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兵:德国政治进入动荡期,民众可能再次选出一位铁腕元首

■ 文 | 宋鸿兵

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卸任党主席并不再参选2022年总理大选,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宋鸿兵:德国政治进入动荡期,民众可能再次选出一位铁腕元首

默克尔选择在2018年急流勇退,不仅仅是难民政策招致反对的原因,她所在政党选举失利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表明德国的政治潜流已经发生了变化,默克尔的执政基础已经坍塌。

虽然默克尔现在摇摇欲坠,但她在过去十几年中一直稳坐总理位置,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几点。

首先,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人民认识到冒险策略的代价太沉重,未来选择领导人一定会对有极端倾向的人敬而远之。而默克尔正是一个比较中庸的人。

宋鸿兵:德国政治进入动荡期,民众可能再次选出一位铁腕元首

默克尔的主要施政纲领基本是在政治光谱的正中间,她是德国人最愿意接受的完全没有政治风险的人物。默克尔学物理出身,不是一个真正强势的人,而是一个高度的理性主义者,实施任何政策之前先要看数据,只推行能最大效率带来选票的政策。

其次,德国在战后70年一直处在比较平稳的状态下,是现行世界体系的受益者。全球在美利坚治下的和平环境中再次启动全球化,而德国是全球化分工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他只要跟着美国就有好日子过,没有理由要走极端。

默克尔不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她只能在社会比较平稳的状态下掌舵。由她来把控全局,德国不会走向特别偏激的路线,这是德国人愿意选择她的最重要理由。

但是现在整个德国社会发生了潜流级别的变化,战后维持了70年的共识的几个基础都在瓦解。

宋鸿兵:德国政治进入动荡期,民众可能再次选出一位铁腕元首

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出现逆潮。因为在贫富分化过程中,失去利益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达到一定限度后必然会反扑。

在这种情况下,谁批评得最激烈,举止最极端,谁就会获得更多的拥戴。希特勒当年就是这么崛起的,当社会充斥不满情绪的时候,谁的煽动性强,谁就能站到风口浪尖上。

因为两极化的声音越来越强,所以虽然默克尔还想保持中立四面讨好,但她已经做不到了。

原本德国战后70年的政治生态是比较平衡的。社会主流始终是基民盟基社盟与社会民主党两股力量。前者代表着德国政治光谱的中间偏右,相对比较保守。后者属于工人党,思想中间偏左稍微激进。两股势力基本上能够达到平衡。有时一方单独执政,有时双方共同执政,比如现在两者合计占了德国政治版图的80%。其他小党派完全被边缘化了。

现在德国社会两极化加剧,其标志是两个新兴起的政党——德国选择党和绿党。

宋鸿兵:德国政治进入动荡期,民众可能再次选出一位铁腕元首

德国选择党是非常鲜明的民粹主义代表,他们主要分布在德国的东部和北部。持续了70年的自由市场经济加剧了贫富分化,到了拐点之后,民粹主义就会冒头。德国选择党起初带有鲜明的精英色彩,创始人和支持者主要是德国的大企业家。

德国的工业界有两种类型的企业。一种是大型跨国企业,比如宝马奔驰,他们是商业帝国的主要组成部分,支持欧盟、欧元和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因为能使他们占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市场,利益得到最大化。

另一种企业主要在德国国内进行生产销售,他们越来越极端地反对欧元。因为他们是德国本土企业,由于欧元危机爆发后德国救助了很多国家,这在他们看来就是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白送给希腊和意大利的懒汉。他们认为德国应该重新掌握经济主权。

宋鸿兵:德国政治进入动荡期,民众可能再次选出一位铁腕元首

德国选择党起初没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势力大增是从2015年默克尔政府欢迎叙利亚难民开始的。上百万难民对德国社会的冲击非常巨大,这让选择党的群众基础迅速扩大。

贫富分化加大,叠加难民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冲击,激发了德意志民族性的反弹。战后的西德人进行了全民族的深刻大反省,但是东德人不这么认为,东德很多领导人是反纳粹出身,认为二战的胜利也是自己的胜利,战后清理了纳粹在统治机构的一些人员,但是东德没有对德意志的民族性进行反省。现在也是东德人首先开始公然讨论德意志或日耳曼民族文化等以前被默认为禁忌的话题。

西德人内心也保留了强烈的德意志民族自豪感,只不过限于战后几十年的舆论高压,没人敢公开谈这个问题。不过私下深入接触时,他们一定会表现出民族优越感。以前西德人不敢公开谈论,但现在东德人打破了舆论坚冰,西德人今后也会在这个问题上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民族意识。

宋鸿兵:德国政治进入动荡期,民众可能再次选出一位铁腕元首

潜流正在发生变化,德意志民族现在正处在一个微妙的拐点,民族意识恐怕会在下个阶段重新觉醒。所以德国选择党的支持率高涨,现在已经成了国会第三大党,未来他还可能赢得越来越多的支持。

另一个极端政党就是德国绿党,他是全球主义政党,主要分布在德国的西部和南部。他们和美国民主党类似,主要支持环保、移民、全球化、多元化、欧盟、欧元等,所有观点跟德国选择党截然相反。两个党派代表着政治光谱的两个极端,但现在都获得了大量选票,这说明德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的状态。

如果国际形势开始恶化,比如再次发生严重金融危机,甚至是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就有可能重蹈当年纳粹上台的覆辙。纳粹正是因为1929年经济大衰退才获得了大量选票,如果再来一次大衰退,有没有可能再次出现类似的状况呢?

宋鸿兵:德国政治进入动荡期,民众可能再次选出一位铁腕元首

在一个两极化的社会中,最后社会一定会选择强者,必然走向专权。大乱之下人心思稳,谁能把局势平定,老百姓就愿意选择谁。最后一定是强势的铁腕领导人掌权。

在默克尔之后,德国可能会出现几个过渡性的人物,但是最终一定会出现一个类似普京这样的强势人物,德国人最后会选择这种能够真正牢牢掌控德国,能够让德国人感到心里踏实的领导人。

总结一下,二战后德国工业实力迅速恢复,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下获得了大量的好处,所以民众愿意拥护走中间路线的稳健派,默克尔上台时正赶上这个阶段的末期。但贫富分化加剧和难民冲击德国社会结构,重新激发起了被压制的德意志民族自豪感,极端保守派和极端开放派顺势而起,大幅蚕食、动摇默克尔代表的中间派选民基础。如果未来出现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德国将再度出现一位强势的铁腕领导人掌权。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