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之路:俄羅斯發動機工業雙璧

近年來,中國與俄羅斯在軍用與民用航空領域的合作日益擴大與加強,兩國軍工合作方式也正從單一的武器銷售與購買向合作共同研發的方向轉變。2005年底,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與中國簽署了出口100臺由俄羅斯著名航空發動機製造骨幹企業之一——“禮炮”公司生產的AL-31FN改進型推力矢量發動機的合同,合同總價值3億美元。該型發動機將安裝在中國新型戰鬥機上。這也成為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在2005年裡最大的一筆武器出口交易。而2006年11月2日第6屆珠海航展新聞發佈會上,“禮炮”公司正式宣佈將與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公司合作,在中國建立合資企業,研發和生產新型航空發動機,併為中國空軍戰鬥機提供發動機升級和民用支線客機發動機設計製造技術。這標誌著中俄兩國在航空技術上的合作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

復興之路:俄羅斯發動機工業雙璧

“留裡卡-土星”生產製造聯合企業

從我國當前航空工業發展來看,掌握先進航空發動機開發與製造技術是提高國防力量與裝備水平的重要一環。正如俄羅斯軍備問題專家皮亞圖什金所言,成立合資企業是中國獲取俄羅斯先進航空發動機製造技術的一個捷徑。而對於俄羅斯來說,中國市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兩國在航空乃至軍工領域的合作前景無疑示十分廣闊。

兩國在航空領域的深入合作,顯著折射出俄羅斯航空工業發展思路的轉變和諸多俄羅斯航空製造企業的生存、變革與發展之道。而談到AL-31FN發動機和俄羅斯“禮炮”公司,也就不得不提到俄羅斯著名的航空發動機生產製造企業——“留裡卡-土星”生產製造聯合企業。那麼,二者之間有何聯繫,目前發展狀況如何,以其為代表的俄羅斯航空工業未來又將何去何從?筆者將與讀者作簡要探討。

歷史淵源

作為中俄這次合作的主角之一,俄羅斯“禮炮”公司的歷史要追溯到上個世紀初。早在1912年,俄羅斯歷史上第一家航空發動機製造公司——俄國格洛姆工廠在莫斯科成立,同年開始製造活塞式飛機發動機。1916年,俄國雷諾汽車工廠在羅賓斯克成立。1924年,雷諾汽車工廠開始轉向飛機發動機的設計工作,1928年開始正式批量生產。上述兩個工廠也就成為現在“禮炮”公司與“留裡卡-土星”聯合企業的前身。上世紀30年代,格洛姆工廠更名為“伏龍芝第24號工廠”。在總設計師A·M·米庫林的領導下,伏龍芝第24號工廠為前蘇聯第一架重型轟炸機TB-3設計製造了發動機。這一時期雷諾工廠也有很大成果,М-100、 М-103、М-105以及М-105PF發動機相繼研製成功,後者成功應用於雅克-3戰鬥機上。

復興之路:俄羅斯發動機工業雙璧

留裡卡發動機製造工廠和留裡卡發動機設計局第一任總設計師A·M·留裡卡

戰後,兩家工廠同時開始噴氣式發動機的研究、製造。前蘇聯著名的航空發動機設計師,被譽為“俄羅斯噴氣發動機之父”的A·M·留裡卡成功地為蘇-11截擊機和伊爾-22轟炸機研製了TR-1渦噴發動機,設計師V·Ya·克里莫夫的設計團隊更是為著名的米格-15、米格-17戰鬥機和伊爾-28前線轟炸機研製了VK-1渦噴發動機,兩家工廠同時承擔這兩種發動機的生產任務。1946年3月,留裡卡發動機製造工廠和留裡卡發動機設計局成立,第一任總設計師為A·M·留裡卡。

復興之路:俄羅斯發動機工業雙璧

裝備於米格-25的R15B-300發動機,為該機帶來了非常巨大的名聲

1957年,第45號工廠在留裡卡的領導下成功為蘇-7戰鬥轟炸機和蘇-9戰鬥截擊機研製AL-7F-1 渦噴發動機。1963年,以第45號工廠為基礎的“禮炮”發動機工廠在莫斯科正式成立,開始生產AL-7F-1渦噴發動機。安裝AL-7F-1渦噴發動機的蘇-7B戰鬥轟炸機最大飛行時速高達2140公里,一時間轟動全球。1965年,“禮炮”工廠的總設計師S·K·圖曼斯基主持設計完成了R15B-300發動機,該發動機成功應用於米格-25高速截擊/偵察機上。

留裡卡發動機製造工廠在這一時期的成果以民用航空發動機為主,曾相繼為圖-144D超音速客機設計了RD36-51發動機,以及為伊爾-76運輸機和伊爾-62M客機設計了D30KP發動機,後者的生產更是成為俄羅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發動機生產計劃。留裡卡還設計了AP-34-1渦槳發動機,用於多功能輕型飛機和直升機,並開發了一系列供地面發電用渦噴發動機組。

1972年,著名的AL-21F發動機設計成功,隨即在蘇-17、蘇-20戰鬥轟炸機、蘇-24前線轟炸機和米格-23前線戰鬥機上得到採用。兩家工廠都參與生產製造,留裡卡工廠的第三代渦噴發動機AP-21F-3也在上述機型上得到應用。1984年,“禮炮”開始為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戰鬥機之一——蘇-27設計製造AL-31F發動機,蘇-33和蘇-35也隨之採用了這種發動機,總設計師留裡卡也成為這個航空史上最傑出的發動機設計項目中的關鍵人物。

20世紀末,兩家俄羅斯最重要的航空工業企業相繼發生重大變革。1988年,“禮炮”工廠與位於今烏克蘭扎布羅熱市的AO SiCH發動機工廠和位於烏法市的AO UMPO工廠合併,成立組建俄聯邦直屬莫斯科“禮炮”機械製造聯合企業,即今天我們常稱的“禮炮”公司。留裡卡設計局也於1982年改組為“留裡卡-土星”聯合企業。1997年,羅賓斯克發動機設計局與羅賓斯克發動機聯合公司合併。次年,博日斯基機械製造工廠也參與合併。到2001年,實力強大的羅賓斯克發動機聯合公司與“留裡卡-土星”聯合企業完成了最終的合併,組建當今俄羅斯最具實力的航空發動機設計製造企業——俄聯邦直屬“留裡卡-土星”科研生產聯合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