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齡共處時代:職場中的全年齡搏殺

混龄共处时代:职场中的全年龄搏杀

這個時代更為公平,每一個年齡段的人,在獲取信息的機會上,近乎平等。那些輕言勝負者,那些沮喪頹廢者,那些抱怨歲月者,終歸會成為進化路上的灰燼。

01

《王者榮耀》中五分之一的英雄,都是由一名2014屆校招生設計的,工齡剛滿3年。

他所屬的天美L1工作室,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但生產的《王者榮耀》月流水已超30億。

世界的重心已經向年輕人傾斜。百度今年收購的渡鴉科技,創始人呂騁,出生於1990年。

第一位是百度去年收購的“李叫獸”,併購後成為百度副總裁的李靖,出生於1991年。

被收購後,呂騁說,他無法忍受還要用60後或70後設計的操作系統,“未來的世界,必然是我們來定義的。”

話語鋒利如刀,一個時代向另一個時代吹響號角。

在美國,90後大軍早已抵達戰場。數據顯示,全美32家最成功企業中,有 26 家員工年齡中位數低於 35 歲。

其中Facebook只有26歲, Twitter28歲,谷歌29歲,蘋果31歲。

職場主導權正在向年輕一代轉移,而那些被急促腳步吵醒的中年人,則心生惶恐。

硅谷三四十歲的主管和工程師們,開始染髮,去眼袋,用激光清理面部斑點,以及用超聲波收緊皮膚。只求在同事中不那麼顯眼。

50多歲的職場女性,則開始瞭解漫威電影、金州勇士隊和卡戴珊姐妹的緋聞,只為在和年輕同事聊天時,不像個局外人。

獵頭們開始建議中年客戶,刪掉所有超過10年的履歷,並抓緊找專業攝影師拍照,以確保求職照片毫無倦色。

一名年過40的工程師發推特說,他穿著正裝走在硅谷街頭時,感覺已被年輕人的潮流淹沒,無聲無息,無從掙扎。

同樣的迷茫,也彌散在國內。在聯想和華為的員工論壇上,35歲中層被辭退的傳聞,永遠是熱門話題。

有人說,面對更年輕、工資也更低的年輕人,每一次續簽,都心驚膽戰,那份幾年一簽的員工合同,就是幾年一度的人生判決。

時代大潮沖刷下,每一個年齡段的人都需轉型學習,過往的經驗優勢,不再能提供安全感。

時間的賽道被打破,90後80後70後60後,擁擠在同一座鬥獸場中,唯有能力者,方能生存。

混龄共处时代:职场中的全年龄搏杀

媒體說,歡迎來到混齡共處的時代。

02

在混齡共處時代,有三個維度消失了。

第一個消失的維度,是年齡維度。

在過往,很少有高管會比員工年輕很多,因為年齡決定著經歷,而經歷關聯著能力。年長者,往往意味著能力更強。

然而,在混齡共處時代,年長為尊雖然存在,但僅限於禮儀層面,更多時候,年輕人的創意和判斷力,決定著公司在新興市場上的成敗。

在美國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有位53歲的資深老編輯,發表了一篇傷感的文章《作為 BuzzFeed 最老的員工是一種什麼體驗?》

文章還有一個副標題,叫做《我已經跟不上每日工作的節奏》。

在文中,老編輯說,“這些聰明絕頂的年輕人讓我每天都在受挫,在總部我無時無刻都處於困惑當中,我的人生中還從未感到如此挫敗。”

幾個月後,他被小他15歲的老闆解僱了。

老闆說,“這與你工作水平和寫的東西無關,其實是因為你與年輕同事創造力上的差距”。

這已經是4年前的故事,願老編輯好運。

混齡共處時代,第二個消失的維度,是經驗維度。

在過往,職場中的中年人,最有底氣的資本是工作經驗。

然而當未來變幻不定,行業前景陷入迷霧,那些多年積累的經驗,則開始急速貶值。

硅谷有個鐵律:如果你在大公司工作十年後被解僱,那麼你會發現,你會的技術可能已是古董。

更可怕的是,落後的邏輯模式,將限制你學習新技術。而且即便學會,你也缺乏再次熟練的時間了。

許多硅谷工程師,被裁後當起了Uber的司機,還有人賣掉原計劃退休後隱居的房子,靠失業津貼和存款度日。

混齡共處時代,第三個消失的維度,是權威維度。

在這個時代,沒人能擁有長久的權威。

滿頭白髮的趙本山要和一臉嬉笑的天佑討論直播技巧;碼字半生的報社主編要和青澀未消的大學生比拼公號。

英語還沒學好的雷布斯,已經被00後CEO稱為老一輩企業家。

沒人再迷信權威,因為權威走紅和過時的速度都變得太快。

鬥獸場中的搏殺節奏越來越快,年輕人縱情向前,中年人踉蹌接招。

混龄共处时代:职场中的全年龄搏杀

55歲的汽車工程師邁克爾·佩雷多,兩年前被奔馳公司解僱。

職業顧問建議他不要再穿著T恤打領結,但他卻怎麼也做不到,“不戴領結我渾身都不舒服。”

失業18個月後,他終於在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份零工,為無人駕駛汽車編寫軟件。

那次面試前,他終於解下了領結。

03

關在鬥獸場中的人們,其實都是被時代大潮席捲衝入。

我們這個時代,紐約時報一週的信息量,相當於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一個普通人一輩子的總閱讀量。

現今地球上,每18個月產生的信息,超過過去5000年的總和。

信息浪潮早已窒息口鼻,那些在浪潮中出生的年輕人,成長速度顛覆認知。

一位獲得蘋果獎學金的中國00後,從6歲就開始開發軟件,小學三年級就做出瞭解決計算機故障的網站。

他的學習資料,來自於父母買來的課本、期刊和在線教育網站。

Slik的創始人, 14歲美國男孩Soroush,已經完成第四次創業,8歲時,他開始學習由麻省理工學院開發的向少年的簡易編程工具Scratch。

20多歲就改變了世界的扎克伯格則說:“年輕人就是更加聰明。”

或許,技術和科技的高速迭代,正是造成混齡共處的潛因。

那麼適應鬥獸場中的生活,同樣要從自我迭代中入手。

其實這個時代更為公平,每一個年齡段的人,在獲取信息的機會上,近乎平等。

年輕人擁有著記憶力和反應力的優勢,而中年人則有著邏輯和判斷力的優勢。

事實上,直至晚年之前,人類大腦一直在保持生長,橫向思維會不斷強化,形成更為準確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聯想能力。而閱讀和學習,將不斷刺激橫向思維。

那些輕言勝負者,那些沮喪頹廢者,那些抱怨歲月者,終歸會成為進化路上的灰燼。

公元198年,周瑜拜將,英姿勃發。那一年,他24歲。

在相聲《八扇屏》中,這一年齡被提到13歲。

年輕的周郎,放眼望去,是黃蓋的皺紋和程普的白髮。

他們共同供職江東,遠處的長江水汽氤氳,躁動著亂世的氣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