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可用 “盯梢”可期

“刷臉”可用 “盯梢”可期

人工智能已在身邊

“刷臉”可用 “盯梢”可期

無人車現場展示

“刷臉”可用 “盯梢”可期

教育機器人

“刷臉”可用 “盯梢”可期

人工智能的核心靠算法

統籌;王納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軒慧

在深圳剛剛結束的第20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有一個小細節:每一張門票都是跟觀眾的臉綁定的,只要刷一次臉,門票就成為你的身份ID,當天可以反覆出入場館但無法轉贈他人。刷臉識別也是一種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並非“可以預見的未來”,而是已經真真切切走進我們的生活。

在本屆高交會上,給觀眾最大的印象是,大批人工智能的應用落地,人工智能已經可以延伸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時,這也讓我們在人工智能普及的前夜,可以思考一下該如何迎接這個未來。

展會特色:

AI成為主題

人工智能還可追蹤對象

11月14日,本屆高交會剛剛開幕,光啟技術董事長劉若鵬就出現在了展位上。這已經是劉若鵬和他的光啟技術連續7年參加高交會了。光啟技術一直以來都是以研發超材料技術而備受關注,這次高交會劉若鵬也帶來了“新一代超材料隱身技術”。但是,作為一個科技界老兵,劉若鵬這次也跨界了,從超材料領域邁進了人工智能領域。今年光啟同時展示的還有基於人工智能的“海量目標追蹤技術”。

據介紹,該項技術通過智能追蹤系統,可以實現對特定目標的實時動態追蹤,不論目標是戴墨鏡、撐著傘還是低頭玩手機,該系統都能在人群中準確地捕捉到,其身份、運動軌跡等也會一併顯示在系統裡,就像一個永不眨眼的偵探,緊盯目標、記錄其行蹤。

其實一開始,光啟做的並不是追蹤人,而是追蹤細胞,但追蹤細胞這個產業很小,光啟的聯合創始人季春霖告訴記者,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國內安防市場空間很大,公安部門也很重視,加上攝像頭等基礎設施建設齊備,後臺又需要有先進的智能分析技術,“於是我們就把這套人工智能的技術做成了追蹤系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們發現人臉識別在閘口、商場、演唱會的確可以準確找到犯罪嫌疑人,但半分鐘後這個人就消失在人海,即使報警也找不著。所以我們這個系統是報警了以後可以一直追蹤這個人,可以告訴警員該追蹤哪個該抓哪個。”季春霖說。

AI成港珠澳大橋的鷹眼哨兵

據瞭解,在港珠澳大橋人臉識別系統招標階段,的盧深視擊敗NEC、Cognitec等國內外知名人臉識別公司,首次將人臉識別與身份核實技術大規模落地應用在10月底開通運營的港珠澳大橋智慧關卡。全面採用“刷臉通行”、助力港珠澳大橋8秒通關,令這家專注AI人臉識別技術和產品方案的國內初創公司一鳴驚人。

據介紹,港珠澳大橋項目在細節的考量上非常嚴謹,比如能夠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實現無感高級別的通關。在防偽功能上,這套技術要求能夠抵禦照片、視頻以及高仿真面具的欺詐通關。“我們在測試中找了市面上幾十種不同材質的上百種面具進行一一測試證偽。”公司CEO戶磊說,“這就是我們的盧深視真3D人臉識別的優勢所在。”

“整個招標競爭過程就是比效果、防偽。比如在欺詐通關測試上,最初的測試,是識別視頻和照片,接著是普通千元的塑料面具、樹脂面具,後來又拿價值萬元的高仿真面具來測試,就是那種層層疊疊貼在臉上,人稍微站在兩三米遠都看不出真假的仿真面具進行測試。香港特區政府花了約百萬港元買了幾十張這樣的面具進行測試,一定要通過才可以。”該公司高級算法研究員、中科大博士崔哲告訴記者。

本次高交會期間,的盧深視發佈了新產品“火眼”, 適用於智慧社區、金融及銀行、閘機門禁等消費類應用場合。

大批人工智能應用落地生根

互聯網上有一種說法,認為在技術方面,中國的場景解決方案發展遠超國外。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營銷總監呂盟就對記者說:“同樣的技術,國外只能證明是A是不是A,而我們則用這樣的技術去解決實際場景中的問題,比如抓逃犯或者建立權限通行人員的‘白名單’。”前陣子張學友的演唱會上頻頻傳出在逃犯罪分子被抓的消息,網友們更是給張學友安了個“罪犯剋星”的名頭,而那個屢建奇功的人臉識別技術就來自於曠視科技。

深圳進化動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則將人工智能加進抽油煙機、微波爐、冰箱、空調這4款常用的家庭電器中,其CEO高路房告訴記者,平常用微波爐或者烤箱烹調食物,需要廚師根據食物的不同來調節溫度、烹飪時間,而通過他們的人工智能算法,微波爐可以自己識別食物種類並推薦烹飪溫度、時長,“我們把這叫主動式智能化,讓烤箱幫你決定這個東西要烹的更脆還是更香、什麼樣的生熟度。”

在奧比中光的展位上,AI量體、智能定製衣服鞋襪的技術吸引了大批觀眾圍觀。AI量體利用的是三維人體測量儀,採用了16個由奧比中光自主研發的3D傳感器,並將AI技術與3D建模技術結合,迅速搭建數萬個測量點位的3D人體模型,2秒即可測量28項身材數據。也就是說,客人只要在攝像頭前一站,馬上就可以定製合身的衣服了。可以廣泛應用於仿真建模、3D打印、個性化服裝定製、醫學成像和人體研究、3D虛擬試衣、影視遊戲後期製作等不同領域。

智能駕駛則是人工智能的又一生活化運用,這其中的關鍵技術之一,就是高精度的定位。在這次高交會的“新產品新技術”精品發佈會上,廣東星輿科技有限公司發佈了國內首款千元級別的人工智能定位終端。星輿科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衛星信號丟失的情況下,“我們的融合定位技術,讓終端利用攝像頭和慣性導航的元器件推算出車輛或者是機器人所達到的位置以及它的姿態,比如上坡還是下坡,通過這種方式在各種場景下提供高精度的定位。”

問題與思考

人工智能時代的前夜,我們還要專注於哪些方面的發展?讓我們聽聽學者大咖們的思考。

這是難以置信的變革時期

“今天我們又處於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變革時期。”這是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柯睿傑先生在高交會一主題論壇上發表的觀點。

柯睿傑出示了一張18世紀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名騎著馬的騎手跟一輛蒸汽機車賽跑。柯睿傑說:“當時蒸汽機的不確定性是最大的,但是人類發現這的確是新機遇,包括旅遊、貨運、移民以及新一代的城市國家發展,也包括人際關係的發展和就業,很多更新更好的工作進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每個人都有了巨大的轉型。”

“從蒸汽機開始,電話、汽車、計算機等都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同樣巨大的蛻變,而今天我們又處於另外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變革時期。” 柯睿傑說,“今天我們和之前一樣只要有變革就會有很多的未知數,但是我們必將能夠去克服這些挑戰。我們必須要有作為。”

隨後,柯睿傑重點介紹了人工智能給今天社會帶來的變化。最後,他說:“我們希望能夠不斷地延伸人們的能力,我們說這些機器這些技術不是為了取代人類,而是希望可以使用這些技術更好地幫助人類,利用這些技術來幫助我們很好地解決如今面臨的一些挑戰。我們的使命就是要賦予每個人能力,為這個星球為整個社會帶來更多的好處。”

同樣,德國工業4.0之父、德國國家科學工程院前院長、德國國家電動汽車平臺(NPM)指導委員會主席孔翰寧在高交會一個主論壇上也表示:“我覺得對於第四次工業革命,AI是一個非常重要關鍵的技術,也我們整個工業4.0成敗的關鍵。”他說,人工智能能夠幫助我們一方面保持在經濟大環境下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提高生產力釋放我們的靈活性,而且它最終對環境也是有好處的,這些解決方案可以帶來循環經濟,而且它甚至能夠超越我們傳統的生產方式。

AI打牌不一定能贏人類

雖然人工智能已經落地生根,但還遠未到開花結果的時候。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張鈸在高交會的開幕論壇上表示,目前基於大數據和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雖然能夠做到許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但仍然有其限制。

比如人工智能可以在象棋、圍棋上戰勝人類,在四人麻將、四人橋牌上就不一定了。“圍棋、象棋屬於完全信息博弈,而牌類則完全不同,對方拿什麼牌,出什麼牌都是不確定的,計算機就很難處理。”張鈸表示,人工智能目前善於處理的,一個是簡單的靜態環境、按照確定規律變化,另外一個則是限定領域和單任務,“也就是他能下圍棋就只能下圍棋,不會下象棋,任務是單個、不能開放的,一開放就做不到了。”

人工智能要面臨的問題不僅來自於技術,還有可能來自於倫理。柯睿傑也表示,微軟的人工智能開發,一直遵循著一系列的道德、倫理規範,從而避免侵犯到用戶的隱私,“我們希望能夠最大限度地為人類降低風險,作為一家企業我們在和其他公司合作的時候,也非常關注技術的使用必須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

實現強AI還需要一個世紀

機器是不是比人更聰明?在高交會上的一個院士論壇裡,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深圳先進院認知中心主任張建偉通過他參與錄製的《機智過人》節目中的案例,展示了機器學習在單模態數據應用裡面臨的挑戰。張建偉團隊找了一個監控中模糊的小女孩圖像,讓機器和參加節目的林警官進行辨認並找出小女孩的父母,結果是機器犯了錯誤,而林警官則順利畫出孩子的肖像,並通過畫像鎖定了父母,顯而易見是人勝了機器。張建偉說,“機器不會犯小錯,但會犯大錯,而人腦相反,如何參考人腦模型對AI進行更多改善和提升,是未來研究的一個方向”。

張建偉說,微軟小冰讀了幾十萬首詩,能通過一幅圖像作詩,但它沒有人的“三觀”,寫出的詞句再華麗也沒有感情,“我們未來要做真正的AI和機器人。”他說,現在AI主要基於單模態實現,比如只針對圖像信息或語音信息進行基於大數據的人工神經網絡學習,屬於弱AI;未來AI將基於多模態交互,能夠認知整合包括文本、圖像、聲音在內的各種信息,從而讓人機交互更自然、精確、穩定,屬於強AI。“但真正實現和人腦一樣的強AI還需要一個世紀的時間,這個挑戰很大,需要長期交叉學科的共同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