 IP 就是一個想法,一種商業模式。但今天的IP,我認為應該是擁有一系列核心技術,也就是用硬科技解決一些大的痛點。

工業互聯網和硬科技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從投資的角度,未來,擁有核心技術,能夠用硬科技去解決人們剛性需求的項目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所以,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將是我們的重點投資方向。


烏鎮互聯網大會,馬化騰雷軍沈南鵬都說了什麼?



⑤ 紅杉資本

中國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上半場是“互聯網 +”,我們看到各種互聯網的產品,越來越滲透到生活當中的每一部分。

上半場是“互聯網+”,現在已經在往“+互聯網”發展,產業互聯網在未來會有非常高速的發展,尤其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支持下。

沈南鵬認為,接下來,可能更多的“+互聯網”,各行各業包括傳統產業正在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實現產業升級和轉型。

不僅僅是互聯網公司有互聯網的產品,傳統的製造業、醫療、教育也需要有互聯網的工具和解決方案。

比如很多大中型醫院都已經開始用互聯網的工具更好地服務病人。

從血糖的早期監測、到手術的輔助工具、到醫學影像助理,多家互聯網人工智能領域的公司在跟這些醫院進行深度的合作。

2.新挑戰

① 數字化帶來的挑戰

數字化對現實世界的重塑過程,將會帶來前所未有的問題和挑戰。

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正在深度融合,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開始成為整個經濟社會的新型基礎設施。

數字世界的一舉一動,都可能牽連著現實世界的正常運轉。

在數字化的發展下,馬化騰提到了以下幾點新挑戰。

如何保障從雲到端的安全防護, 做到萬無一失?

如何真正地保護好個人的數據信息呢?

如何掌握好人工智能這把萬能型鑰匙,讓新技術實現可知、可控、可用和可靠?

如何應對數字化轉型,可能帶來的勞動力結構調整?

如何讓數字技術助力精準扶貧,而不是拉大數字鴻溝?

如何讓數字產品幫助青少年成長,而不是帶來不健康的沉迷?

② 虛擬主播的推出,,不會讓很多人失業?

王小川說,“ AI 合成主播” 這項技術裡涉及三個合成: 聲音合成、表情合成、唇型合成, 特別是唇型合成。

首先 AI 技術分為感知技術和認知技術。感知是有聲音的、有圖像的,感知技術方向上,機器基本有機會可以做到跟人一樣好。

但是在認知技術方向上,機器背後的推理、知識、思考,以語言為核心的邏輯性的東西,機器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

這種情況下,涉及到人的高級活動的時候,機器現在是做不到的。

但是,如果在垂直領域裡,特別細分的特定領域,像法律或者醫療,面越窄,機器更有機會做到更接近人類。

不能把 AI 當成大的詞兒, AI 裡面有很多內涵。


烏鎮互聯網大會,馬化騰雷軍沈南鵬都說了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 把 AI 上升到跟人們認知相關的事情,機器在裡面只能做輔助,是沒有辦法取代人類的。

但如果只是聽個聲音,看個圖像,現在像 Face++ 或者商湯做的事情, 機器就已經能取代一部分感知上的事情了。

對於人類的高級活動,現在機器取代人類是沒戲的。高級活動叫認知,低級活動叫感知,目前的機器可以做到感知。

王小川說,AI 合成主播和人類的關係是取代還是配合這個問題,如果只是感知問題,不涉及到後面的語言組織、撰寫深度稿件的話,它是可以去跟真人接近的。

③ 內容上的挑戰

新浪曹國偉說,互聯網以及互聯網企業在改變世界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新的挑戰。

比如說社交媒體平臺改變了內容生產和傳播的方式,但是同時也出現了謠言和虛假新聞的泛濫,社會言論分化的問題。

推薦算法提升了內容分發的效率,同時造成了信息獲取過窄、內容低俗化的現象。

比如電商平臺的偽劣商品問題,網約車平臺出現的安全問題等等,這些都是互聯網技術帶給我們便利之外,出現的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

④ 目前的網絡威脅

卡巴斯基實驗室創始人尤金·卡巴斯基把目前的網絡威脅分為三個大類:

基礎設施、政府以及個人。 卡巴斯說,主要的網絡的威脅還是針對於我們個人用戶以及小微企業,這類威脅達到了 99%。第三類是針對於工業上的一些網絡威脅,比如說一些惡意軟件等,大家都在金字塔的不同的部分面臨著一系列的威脅。

目前,卡巴斯基實驗室正在研究一個概念,叫網絡免疫,它定義了網絡安全行業的未來。

網絡免疫到底是什麼概念呢?

卡巴斯基說,就是攻擊的成本要高於損失的成本。在受害者層面,我們的損失是少於攻擊者的損失。

這樣就做到了通過新技術推動網絡安全行業轉型到網絡免疫的程度和階段,就做了對於網絡攻擊的免疫。

3.新責任

Facebook 通過AI 對虛假新聞造謠網站開始識別,對內容通過 disputed flags 這種方式進行標註。

谷歌為打擊假新聞,“重寫搜索排名算法”,把具備誤導性、虛假和令人反感的文章進行排名降級等等。

近年來,中國也出現了不少專業的闢謠機構,比如果殼網的謠言粉碎機。

微博進一步把必要的能力開放給了媒體和公眾賬號,不僅能夠直接闢謠,還可以對闢謠內容打標籤,對傳播的內容進行回退。

曹國偉說,平臺方要進一步強化用戶數據管理的責任,從技術層面防範用戶信息竊取,同時要細化用戶隱私偏好設置功能,使用戶在不同場景、不同隱私下有不同選擇。

此外,還要加強對用戶隱私保護意識的培養,提高用戶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媒介使用素養。

營造一個清朗的互聯網空間,不僅僅是互聯網企業要堅守的責任,更需要各方共同參與,共建共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