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五”目標真的是銀行利空嗎?

關注我,讀文章,學投資↗

“一二五”目標真的是銀行利空嗎?

11月7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強調,要考慮民營企業的貸款要實現“一二五”的目標,即在新增的公司類貸款中,大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於1/3,中小型銀行不低於2/3,爭取三年以後,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佔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於50%

11月9日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郭主席再次表示要推動銀企雙方特別是金融機構形成“銀企命運共同體”意識和思想。

“一二五”目標真的是銀行利空嗎?

在明顯偏暖的政策口風下,市場不但沒有振奮,銀行板塊整體反而出現了“嚇尿”的走勢。

在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背景下,“一二五”目標的提出真的是銀行業利空嗎?

我們要從這兩年中小型企業融資難的前世今生說起。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前世今生”

首先,銀行股下跌的原因很簡單,大家擔憂增加民營貸款會導致銀行未來出現大量壞賬。

自2016年以來,國內金融體系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去槓桿。所謂去槓桿,去的並不是社會整體的槓桿率,而是把矛頭指向了銀行的表外融資業務。

這裡和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表外融資,簡單的說,我們國家沒有利率市場化,銀行體系缺乏風險識別能力,體系內定出的利率往往就一個價。而一個價格的資金,只能匹配一批信用高的公司,那麼大量低信用的中小型企業就被銀行體系排除在外,形成了最原始的中小型企業融資難問題。

鑑於缺乏利率風險定價的背景,開始出現了前幾年大量的銀行資金走信託通道流向中小型企業和民間項目的方式。通道一方面收取利差(類似貸款擔保費),一方面往往承擔了“剛兌”的私下約定義務,這樣的方式,讓很多不符合銀行貸款標準的中小型企業從信託渠道拿到了銀行的錢。表外融資業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影子銀行”。

去槓桿的核心恰恰是對這些“通道”痛下殺手,因為這種方式積累了大量的金融風險,要嚴查通道,打破剛兌。

影子銀行本身卻是中性的,是中國銀行間自發利率市場化的雛形。儘管發展時間較短導致亂象叢生,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金融市場發展需要。直接一刀切打壓影子銀行,造成了這兩年民企融資環境急劇惡化,民間融資成本進一步走高。在政策高壓下,各銀行間對民企呈現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懶政”行為。

“一二五”目標真的是銀行利空嗎?

“一二五”目標的核心是什麼?

去槓桿的“執刀者”承認了原有政策對民營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從結果上描述了未來要對民營企業支持力度的目標。

“一二五”目標是否過於激進?

本次目標針對新增企業貸款的發放比例。去槓桿之前,存量國企貸款和民企貸款比例大概在5:5到6:4的區間,在去槓桿過程中,民企貸款增速有所下滑。“一二五”目標更多是將民企的新增貸款迴歸去槓桿前的狀態,並不屬於過於激進的目標。

“一二五”目標如何影響A股?

目前市場對這次銀保監會態度轉變有兩種聲音:

1. 態度轉變友善,實際執行會比較理智。
2. 又是一次運動式支持,最後銀行壞賬率飆升。(這也是之前銀行股下跌的主要因素。)

目前看來,政策面核心要推進的事項並沒有動搖(比如堅定推進註冊制),但是輿論和態度發生了很大改變,畫風比較接近前者。當然具體要看後期執行情況。

1. 如果理智推進

該救的救,不該救的不救。在這種情況下,錯殺資產的價格會回升,這兩年受去槓桿影響較大、業務模式偏企業貸和同業業務的銀行業務邊際向好。

2. 如果運動式激進推進

在這種情況下,好資產和垃圾資產都出現一段時期的整體回升,之後在垃圾資產中醞釀較大的風險。

市場前期擔憂銀行的壞賬風險,在壞資產上漲過程中,因為賺錢效應導致階段性忽略。企業貸和同業業務較多的銀行短中期業務火熱。

因此,在目前短中期的政策和輿論環境下(壓房地產,促民企貸款),近兩年受益於企業貸款佔比小和房貸業務佔比多的新四大行(招農工建)邊際趨弱,近兩年受損去槓桿的銀行開始出現較為明顯的邊際向好。

從長期角度來看,新四大行(招農工建)仍是銀行行業中最受益的。

^_^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所啟發,歡迎

轉發點贊並且推薦給你的好友。

^_^ 歡迎關注我,我會經常寫一些文章,帶你慢慢看懂股市漲跌背後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