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总管家”,送好“服务包”

最近,北京市的民营企业迎来了不少“利好”:先是政府大幅精简市级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后是市级领导带队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加强企业调研服务……这不,最近北京市又建立了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用实实在在的措施回应企业需求。

这一系列动作,都表明了北京市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做好服务的决心。对于这些举措,笔者真心想要点个赞。

做好“总管家”,送好“服务包”


做好“总管家”,送好“服务包”

政府和企业应该是什么关系?有人也许会说,政府是对企业单向的监督管理者。在当前这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企业活力不断增强的新时代,这种思维显然过时了。今天,政府不但要做“管理者”,也要做“服务者”,要放下身段,做好服务,唯有如此,才能让企业有预期、有信心。在这点上,北京一直走在全国的前面。就拿最近的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来说,根据这个制度,北京市发改委这个“大管家”,要做好统筹、协调、服务;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这些“服务管家”,则要针对不同企业特定的发展诉求,把政策和承诺“落地”。

做好“总管家”,送好“服务包”

有人也许会问,政府有必要这么“侍候”企业么?笔者觉得,这可不是什么卑躬屈膝的“侍候”,而是从发展的角度,用长远的眼光来解决问题,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双赢。无论是一次又一次走访企业,还是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本质上都是在帮助民营企业提振信心,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反过来说,企业有了更好的预期,有了更坚定的信心,有了更强的发展意愿,到头来还是进一步为地区经济发展做贡献,还是地方经济获益。这样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明白。

做好“总管家”,送好“服务包”

所以,北京市这些政策举措,相当及时,十分正确。大家想一想,从京东百度小米这些高新技术公司,到奔驰、GE、北汽这些先进制造厂商,北京的创新型企业着实是不少。这些企业在发展中,会遇到困难,也会有不少需要政府部门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上门送服务,馈赠“服务包”,能很大程度上让这些企业坚定在北京发展的信心,这对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好处不言而喻。也正因此,“服务包”中的优化土地供给、加大财税支持、完善公共服务配给、拓宽融资渠道等一揽子实惠的政策措施,才会引得这些企业纷纷叫好点赞。

做好“总管家”,送好“服务包”

栽好梧桐树,才能留下金凤凰。企业要在一个地方待得踏实、干的舒心,“获得感”很重要。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都是在以此为目标,让企业真正安心、放心、有信心,真正把政企沟通配合的“最后一公里”打通。笔者相信,只要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继续做好“总管家”,送好“服务包”,未来北京市民营企业健康、蓬勃发展的势头必将更加强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