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誇大支持民企“一二五”目標對銀行的負面作用

長安論道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明確表示,初步考慮對民營企業的貸款要實現“一二五”的目標,即在新增的公司類貸款中,大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於1/3,中小型銀行不低於2/3,爭取3年以後,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佔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於50%。

消息一出,許多民營企業家歡欣鼓舞。但也有銀行業人士擔憂,認為如果再給予一些前期盲目擴張的民企過度輸血,可能會產生大量的壞賬,導致銀行業不良率出現明顯反彈。

金融企業普遍對民企存偏見

其實,這種論調是一種誤解。大力扶持民營企業的發展,是我國現階段的一項基本國策。而加強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扶持,則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是,與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戰略地位相比,民營企業在獲得金融資源方面處於明顯的弱勢地位。

根據銀保監會公佈數據,目前在銀行業貸款餘額中,民營企業貸款僅佔25%。相比之下,中國的民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由此可見,民營企業從銀行得到的貸款與其在經濟中的比重還不相匹配、不相適應。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與民營企業徵信體系不完善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金融企業普遍存在著對民營企業的偏見有很大關係。由於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自身經營的不穩定、缺乏抵押品,再加上少數經營者缺乏誠信,導致金融機構不願意授信。

銀監會近期的相關調查就發現,民營企業的不良率相對國有企業更高,民營企業的破產數量遠多於國有企業,主要是因為民營企業在不良率較高的充分競爭行業和中小企業中佔比較高。

“一二五”目標非硬性考核指標

但更多的情況卻是,金融機構在貸款過程中的選擇性偏差。我國的民營企業固然存在著少數不守誠信的現象,但因此以偏概全卻有失公允。事實上,不少民營企業更具有市場競爭力和活力。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經濟中,民營企業更是佔據了主導地位。即使從金融機構的全部貸款情況來看,不良貸款率也並非想象的那麼高。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機構共處置不良貸款1.2萬億元,同比多處置2300多億元。其中利用撥備核銷的達7000多億元,同比多核銷1900多億元。但目前銀行業不良貸款仍然控制在2%以內,繼續保持在比較穩定的水平。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民營企業不良貸款率較高,其實也與“貸款難、貸款貴”有直接關係,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互為因果關係。也就是說,民營企業徵信體系不完善導致貸款難,而難以獲得金融支持又進一步加劇經營困難,進而又惡化自身的信貸環境。

因此,從長遠來看,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支持,不僅應該契合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相應比重,也有助於民營企業改善經營環境,增強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

當然,對於民營企業的貸款比例規定,並非是無條件、無底線的免責,也不意味著銀行應該犧牲信貸投放的程序與風險防控的標準。11月10日晚,為消除公眾對“一二五”目標的誤解,更多信息被披露出來。相關監管部門人士表示,“一二五”並非是對每家銀行的硬性考核指標,而是整個行業的方向性指標,不會對單家銀行提出具體指標,也不會要求每家銀行都必須要達到。

事實上,對於金融機構來說,支持服務好民營企業,不僅能提高信貸的使用效率,更能從根本上為銀行提供長期穩定的客戶和利潤來源。而對於民營企業來說,則要不斷強化內部風險防控機制的建設,誠信經營。顯然,這是民營企業獲得更多金融機構青睞的唯一途徑。

别夸大支持民企“一二五”目标对银行的负面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