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妹當了老闆,每月還親自多次去鄉下“尋寶”,城裡食客很期待


陝西省安康市鎮坪縣一戶普通的農家,秀外慧中、和藹可親的陳英正在品嚐一位勤勞的農婦製作的紅薯幹。紅薯幹,是將煮熟的紅薯用刀切成片晾曬而成,甘甜可口。陳英是山溝裡飛出的金鳳凰——年輕時懷揣著夢想去鎮坪縣城打拼,經過磨礪和辛勤付出,她從一位農家打工妹奮鬥成一家大酒店的老闆,而且還是一名國際註冊營養師。在鄉親們的眼裡,她是一位不簡單的勵志女強人。本組圖片拍攝於去年11月11日。

大巴山鄉下的一戶人家,陳英正在體驗推石磨。為了蒸蒸日上的事業,陳英每天都起早貪黑,忙得像個陀螺。但是,即便再忙再累,她都會撥冗每個月多次深入村莊,到生養她的地方,探尋開發幾近消失的原生態古鹽道美食,購買原生態食材。村莊不遠處,層巒疊嶂、雲遮霧罩,宛若仙境。

小時候,陳英經常坐在板凳上,傾聽飽經滄桑的爺爺講述發生在古鹽道上的故事,賣苦力鹽夫們的酸甜苦辣,以及古鹽道美食,陳英都聽得津津有味。自從成為鎮坪縣城一家大酒店老闆,接觸到餐飲業,陳英對古鹽道美食的興趣就越發濃厚了。圖為陳英正在和一位樸實的農婦交流橡子豆腐的做法等。如今,橡子豆腐已經難得一見了。


高手來自民間,在陝南女子陳英的老家,有許多普普通通的農婦都擁有一手好廚藝,有的甚至還能做出幾近失傳的古鹽道美食,陳英經常虛心請教。陳英說,她們具備的美食製作方法,有很多都是書本上學不到的,她很喜歡與農婦們待在一起,親眼見證並學習她們的廚藝。

陳英尤其鍾情於千百年來流傳在古鹽道上的鹽夫美食——玉米漿粑,她將其製作方法稍加改良,端到了城裡大酒店的餐桌上。在陝南餐飲界,陳英由於潛心發掘改良古鹽道美食,並在城裡推出包括玉米漿粑在內的一系列古鹽道美食,因此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從大巴山深處走出來的“最美廚娘”。圖為陳英正在傾聽最後一代鹽夫講述古鹽道故事。

為了養家餬口,“日常數千人”的鹽運者長年累月翻山越嶺,跋涉在崇山峻嶺間崎嶇不平的鹽道上。身負沉重鹽巴的他們,從鎮坪到安康往返一趟需20多天,到鄂西北和關中則耗日更久。他們的行囊中,少不了便於長久存放、耐渴又耐餓的玉米漿粑。圖為陳英在大巴山農家和農婦一起製作玉米漿粑。


玉米漿粑,可謂是古鹽道美食中的代表。它不僅是一代代鹽夫不可或缺的乾糧,為艱辛跋涉的鹽夫們提供了食物保障和能量來源,而且承載著數千年的鹽道文化和鹽夫們血淚交織的歷史記憶。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被塵封的不僅有古鹽道美食,連同古鹽道上那些不堪回首的艱辛經歷,也很少有年輕人知曉了。為了留住古鹽道美食,喚起人們回眸歷史,陳英不遺餘力地深入鄉下,不辭辛苦地進行挖掘並改良。圖為陳英根據老輩們詳實的講述,嚴格按照原來的製作工藝與流程,經過多次改良和實驗,精心製作出來的玉米漿粑,金黃松軟、香甜可口,堪稱古鹽道上一道獨特的美味。

古鹽道菜系洋芋粑粑炒臘肉。這道菜已淡出了大眾的視線,成為老一輩人記憶中的美食。陳英通過努力,又將它端上了城裡大酒店的餐桌上。讓今天的食客在悠閒地品嚐美食的同時,體味遙遠時代的艱辛歷程,牢記不應被忘卻的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精神。


是的,時代發展進步了,人們需要與時俱進,但是,有些精神卻永遠不能丟掉,有些傳統的東西永遠都需要傳承。圖為陳英烹飪的鹽道菜系巖耳燉烏雞,別具風味。

從經濟效益和市場需求來說,陳英深入鄉下探尋開發古鹽道美食,收購貧困老鄉的原生態食材運到城裡,做出稀罕的古鹽道美食放在垂涎欲滴的城裡食客們面前,頗受他們青睞與歡迎。陳英通過這樣的方式,也讓村裡不少貧困老鄉歡喜不已,拓寬了他們原生態食材的銷路;同時,陳英自己也賺了不少。可謂一舉多得。對於陳英來講,每一處去鄉下尋找古鹽道美食,購買原生態食材,就像是一次“尋寶”之旅。

閒暇之際,陳英經常會呼朋喚友一道前往大巴山裡的尋常農家,品嚐地道純正的巴山美味,尋一份閒情逸致,得一種快意人生。


來自大巴山鄉下的陳英成功不忘貧困鄉親,也不忘貧困人家的孩子。她熱心公益、樂於助人,沒少幫助貧困孩子重返學校,圓金榜題名夢。為“最美廚娘”點贊!編後語:陝南廚娘不簡單,深入農家尋美餐。互利共贏大家贏,熱心公益眾口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