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平臺再度集中赴美上市,只為求一張合規備案的“護身符”?

网贷平台再度集中赴美上市,只为求一张合规备案的“护身符”?

時隔一年,網貸行業又掀起了一陣去美國上市的熱潮。

11月15日,號稱國內“車貸第一股”的微貸網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11月7日,被稱為國內“房抵貸第一股”的泛華金融也在紐交所成功上市。

加上品鈦、小贏科技和360金融,今年已有5家網貸公司在美國上市。2017年,則有趣店、和信貸、拍拍貸、簡普科技、樂信等8家網貸公司在美國上市。

與第一波上市潮的背景不同,今年網貸行業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因為互金風險整治和網貸合規備案已經到了最後階段。

就在上週,浙江、北京兩地先後傳出網貸清退門檻的說法,雖然不久被闢謠,但不管5000萬還是1個億待收總金額的門檻,都讓不少平臺開始認真考慮自己的出路。

自然,也有不少平臺不願意“坐以待斃”,在網貸合規備案的最後關頭,希望通過出國上市的辦法,為自己在合規備案的過程中增加一點籌碼。

所以我們看到,除了小贏科技、泛華金融等幾個已經“上岸”的幸運兒,大麥理財、薩摩耶金服、泰然金融等擬上市平臺也在積極行動,目的地不是香港,就是美國。

美股市場這邊,在大盤下調的背景下,網貸股大多跌字當頭,破發更是新常態。

以9月份上市的小贏科技為例,上市當天的股價曾一度摸高至20美元,但4個交易日就跌破了11.9美元的發行價。目前小贏科技的股價在7美元出頭,離腰斬只有一步之遙。隨後上市的品鈦、泛華金融也很快都跌破了各自的發行價。

比起破發,第一波上市平臺的境遇更加慘不忍睹,宜人貸、拍拍貸、趣店、樂信、和信貸、簡譜科技等平臺的股價大多都已腰斬,更有甚者跌得只有發行價的兩成。

网贷平台再度集中赴美上市,只为求一张合规备案的“护身符”?

有專家表示,這些先行者在美股市場的表現,會拉低資本市場對360金融、薩摩耶金服等後來者的估值,融資額度大大低於預期。即便知道會面臨這種情況,還是有不少平臺積極爭取“流血”上市。 箇中原因主要有幾點:

首先,是來自股東和資本方的壓力。在已上市或擬上市的平臺中,大多都有三五輪融資,包含到點退出的對賭條件,在美股整體下行的局面仍然上市,實屬無奈之舉,因為時間節點到了。

其次,有的平臺確實有上市需求。從一部分中概股的財報來看,近兩年的運營數據還是比較亮眼,只是業績難以在股價上體現出來。網貸運營向好的趨勢在某些擬上市公司的招股書上也能得到印證。

從公司運營的角度來說,上市能獲得大筆資金,提升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還能吸引優秀人才加盟。畢竟,人才就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對大多數志存高遠的平臺來說,到美國上市,不僅是在書寫估值與融資的“資本故事”,更重要的是通過資本市場給監管部門樹立一個“立志長遠發展”的美好形象。

所以不少上市平臺的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都言辭誠懇的表示,上市只是公司發展的新起點,更是平臺合規發展的重要一步,希望能以上市為契機,積極擁抱監管。

這一招或許是有效的。北京金融監管部門前不久就曾表示,會扶持100到200家金融科技公司。有上市背景加持,這類平臺應該很容易就得到當地金融監管部門的認可,合規備案自然水到渠成。

前段時間,億邦國際赴港IPO被叫停,據說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地金融監管部門不允許。寬泛一點說,億邦國際也算是互聯網金融企業。“億邦國際折戟IPO”的案例,對那些打算上市的網貸平臺來說,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總體來說,網貸平臺上市對網貸行業是有積極示範作用的。網貸上市平臺增加,會激勵一些擬上市平臺,促使他們加大投入,做好風控、做好技術創新,主動合規備案,向社會傳遞從業者的信心與責任,提振整個網貸行業積極、健康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