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战功赫赫,后世称之“奸雄”,但有这样的美德

生前战功赫赫,后世称之“奸雄”,但有这样的美德

三国里的曹操在后世被说最多的是“奸雄”,在京剧舞台和文学作品中也都是奸诈角色的代表。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曹操这个人并不是只有奸诈,他也是有许多的美好品德的。

生前战功赫赫,后世称之“奸雄”,但有这样的美德

曹操在少年的时候,非常讲义气,敢为朋友,两肋插刀,但是也很放浪,于是没有人重视他。但是是千里马,总会遇到属于自己的伯乐,有一天曹操遇见一个人,叫桥玄,对他说:“天下会大乱,依你的才能,是可以安定天下的。”正是这个伯乐,使曹操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生前战功赫赫,后世称之“奸雄”,但有这样的美德

曹操那个时候才二十多岁,虽然是个货真价实的官二代,但是曹操身上却没有官吏的臭气,反而非常刚直,曾因为看不惯手下县城的官员贪污,就上报朝廷一下子免掉了这些官员的职位,也是很大快人心。由此可见,曹操在为人做官方面,还是非常可圈可点的。

生前战功赫赫,后世称之“奸雄”,但有这样的美德

生前战功赫赫,后世称之“奸雄”,但有这样的美德

除此之外,曹操还有很多优点:

首先是对汉室绝对忠诚,那个时候董卓废掉了先皇帝,要立汉献帝,拉着曹操一起谋反,曹操毅然拒绝了,自己自立门户招兵买马,最后除掉董卓。除此之外,曹操还遇见过袁绍,袁绍也是要拉着曹操一起废掉汉室立新皇帝,曹操认为这是违背忠诚的原则的,于是也拒绝了袁绍。最难得的是,曹操在身居高位,又有兵马的时候,汉室已经是强弩之末,曹操完全有实力废掉皇帝自己登上王位,但是曹操却没有这么做,反而一直维护者汉室,迎接流落在外的汉献帝返回,也尽到了自己臣子的责任。

其次是曹操为人也是比较宽容的,曾经宽恕了,叛变他的毕谌,毕谌的母亲被敌人掠走了,曹操让毕谌,去救自己的母亲,可是毕谌转头,就投靠了敌人来攻打曹操。后来曹操捉住了毕谌,大家都以为,曹操会杀了他,但是曹操说,一个人如果对母亲,都这么的孝顺,怎么可能对自己的主公不忠诚呢,于是曹操宽恕了毕谌,并给他很高的职位。

除此之外,曹操对待敌人非常仁至义尽的,曹操在除掉吕布的时候,捉住了吕布的谋士陈宫,陈宫不肯归顺曹操,但是恳求曹操照顾自己的母亲,曹操应允,最后将陈宫的老母亲一直养老送终。

其实从曹操的这些事情的所作所为来看,单独给曹操扣上奸诈的帽子是非常不合适的,曹操也是一个有血有肉,非常重情义的人,也非常有孝心,这其实也说明,我们在评判一个人的时候,也需要从许多方面去看的,也许就会发现别人闪光的一面。

生前战功赫赫,后世称之“奸雄”,但有这样的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