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五”目標引導銀行資產結構優化 並非硬性指標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明確對民營企業的貸款要實現“一二五”的目標,引發各方關注。

監管人士日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一二五”為方向性指標,重點在於對授信政策全面重檢,對可能不利於服務民營企業的規定、條款進行修訂或廢止,一視同仁地對待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監管部門仍鼓勵銀行進行差異化發展,推動銀行資產結構優化。

專家和銀行業內人士認為,從長期來看,優化信貸結構以適應經濟結構變化、服務好有發展前景民企,對銀行健康持續發展是有利的。紓解民企困境,一是要遵循法治化、市場化原則,既要保護民企利益,也要嚴懲違約失信、過度融資等行為;二是還需要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與金融政策協同發力。

“一二五”並非考核指標

“一二五”目標即在新增的公司類貸款中,大型銀行對民企的貸款不低於1/3,中小型銀行不低於2/3,爭取3年以後,銀行業對民企的貸款佔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於50%。

監管層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首先,“一二五”目標,其分母是銀行業新增的公司類貸款項下,而非全部貸款,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其次,“一二五”並非是對每家銀行的硬性考核指標,監管部門也不會對單家銀行提出具體指標。比如,在提出“一二五”目標前,泰隆銀行、台州銀行等銀行民企客戶佔比就在90%以上。這與它們所在地區和定位是有關的,監管部門不可能要求所有銀行都保持同樣“節奏”。

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看來,“一二五”強調的是對增量信貸進行一些結構調整和優化,把原來投向國企或地方投融資平臺的資金適度釋放,將原來被殭屍企業或不良資產佔用的信貸資源重新釋放給民企,由此也實現了資源從低效向高效的轉化。為確保加大對民企支持力度,當前已有一整套政策支持體系,並且在逐步做實。從銀監層面,如果達標,會對銀行有一些監管上的激勵,將降低其監管成本或擴大其業務收入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可彌補銀行成本。央行層面為支持民企增加了再貸款再貼現額度,也會降低銀行資金成本;中期借貸便利沒有市場風險, 因此在融資層面上也降低了銀行風險。

曾剛表示,當前民企從銀行獲得的信貸與其對經濟的貢獻程度是不匹配的,銀行信貸結構若不隨之調整,有效信貸需求會越來越不夠,可能出現長期的資產荒,這是銀行可能會面臨的一個發展瓶頸。因此,服務好民企,讓有發展前景的企業能夠存活下去,從長期來講也降低了銀行風險。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認為,“一二五”目標屬於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導,且不會“一刀切”,重點在於為民企創造公平、公正的信貸環境。通過對商業銀行貸款投向的指導,為有融資需求的優質民企提供必要資金支持,有助於緩解民企融資難問題,促進實體經濟信用環境好轉。

不會降低風險防控標準

監管人士表示,“一二五”目標仍要求銀行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公司治理完善、負債水平合理、履約記錄良好的民企提供與國企同樣的信貸支持。在盡職免責方面,商業銀行內部必須制定出具體的、可操作標準。不是無條件、無底線的免責。

上述監管人士強調,“一二五”不意味著銀行需犧牲信貸投放程序和與風險防控標準。銀行貸款發放仍需做好盡職調查和貸後管理,盲目擴張、公司治理能力低下、惡意逃廢債的企業以及殭屍類企業,不在銀行支持範圍之內。

對此,一線銀行機構人士也表示會堅持原則和底線。工商銀行公司金融業務部副總經理李新彬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對於聚焦實體的民企,工行一直在支持。對那些主業不突出、過度擴張,風險較大企業,肯定會審慎把握。還有些企業則需政府、擔保機構共同支持,畢竟支持民企不僅是銀行的事情,如風險緩釋手段到位,銀行也會配合。

在風險控制方面,工行基本原則是盯住主業突出客戶,同時圍繞一些優質核心企業上下游民企,以供應鏈金融方式作出支持。另外,針對一些科技類民企,具有高人力資本、高技術含量、輕資產等特徵,有的涉及IT、信息通訊,行業變化較快,對其進行融資支持也會有一定壓力,工行在這方面也探索了風險緩釋手段創新,比如通過知識產權評估,解決缺少合格抵押品的問題。

中國銀行公司金融部副總經理閻海思表示,下一步,中行將不斷優化授信政策、授信流程,大力拓展金融服務品種,加大民企授信投放。對於暫時遇到經營困難,但產品有市場、項目有發展前景、技術有市場競爭力的民企,做到不盲目停貸、壓貸、抽貸、斷貸。出臺續貸再融資政策,符合條件民企可通過借新還舊、無本金續貸等方式實現續貸。

對外界擔心的銀行資產質量問題。監管人士透露,根據不同情境下的測算,提高對民企授信比例,不會對銀行不良貸款產生明顯影響。

武雯認為,大量資源投入到民營領域,會對行業信用成本產生影響,但風險依然相對可控:一方面,近年來,銀行業已逐步加大金融科技研發力度,加大在民企小微領域等數字化運用程度,減少因為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損失。另一方面,大部分銀行已建立完善的資負定價體系,有利於其充分覆蓋民營小微企業風險成本。

亟待多方政策協同發力

在曾剛看來,當前各有關部門都在出臺政策支持民企融資、改善民企融資環境,“一二五”目標是綜合施策的整套體系中的一環,不是僅靠“一二五”目標就能解決當前民企面臨的所有問題。

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相關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和民企自身等有關各方需協同努力、綜合施策,既要針對現狀解決問題,更要探索並構建長效機制,最終實現“幾家抬”的合力。預計多種政策工具將共同作用化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特別是在解決民企融資問題方面,財稅、金融將協同發力。

中國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表示,支持民企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搞“一陣風”式運動,要標本兼治、協同發力、多管齊下,幫助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降低成本,實現資金商業可持續,促使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有積極性給小微企業貸款。

武雯認為,長期來看,民企想要得到長足、健康發展:一方面需為其創造公平公正營商環境和有效退出機制;另一方面,也需加強民企徵信體系建立,使民企信息能進一步公開透明化,緩解銀行與民企間信息不對稱問題。銀行自身也需進一步做深在民企領域的數字化運用,才能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